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品牌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品牌

靖安县位于江西西北部,是一个人口仅13.7万的山区小县,其中农业人口占79%,土地面积1377平方公里,辖5镇6乡98个行政村,共26627户农户,农业人口93876人。20xx年,靖安县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中,资信评定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小额农贷金额小,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贷人员少,资信评定工作量大且标准难以把握;二是只强调支农责任,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加上信用社内部终身责任追究制的贷款管理办法,使信贷员产生了“惧贷”心理;三是信用环境较差,农户贷款存在潜在的道德风险,影响了小额农贷推广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度成为靖安县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拦路虎”,影响了靖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培育农村诚信经济,打造支农品牌,深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研究,20xx年靖安县农村信用联社出台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工作机制。

运作方式

1、选出公评公议五老会,组成最基层的征信机构。按照各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经验,解决信贷员少,资信评定工作量大的矛盾,充分发挥村组织“两委”作用非常重要。在工作中通过“两委”组织,信用社参加,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老代表、老干部、老劳模等有代表性的村民组成“五老会”,按照《靖安县农村道德建设百条公约》具体要求,公开向社会开展征信活动,采取自评、初评、互评、总评的四个程序评选出道德高尚家庭、道德良好家庭、道德合格家庭、道德欠佳家庭四个信用等级。总评

时两榜确定,一榜公示5——7天,收集群众反馈意见;二榜公告,查实群众反映情况,集体研究公布最终评定信用等级。

2、一确定。确定“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条件:⑴必须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社员;⑵信用资信评定为“信用户”;⑶道德公评公议为良德以上家庭。对于在信用社没有贷款记录的,但有经营项目,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外债的也可参与创评,信用社认真填好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一览表、致富卡、贷款档案卡、具体评定及贷款发放情况统计表,建立好“文明信用农户”的信用档案,严格把好“文明信用农户”的准入关,对创评的“文明信用农户”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并张榜公布。

3、五公开。创评活动中实行操作程序、优惠政策、评选结果、贷款程序和贷款利率公开。五公开体现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让评定结果象商品一样在流通中得到检验,使创评活动取得农民的认同,使农民信服。优惠政策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对“文明信用农户”给予的信贷优惠,具体办法是:“文明信用农户”属“全县最佳”道德高尚家庭、道德高尚家庭、道德良好家庭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限额分别放宽至5万元、3万元、2万元,贷款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分别下调30%、20%、10%,同时实行贷款程序和利率公开。“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无需担保,贷款户凭“文明信用农户”证书到农信社办理“信用贷款证”,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简化了贷款程序。公开的办事原则让守信农户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农民高兴地称为“道德也有价”。

4、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文明信用农户”管理档案,

及时记载农户文明守信的情况,不以一评定终身,每年核评一次,升降体现长效运作。同时加强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沟通,促进评议信息商品化,在流通中检验信息真伪,公评公议会及时向信用社反馈,使信用社及时掌握“文明信用农户”变更情况,确保信用贷款安全。

主要成效

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得到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被中宣部列为20xx年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六大典型之一,20xx年度三上中央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靖安县这一做法,20xx年8月8日宜春市委、市政府在靖安县召开了全市农村道德公评公议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现场会,学习和借鉴靖安经验,20xx年已在全市农村进行深入推广。20xx年10月23日至24日全省思想道德建设“三贴近”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靖安召开,省委宣传部授予了靖安县委思想道德建设三贴进工作“创新奖”,县联社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服务地方经济“创新特别奖”。截止20xx年12月底,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6798户,2003-20xx年度累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10200万元,在靖安已形成信贷、发展和诚信的良性互动。

1、激发了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促进了农民信用观念的转变。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把农村道德建设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机结合,在农户和信用社之间架起了信用的桥梁,农村信用社给予的放宽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二大优惠措施,增强了农民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明信用农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本有价的证书,既有精神上的奖励,又能给农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农民的道德行为有了一种衡量的标准,农民的参与热情普遍高涨。靖安县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工作中有不少以前欠了村里水电费、欠了电话费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户纷纷交齐旧欠,不少在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做得不够,未能评上“道德高尚家庭”、“道德良好家庭”的农户也纷纷加以改进,争取在以后的评议中提高档次,争当“文明信用农户”,享受信贷优惠政策。靖安县莲塘村村民任儒祥13年前帮亲戚担保贷款700元发展蚕桑,因蚕桑亏本,亲戚家庭生活困难,一直未还贷款,到20xx年本息已达2000元,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中,因为是以他的名义贷的款未还,没评上“文明信用农户”,为此,他自己先垫了2000元还清了贷款本息。讲道德、讲文明、讲信用已成为靖安农民的自觉行为。

2、减轻了农村信用社收贷收息压力,推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转变。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中,靖安信用联社把创评工作同农村信用社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创评工作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把农村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与信用社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相结合。把信用户、信用村(镇)的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和村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同步进行,减少了信用社创建信用户、信用村(镇)的工作环节,协同农村道德公评公议协会及村组织对凡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未还的,取消该户评选信用户的资格。拖欠村组税费及个人民间借支较大未还的农户在道德公评公议中最高只评为道德合格家庭。信用户和“文明信用农户”的评定标准不一样,“文明信用农户”是在信用户中产生,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加速了信用村(镇)

的创建。为了深化创评工作,我们又推出了创评“文明信用组、村、乡(镇)”活动,也相应出台了信贷优惠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创评成果。

二是把农村创评“文明信用农户”与清收盘活不良资产相结合。“文明信用农户”评选条件要求农户不能有欠款行为,讲信用是重要条件之一。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中信用社积极参与公评公议活动,把欠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列表交村委会一份,使其在评定“文明信用农户”工作中关注贷款户的动态,通过做工作改变贷款户的信用观念,以便信用社能及时收回不良贷款。截止20xx年12月份,靖安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共收回不良贷款180万元。

三是把创评工作同改善信用环境相结合,实现了农村信用环境的转变。信用体系建立是防范贷款道德风险,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取得了农民欢心,信用社放心,政府称心的好效果,在靖安农村营造了一个健康、安定、诚信、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改变了以往收贷收息主要靠信用社“孤军奋战”,增强了全社会的参与和舆论监督,减轻了信用社的收贷压力。以前靖安信用社80%的贷款户的收贷收息要靠上门催收,自从开展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后,农民的信用观念明显改观,至少有75%以上的贷款户主动上门按月或按季结息,担心自己在公评公议活动中评不上“文明信用农户”,得不到信用社的优惠政策,农民争当“文明信用农户”,产生了一连串的示范效应,同时借助社会拉力,信用社的业务也得到一定的发展。20xx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实现各项收入1418 万元,比上年增加313万元,累放各项贷款18812万元,同比增加3000

万元,农业贷款百元收息率为9.04 %,农业贷款到期收回率由20xx年的71%提高到95.8%,“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98.66%,提高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收息额04年比02年翻了一番,减亏增盈400万元,一举摘除了连续八年亏损的帽子。通过创评农民和信用社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农民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又享受了优惠政策,信用社在创评工作中增加了收入,壮大了业务规模,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农社双赢。

3、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是农村信用社创新支农方式上的成果,提速了农村贷款难题的转变。

由于以往的农户信用贷款数额较少,只能解决常规农业的资金“温饱”问题,不能解决调整种养结构、扩大种养规模的大额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后,靖安农村信用社对 “文明信用农户” 实行贷款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手续简化等优惠条件后,农民高兴地说“这就像把一本存折交到我们手中。” 到20xx年12月底止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5000万元,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9039万元,累计发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580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上亿资金从事农业生产,农民20xx年人均增收508元。

重要意义

1、创造了农村信用社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破解“三农”难题相结合的新机制。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群众道德的提升帮助农民提高诚信意识,最终获得优惠信用贷款,既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让农民从诚实守信中得到实惠,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探索了农村信用社参与地方党政中心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地位和形象的新途径。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得到了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农村中心工作和长期性工作来抓,农村信用社的积极参与,无形中提升了其社会地位,扩大了影响,同时也使公众对农村信用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整合了社会力量,找到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新载体。农村信用环境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基础,通过道德与信用、文明与信用联姻,靖安县政府十个涉农部门又出台了涉及农业、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信用”的涵义进一步得到拓展,诚实守信深入民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4、探索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信用社发展互相结合的新路子。信用社在创评工作中树立了自己的信贷品牌,壮大了实力,也为政府解决“三农”难题、建设小康农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几点启示

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既创新了道德实践活动,改善了农村的信用环境,提升了农民的诚实守信的思想,又解决了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的有益探索,对于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信用环境有积极的启迪。

1、创评“文明信用农户”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人民群众是信用环境建设的主体,只有深入实际,把群众的诚实守信和得实惠结合起来,信用环境建设才能充满生机和

活力,才能取得新进展。良好的道德和诚实守信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引导好、发挥好,信用环境建设就一定有广阔的前景。

2、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要注意宣传导向,要重点加强农村道德宣传,不能背离道德建设的本义而着重宣传贷款优惠政策,以免给信用社带来信贷压力和信贷风险,开展创评活动主要目的是农村的道德建设来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转变,最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

3、由农民个体向农民社区扩展。结合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开展了创评“文明信用组、村、乡(镇)”活动,制定了具体的创评办法和优惠政策,出台了“文明信用农户”帮带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帮助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巩固了和扩大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成果。

4、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依靠政府力量和市场运作,严格评定标准,不能走过场,并要做到动态管理,持之以恒,真正办成民心工程,促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二篇:小额信用贷款推广的难点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如何找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广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加大信贷投入,促进支农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剖析了当前小额农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推广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推广;难点对策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本地实际,找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广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进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不断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加强和改善支农金融服务,促进支农工作向纵深发展,信用村镇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小额农贷的实施的办法和指导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一支持“三农”新业务品种,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引导农信社全面推广、铺开。农信社在开办小额农贷采取“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简化了贷款手续,改进了金融服务,扩大了农民贷款面,有效地满足了农户的资金需求,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信社在开办小额农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必须坚持农户自愿申请、自主使用,并自觉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原则。农村信用社和村支部、村委会,不能违背农户意愿安排贷款,更不能以物抵贷,以贷抵交税款,抵交“统筹”,也不得强令农户借贷合资兴办项目和创建所谓的“形象工程”。

(二)充分发挥地方党政特别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的机构大多设在乡镇,工作人员特别是信贷人员较少,依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力量,既解决了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扩大了服务面,也提高了对农户信用评定的准确性,对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县、乡党政组织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户贷款使用和回收的监督制约作用,制止和纠正农民逃废债务的现象。

(三)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有特殊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要依靠地方党政的支持,但地方党政不能因此干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现有干预情况时,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信用社资金状况不同,乡村干部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不同。因此,在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制定计划,分步实施。特别是在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中,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开,先村(组)、后乡(镇),由点到面,逐步扩大,不可一哄而起,不搞形式主义。

(五)加强管理和监督,防范贷款风险,提高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效果。农村信用社要对信贷人员发放、管理和收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定责任目标,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有足够的信贷总量和覆盖面,又有较高的质量和回收率。特别要加强贷后的跟踪检查,确保贷款正常运行,防止形成信贷风险。

二、小额农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推广难点

在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要县乡党政干部、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但在工作开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推广难点。

(一)宣传力度不够。信用社对支农贷款的宣传在方法、方式上都十分简单,局限性较大,宣传效果不甚理想;同时许多新闻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热衷于宣传某些新闻、趣谈。种种原因,使人们无法真正了解支农贷款,直接影响了支农面的扩大。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信社将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单纯作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任务来完成,对推广小额农贷的重要认识不足,在主观上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加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广、额小、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导致部分农信社在推广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中缺乏内在动力,行政需求过高,市场激励不足,工作开展不充分。

(三)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小额农贷的推广。受社会信用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千方百计逃废农信社的债务。而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对维护金融债全、培植社会信用、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农信社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慎贷、恐贷”的心理。加上“六合彩”赌博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信用环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

(四)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影响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一方面,目前多数农信社实行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清收;另一方面,农信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为此,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农贷顾虑重重,宁可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

(五)农户资信掌握难不利于小额农贷的推广。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农信社健康发展参与程度低,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加上农村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户资信评估机构缺位,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导致农信社对农户的资信的了解相当困难。信息不对称,信贷人员相对不足,制约了小额农贷的全面深入开展。

(六)现行支农贷款利率与支农成本不相对称。从国际经验看,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大大高于其他贷款,只有实行高于一般贷款的利率,才有可能实现这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也是如此,支农贷款的确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较小。特别是农户贷款户数多,额度小,手续繁,相当零散,在办理贷款时,需要信贷员对每一贷款人的经济背景、贷款使用和还贷前景作全面的了解,使工作量成倍增加,这务必增加相应的人力,从而提升了管理成本和运作成本。加之农户贷款受自然、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使农信社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总而言之,当前农信社的贷款利息不足以补尝支农信贷的成本风险,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补偿政策,使农信社高额的支农成本无从弥补。且农信社负债结构不尽合理,定期存款占比较大,筹资成本与贷款收益形成高低“反差”。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农信社在金融市场上的生存能力。

(七)农信社的支农热情与农村信用环境不相协调。近年来,通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实行信用户利率优惠、贷款优先等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给信用户利率优惠,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农户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但从农信社要求获取收益这一角度来说,却是不尽合理的。这使农信社在执行支农任务的同时,又担负起

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社会责任,并为此担负了不小的运作成本。农村社会信用环境的打造,信用社虽有一定的义务,但以牺牲自己的经营利益为代价,未免有失偏颇。同时信贷资金价格过于优惠,不利于培养农户的商业意识。信用是贷款的前提条件,信用户贷款应该优先,但是否实行利率优惠要分类确定,要看优惠对象是不是高端客户,能不能给信用社带来一定的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树立和强化农户的现代信用意识,即有偿使用信贷资金的观念,并让他们认识到,信用是获得贷款的前提,没有信用,就没有贷款的资格。

三、进一步推广小额农贷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小额农贷实施过程中存在原问题,结合辖区实际,我认为进一步推广小额农贷应努力构建以宏观政策为导向,地方政府行政支持为组织体系,农信社为营销主体的运作机制,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并实现最大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以上运作思路,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操作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多种舆论工具,采取多种形式主义宣传小额农贷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彻底消除农户认识上的误区。二是本着为农户着想、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依据风险大小、信用高低,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内适当运用差别利率。三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使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相衔接,协调小额农贷和清收不良贷款的关系,避免因清收旧贷难而影响小额农贷的推广。四是对农户的信用评定工作要全面、真实、客观、公正,每个村都要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对农户的信用评定和等级核实,避免评定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二)建立小额农贷营销激励约束机制。对小额农贷的发放,要建立民主、科学的考评制度。通过界定意外风险损失的标准和范围,客观、公正地对待贷款风险,达到既鼓励信贷员放下包袱大胆营销贷款,又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发放小额农贷的积极性,确保小额农贷既有足够的信贷总额和覆盖面,又有较高的质量和回收率。

(三)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户征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户征信体系是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控制信用风险的一项基础工作。地方政府要把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事情要抓,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以创建信用村镇为载体,努力构筑农村信用体系,提高村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为信用社拓展小额农贷业务创造诚实、守信的外部环境。农信社要建立贷款对象的个人信用档案,对客户的道德品质、社会信用家庭经济状况、主营业务收入、生产经营能力、资金需求、偿债能力等进行登记。要在现有农户信用等级、信用村镇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提升信用评定的层次和质量,逐步建成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并推进农村信用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四)进一步优化信贷服务网络。农信社既要为广大分散的农户提供信贷服务,又要讲求经济效益,精简人员,这就对农信社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信社一方面要减少内勤人员,增加外勤人员,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另一方面,要发展、培养农户联络员,吸收农村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员帮助农信社发展业务,逐步形成县(市)、乡、村、组各层次都有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人员的服务网络体系。

(五)建立信贷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一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道德风险。尽管目前农信社面临信贷人员少而借款农户多,难以全面管理的问题,但发放小额农贷仍必须坚持贷款“三查”制度。二是探讨建立小额农贷“一户一卡”制度,可在市联社辖区内实行微机联网信息共享,防范系统内农户多头贷款风险。三是尝试建立小额农贷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根据小额农贷的额度、期限、对策和投向的不同确定风险系数,建立预警机制,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及进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和防范,严格控制小额农贷的风险。四是加强市场调研,关注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信息,并进行市场前景预测,以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防范信贷风险。

(六)优化小额农贷的外部政策环境。一是探索建立小额农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风险补尝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形成的小额农贷损失。二是税务部门对农信社的农业贷款民非农业贷款实行差别税率政策,或免征支农信贷收入的营业税和相关附加税,从利益上对农信社的资金运用进行鼓励、引导和调节。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信社消化历史包袱,减少资金占压,增加支农资金供应。四是建立农业贷款担保体系。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主要为农户、农业和农村提供互助性保险以及为农村信用社贷款提供保险业务,增强农业和农户风险承受能力。

总之,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其主打产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经营目标应以国际化大市场背景下的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当前,农村金融改革要按照突出农信社新的主力军作用的思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和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的精神,首先划归省级政府管理;其次,对不同条件的农信社进行改组,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不符合条件的,进行扩股增资后继续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事经营。无论改革如何深化,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