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的报告 ——20xx年9月20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

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徐守春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园区建设的成效和特点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全市上下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品牌与市场齐抓、园区与龙头共建”的总体思路,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县两区均被获批省级园区,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县区全覆盖,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各县(区)紧紧围绕各个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金、人才、科技等发展要素聚集,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止7月底,全市10个省、市级园区已累计建成面积21.9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75%,建成各类设施农业基地15.5万亩、标准化渔业养殖面积1.05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6个。

— 1 —

(二)产业特色日益显现。各园区充分发挥自身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差别竞争战略,园区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做大。截止7月底,全市10个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86.7%。其中,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打造“花乡沭阳”名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6万亩,产业比重占90%。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引进华绿生物、云禾源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年产优质食用菌5万吨以上,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不断提升河蟹、甲鱼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水平,建成标准化鱼池8000亩,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规模肉鸡和设施蔬菜两大产业,园区已建成规模设施蔬菜基地1.5万亩,养殖面积1万㎡以上的规模肉鸡养殖场达201个,年出栏肉鸡达8000万羽以上。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瞄准打造全国知名农业种源基地和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快速推进蔬菜种苗和循环农业基地建设,园区已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个。

(三)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园区分别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以及荷兰瑞克斯旺、台湾农友、上海种都种业等知名种苗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广泛引进、示范和推广了百合、郁金香、红掌、布利塔、百利、苏椒5号等国内外名特优新园艺新品种,智能温室、遮阳、防虫、喷滴灌以及温湿控制等现代生产设施以及穴盘育苗、膜下滴灌、 — 2 —

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全面提升了园区建设的科技内涵,泗阳龙窝塘鲜切花、宿城荷兰绿港等代表性基地的生产设施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10个园区已引进农业科研单位23个,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97人;建成“三新”展示基地3152亩,引进新品种156个、新技术65项;园区种植业基地设施化比重达84.2%,其中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等高档设施达57.7%;建成种苗集中繁育基地83.9万㎡,工厂化水产养殖1.2万㎡,年繁育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种苗15亿株,畜禽种苗10亿羽(头)、鱼类种苗12亿尾,园区内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四)管理机制健全灵活。各园区均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注册发展公司,核定专项编制,设置专职部门,加强对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方式,通过开展商品化集中育苗、农业科技培训、产品质量检测、市场信息发布、生产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目前,园区已注册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14个,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4.2万人次,带动农户2.4万户,辐射生产基地14.1万亩。

(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园区始终坚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注重园区产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市场流通、信息服务以及生态休闲观光和餐饮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 3 —

积极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切实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和监管,选择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的品牌进行重点支持、培育和宣传,全力提升园区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截止目前,10个园区累计认证“三品”产品111个,创建省级以上品牌产品1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8个。今年以来,10个园区实现总产值22.6亿元,总利润15.8亿元,亩均产值和利润分别达到10308元和4885元。

二、主要推进措施

(一)严格考核评比,加快园区推进速度。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县区首批要分别建成1个省级园区和1个市级园区;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以上,省级园区10个以上发展目标。并将园区建设纳入对县(区)的年终目标考核,规定对经考核被认定为省、市级园区的园区主要负责人,签订任期责任状,可分别享受正县级和副县级政治经济待遇。同时,大力开展“十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竞赛”活动,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采取“双月观摩评比、现场专家打分、主流媒体通报”的方式进行定期跟踪督查考核,在全市营造了层层抓落实、层层抓推进的浓郁发展氛围。

(二)科学规划设计,提升园区建设质量。为确保园区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全市已建成的10个园区分别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省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省建 — 4 —

筑园林设计院等科研院校和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且每个园区规划设计都通过县(区)政府组织各方面专家多轮研讨论证后方批准实施,真正实现了区域资源整合充分,产业体系健全配套,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园区载体平台功能,辐射带动园区周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

(三)加大财政扶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市委、市政府要求每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高效农业专项资金要重点投向园区建设;国家、省财政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要整合向园区倾斜,重点加强道路和水、电、通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均出台了入园项目用地、水电、税费、金融服务、品牌创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广泛吸纳“三资”投入园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0个园区资金已达9.14亿元,新修建水泥柏油道路50.8公里,防渗渠道21.1万米,建成高标准农田16.6万亩。

(四)积极内培外引,壮大产业发展龙头。各县(区)针对园区建设和发展积极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纳“三资”投入园区建设。截止目前,10个园区入园项目达454个,总投资额达30.3亿元,其中投资千万以上项目147个。种苗企业以江苏绿港、瑞克斯旺、台湾农友等为代表;高新企业以华盛科技、华绿生物、立华畜禽、荣善科技、龙窝塘鲜切花等为代表;加工龙头企业有中粮肉食、益客食品、江苏宝迪、万事 — 5 —

达食品、永增肉食、宝宝集团等;物流市场有华东花木大世界、江淮农贸市场、洪泽湖水产城、金谷农资大市场、华东农业大市场等;同时,生态餐厅、农业观光园、采摘体验园等一大批休闲农业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各园区的产业功能进一步拓展、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依然难度较大。农民惜地思想较为严重,招引进园的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用地难以解决。二是经营管理方式仍需改善。很多入园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依然延用传统模式,产品多样化、大众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管理上简单、松散、粗放,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效益偏低。三是产业配套服务仍需加强。各园区配套的市场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区大多数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产业上下游配套环节不健全。同时,园区发展主体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制约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大园区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各类涉农项目、资源向园区整合集聚,全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和政策,组建专业招商队 — 6 —

伍,努力招大引强,广泛吸纳各类投资主体和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在提升完善现有10个省、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各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新园区创建,确保到20xx年,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园区20个以上,其中省级园区10个、国家级1个。

(二)加速优势产业集聚。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园区生产、加工、物流链接,做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积极开展循环农业模式创新、集成和推广,加强园区种植、养殖产业衔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推进宿迁“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大园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每个园区集中力量重点打造1-2个特色拳头产品和著名商标品牌,扩大品牌产品生产、销售规模,提升园区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园区科技培训中心、成果展示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种苗繁育中心及电子商务中心等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尽快投入运行,发挥作用,提升园区整体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园区运行效率和综合发展水平。加强园区服务体系与周边公益农业服务机构对接,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加工带动等多种形式,推广园区的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园区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围绕园区建设和发展需要,进一 — 7 —

步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充实专职管理人员,真正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专职人员、明确的服务管理职能和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健全完善园区“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考评机制,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督查考核。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 8 —

 

第二篇:五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五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