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 考试重点总结

(一)

一.单选题:

1.月经周中易受孕时期12---16天。2.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球旁细胞由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分化而来。

3.分泌肾素的细胞是球旁细胞。4.原尿产生后首先进入近端小管曲部。

4.排卵后卵子的受精能力约为12—24小时。5.肺泡主要由 I型和二型细胞组成。

5.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为主。胃底腺主细胞主要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6.甲状腺滤泡内腔贮存的胶状内容物: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7.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是:T3和T4

8.血—胸腺屏障血管周隙内有巨噬细胞。

9.能分泌胸腺素的细胞是:上皮性网状细胞。

10.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有胸腺小体。

11.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

12.青春期前精曲小管可见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

13.潘氏细胞分布于小肠消化腺的底部。

14.腺垂体的嗜酸性细胞分泌的物质: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15.淋巴结内B细胞主要存在于浅皮质区。

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胚胎卵黄血。

17.区分有粒白细胞和五无粒白细胞的依据:有无特殊颗粒。

18.神经元细胞中除了轴突没有尼氏体外、树突和胞体内都有。

二.多选题。

1.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1)结构疏松、类似蜂窝状。2) 纤维排列松散 3)基质含量很多

4)在体内分布广泛。5)常见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及器官内部。

2.红细胞的特点:1.)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2.)的红细胞表面光滑,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3)呈双凹圆盘状小体,在胞质中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4)直径约7~9mm,周围较厚,染色较深,中央部较薄,染色较浅。

3.骨骼肌纤维中粗肌丝位于肌节的A带、H带、M带。

4.神经元轴突的特点: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它而长,直径均一,其分支常与主干成直角称侧支,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轴突起始部呈圆锥形隆起称轴丘,其内没有嗜染质,但有神经元纤维,并以出胞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5.胃底腺壁胞的特点:壁细胞在腺的颈部和体部较多,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椎体型,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可见双核,胞质嗜酸性。

6.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存在于:肌组织、结缔组织、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内。

7.具有分裂能力的二倍体: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8.支持细胞的作用:1)对生精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2)促使精子释放入管腔。

3)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血—生精小管屏障。4)吞噬和消化精子形成过程中托落下的惨遇细胞质。5)能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促进精子的形成.6)分泌抑制素,抑制FSH的合成和分泌。

9.妊娠黄体的特点:卵细胞受精并妊娠,月经黄体继续增大,直径可达5cm,一直维持5~6个月,不管哪种黄体最后总是萎缩退化。并渐渐的由结缔组织代替,形成疤痕,成为白体。卵巢排卵时释放孕激素的是黄体

10.卵泡的分泌功能:分泌雌激素,由卵泡细胞和膜细胞协同完成,受FSH和LH的调节,合成的雌激素小部分进入卵泡腔,大部分进入血液,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分化。

三.名词解释。

1.神经元:又称神经元细胞,它能感受到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和传到兴奋,是神经系统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骨陷窝:骨板内或骨板之间由基质形成的小腔,称骨陷窝。

3.胰岛:胰腺的分泌部位称为胰岛,它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4.垂体门脉系统:初级毛细血管、垂体门静脉和次级毛细血管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5.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中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的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基膜与内质。

6.月经周期: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作用下,子宫体部和底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成为月经中期。一般分为三个期:月经期、增生气、分泌期。

7.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约2MM,宽约1MM。

8.骨小管:骨陷窝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小管道。

9.肾小球旁器:也成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他们在位置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故合为一体。

四.简答题

1.造血干细胞的特点?

1)能增生、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 2)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3)有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潜能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他不仅能持续的补充血细胞,还能通过自我复制来保持造血干细胞的特征和恒定数量。

2.淋巴结的结构

1)淋巴结的一般结构是由被膜和实质组成。2)淋巴结的实质是有淋巴组织构成,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由淋巴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组成。髓质由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组成。

3.淋巴细胞的特征

1)在细胞体内分布很广,普通存在于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及免疫器官内。人类淋巴主要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群体。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

4.简述:子宫内膜的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调节与卵巢关系。

答: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作用下,子宫体部和底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成为月经中期。一般分为三个期:月经期、增生气、分泌期。

(1)增生期:又称卵泡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称增生早期。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腺上皮细胞呈柱状,胞质内出现糖原。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2)分泌期:又称黄体期。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相对弯曲,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内有大量的糖原。固有层水肿,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3)月经期:月经黄体退化,雌性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功能层被迫坏死。然后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功能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出。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受卵巢的控制,卵巢的周期性活动受腺垂体的调节,而腺垂体又受下丘脑弓状核的调控,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通过反馈而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5.甲状腺和肾上腺的结构和分泌特点:

甲状腺:

(1)一般结构:表面有一层细胞膜被膜,从被膜发出的小体伴随血管伸入实质,将其分成许多分界不明显的小叶,每个小叶内有20~40个滤泡,构成其实质是:甲状腺滤泡,甲状腺的间质是由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滤泡间有少量的细胞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组成。其中还有一些滤泡旁细胞。

(2)分泌特点:1)滤泡上皮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活动,从而使血钙降低。

肾上腺:

(1)一般结构:表面有一层细胞膜被膜,被磨细胞膜伴随着血管和神经进入实质。分布于实质细胞细胞之间构成间质。肾上腺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实质由周围皮质和中央髓质构成。皮质分为三带: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髓质细胞又称为嗜铬细胞,分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2)分泌特点: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2)束状带产生糖皮质激素,对糖的代谢作用很重要。3)网状带产生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也有少量的雌激素。肾上腺素细胞则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加快心律。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则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同上。

6.肺的的结构特点:

答:肺的实质性器官,肺的表面覆以浆膜,为胸膜脏层,肺实质是指肺内导气部及呼吸部的结构而言,肺实质是由肺内支气管经的各级分支及肺泡。肺内细胞膜、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则称为费间质。肺间质将肺分为若干叶和小叶。

7.肾单位的特点:

答: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约有100~150个肾单位组成,由于肾单位在皮质内深浅位置不同,可分为浅表和近髓肾单位,前者位于皮质的浅表及其中部,后者数量较少,位于皮质的深部近髓外。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有不同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为近端小管、细端和远端小管。

7.心壁的结构特点:

答:心壁由心内膜、心外膜、心急膜组成。其中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组成。心急膜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心外膜其结构为浆膜。心外膜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组织等。

8.腺垂体的分泌特点:

答:腺垂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

其中远侧部按照细胞的染色性质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嗜碱性细胞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二)

一、名词解释

1.内皮:衬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指状突起,其内含有微丝,其作用是增 大细胞膜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 4.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许多细长突起,其内有纵行微管,纤毛具 有定向摆动的功能。

5.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同时存在 时称为连接复合体。

二、简答题

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 答: 上皮组织的特点有①细胞多, 连接紧密, 形状较规则, 细胞外基质少②具有明显的极性, 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腔面的一面为游离面, 与游离面相对的一面称为基底面, 上皮细胞 之间的连接面称为侧面③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 其营养由结缔组织血管中的血液透过基膜供 给④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6.基膜: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的薄膜。在电镜下, 基膜分为两层,靠近上皮组织的称基板,与深部结缔组织连接的网板,基板和网板都是由上 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的。 基膜不仅有支持和连接的作用, 还是一个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第五章 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肌节:在骨骼肌中,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含有 1/2I 带+A 带+1/2I 带,是 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闰盘:相邻的心肌纤维连接形成闰盘,在一般 HE 染色标本中染色较深,呈横行或阶梯 状粗线,在电镜下横向部分为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纵向部分为缝隙连接, 能传递冲动,使心肌产生同步收缩。 二、论述题 1.试述骨骼肌和心肌光镜下的区别 骨骼肌 细胞 细胞核 肌原纤维 闰盘 横纹 长圆柱形 多,椭圆,位于细胞周缘 明显 无 明显 心肌 短柱状、有分支 1 个,位于细胞中央, 不明显 有 不如骨骼肌明显第四章 软骨和骨 一、名词解释 1.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组织中央,由 2~8 个软骨细胞成群分布,并由同一个软骨细胞增 殖分裂而来。 2.骨板:骨胶原纤维被粘合质(粘蛋白)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结构称 为骨板。 3.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是长骨骨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成 筒状。中央有一条中央管(哈弗管) ,周围 4~20 层的骨板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穿行。 二、简答题(论述题) 1.以长骨骨干为例说明骨板的排列方式。 答:长骨骨干的骨板排列规则由以下三中排列方式: ①环骨板:分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 外环骨板:位于长骨骨干表面,由十几层或几十层骨板组成,骨板与骨干表面平行排列。 内环骨板:位于骨髓腔面,为几层不规则的骨板,其表面与骨内膜紧密相连。 ②哈弗斯系统(骨

单位) :是长骨骨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成 筒状,中央有一条中央管,周围 4~20 层的骨板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 血管神经穿行。 ③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为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骨板,是骨生 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和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第六章 神经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嗜染质(尼氏体) :又称 nissl 小体,呈小块状或颗粒状,分散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 在 HE 染色的标本中,染成紫蓝色,电镜下是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具有合成蛋 白质的功能。 2.神经纤维: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包绕在其外表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根据 有无髓鞘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二、简答题 1.何为突触,简要叙述他的电镜下的结构 答: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部位,是细胞连接的一种方式。 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在电镜下的结构:前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部:突触间隙;后部:突触后膜,特异性 受体。 三、论述题 1.描述神经元胞体的结构 答:神经元胞体呈圆形、锥体形和星形;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染色较浅,胞质内含有 嗜染质,又称Nissl 小体,呈小块状和颗粒状,分散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之间,在 HE 染色 标本中,被染成紫蓝色,其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具有合成蛋白质的 功能。此外神经元胞质中还有神经原纤维,在 HE 染色中不能分辨,在镀银染色的标本中被 染成黑色,交织成网状,在电镜下是微管和中间丝聚集形成,不仅有支持的作用,还与营养 物质、神经递质和离子运输有关。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门管区:肝小叶结缔组织内,有三种管状分支断面,分别为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胆管,称为门管区。它们分别来自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其中小叶间胆管是由单层 立方上皮细胞组成。 2.胰岛: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散布在胰腺腺泡之间,细胞排列成团状或索状。细 胞之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内分泌细胞有 A细胞,B 细胞,D 细胞和 PP 细胞。 3.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功能和结构的单位,呈多面棱柱体,肝小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 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共同组成肝小叶的立体结构。 4.皱襞:皱襞是黏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消化管腔的突起。增大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 5.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是上皮和固有层向小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小肠绒毛表面是单层柱 状上皮细胞,绒毛中轴是结缔组织,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散在平滑肌。增大了小 肠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简答题 1.描述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答: 小肠绒毛是上皮和固有层向小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小肠绒毛表面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组 成,绒毛中轴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绒毛中央可见起始于盲端的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 乳糜管,有收集好转运脂肪的作用;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作用是转运氨基酸和葡萄糖; 还有散在平滑肌细胞,其收缩有利于血管和淋巴的运行及物质的吸收。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可分为浅表肾 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2.滤过膜:又称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时,管腔内血压增高,血浆内的 部分物质流经毛细血管有孔内皮, 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内。 这三层膜结构称为 滤过膜。滤过膜对血浆有选择性透过作用,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为原尿。 3.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近肾小体极侧,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特化为上皮样细胞,细胞成 立方体,胞质弱嗜碱性,核大而圆,内有分泌颗粒,颗粒内有肾素。 4.致密斑:远端小管在近肾小体极一侧。管壁上皮细胞特化为椭圆形的斑。细胞呈柱形, 排列紧密,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近细胞顶部。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端小管 滤液中的钠离子浓度。 二、简答题 1.球旁复合体组成和功能。 答:球旁复合体包括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系外膜细胞。球旁细胞可分泌肾素。致密斑是一 种离子感受器,可以感受远端小管内的钠离子浓度。球细外膜细胞可能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三、论述题

1.试述肾单位的组成及滤过膜的结构 答:肾单位【肾小体(血管球和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直部、曲部) 】 、细段、远端 小管(直部、曲部)】直部+细段=髓絆 ) 滤过膜: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 2.比较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光镜下的形态结构 近曲小管 管腔 管壁 细胞界限 胞质 上皮细胞 细胞核 小而不规则 厚 不清楚 嗜酸性 上皮细胞多,锥体形 圆形,位于基底部 远曲小管 大而规则 薄 清楚 弱嗜酸性 上皮细胞少,立方形 圆形,位于中央或近腔面游离面刷状缘 功能有 重吸收和分泌无 离子感受器 (三)

一 名词解释

1、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2、基膜:基膜是位于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均质状半透·膜。电镜下,可分为基板、网板两层。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作为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绒毛中轴是固有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绒毛使小肠的表面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5、黄体: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6、胰岛:胰岛是胰的分泌部,呈岛状分布与胰外分泌部之间,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多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产生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制素和胰多肽,调节糖代谢。

7、肌节:两条相邻Z先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8、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9、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和树突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色斑块或颗粒;电镜下。有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结构蛋白、结构间递质及所需酶的场所。

10、化学性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细胞连接。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主要有突触前膜和突触小泡,突触后成分主要有突触后膜和受体。功能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1、淋巴小结:淋巴小结是由B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状淋巴组织,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次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分为明区和暗区,周边有小结帽。淋巴小结是体液完成免疫应答的部位。

12、胆小管: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的,在肝板内相互连接成网状,胆小管很细,周围由相邻肝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封闭。功能:将胆汁排出肝小叶。

13、门管区:门管区是几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三种并行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14、骨单位:骨单位是长骨密质骨的主要结构,长圆筒状,由中央管和呈同心圆排列的多层哈弗斯骨板构成,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15、血—睾丸屏障:是睾丸间质毛细血管与生精上皮之间的结构层次。由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生精上皮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构成。可阻止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生精小管,维持生精小管的内环境稳定,也可阻止生精小管内精子抗原物质逸出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6、垂体门脉系统: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远侧部之间的血管系统。由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初级、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是下丘脑调节远侧部的桥梁。

17、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绒毛内结缔组织、细胞滋养层及基膜、合体滋养层构成。致胎儿发育晚期,仅有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组成。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胎儿体内。

18、卵丘:次级卵泡的卵泡腔形成后,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颗粒细胞突入卵泡腔形成丘状隆起。排卵时,以卵丘的形式排出卵巢。

二、简答。

1、简述受精的定义、部位及意义。

受精是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意义在于:激发卵裂,启动胚胎发生的活跃过程;恢复二倍体核型,延续物种——遗传;染色体发生联会变换——变异;决定性别。

2、简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1、头部形成:染色质浓缩,核变长,移至细胞头部。2、顶体形成:有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囊泡,覆于核的顶端。3、精子尾形成:中心体迁移到核另一端,一个中心粒微管延长,形成轴丝,成为尾部。4、中心粒鞘形成:线粒体聚集,缠绕在中段轴丝周围。5、多余胞质丢失。

三、综合论述题。

1、详细论述肝小叶的组成、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组成。

中央静脉:位于中央,壁有肝血窦开口,接受肝血窦的血。

肝板:又称肝索:由肝细胞单行排列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半层状结构,切面成索状,分支吻合成网,其上有孔。

肝血窦:窦状毛细血管,借孔连接成网,内皮细胞有间隙、有孔,内皮外无基膜,肝血窦内有巨噬细胞。

肝小管:光镜下,镀银成网格状,电镜下,有紧密连接封闭。

功能: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1、产生胆汁,参与脂类食物的消化;2、解毒功能;3、参与物质代谢;4、防御功能。

2、详细论述肾小体的组成、各部分形态结构及功能。

肾小体是有神肾囊和血管球组成。

肾小囊;是肾小体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杯状上皮囊,两层上皮之间的腔为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续。肾小囊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有单扁上皮组成,脏层有足细胞组成。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为裂孔,覆有裂孔膜。

血管球:是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为有孔毛细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球状毛细血管,汇入出球微动脉。

功能:滤过血液,形成原尿。

(四)

1、血-脑屏障:是脑内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性结构,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

和神经胶质基膜构成,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神经组织,但能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以维持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血-胸腺屏障:存在于胸腺皮质与其周围结构之间,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质◆血管周系,内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血液内一般的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进而维持了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3、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4、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当血液流经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这三层结构统称为滤过屏障。

5、血-睾屏障:存在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最重要),可以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内环境,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遗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附加一个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来源于骨髓单核细胞,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即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尘细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