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传栏3

健 康 教 育 宣 传 栏 记 录 簙

第 3 期

健 康 教 育 宣 传 栏 记 录

健康教育宣传栏3

记录人:张秀梅

20xx年第五期

为什么婴儿在晚上会常哭闹?

孩子晚上哭闹,这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

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生理性哭闹 孩子的尿布湿了或者裹得太紧、饥饿、口渴、室内温度不合适、被褥太厚等,都会使小儿感觉不舒服而哭闹。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只要及时消除不良刺激,孩子很快就会安静入睡。此外,有的孩子每到夜间要睡觉时就会哭闹不止,这时父母若能耐心哄其睡觉,孩子很快就会安然入睡。

●环境不适应 有些孩子对自然环境不适应,黑夜白天颠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觉,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将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闹即止。对于这类孩子,可用些镇静剂把休息睡眠时间调整过来,必要时需请儿童保健医生作些指导。

●白天运动不足 有的孩子白天运动不足,夜间不肯入睡,哭闹不止。这些孩子白天应增加活动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静入睡。 ●午睡时间安排不当 有的孩子早晨起不来,到了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午睡时间过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没有人陪着玩就哭闹。这些孩子早晨可以早些唤醒,午睡时间作适当调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明。

●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也会影响孩子夜间的睡眠,对此,要从原发疾病入手,积极防治。

患佝偻病的婴儿夜间常常烦躁不安,家长哄也无用。有的婴儿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白天过于兴奋或受到刺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此外,患蛲虫病的孩子,夜晚蛲虫会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皮肤奇痒,孩子也会烦躁不安,啼哭不停。

为什么要摇晃婴儿?

母亲摇晃孩子是世代传下来的哄孩子睡觉的方法。学者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前庭刺激。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如果有规律地刺激婴儿的与活动有关的器官,可以加速他的生长发育。如摇晃孩子使他的内耳前庭接受刺激,产生平衡感觉,这样可以加快孩子学步的进程,还可以促进孩子动作日益丰富。美国学者对正常婴儿做了试验,把孩子放在微晃动的桌子上,每天晃动10分钟,发现接受试验的孩子比未经过试验的孩子健康,而且发育得好,但过度的摇晃对婴儿不利。 婴儿体格发育常识

婴儿的体格发育与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有关。身体和心理的异常也影响生长发育,最佳的生长发育需要最好的营养和健康。

婴儿的身长到5个月时增加大约30%,1岁时增加50%以上。出生体重到5个月时增加1倍,到1岁时增加2倍。

不同器官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例如生殖系统出生后有一个短暂的快速增长期,然后到青春期前变化都很小。相反,大脑发育在生后头几年非常快,出生时大脑只有成人的1/4,到1岁时,大脑是成人的

健康教育宣传栏3

3/4。肾功能在1岁时即达到成人水平。

5~9个月开始萌出下切牙,8~12个月开始萌出上切牙。 图样如下:

20xx年第六期

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

在儿科范畴之中,保健方法包括食疗、小儿推拿等常见方法,它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在社区中广泛普及中医关于儿童的日常保健知识,加强儿童保健,倡导科学育儿,可以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

女性承担着孕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女性的保健有其特殊性,中医在女性养生中有丰富的经验和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充分发挥发挥中医药优势,在社区广泛推广常见中医

保健适宜技术,对于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暑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气不足则是导致外邪侵袭而发病的内因。夏季暑气当令,温度高、湿度大,人体若正气不足或劳累过度耗伤津气,暑热之气便可侵入人体而发病,因此,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长期卧床病人、产妇、新生儿容易中暑,室外作业者也容易中暑。张平医生认为,本病的治疗以清暑泄热为基本治法,要突出一个“快”字。

中医治疗:依照病情辨证论治,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暑入阳明 症见突然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等。本证为暑热伤气,热盛阳明所致。治以清暑泄热。白虎汤加减: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芦根30g、西瓜翠衣30g、粳米10g。

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进行传统中医保健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预后,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针对老年人体质以及患病特点,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色,制定了老年人社区中医保健规范。在本规范中,老年人的传统中医的保健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二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和保健要点,其中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简单的穴位疗法、饮食疗法及推拿疗法。

对于社区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结合其中医体质特点和健康状态给予中医保健的处方和健康教育指导,并对其进行定期随访。

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属身心疾病之一,中医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均有其优势点和优势环节,特别是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正常高值血压,食疗、导引、养生功法等可使平均血压下降。对高血压病人,食疗、导引及养生功法助于血压的控制,配合中药内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对顽固性高血压及合并有较多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图样如下:

健康教育宣传栏3

 

第二篇:健康教育宣传栏第4期内容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xx年第4期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的饮食调控原则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2)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每日1g/kg,多选食豆腐及豆制品、脱脂牛奶、酸牛奶、鱼虾类。

(3)减少脂肪,限制胆固醇: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4)进食多糖类食物,限制单糖(葡萄糖、麦芽糖)和双糖(蔗糖)的摄入,多吃高纤维膳食。

(5)严格控制钠盐摄入:轻度患者,每日控制3—5克,中度患者每日1—2克,重度患者应给予无盐膳食。

(6)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

(7)节制饮食,禁忌浓茶、咖啡,戒烟忌酒。

(8)多吃能保护血管和降压降脂食物:降压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茹、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

2、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⑴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⑵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⑶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⑷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⑸患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合理用药。

二、糖尿病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饮食调控原则

(1)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建议病人每周称1次体重,根据体重不断调整食物的摄入量和运动量,体重应控制在正常标准的±5%左右。

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成年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女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

(2)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控制在210—300g,约折合主食300—400g,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类食物,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等,蔬菜类右适量多用。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广柑、苹果、香蕉等应慎用,对于蜂蜜、白糖、红糖等精制糖应忌食。

(3)蛋白质适量摄入:每日1g/kg,多选食大豆及豆制品、鱼、禽、瘦肉等优质蛋白。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5)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如南瓜、糙米、玉米面、魔芋、豆、燕麦等。

(6)保证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的食物,如芦笋、牛肝、牛奶等,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7)食物多样化:每天都应吃到谷薯、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蛋、油脂等8类食物。

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