要尊重学生个性感受

附件1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科研成果

申 报 评 审 表

要尊重学生个性感受

要尊重学生个性感受

延兴小学 迟金玲

随着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欣赏审美教育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人类必要的需求,而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教育当从学生抓起,从小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将对今后的艺术教育和人类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当今的教育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绘画作品,这样不符合艺术教育的特点。要对其进行改革,就必须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理解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感受,从学生的鉴赏活动角度去看世界,尊重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感受。

一、学生对事物的特殊感受在学生欣赏活动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人类对于一种事物的认知总是先从直观的感受形象再到理性的分析,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对事物的综合评定。而对学生来说,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拥有成人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事物认知主要是通过观察,直观的印象,感性认识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中对事物的特殊感受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小学欣赏教学中,学生依靠眼睛观察事物,形成了对事物最原始最单纯的认知,他们用他们纯真的心灵感受生活,把他们眼中印象最深刻的元素加以保留,把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元素忽略,画面一种很奇特有趣的抽象效果。越小的孩子,他们对于物象的理解越为抽象,他们眼中的事物都是由一些不同图形、线条组成。随着学生身心、思维的成长 ,他们的观察记忆力逐渐增强,于是他们的作品会变的更加写实。

(二)学生这种含有高度抽象特征的绘画作品,是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只能建立在更高级的推敲上,他们认为只有凡高这样的大师才能画出这样的杰作。其实,学生与成人的思维不同,是感性的思维活动。学生在自己的表现世界里,具有非比寻常的创造力。这是学生所具有的一种天生、本能的体现,并不受理性思维的支配。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会运用各种不同线条、图形来表现物象,并且很有节奏与韵律感。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例如:他们会画红花绿叶;山画成紫色,水就会是黄色的,可见,对色彩的感受力也是与生俱来的。

二、传统学生欣赏活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现今的学生艺术教育其实质还是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延续,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使学生一步步走入成人的思维模式,压抑学生的感受与天赋。

(一)现今艺术欣赏活动教育受传统艺术教育的影响,注重临摹,但古人对于书画的临摹是临摹大师的作品,学习其中的意境,学实质而不习表面,可是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学生。学生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小学期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了挂图或范画,学生们就会全部照搬照画,画得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只是死板的复制,这样做就失去了艺术教育的意义,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欣赏活动教育还不能完全走出课堂。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各种教学媒体:幻灯片,flash课件,实物投影,都走进了课堂,现代化教学设施比比皆是。可是即使教学辅助工具再多,学生无非也是坐在教室中去看前人的绘画作品,去借鉴前人笔下的风景,景物。反

而忽视了大自然这个最原始的老师。大自然是生动而有趣的,在人们的笔下成为了静态的艺术品,虽美丽,可是已经失去了一些灵性,学生再借鉴这些过滤了“营养”的作品,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变得更加呆板了。

(三)家长,教师,社会只以象不象为评价作品的标准,压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为艺术教学设置了障碍。

欣赏活动教育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差异,它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可是在社会上,以象不象为评价绘画作品的标准,这种观点是根深蒂固的,其实大部分教师也是希望学生的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想象,可是家长和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他们却只用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也许只是一句否定的话,就打消了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大部分的教师也迫于这种压力,不得不手把手地帮学生把画改的更细腻,更接近真实。于是就造成了不注重学生观察力,抑制学生的能动性,这样的弊端。

三、尊重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感受的方法

当我们了解了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感受重要性,我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绘画教学方法与策略,使他们在绘画中更主动、更富有创造性。通过努力,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回顾总结一下,得出四个尝试,既尝试交流互动、尝试趣味化教学、尝试给予画的空间、尝试读懂孩子的画。

(一)尝试“交流互动”

在欣赏活动课上我们常采用固定模式,让学生欣赏范画,本意是想拓展学生的绘画思维,提供一些参考,可是却为学生自由绘画设置了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学生欣赏范画,当学生开始创作时,往往两眼迷茫,看哪个作品都好,却又不知道该汲取哪个作品的优点。

其实,我们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描绘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的活动。学生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向上的想法。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观摩过这么一堂美术课:《精美提袋设计》,老师的课件做的十分精美,并且在课件中展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精美提袋,带着孩子走马观花的看了许多提袋模型,“好看吗?”然后说:“好了,你们做吧!”很多孩子显得目光散乱,无从下手,有的孩子干脆埋头苦干,就是不抬头看一下眼前的提袋。而在第二堂同一题目的另一位老师也带着孩子欣赏提带,看见特别的会停下来让孩子说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哪个提袋呀?为什么?唧唧喳喳的声音不断,这个提袋是怎么制作的呀?围在那儿争论不休,老师蹲在孩子中间也很起劲的说着,后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制作提袋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学生的作品充满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第一位老师的方式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因为她并不了解学生作画是画其所见,光观察而忽视了体会。让学生通过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利于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找到范作的闪光点,有利于制作(绘画)过程的实施。

(二)尝试“趣味化”

绘画活动是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验美而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学生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在温暖快乐的气

氛中,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方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所以在每一种内容,每一个课题,在备课前我总是考虑到趣味性,如果有多种教案设计,我肯定选趣味性强而去其单板,不生动的。如小学二年级的《蛋生动物》,我就制作了三个彩蛋,通过讲芦花鸡妈妈孵错蛋的故事,引出三个蛋生动物,然后由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动物是蛋生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了起来,想到了很多蛋生动物。这堂课就有了趣味性。并且在同一材料上、形式上也可以不断增加趣味化。我曾给孩子提供:丙烯,水粉,透明水色,彩色铅笔,吹塑板来作为绘画的工具与材料.对这些充满情趣从未见过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更是倍感趣味,跃跃欲试.作品也是精彩纷呈。

(三)尝试“给予画的空间”

有时,学生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学生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学生,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学生烦躁不已,有的意犹未尽??这时的老师要适当放宽时间,灵活应用。不要将一切收起来,打击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为了丰富学生绘画的空间和时间,我还在班里开展过1、“自己做主编”绘画活动,出一张小报纸,自己写作,自己配画,设计布局。2、设立“心情气象台”:让学生记气象日记,在纸的上部画上今天的天气情况,是晴天还是多云;然后开始记事,可以用绘画来代替一些文字,如:读书可以在上面画一本书。然后在纸的下边写上名字。3、你点我画游戏:为了让孩子学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我开展过你点我画的游戏,在一段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之间互相点画,由被点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提出的事物,画不好的地方由老师帮忙。如此,既交流了师生感情,学生又学到了各种绘画技巧,对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游戏。如此,学生的绘画空间自然会日益扩大。

(四)尝试“读懂孩子的画”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和家长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的像不像,美不美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却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一次听到一位家长到班上听美术课,看学生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家长却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试想,在家里,甚至在学校,学生拿着通过丰富想象,精心创作的一幅画等待赞赏的时候,这样的一句话无意给了他们莫大的打击。的确, 学生的绘画有时缺少逻辑,缺少了理性思维,那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未到达那样的程度,可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的画想象力丰富、构思大胆,那是学生自由表现的结果。

对于学生的作品,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世界。

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有不同的方式,并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且多与家长交流,不但在学校去保护,尊重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并且把这种观念,想法,渗透到学生的家庭里去,共同的尊重遇理解,既能鼓励学生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事物不同感受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儿童的欣赏活动教育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教者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正确引导,根据他们所处的年龄段的具体特征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他们就会凭感觉画出赋有创造力的作品,提高他们的欣赏活动能力,为人类提高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篇: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

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