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的临摹与写生(2)

工笔人物画的临摹与写生(2)

(二)白描的临摹

1.白描临摹的方法

从临摹入手,是打好坚实基础的必经之路。中国传统白描绘画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可以作为临摹的范本。如东晋顾恺之所作《列女图》《女史箴图》,唐代吴道子所作《送子天王图》,宋代李公麟所作《五马图》,北宋人所作《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元代永乐宫壁画等。

《列女图》用“铁线描”,线条刚劲凝重,粗细均匀。

《五马图》行笔细劲,富于变化。马的用线圆劲而富有弹性。人物衣纹劲挺有力,转折明确,行笔有疾有缓,用笔有粗有细,有书法用笔的书写趣味。上图为《五马图》局部的临摹方法,临习时可作参考。

《八十七神仙卷》用密体造型,如若临风,遒劲而富有韵律感,明快而有生命力。其用笔有起伏、波折、轻重、顿挫,起笔时有钉头,稍作停顿。

2.传统白描用笔之忌

传统白描国画1zihua.com fc绘画中的用笔是非常讲究的,每一笔都有其规范的方法。近代画家黄宾虹将用笔总结为平、圆、留、重、变五种。宋代郭若虚论用笔时指出:“画有三病,皆

工笔人物画的临摹与写生2

系用笔。所谓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浑

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者也。”

我们在学习传统白描时,必须要重视用笔问题,认真体会古人的用笔之道,在实践中不断练习,方能得到白描笔法中的奥妙。另外,多写书法是画好白描的捷径。经过长期练习,克服板、刻、结,使用笔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2)

 

第二篇: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写意性研究

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写意性研究

摘要: 本文以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性”表现为切入点,通过对“写意”在传统

工笔人物画和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存在方式和表现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 工笔人物画本体语言角度揭示“写意性”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意性

引言:

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人物画在众多的画种中是最为成熟的画种之一,也是最早具有独立意识的绘画形式之一,它起于魏晋而成于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积淀了世代相承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代表着东方文明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艺术特点,绘画之物象情态神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美。

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意”是其审美情趣的精神所在,传统工笔人物画是伴随着这 种特有的审美观念产生并发展的,从“应物象形、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到“炎绯碧寒”、 “以色貌色”的表现技法,工整而简约,细腻而写神,形成“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 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笔”的绘画理念,这种蕴涵于“工”的“写意 性”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重要特征。盛唐以后随着文人士大夫“怡情、寄兴”绘画主张的发展,写意人物画逐渐兴盛,工笔人物画淡出画坛,后在清代表现出重写实而淡意的绘画风格。纵览中国美术史长河,可以清晰的看到“写意性”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发展脉络,“以形写神,传神写意”的绘画理念始终代表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精神,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

在研究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特征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它在现代工笔 人物画创作中的价值。在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下,现代工笔人物画也曾一度忽视了传统 绘画的“写意性”,笔者认为只有在意识领域里形成清晰的“写意性”观念,并将这种 传统观念始终贯穿于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之中,才能真正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本体语言的艺术价值,才能使现代工笔人物画注入新的生命力并将之发扬光大。

1 工笔人物画“写意性”之历史探源

“意”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人物画的精神主旨。传统工笔 人物画也同样是伴随着这种特有的审美观念产生并发展的,它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对人物 的传神写意而成,这种“写意性”也正是中国传统文明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1.1工笔人物画之品格特性

中国画按绘画方法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人物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创作笔 法、以人物为表现主题的中国画表现方法之一。工笔人物画在画面表现上细致匀净,尤其注重细节的描绘,对人物的形神写照更是

“微入纤毫”。它不同于写意画,可以胸有成竹之后而一气呵成,淋漓畅快之中达到气 韵生动的意境。工笔人物画“工其形而写其意”,在经营和塑造的过程中将“意”的表现融于画面的

形色之间,收中有放,形收而意放;由于特殊的绘画材料使工笔人物画在色彩渲染上运 用“三烘九染”的表现技法,色彩透明、绚丽,描绘事物更能入木三分,形成了其特有 的装饰性效果。

1.2提出“写意性”——传神写意

工笔人物画讲求工整精细,但在表现上始终追求“写其意趣”。这里提出的“写意” 并非狭义的写意画,而是存在于绘画意识形态中的“写意性”观念。写即书写、表现; 意指意念,是人作为主体对自我意念的抒发与表现的行为过程。意”还包含画家通过目视 对所要描绘的形物摄取之后,经过心视,即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相融之后产生的意 象。中国画艺术的写意性,不但表现客观形物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还表现画家自我 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观和感情旨趣。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成分;既有再现 的形物,又有表现的意识;既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的意志性。它们形意相融, 主客相合,物我相契而又不互相排斥,构成了中国画特殊的审美艺术观。在画家的把握 与引导下,借助笔墨表现出来,既反映了客观自然的美,又揭示了画家的心理世界。这 才是中国画真正意义的写意性。”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具体表现为对人物神态及其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刻画——即人物的“传神”写意,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云“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所有绘画题材中人物的神是最为复杂、丰富而又微妙的。工笔人物画的“意”就是“神”,是有别于人物外表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写意性”即传神,“写心”、绘“情性笑言之姿”,抒意趣之所在。

2“写意性”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

2.1线条——造型的写意特征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和形式。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画家表

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画的线是超越写实的,表现物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 在,这就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所以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线条不仅塑形,更为精妙之处在于线条的情感性——画家对于表现物象的认知与情感, 从对物象的观察提炼,以简单的线概括形体并表现物象内在的气质、神态,这要求画家 目识心记

2.2随类赋彩

中国绘画讲求“随类赋彩”,是指画家必须根据所描绘的不同对象的具体要求,而

赋以不同的色彩。所谓“随类”,是对颜色的调配与比较,是怎样用色的问题。随类赋彩”的色彩观念表现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也就是“以意赋彩”,是根据物种类别融和画家主观立意的创作,赋彩以强化物象之神韵特征为目的,打破自然色彩的约束,概括分类设 色从而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

2.3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之一,指对绘画作品总的要

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是绘画创作的总的原则和突出的美学准则。“要求画家表现人物不仅要注重眼睛传神,而且要求从 骨法(骨相)、服饰、嗜好、器玩、环境、动态等全面的展示其神韵风度”。“气韵”指 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 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 出它的精神,达到神似,绘画作品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有了 气韵,画面自然“生动”,一幅画不仅要栩栩如生,而且要达到形神兼备,体现出艺术 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

3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之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意”是其审美情趣的精神所在,也是传统人物画的精神主 旨。传统工笔人物画崇尚“传神写意”,并形成以“气韵生动”为最高旨意的中国传统

绘画理论美学纲领。这并非是反对形似,而是追求一种超越形似且能夠直接进入物象的 精神状态,画的意义在于画外,在于以人为主体的精神世界,这种认知使中国绘画美学 达到空前的历史高度。传统工笔人物画从产生之时就带着这种绘画观念,其发展也始终 遵循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造象以尽意”,把“意”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以抽象的线 条造型、深入的表现技法及意象的绘画观念等阐释了中国绘画语言的独到之处,它所蕴 涵的“写意性”正是对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情趣的准确诠释,它所包涵的美学思想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明的根基所在,而对于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理解和研究是将这种艺 术与文明继承并深化的必然途径。

4现代工笔人物画对“写意性”的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强调“写意性”,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将这种认识上升为“写意性”的绘画观念,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至高精神——“传神写意”发扬光大。现代工笔人物画在造型,表现技法等方面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特征,并赋予它更丰富的内容。如图,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大量运用线来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人物造型简练概括却不失悠然之神态,以线条的疏密变化将水天交织成一个整体,人物或依或浮,游于其中;简练的色彩强化了线条的作用,淡墨渲染、白色烘托,使画面层次丰富,形成云水相连、水天一色的意境,将传统绘画之“写意性”挥洒的淋漓尽致。有一类作品中以人物与时空的交错虚实变化作为传达“意”的手段,作品《敦煌之梦》中画家将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美伦美奂的色彩、宗教的神秘气息都融入了他的绘画中,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让观者感受着敦煌之梦。在技法上注重感觉,赭、黄、青、绿、朱砂、黑、白等敦煌之色的运用使画面沉稳大气,层层虚实相间的渲染、肌理效果的处理使画面丰厚耐看。画家擅长白色的运用,大面积的白色与人物肤色形成对比,白并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形有色的,营构古壁画的斑驳感,为画面蒙上独特的审美意趣,综合变形、色彩、肌理等几个要素,吸收西方超现实、表现主义等外来因素,从而凸现出他的个人面貌,既古拙高雅又令人耳目一新,并将人文关怀的主旨自然而贴切的融入了画面人物形象及似真似幻的画面氛围之中,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技巧研究,而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乍现了画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素质。

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写意性研究

马小娟《行云流水》局部

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写意性研究

唐勇力《敦煌之梦》局部

5结语

综上所述,“写意性”存在于工笔人物画艺术中,对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意义重大。作为中国一种绘画观念,它符合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赋予传统工笔人 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象征。

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创造,它体现为画家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实 践活动的完美结合。现代工笔人物画要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遵循 传统,追求古今结合,不断步陈出新,秉承传统艺术魅力并勇于创新,追求多彩纷呈的 艺术表现形式。这个创造过程既需要画家灯火明灭、弹指一挥间的才华灵感,更离不开 画家踏破铁鞋的苦思冥想,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劳作,而艺术内容的捕捉与挖掘,艺术语 言的成熟与完善,艺术形式自身生命力的壮大与延续,也同样都在这种不懈努力的过程 中锻造而成。

工笔人物画艺术既有着昨天古老深远的艺术传统,也存在着今天无比良好的发展契 机,并且也正以自身不断变换的崭新面貌向全世界展示着它新时代的绚丽多姿和美丽而 远大发展前景。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人物画风》袁欣苏辉吴斌主编,重庆出版社,19xx年7月

2《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xx年

3《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xx年

4《中国美术史》郑午昌,吉林美术出版社,19xx年

5《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年

6《艺术与历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xx年

7《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波晨画派》近藤秀实,吉林美术出版社,20xx年

8《中国历代名人图鉴》(上下册)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上海美术出版社,19xx年 9《中国绘画全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xx年

10《中国美术全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xx年

1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师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xx年

12《中国画论辞典》陶明君编著,湖南出版社,19xx年

13《中国传世人物画》(上、中、下册)纪江红主编,北京出版社,20xx年

14《中国居奖美术丛书·陈洪绶》李维琨,文物出版社,19xx年

15《名家讲座丛书·工笔人物画》马小娟,山东美术出版社,20xx年10月

16《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周晋,广西出版社,20xx年6月

17《敦煌壁画·唐代(1)》江苏美术出版社,19xx年

18《任伯年画集》程大利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xx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