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xx年潜江市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xx年工作安排的汇报

关于20xx年潜江市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xx年工作安排的汇报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加快工作节奏,提高服务效率,很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履职尽责,奋力开拓进取,发展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围绕目标,实施大协调

一是加大了重点指标调度力度。20xx年,我们按照年初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年度计划目标要求,强化措施,协调各地各部门加大推进力度,重点围绕GDP、投资、节能减排等32项指标,加强了与经信委、环保局、统计局以及各区镇处的沟通、衔接,各项主要指标中除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减排两项指标存在一定问题外,其余均可实现预期目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完成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年计划的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9:54.3:30.8。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36.7%,占年计划的10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年计划的101.9%。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完成1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占年计划的104.1%。预计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可完成12亿元(同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0.8%,占年计划的122.0%。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00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年计划的101%;预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达7589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年计划的107.3%。预计我市能够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的节能目标,可实现单位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8%。

二是加大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指导力度。从去年底,我委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在武汉工程大学专家的帮助下,协调组织市财政、国土、经信委、人社等相关部门,历时半年编制完成了《潜江市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并于今年4月正式获批。为抓好规划的实施,我们将转型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要求各地各部门在转型规划指导下,切实推进城市转型发展。8月,全省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场会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是我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工作会议,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张市长亲自指导我们认真准备了典型发言材料及PPT演示文稿,张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与会同志的高度评价。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就我市加快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了重要指示,特别是对家具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三是加大了经济运行形势监测分析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市经济运行形势季度分析联席会议制度,经常深入园区、企业、乡镇调查第一手资料,会同市统计局逐月收集整理相关经济运行数据,变季度分析为月度分析,对全市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控与分析,形成相关情况汇报,提出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二)立足长远,争取大政策

一是全力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后续政策。20xx年3月,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批32家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几年来,我市共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5.41亿元;争取接续替代产业专项3个,资金2625万元;协调国土部门落实矿山治理专项1个,资金1.2亿元。今年,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开展了转型中期评估工作,通过评估的城市,享受资源枯竭城市的相关政策可以延续到20xx年。为此,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 我们积极开展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形成了《潜江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评估报告》,经反复征求相关部门、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东北司领导的意见后,修改形成了正式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目前,我市转型评估工作已通过了自查评估、地方评估(省发改委牵头)、第三方评估(国家发改委委托科研院校专家评估)、总评估,期间,经我委积极汇报,国家发改委省略了来潜江现场考评环节,现已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会签后上报到国务院,获批以后,我市将会获得更长时间的政策支持。延长期每年可获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亿元左右,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同时,可争取国家发改委资源枯竭城市专项和国土资源部矿山综合治理专项的政策支持,还可享受国家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好处。

二是全力争取发展改革试点市和试点镇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1]2085号)精神,我委积极策划准备,将熊口镇作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进行了申报争取,经过省专家的严格评审和我委的积极工作,熊口镇被排在全省第一位申报到国家发改委。同时,我委积极开展争取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发改委致函申请,认真拟定申报试点城市方案,国家和省发改委专门就潜江作为试点市召开了现场“碰头会”,拟定将潜江作为湖北省唯一副地级建制城市纳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范畴,有望获批。我们已恳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专家为我市编制工作方案。作为试点市和试点镇将有先行先试的权力,并且在推进资源资本化、市场化方面享有优惠政策。

三是全力争取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政策。重点开发区域的争取工作,从20xx年开始启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我们跑省进京跟踪做工作,市政府曾2次致函省发改委,2次向省政府请示报告,省政府也曾致函国家发改委,要求将我市纳入主体功能区国

家级重点开发区域范畴,我们还主动联合仙桃、天门两市共同争取。目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我市纳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范畴,待国家和省具体实施方案出台以后,我市将可享受产业、投资、财政、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四是全力争取华中家具产业园“园区”政策。为了支持华中家具产业园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华中家具产业园建设,我委积极到省发改委汇报,并邀请省发改委开发区处全处领导到我市考察,经过多次努力,省发改委将华中家具产业园作为潜江经济开发区“区中园”进行统一管理,并下达了正式批复。华中家具产业园纳入潜江经济开发区的“区中园”后,享受潜江经济开发区的同等政策。

(三)把握全局,谋划大项目

一是潜江货运铁路项目。争取潜江货运铁路建设项目,既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去年12月,铁道部和省政府以铁计函[2010]1814号文件对“新建潜江铁路支线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但因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货运铁路推进工作有些缓慢。今年,我们毫不松懈地跟踪争取,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多次到铁道部、省政府、省发改委、省铁路办、武汉铁路局、铁四院进行衔接、汇报。目前,货运铁路已完成36.5公里的线路野外初勘,并出了线路图,初步确定了站场位置,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可以完成项目可研报告。

二是潜江市盐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为了充分利用我市盐卤资源优势,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整体实力。我们积极与兵器集团对接,谋划了潜江市盐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先期投资16亿元,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离子烧碱装置30万吨/年、糊树脂20万吨/年、氯化石蜡5万吨/年、三氯异氰尿酸5万吨/年、甲基苯胺3.4万吨/年。9月18日,在省政府组织的央企项目对接会上,我市与兵器集团所属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书。兵器集团多次对我市仙桥化学进行考查,就并购重组仙桥化学加快发展盐卤化工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三是国家天然气战略储气库项目。加大储气库建设,是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重要保障。国家能源局已决定在湖北省选择一处建设天然气储气库。去年底,湖北潜江、应城等11地被列入国家油气储备选址地。目前,我委与江汉石油管理局一同接待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调研组,并就我市盐穴储气库优势等相关情况向省发改委进行了汇报,现已争取到省发改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阶段我们将请省发改委领导到国家能源局就该项目进一步汇报,力争该项目能在我市落户建设。

(四)狠抓投资,促进大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抓投资积极性,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我委起草了《潜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制度的通知》,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潜办发[2011]17号、潜办文[2011]16号)印发。

二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调度力度。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全年召开了3次大型投资调度会议,每月定期对全市各区镇场投资情况进行通报。加强了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工作,及时掌握建筑营业税的征收情况。每月通报项目审核、备案信息,加强与省市统计部门沟通、衔接和争取工作,同时做好了数据的催报、汇总、上报和认定工作。

三是加大市属重点建设项目督办工作。20xx年,全市重点调度的建设项目89个,目前已完成投资62亿元。我委每月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通报,加大了督办工作力度。8月,承办召开了推进晋煤集团二期投放盐煤结合、华中家具产业园一期工程、大雄商贸城等七个重点项目建设的专题会议,积极协调解决了重点项目建设中各种矛盾和问题。

四是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为进一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募集资金,加快发展。我们按照省上市办要求,认真完成了《湖北省上市后备企业2011信息库》填报工作,开展了后三年潜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调研,形成了“潜江市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其中,重点支持类是长江路桥;重点培育类是华山水产、可赛化工;培育企业类是华润化肥、莱克水产;扶持企业类是巨源油业。同时,我们带领全市6家上市后备企业参加了4次全国、全省企业上市对接会、推介会和证券商对接会。

五是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显著。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委已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82个,争取资金45653万元,居直管市第一位。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1730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权设施建设项目7个,争取资金1668万元;工业项目15个,争取资金3115万元;农业项目22个,争取资金8157万元;社会事业项目17个,争取资金2948万元;节能减排项目6个,争取资金722万元;交通及服务平台项目9个,争取资金395万元;物流项目1个,争取资金400万元;改革试验项目1个,争取资金8000万元,其它项目3个,争取资金2945万元。

(五)发展三产,取得大突破

一是三产业发展政策有所突破。我市工业及招商引资发展政策出台较早,很好地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在三产业方面却存在政策空白,发展相对滞后。今年初,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制定出台了《潜江市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暂行办法》,提出了支持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及建设标准,明确了对三产业项目在供地、财政扶持、价格、收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今年备案项目来看,三产业项目达到35个,是前两年之和的1.5倍,政策支持效应明显。

二是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调度实现“零”突破。去年以前,每年纳入市重点调度的项目仅是工业项目。今年,我们就重点项目调度问题专门召开三产业领导小组会议,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17个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度,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2个,即投资19亿元的大雄国际商贸城和投资11.36亿元的中伦国际纺织城。同时,大雄国际商贸城项目被纳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度,实现了省重点调度项目中我市三产业项目“零”的突破。目前,这两个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三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20xx年,全市17个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0.24亿元,预计今年可完成投资11.5亿元。目前,莱克冷链物流已竣工投产,后湖晟农之家现代物流园已投入运营,戏曲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曹禺大剧院和世博湖北馆、润基建材市场、农机配件市场等项目已开工。

四是物流企业行业评定实现新突破。今年9月,鑫园商贸、商友商贸接受了国家物流发展促进协会专家组的行业评定,实现了我市A级物流企业的零突破。鑫园商贸被评定为直管市中唯一的3A级物流企业,商友商贸被评定为2A级物流企业。

(六)突出重点,搞好大服务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为市委、政府服好务。20xx年,我委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围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勇争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潜江、物流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组建专班,深入企业、基层和部门,积极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指标体系分析及测算情况的报告》、《全面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潜江问题调研报告》、《关于我市未来五年产业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成都物流园区和基地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坚持节约集约破解用地瓶颈,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市血吸虫病防治情况的调查报告》、《汉江流域综合开发调研报告》、《加强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等10多篇调研文章,一些研究成果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事项的重要依据。其中,《汉江流域综合开发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被省发改委充分采纳,并受到高度赞扬;《坚持节约集约破解用地瓶颈,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政府工作》第10期刊发;《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指标体系分析及测算情况的报告》,围绕全国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参照全国排名第18位的湖南长沙县、第68位的湖南宁乡县和第100位的福建闽侯县3个县市进行了比对分析,提出了我市冲刺全国百强的指标体系,这一成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为企业服好务。根据市委、市政府“三集中、三到位”的工作要求,我们成立了行政审批科,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事项,全部进入窗口受理后办理,并严格按照“窗

口受理、流程办理、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程序操作。目前,项目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受理办结时间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扎实开展援疆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受援单位服好务。援疆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委新一轮援疆工作精神及《湖北省援疆工作总体方案》,我们与对口支援的农五师88团确定了《潜江市对口支援农五师88团发展规划》、《“十二五”潜江市对口支援农五师88团援建项目》和《20xx年潜江市对口支援农五师88团援建项目》。元月,根据市主要领导批示“务实援疆、提前一年”的精神,我市已拨付88团援建项目资金80万元,占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援建任务的40%,同时协调市卫生局选派医技人员3人次,参与援建工作。2月,完成了农五师88团回访潜江的接待活动。5月,参加了农五师·湖北省政府举办的首届项目对接洽谈会。7月,受农五师88团党委邀请,按照市委朱书记指示,我委代表中共潜江市委,组团赴农五师88团参加了中共农五师88团第六届党代会议。12月,农五师88团回访潜江,进行了“双层全覆盖”工作对接。支援三峡巴东工作。根据中央和省政府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工作精神及《湖北省2009~2012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总体方案》,我们积极参加了省政府20xx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专题会议,并根据巴东县三峡办申请,代表市政府拟定了20xx年无偿援建巴东项目,初步拟定援建资金15万元。

四是加大协调力度,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今年,我委收到市人大、政协交办的“‘一江两山’补贴不落实,群众意见大”的议案后,组织专班,认真调研,4次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和意见,形成报告后上报市政府,并按照市领导批示意见,落实了2010-20xx年环“一江两山”景观林带建设补偿资金294.8万元,有效地化解了由此引发的多起群众上访事件,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七)强化节能,做好大文章

一是开展了“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十二五”节能目标分析工作。我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91%,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20%)。我们结合实际,对“十二五”节能目标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具体意见。省发改委根据我市实际和全省情况,下达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

二是加强了节能监察监测工作。为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4月,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各地各部门节能统计工作人员培训会议,并邀请省统计局领导对我市节能统计工作加强了指导。同时,对全市区镇处、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年用量2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大型宾馆、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建筑行业等用能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用能企业基本数据库。每个季度,我们分别到相关部门、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调研,开展了季度节能形势分析,前三季度,

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07%。10月至11月,组建专班对江汉油田、齐力华盛、金华润化肥、金澳科技、永安药业等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节能监察,并将能源消费、主要单位产品能耗、节能技改、节能管理、项目建设等情况及时上报省发改委。

三是加大了节能项目的策划、申报和争取工作力度。20xx年,我们围绕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污水垃圾处理等内容策划项目12个,获中央和省批复项目6个(金华润余热发电项目、节能监测站的能力建设项目、胶带厂锅炉改造项目、福达纸业能量系统优化、闽星饲料锅炉改造项目、巨金循环经济项目),争取资金722万元。

四是启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和审查暂行办法》和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我们起草了《关于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报告》,提出了落实国家、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措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我们已启动了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五是开展了节能财政奖励项目的评审、清查工作。全省财政奖励项目评审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委认真谋划,积极承办,服务周到,受到省发改委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配合专家组对我市国家财政奖励项目进行清算和初查,我市6个项目顺利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核查。

(八)深化改革,迈出大步伐

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三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率达到95%;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全市15家基层医疗机构相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实现全市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惠及百万居民。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启动了浩口、王场、张金、熊口4个中心卫生院及园林、广华、周矶、杨市泽口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完成了11家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了与医改配套的三级卫生信息网络、卫生监督、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龙湾、熊口、积玉口、杨市、王场、竹根滩等6个省级示范卫生院,全市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城镇居民健康建档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在市中心医院开展临床路径试点,按照卫生部制定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先期选择50个病种推行单病种限额试点。市医改办、审计局、卫生局、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组成专班,对全市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期债务按要求进行了清理锁定。

二是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按照《湖北省20xx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要求,我委参与和开展了年度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调查与研究。配合省政府、省综改办和省发改委体改处完成了3次综合配套改革调研任务。全面完成了省综改办、市委、市政府等交办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武汉城市圈20xx年重大项目8000万元资金如期到位。

二、强化治庸问责,打造一流团队,机关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

一是抓学习研究,提升工作能力。“学习是工作的常态、生活的要素和生命的延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我委已是一种需求、一种制度。“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成为全委上下的共同认识;“全市眼光、全局观念、部位位置”,成为全委上下的共同要求;“工作务实是能力、会抓落实是水平”,成为全委上下的共同追求;“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成为全委上下的共同目标。我们注重抓好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抓好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创新思路策划项目、全力以赴争取资金、把握政策依法行政、调查研究当好参谋、提高水平科学服务的能力;注重抓好文化学习,加强干部职工的自身修养,提高文化水平。同时,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参加高学历函授学习,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是抓治庸问责,提升工作效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的治庸问责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和督办治庸问责工作。同时,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治庸问责实施方案。坚持用“治懒、治庸、治散、治软”的方法进行深入自查,召开了治庸问责自查自纠和心得体会交流大会。全委工作人员认真自查整改,形成书面材料,主办了2期专栏。印发了《市发改委治庸问责征求意见函》共计280份,深入到区镇处、市直各部门、企业等单位,认真征求各地各部门对我委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意见。同时在政府网站设立了征求意见电子信箱,还采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根源,制定整改方案。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抓落实,并推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三是抓服务承诺,树立一流形象。我们从“创建目标”、“共性承诺”、“履职承诺”、“实事承诺”等四个方面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要求全委干部职工做到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科学服务。在日常事务管理上,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职能职责进宣传栏,项目流程上公示墙,部门、企业来我委办理事务一目了然。为激励全体党员干部“争创一流工作”,我们制定了《潜江市发改委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将立足本职岗位,高效服务,各项工作“增比”、“进位”、“突破”等作为考核、评比、选拔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委建立了《潜江市发改委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完善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责任监督体系,营建了“自我约束、相互提醒、接受监督”的清风正气。

三、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认识,为谋划科学发展理清新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相关部门通力配合的结果,是全委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成绩不容骄傲,工作仍需努力,感受颇为深刻。这里我将几年的工作体会一并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不动摇

从建设中部强市,到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再到“勇争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潜江”,市委、市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是领导审时度势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市人民的期望所在。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举措必须落实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务实落实是做好部门工作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是推动事业进步的不懈动力。几年来,我们都是按照“把战略决策变成实施方案,把实施方案变成具体项目,把具体项目变成‘真金白银’”的思路,真抓实干,务实推进。

(二)必须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推动科学发展不动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解决发展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特别是在落实国家投资政策上更要解放思想。一方面,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跟踪、学习和研究国家政策。比如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的争取,我们从20xx年开始跟踪、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争取成功。还有多优多食品公司,最初企业只想上简单的初级加工休闲食品,我委通过对国家投资政策的研究、学习,指导企业转变观念,进行结构调整,重点建设淡水鱼液化蛋白深加工项目。目前,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有望争取中央资源枯竭专项资金80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政策。即区分政策性质,进行分类指导和推进。对于“规定动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自选动作”,国家只做了原则规定,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把握政策重点和方向,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贯彻落实,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比如尝香思食品公司新上的系列豆制品项目,按照产品技术含量其不是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不符合投资政策支持范围,但我们通过对政策的研究,该项目可以按照工艺独特性进行申报,最终成功争取资金85万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按国家产业政策属于从严控制审批类项目。今年全省要求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有11家,省发改拟定今年只批5家,该项目竞争非常激烈。襄樊、随县等地从2月份就开始申报,而我市是最后一个申报。在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我委勤奋工作,全力争取,省发改委同意将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纳入今年审批计划,并专门以鄂发改投资函

[2011]876号文件上报省政府签批同意。该项目现已进入基本建设程序,预计年底可完成项目可研的审批。

(三)必须坚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不动摇

我们把强化宗旨观念作为行动先导,提倡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光荣的使命感和昂扬向上的情怀对待工作;要求全委都要以工作为先、集体为先、事业为重;恪守素怀感恩之心、牢记责任在身的工作操守;倡导缘分要珍惜、工作要搞好、感情要加深、生活要愉快、集体要温暖、健康要和谐的工作境界;注重讲原则、讲纪律、讲感情的工作方式,不断总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形成了“用先进思想引领人、用宏伟目标激励人、用原则规范约束人、用科学方法指导人、用重大任务锻炼人、用道德操守鞭策人、用真挚情感温暖人、用崇高境界提升人”的人本关怀理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精干队伍,在今年省发改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委作为全省两个先进典型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并受到省发改委领导和兄弟县市的高度肯定。

(四)必须坚持兴调研之风作参谋助手不动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是干事之需、是成事之道。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改进工作、提升水平,进一步把握和提高各项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近三年来,我们围绕建设中部强市、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勇争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潜江等问题,开展了大量地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20多篇有一定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五)必须坚持谋项目争投资促发展这一核心工作不动摇

发改委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职责中,不管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还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其落脚点和载体最终都归于项目建设。在项目谋划中,我们特别注重“34567”,强化项目意识。即,注重“三个做到”,争项目一定要做到人到、心到、情到;注重“四个积极性”,争取领导跑项目的积极性,调动部门、企业、委内干部跑项目的积极性;注重“五个了解”,了解项目单位的情况、了解项目单位法人代表的情况、了解项目自身的情况、了解项目行业的情况、了解项目相关联的情况;注重“六个要求”,政策的观念、规范的意识、操作的技巧、建设的真实、责任的强化、形象的树立;注重“七个谋划”,解放思想谋项目、强化责任谋项目、创新方法谋项目、健全机制谋项目、突出重点谋项目、部门联动谋项目、邀请专家谋项目。

一是加大争取力度,把项目“蛋糕”份额争到最大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投资重点和方向,现在的项目都属于竞争性项目,并不是争不争取都是有份额分配的,也不是所有的地市州都是一样的。三年来,我们始终都是靠指导谋,靠项目争,靠工作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争取

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240个,资金10.75亿元。比如工业项目,以前单个工业项目争取资金很少超过100万元,但近几年经过我们做工作以后,很多工业单个项目资金争取达到500-1000万元;工业省技改专项,今年通过努力争取,项目个数和金额远远超过仙桃和天门,甚至超过了荆门、随州等地级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我市近两年共争取资金8888.9万元,位居荆州地区第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建设项目和农村学前教育项目,20xx年,全省99个县市区各安排8个,竞争非常激烈。我市经过努力争取,争得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建设项目1个,资金352万元,争得农村学前教育打包项目1个,资金820万元。莱克水产冷链物流项目,20xx年报到国家发改委时排名第18位(最后一名),国家仅给湖北7个项目指标,依照惯例是按排序取前7名。经过我们到国家发改委做工作,该项目不仅获批,而且安排的资金400万元是单项最多。同时,该项目也让湖北多增了1个项目,共争取到8个,不管是项目个数,还是资金总额,湖北均排在全国第一位,受到省发改委的高度肯定。节能环保项目,我市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金华润合成氨联醇系统节能技改等项目21个,争取资金11016万元,位居直管市第一。

我们有人认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争取多了,就挤占了地方公共服务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与公共财政资金都是事先编入财政预算,是并列关系,不相互挤占,并且中央、省预算内投资是资金随着项目走,没有项目就没有资金,并不存在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争取多了之后挤占公共财政资金的问题。即使我委不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资金,我市公共财政资金也不会因此而增多。

二是扶持企业主体,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项目,推动地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工业类项目不支持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国家政策导向之一就是要扶持企业发展,我们为企业争取项目,不单是为企业争取资金,更重要的是为了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带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国家政策规定,不同类别的工业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对于重点产业振兴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每年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投资年度工作重点、国家及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等政策中规定的要求和方向,要求所申报的项目属于地方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且有利于推动或带动地方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于工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的项目,并可适当扩大到其他行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传统工业等。对于资源枯竭专项,包括充分吸纳就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充分吸纳就业项目主要支持就业矛盾较为集中和突出的资源型城市,项目应着力体

现单位投资吸纳就业人数多、上下游产业就业带动能力强、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项目主要扶持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聚集区、培育一批替代产业龙头企业,要求项目应符合当地转型规划中确定的替代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引领作用,竞争力强,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培育。

以上所有项目申报的具体条件为:必须是在建或新开工项目;资源枯竭专项和重点产业振兴项目总投资必须在500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技改项目总投资应在3000万元以下;项目建设所需的备案、土地、规划、环评、能评、资金筹措等各项手续完备;项目申报时已完成的投资原则上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30%等。

比如,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方面,我委督促指导企业按照培育替代产业、充分吸纳就业等方面的要求,策划、建设和申报项目。2010-20xx年,我市申报争取了仙桥化学离子膜烧碱、晶鹏纺织紧密纺、莱克水产淡水鱼深加工等国家资源枯竭专项3个,争取资金2625万元。其中,今年我市争取到的项目个数和资金额度远超于其他3家资源型城市(全省共争取4个:潜江2个1625万元,黄石1个470万元,大冶1个571万元,钟祥0个)。申报成功的仙桥化学5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成为了兵器集团收购重组仙桥化学、发展壮大盐化工产业的重要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争取国家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省各类技改专项等项目16个,资金2660万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其中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建设,带动了全省480亿元的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为我市打造国家级甲壳素产业基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全省20个)的成功争取,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每年8000万元左右的配套资金,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百亿农产品加工大市的加快形成。培育大企业方面,大力支持金华润化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节能改造和技术升级,争取节水改造、合成氨联醇系统节能改造、尿素生产系统优化节能改造等项目4个,争取资金2008万元;大力支持金澳科技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争取余热余压利用项目1000万元;大力支持莱克水产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争取淡水鱼深加工、冷链物流、服务平台等项目6个,争取资金1558万元,为我市打造“百亿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多为企业争取资金,是适应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委的职责所在。

三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把项目资金惠及民生最大化。从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的重点和方向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政权基础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六类项目中就有五类为公共服务和民生类项目。三年来,全市共争取中央扩内需的

六大类项目253个,争取资金3.52亿元,其中,公共服务和民生类项目240个,资金3.2亿元,占争取资金总额的90.9%。这也就是说,我们争取的90%左右的资金都属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资金。比如,努力争取到的全省23个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之一的曹禺文化产业园,加快推动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打响了文化品牌,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油菜基地项目建设,较大地改善了我市农田基础设施,增加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汇报争取成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试点市后,争取到项目资金200万元,对杨市、积玉口等地养老设施进行了改造,逐步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条件。争取资金2050万元,对全市20所农村初中校舍危房进行了改造,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争取资金5309万元,加快了中心医院、精神病院、社会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水平。

四、明确工作责任,再鼓工作干劲,扎实推进明年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继续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相关工作。全力争取通过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期评估,获得国务院批准,力争政策支持延长到20xx年。按照转型发展的相关要求,大力推进接续替代产业培育、生态修复、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转移支付资金和转型项目争取力度,力争资金和项目支持较上年有所突破。

(二)着力推进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试点城市争取工作。积极争取熊口镇成为全国第三批发展和改革试点城镇。努力争取我市作为湖北省唯一副地级建制城市纳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范畴。作为试点城市要努力在发展改革上大胆突破,瞄准国际经济运行通则先行先试,在推进资源资本化、市场化方面大胆探索,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继续做好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下一个三年计划资金争取工作。

(三)继续做好潜江货运铁路推进工作。全力推进潜江货运铁路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加强规划对接,预留铁路建设及配套工程空间,做好明年底开工准备。

(四)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加大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两型”社会试验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主体功能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曹禺文化产业园和循环经济试点市等“金字招牌”谋划项目。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争取市政府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继续加大固定产投资和重点项目调度力度,确保20xx年全市投资计划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实现。

(五)着力抓好三产业发展工作。及早制定20xx年三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单位和部门,抓好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主要指标的调度工作。大力支持大雄国际商贸城、中伦国际纺织城、华中家具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博通电器仓储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六)继续抓好央企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工作。20xx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加强与中石化、兵器集团、晋煤集团、华电集团等央企以及深圳企业家联合会、日韩大型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力争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七)进一步加快大产业培育步伐。20xx年,着力培育现代家具、新型食品、盐卤化工等三大产业。培育现代家具产业。全力支持华中家具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政策,使其成为承接东南沿海家具产业的示范工程,加快建成综合性新型家具产业新城,打造中国家具产业第五极。支持食品加工园建设。培育占地小、投入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新型食品加工产业,打造集农副产业深加工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一体的综合性新型食品产业园。培育壮大盐化工产业。争取兵器集团投资我市的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力争明年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八)继续抓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加大20xx年中央和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确保资金争取总额达到1亿元,力争比上年有所增加。

(九)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设立节能监察中心,健全节能机构,进一步加大节能监察、监测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制度,全面开展新上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加大节能减排工作调度力度,加强重点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广,抓好节能减排支撑项目建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搞好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全社会节能、低碳、环保的良好氛围。

(十)加强调查研究和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勇争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潜江的奋斗目标,在市委办和市政府办的带领下,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具体的指标体系,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拟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调查研究,做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按照市七届一次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认真开展季度和月度经济形势分析,加大投资、节能减排等相关指标的调力度,提出措施建议,确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十一)进一步抓好下一步医改工作。建立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启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剥离工作。制定、完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扩大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内涵,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十二)配合做好启动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潜江市域内的各项工作。根据规划要求,尽早拟定实施方案,加大与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和整治、生态旅游项目的策划,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十三)继续做好企业上市、援疆、对口支援、“一江两山”、能源管理、项目稽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档案管理、工会、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创先争优和治庸问责等相关工作。

(十四)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发改委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