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的核心

实用主义是蓝翔最核心的价值观

想要进入蓝翔并不容易。门口的工作人员警惕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学生外出需持有老师签名的假条,取快递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从门下递进去;来访者则须说明理由,并由内部人士接引方可入内。

隔着一道大铁门,广场上整齐排列的六门高射炮十分惹眼。炮口正对学校大门,沉默威猛,蓝翔的老师说,蓝翔是济南警备区的民兵训练基地,高射炮是练习射击用的。

多年来,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下称蓝翔)以病毒式传播的广告扬名天下,用极高的就业率吸引着源源不断的生源。而这所极具中国式奇幻色彩的技校本身连同它的掌门人荣兰祥,却始终像是一个谜。

“只看成绩,不看职称”

2012届汽修专业的学生徐文(化名)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蓝翔时,觉得这里“就是想的(大学)那样,校区很大,楼房气派,绿化也不错”。

事实上,采取全封闭式教学管理的蓝翔更像一个集合了中学、部队、工厂车间的复杂体。学生们接受中学生式的理论授课和准军队化的严格管理,同时比大学生要更早接受来自社会实际岗位的考验。 “网上有传言说蓝翔垮了,这完全是污蔑,你觉得可能吗?!”10月中旬,一位蓝翔的教师在带本刊记者参观校园时抱怨,“现在的家长带孩子前来报名,都会问到打架的事。但看到我们秩序井然,就放心了。”这位教师说,蓝翔的成就来自多年来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和严格精细的军事化管理,“绝非一两条谣言能打乱的。” 每天早上7点半,全体教职工开完20分钟的例行晨会后,督导处的工作人员就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位于蓝翔南院接待大厅一楼的监控室。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布满了整面墙壁。督导人员通过一个遥控杆,可以控制任何一间教室内摄像头的方向,通过一个耳机,可以听到任何一间教室内的声音。除了教室、餐厅和图书馆处于监控之下,所有“公共空间”也有装有探头。探头之下,蓝翔的一切都被限制在规矩之中。

新老师进校后要从跟班开始,学习各种规章制度,还要通过考核,才能带学生。“我们只看工作成绩,不看老师的职称。”蓝翔的一位

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出示了厚厚的两本管理手册,共七章、500多页,事无巨细涉及各个部门,比如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要扣分;老师抽学生一支烟,罚两百分,开除出校。“违反一条要扣分,做得好则加分。”

诸如学生流失、学费欠缴,也都跟老师的绩效挂钩。近期,学校又成立了一项新制度“百人帮邻组”,班主任、系主任与其他教职工成立百人小组,如果有人退学,其余98位教职员工要帮助前两者分摊部分损失。

30年间,荣兰祥一手制定的“几乎不近人情”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虽屡遭争议,却也保证了这架机器以极其精确的方式高效运转。

“制度就是制度”

斗殴风波之后,荣兰祥没有在媒体上公开露过面。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他仍在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

知天命之年的荣兰祥皮肤黝黑,面相敦厚,说一口乡土味十足的河南话。若不是嘴里时常蹦出的“模式化教学”“扁平化管理”“信号衰减”等现代管理学术语,你很难想象他是这所“航母级技校”的掌门人——30年来,蓝翔培养了40多万名毕业生,荣兰祥本人也因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的贡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如今,蓝翔仅负责接听招生热线的接线员就有100多人。

当然,毁誉历来参半。身边的人对荣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他仗义、有魄力,一位在职的厨师班老师称,如果教职工的孩子在济南上小学或初中,校长一定会亲自过问上学的事儿,需要出面的都会出面帮忙。

被津津乐道的案例是荣兰祥的一名司机,干了几年后想换工作,荣兰祥出面帮他在机关找了一份工作。“听说这个司机的单位分房子时,他没有钱,校长还帮他垫付了20多万。”荣兰祥的一位朋友告诉本刊记者,因此,蓝翔很多老员工死心塌地在蓝翔一干就是十几年。

反对者则批评荣自私、专制而短视。“他爱骂人,开大会也骂,不给留情面。”一位老师说,荣校长是个聪明人,相应地他看别人总

是觉得蠢,如果有老师犯了错误,他张口就骂,说到生气处甚至会抄起水杯砸向挨骂的老师。

一位已离职的教师说,荣兰祥“特别小气”。他对本刊记者举例说,厨师班教学和训练需要原材料,“比如教葱烧海参,每个人用多少海参是定量的,假如要80斤,他可能只给批60斤的钱,葱便宜,最后做出来一盘全是葱。”但在荣的支持者看来,对于成本的严格控制,本是管理者的应尽之责。“该省的肯定要省,不该省的坚决不省。”

关于荣兰祥的种种描述,有一点没人否认:他对学校尽心尽力,而且,是个聪明人。

“他跟别人说话,开口就是‘嘿,兄弟’,要么就是‘伙计们’,江湖气挺重的。”一位连续多年采访山东人大代表团的记者说。荣兰祥担任山东人大代表时,每次都会提很多职业教育的提案。每到两会期间,约他做访谈的记者特别多,他一般都挺配合,如果确实无法配合,也会亲自向记者表示歉意,“他在对学校的付出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一位蓝翔的老师则说,为了学校的工作,荣校长能“豁出命去干”,

每天几乎只睡三四个小时。“以前我们上班时去校长办公室,还见过他打着吊瓶在那儿办公,都觉得特别心?酸。”

“一个单位能不能做好,一把手很关键。制度就是制度,一个学校不能采用两个制度。”荣兰祥曾这样告诉媒体。在这家媒体的描述中,荣“个头不高,白衬衫整整齐齐地用皮带扎进西裤,坐得板板正正,讲话谨慎、谦虚,看上去像是一个体制内的普通干部”。

“学生产品”

在百度贴吧里,有蓝翔学生把学校称为“蓝翔帝国”。作为帝国的缔造者,荣兰祥本是河南虞城的一个农民,19xx年代初离开老家,前往郑州和北京门头沟学习油漆和沙发制作技术。但他有一种生意人的嗅觉:这样的培训班为什么自己不能办?

彼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技术培训有大量的生源基础——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井喷,19xx年政府又放松了对农民进城务

工的限制,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

19xx年,荣兰祥和妻子孔素英在济南租了十几间教室,办起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就是蓝翔的前身。一开始,学校的专业只有油漆、沙发制作和缝纫,分别由荣兰翔和妻子任教。很快,学校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了上百名。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成为“职业教育大省”的特质在19xx年代就已初露端倪。荣兰祥对媒体回忆,当时搞民办教育的人很多,济南至少有上千家,有修手表的、修收音机的,大的学校也有两三百人。 荣兰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生意经:学生就是产品,质量好坏是关键。不久后,他就开始印制自己的内部缝纫教材,培训老师,又新增了时髦的摩托车维修培训专业,学生很快就增加到上千人。

实用主义,是蓝翔最核心的价值观。成立至今,这所培养蓝领阶层的学校一直都在努力让自己的“学生产品”拥有更高的“出厂率”。而蓝翔的专业设置,也始终紧跟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就业不好的、工资不高的,就把这个专业砍掉。”荣兰祥说。

19xx年,恰逢部队搞“三产”热潮,荣兰祥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被部队收编,蓝翔也随后从一个自发生长的民办学校走向了另一条发

展轨道。“部队带来的好处是能提供场地,关键的是还能带来学员,很多部队转业人员都需要培训技能。”孔素英告诉本刊记者。 当时,一些部队干部加入了蓝翔的教师队伍,他们严格按照部队的管理方法教育学生,这也成为日后蓝翔军事化管理的模型。“我们学校最有价值的不是房子,也不是实习设备,而是管理体系和章程制度,”荣兰祥说,“可以说,就算教育部都拿不出我们这么细致的制度。”

与部队合作办学的十余年,蓝翔顺势而上。到19xx年中央军委下达文件要求部队和其生产经营部门脱开时,蓝翔的在校生规模已从19xx年的一千人激增到超过一万人。

那一年,蓝翔的专业数量已达到现今的规模。当时,蓝翔的缝纫教材已改编到第五版,两本名为《时装精品》和《上海新装》的教材封面是穿着垫肩西装、宽裤腿西裤的女模特。

实用至上的办学理念,确实令学校和学生都尝到了甜头。20xx年,蓝翔烹饪专业的学生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餐饮服务,“是组委会找上门来的,”烹饪专业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当时奥运村针对各餐饮集团竞标,“蓝翔一共进去400多个厨师,奥运会餐饮做得很好。

咱们的学生听话、纪律好,用人单位用起来好使。”最后,这批学生全部留在了北京各部委机关部门,“后来世博会、全运会等等,要的都是蓝翔的学生。蓝翔的厨师专业一下子就火了。”

所有的广告都是由学校自己拍摄的

斗殴风波尚未平息,蓝翔在网络上推出了一部宣传片,片中使用了大量航拍镜头和张艺谋式的人海战术,成千上万学生统一着装,在唐国强的带领下,铿锵有力地念出20多年未变的广告语——“高级技工哪里强,山东济南找蓝翔”。

这样好莱坞大片式的场面绝非虚构。蓝翔校方介绍说,学校七大院系共有两万名学生,教职工1500人,其中专门从事教学的约有1100人。

20xx年左右,蓝翔技校聘请唐国强做广告代言人,唐国强竖大拇指代言的广告开始在全国各个电视台狂轰滥炸,蓝翔一夜成名。

但很少有人知道,蓝翔校史上所有的广告都是由学校自己拍摄的。19xx年到19xx年,蓝翔在山东电视台投放了第一条电视广告,就开始确立了“学技术到蓝翔”滚动播出的气质。那一批做广告的还有“孔府家酒”等十几家企业,唯独蓝翔坚持把广告投了二十多年。“我认为广告语不要经常换,否则大家还得重新认识”,荣兰祥告诉媒体。

现在,几乎每个蓝翔的学生在被问到“为什么来这里上学”时都会提到这则广告。汽修专业的学生徐晓博说,“从小就知道蓝翔,十几二十年了。”

作为一种另类网络文化的兴起,蓝翔的影响甚至逐渐超出了电视广告。不久前,蓝翔广告部的工作人员就把所有影视剧、媒体和网友“免费给蓝翔做的植入广告”剪成了一部半小时的片子。对这些恶搞、调侃、嘲弄和消费蓝翔的段落,蓝翔还把它们写进了招生简章。

 

第二篇:蓝翔:冲破篱笆墙的女人

——记山东蓝翔技校优秀成功学员袁英

学员档案:袁英,女,38岁,山东省莒南县人,大专毕业,20xx年2月进入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无线电维修专业学习。现任临沂市兰山区八路家电维修城总经理,年收入25万。

“袁师傅,我的电视修好了吗?”“袁师傅,电视机打不开了,能来家里一趟吗!”这几天,袁英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随着“八路家电维修城”的陆续扩张,刚从老家接儿子回来的袁英也开始忙碌起来。

20xx年6月,来自山东莒南县的农村女孩袁英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了临沂市。像很多新居民一样,她希望有份稳定的工作,能在这里安家落户。为了这个目标,没有一技之长的袁英在一家篱笆墙的院子里做包装工,两年下来,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自己在城里的生活开支。

一天晚上,她和同事一起在篱笆墙的宿舍里看电视时,看到了蓝翔技校的插播广告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天夜里,袁英失眠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下,她思来想去,决心冲破这道低矮的篱笆围墙,去蓝翔技校学一门技术,改变当前的自己。20xx年2月,袁英辞职了,大胆地冲破了让她难忘又心酸的篱笆墙,根据自己读大专时学过无线电理论的实际情况,来到山东蓝翔技校报名学习了家电维修技术。

从来没接触过家电维修的她,在蓝翔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家电维修知识,熟悉配件,慢慢掌握技术,经过半年多的磨砺,她的家电维修技术已经小有所成。

毕业后,她到临沂市一家电维修店打工,但这并不是袁英想要的生活,她萌生了自己开店当老板的想法。但是苦于资金不足,她除了白天工作外,利用晚上的时间,背着工具包,拿着一叠名片,开始到各个小区内分发,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夜间家电维修工。“师傅,家里电视机突然没有信号了,怎么回事,能来看一下吗?”在夜里,袁英经常会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而正是因为这些电话,让她的生活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不管有多晚,袁英只要一接到电话,便会立刻背起工具包,伴着夜色出发了。20元、30元??在之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袁英时常夜间奔波在各个小区内,一点点积攒着自己的理想。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薪水跟着也水涨船高,加上自己晚上的小生意,终于赚足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20xx年,她在繁华的临沂市兰山区八路街上租了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小店铺,当起了自己的小老板。

袁英是自豪的,虽然有时候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可是她却乐在心中,因为努力得到了回报。“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外,更需要的是贴心的服务。”凭借着优良的服务,袁英的家电维修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不少老客户就认准了她的

服务品质。“光是修家电是不够的。”袁英说,根据临沂市的行业结构特点,小中型企业多,她开始慢慢地自学自冷专业,销售空调、家电、洗衣机并指导客户使用。

两年多的打拼,袁英从一个店面,扩充到200平方米的家电城,从一个人打拼奋斗,到雇起了小工。“谁都有害怕的时候,但是如果因为害怕而不去行动,那就没有成功的一天,趁着年轻就该历练历练自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袁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