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项目名称:        “心手相牵,携爱童行”     

           关注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实施方案

20##年3月


目录

一、项目名称...........................................................1

二、项目阐明...........................................................1

三、项目开展的目的及意义.............................................. 3

(一)项目开展的目的...................................................3

(二)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相关课题研究的意义...............................3

四、实践活动思路及方法.................................................4

(一)实践研究思路.....................................................4

(二)实践研究方法.....................................................4

五、可行性分析.........................................................5

六、项目跟踪与记录.....................................................6

七、预期实践成果.......................................................7

八、实践成果的展示与宣传...............................................8

九、经费预算...........................................................9

十、团队暂行规章.......................................................10

十一、团队安全应急预案.................................................10


一、项目名称:

   “心手相牵,携爱童行”——关注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二、项目阐明:

(一)活动对象——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二)活动方式

实践活动以罗城么佬族自治县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团体心理训练、专题讲座、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手段,从学生心理深处的问题出发,进行自我意识、潜能开发、团体合作、沟通交往、生存意志等方面的训练,并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法律宣传、自护教育。

针对老师和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困惑开展 “老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家长心理成长沙龙”,共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开展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三)活动步骤

   调查摸底→设计训练方案→主办方、校方、家长三方沟通签订协议→实施训练→效果评估→建立档案跟踪辅导

1、前期准备

    到活动开展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确定特殊家庭情况留守儿童作为重点跟踪群体。

2、调查摸底

    结合“我与父母面排排坐”等活动,通过心理测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前期调查摸底工作。

3、确定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类设计心理辅导训练方案。

4、实施训练

    根据方案设计详细的活动课程安排,实施素质训练。

5、效果评估

    现场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课后定期以问卷方式进行跟踪调查。

6、建档立案

为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并根据训练效果为个别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四)活动内容

   本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生心理成长训练”主要有以下十大训练科目:

1、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训练。

2、社交能力训练。

3、合作能力训练。

4、情绪自控能力训练。

5、毅志力训练。

6、责任心的培养与训练。

7、他信力的培养与训练。

8、爱心、感恩心态的培养与训练。

9、自信心训练。

10、潜能开发训练。

备注:?每场训练人数:30至60人。

?每个科目训练时间:半天/4小时 至 天/8小时,每个科目训练内容及训练时间的长短均由学员的需求决定。

(二)针对家长的 “陪伴·成长”的训练方案(待定)

(三)针对老师的“心理成长工作坊”方案(待定)

(四)法制课

三、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

(一)项目开展的目的

1、目前的学校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现象,忽视了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不利于培养智力因素和身心健康协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了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帮助农村学校解决多元化团体辅导性训练的转变难题,让学生从单一的矫治性辅导逐步过渡到预防、优化发展的多元化辅导,转变家长和老师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展现行健学院学子风采,提升学院、学部的美誉度,扩大学院的影响力。

(二)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相关课题研究的意义

1.项目研究的社会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2)帮助大学生完成学校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也是宣传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促进高校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学、研究等合作与交流。

3)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呼吁相关行政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对应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和帮扶中,引起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通过收集资料,采访调查,提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三观”的引导作用,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2.项目研究的现实意义

1)通过调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存、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状况,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留守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影响力及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的要求。

3)引导我们向“三创”型人才迈进。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本次实践使我们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其次,通过对整个实践活动的策划、实施,我们的交际能力、协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会有极大的提高,这些都将助力我们的“中国梦”的实现。

四、实践活动思路及方法

(一)实践活动思路

    通过我们的力量帮助留守儿童们渡过童年期,使之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与其他人相比留守儿童多数来自农村,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较低,获取到的社会资源相对比较少,平时都忙于工作,对子女的关注度不够。然而处于幼年期,生理发育与心理成熟度不一致,在最需要父母引导关注的时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引导,由此可能出现许多问题,如叛逆、自我为中心、撒谎、沉迷网吧、打架斗殴等。所以我们通过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团队活动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活动价值理念。

    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我们不呆板的开讲座或上课形式来开展活动。我们主张走到孩子们中去,只有跟孩子们以朋友的形式谈话才是最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的活动主要在与同学们游戏和聊天对话中来完成。活动内容形象生动,游戏丰富,活动素材新颖,活动主题贴近生活,关心社会时事。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到东西,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快乐的渡过这个成长的特殊时期。

    在以往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很少出现将心理辅导融入这一活动,多数是了解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后提出各种大相径庭的建议,而我们选择将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留守儿童相结合正是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具有的强烈感染力,同时也考虑到了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这是一个新的有益尝试。

(二)实践研究方法

    为了使我们实践效率高效化,圆满完成我们的实践预期任务,我们将采用如下的一些方法进行实践。

1、文献搜集与综述

实践活动前期,我们会利用网络和现有图书文献资料,科学制定一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团体辅导游戏方案;查阅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寻找项目研究的可创新之处。实践活动期间,我们会利用罗城么佬族留守儿童群体的宝贵资料,进一步挖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和现状。

2、参观走访

   我们将实地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等,掌握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走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的现状。

3、问卷调查

   实践活动前期我们会编制一套相对科学的问卷(适用于儿童),在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对当地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后的问卷将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信效度、T值等检验,并做归因性分析。)

5、个案访谈

我们会在前期实践中,编制两份不同的访问提纲。其中一份是针对当地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看法。另外一份是对留守儿童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渴望什么,梦想是什么?等,丰富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内容。

五、可行性分析

1、充分的前期准备

自从集体头脑风暴确定实践主题和方案,我们在前期准备阶段,全面收集了相关资料:在南宁市范围内的社会福利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了相关咨询,初步了解了心理健康与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关系,掌握当代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及以之可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解决的思路。这为我们制定具体实践方案和流程提供了信息。同时,给暑期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力雄厚的课题指导顾问

    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刘慧珍教授,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广西分会常务理事,广西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广西最著名的心理学教师。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伍业光院长,是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从事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20多年,承担区市科研项目3个,其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公开发表论文50篇。擅长心理咨询和治疗。

3、专业知识与技能保障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应用心理学专业,他们均学习了与课题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等,具备了扎实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学统计软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专业知识问题。同时,我们还有专业教师为指导和带队老师。

4、组织能力强、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丰富的团队

1)组织能力强。实践团成员均担任过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和学院(学部)学生会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有组织过大型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2)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实践团成员均参加过20##年广西百万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20##年广西百万大学生“助力广西,两个建成”志愿服务活动,均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四人参加过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均获“先进个人”称号;团员社会交往能力强。

3)专业知识技能转化实践较强。实践团成员中有五人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五人为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的负责人,承办过学院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的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能熟练应用心理辅导技术。

六、项目跟踪与记录

1、资源配备——完备多样的硬件记录设备

笔记本电脑    8 台

数码相机      2 台

DV            1 部

录音设备      4 支

多种形式的记录资料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生动的支持我们的实践。

2、项目跟踪与记录的措施如下:

1)每天日间工作时间,团队成员将分工记录每个调研的细节,到工作结束,每个成员都需整理随行记录,为将要召开的碰头会做准备。

2)每天晚上,团队全体成员要开碰头会,总结当天收获的各方面信息,并且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部署第二天的详细工作安排,及时做出适时的调整。

3)会议结束后,整理影音资料,分类储存,交予专门的成员保管并且做好备份。

4)遇到需要分开工作的时候,保证每个小分队都有一台信息记录设备,笔和笔记本是每一个成员在工作期间必备的用品。

5)不定期就实践活动或专业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向指导老师及顾问老师请教,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方向的正确性。

6)在网络上开通此次实践的博客,随时上传资料,公布活动进展,广泛听取相关网友建议。

七、预期实践成果

(一)活动开展期间阶段性预想成果

1、帮助父母 、孩子、学生和老师换位思考,使家长发现自身教育上的不足,从而完善自身,共同建立一个和谐温馨,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的家庭教育环境。

2、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生存意志等方面的困惑,突破自我设限,找回自信和勇气。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有兴趣学”。

3、提升合作互助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不但自己学好,还主动帮助后进生从而实现个人、班级、学校“比”“学”“赶”“帮”“超”的练好学风。

4、增强留守儿童法律意识。

(二)活动综合预想成果

1、实践报告

我们将此行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文字为载体的实践报告提交给相关行政部门,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其发展建议,系统地呈现在其中。

2、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针对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及现状,为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编制一套适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和团体辅导方案。

3、影展

    计划进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年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行”专题影展,在全院范围内宣传展示我们的实践成果,并以此引起更多同学对留守儿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4、课题的论文

   根据实践中所见、所听、所感,写出关于实践课题的研究论文2至3篇。

5、访谈记录

   走访相关学者、教授等人物,制作访谈记录。

6、详细日志

详细记录每一天的行程及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7、通讯稿汇编并投稿

    撰写以本次社会实践为内容的通讯稿并投稿。

8、宣传报道

我们将联系中国青年网、新华网、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以及千千网、广西大学雨无声网站、空谷网对此行进行报道。在扩大实践团队影响的同时将实践成果传播到武大师生间。同时利用博客、微博等进行及时更新,使我们团队的动态能够及时被公众所知。

八、成果的宣传与展示

1、论文提交

   按照主办方要求就本实践课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2至3篇。

2、多媒体展示

   整合素材,制作成视频、相册、电子杂志等多媒体形式,提交给主办方。录制我团队的Style视频,呼吁社会更多关注留守儿童。

3、展板宣传

    返校后,整理资料,以宣传我们的实践及专业相关信息为目的,制作若干面宣传展板,在学院人流量大的区域如活动中心等摆放,做为期三至五天的展示。

4、交流展示会

    返校后,采用配合演示文稿的报告展示和座谈交流两种形式,举办专门的交流展示会。首先以学部为平台,然后争取院级展示资格,参与校级优秀实践项目的评比。

5、经验交流会

返校后,面向本校学生举办经验交流会,与老师及同学们分享实践的收获和感想。

6、媒体报道

    ①在学校的报刊和网络上刊登此次实践活动的记录。

    ②在新浪和网易开设实践主题博客,随着实践的进行同步更新发表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员的心得感言。

九、经费预算

实践调研活动经费预算表

十、团队暂行规章

为规范本队的组织和纪律,维护我院对外形象,提高实践活动效率,圆满完成本次实践任务,经本队队员集体讨论决定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实践队名称为“管理学部赴罗城么佬族自治县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

    第二条  本次暑期实践本着提高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集体意识,丰富社会经验的宗旨。

    第三条  实践队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及仪容,做到衣着整齐、谈吐大方,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自觉维护学校及院系的形象。

    第四条  团队分工明确,设队长一名,统筹规划全队此次实践;安全组组长一名,负责全队全程安全;宣传组组长一名,负责全队宣传工作及协调组织团队讨论会议及记录,并保管团队实践资料;财务组组长一名,负责团队出行的财务情况;后勤组组长一名,负责团队的住宿、饮食及出行。每位团队成员为各组组员,监督并更好的执行各组工作。各成员自觉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第五条  团队安全由安全组负责。本次实践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有违安全准则的提议实行一票否决。一切行动服从团队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第六条  团队会议采用民主决议制度,团队的重大事项全员讨论通过,一旦通过,不得有异议,服从团队安排。团队讨论会议记录要求完整、准确。团队实践资料统一管理,不得外泄。

    第七条  团队财务公开,由财务组长负责,一切开销需由全队讨论通过并经财务组长审核出纳现金。一切开销的发票统一收集留作凭证。

    第八条  团队住宿、饮食及出行由后勤组负责与教育基地协调,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一切从俭。

    第九条  队员应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协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本次实践活动。

第十条  本章程自月日活动开始之日生效,至活动结束之日起停止实施。

十一、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1、安全守则:安全第一,时刻警惕,防范于未然。

2、安全应急组织运行原则

由安全组长负责全队安全,在实践开始前向全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一些夏季常用急救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务必使各组员绷紧神经应对实践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实践开始后,安全组时刻提醒组员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到随机应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3、具体应急预案

1)路途安全

①在火车站时,注意看管好个人物品,提防小偷。

②在火车上时,轮流值班守夜,提防陌生人,火车进站出站时注意安全。

③上下火车时,团队成员集体行动,避免走散,待人员全齐后,再统一行动。

2)抵达目的地后安全

①出行前了解好交通线路,对出行状况有大体了解。

②在外出行期间,保持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不得滋事,保护好自身安全。

③抵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时,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碰触基地设备,以免造成意外。

④未经安全组长批准,不得单独出行,非集体行动时至少两人一组(保证有男生),随时与大队伍保持联系。

⑤夜晚出行时,格外注意安全,不走僻静的地方,并结伴而行。

3)饮食安全

①在火车上的饮食由后勤组监督并统一选购,保证队员身体健康。

②抵达目的地后,做到饮食有规律,到教育基地指定地点就餐,保证不在路边无安全保障的摊位购买小吃。

4)突发自然灾害安全

①在实践开始前,由安全组长组织全队队员学习各种突发自然灾害的各种征兆,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以便在灾害前有所预警。

②在实践开始前,由安全组长组织全队队员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的急救措施进行学习,提高大家的自救意识,做到有备无患。

③增强大家集体行动意识、团队互助意识。

4、应急措施

1)路途安全:

①发生交通事故时,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并记清肇事车辆的型号、牌号。

②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及重要物品、证据。

③迅速向交警部门报告,再向学院、家庭、其它相关部门报告。

2)到达目的地后的安全:

①若卷入不必要纠纷,应及时通报组长及当地政府,由政府部门解决。

②若丢失贵重物品,应及时与教育基地管理人员联系。

3)饮食安全:夏季饮食一旦出问题,及时与当地医院等医务部门联系,及早解决病患。

4)突发自然灾害安全

①若遇紧急突发自然灾害,全队停止实践活动,保持镇定,听从安全组长安排。

②在第一时间自我营救,集体行动,避免走散走失,互帮互助,向安全地疏散。

③灾情稳定后,听从当地急救组织安排,不擅自行动。

④发生突发情况后,及时与家人与学校取得联系,让大家放心。

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扬风格,尽可能多地救助其他受困人员。

5 行动守则

1)切行动听指挥,不许擅自行动。

    在外出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擅自离开队伍。离开队伍要得到队长的同意许可,在队长得知行动方向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联系的情况下方能离开队伍。当大家出现意见分歧时,在大家意见平均分歧时,以队长的决断为行动指南。

2)个人利益绝对服从团队利益。

对损害团队利益、违反教育基地管理制度、污损教育基地形象的行为应立即制止或报告,严重损害团队利益的行为要严厉惩处。严禁出现集体违规、越级的上访事件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