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了节目形式分析

节目形式

1. 吃苦是节目的根本。

可以看到,在湖南台版本的《爸爸去哪儿》中,简陋的厕所,带有蜘蛛的床(当然后来换掉了,要是韩国的黑心工作组肯定就让林志颖睡那里了),玉米和地瓜这种简单的食品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吃苦作为主体。甚至我可以预言,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湖南台看到非常多温情的一幕——很有可能会是新的一轮收视率爆发。

2. 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不平衡。

不同档次的房子,不同的待遇。都是不平衡的一个经典——当然了,因为有小孩子的原因,这个不平衡主要还是在房子里面。而最经典的不平衡应该要数两天一夜了——玩游戏输了,你会没饭吃。玩游戏输了,你要睡帐篷。甚至玩游戏输了,你连帐篷都没得睡——最离谱的是我曾经看过金钟民和严泰雄两个人,在零下10几度的环境下,全身上下脱了个精光。也可以这么说,野外就寝以及韩国《爸爸去哪儿》中偶尔提到的“福不福” 都是两天一夜的核心部分,也是塑造综艺节目当中不平衡的关键。

3. 温馨以及真实。

由于是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拍摄(郭涛换裤子的时候还得遮住镜头),所以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你所看到的内容,几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唯一有可能会进行安排的部分就只有”出场“,毕竟如果不安排出场,秩序太乱的话,并不利于大家观看节目。

而真实往往都是我们在综艺节目中最难看到的地方。你很难想象在节目里面一个小孩可以哭上接近5分钟的镜头(这至少在节目中要哭上一个小时),你也很难想想他们真的就在那么个破地方睡一个晚上(所以才有摄像机24小时拍摄)甚至包括他们去找食材,等等等等,都是一些我们过去所无法想象的,却又真的希望看到的内容。

但是真实起来又要搞笑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行程的原因,以及24小时摄像的强大压力,各种随机事件和临场反应都会导致艺人无法快速进入状态以及调动气氛。而《爸爸去哪儿》巧妙地引入了小孩这个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个体,使得原本非常困难的搞笑以及真实验证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许多。

4. 背叛以及突破

韩国的综艺节目是很好笑的,好笑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打个比方,我们大家一起商量好了,要坐车去目的地,然后要一起冲过终点——结果真的到了终点线前面,我会瞬间把你绊倒在地,然后我冲过去获得比你提前的名次。这就是他们常说的”背叛“,而这一点,也可以让观众摆脱那种”结果就是如此“的想法。

 

第二篇:爸爸去哪儿 节目分析

用质量赚好评

—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创新和主旨

湖南卫视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创造了一个近年来收视率和好评率的高峰值,对于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作用。但是成功的背后一定有着可以吸取的经验。在此简要分析《爸爸去哪儿》中的创新精神以及主旨的体现。

所有人都有爸爸,还没成为爸爸的人们都渴求来自爸爸的爱,而爸爸们都会最大程度的去爱自己的孩子,《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主旨是父爱和真实,仅凭此,《爸爸去哪儿》火地就有“硬道理”。从舞台秀走向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创造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转型。有观众说,在疲惫的周末夜晚,被“星爸萌娃”温暖后入睡,简直就是一次“治愈系”减压。结合当下娱乐节目的形式,不管是制作还是策划,都在日益趋向于策划时代和大制作的时代。

单从《爸爸去哪儿》的好评率来看,虽然还未完全达到“零差评”,但仍创造了高达86%的美誉度,超过了《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以及湖南卫视的其他综艺节目。在现如今这个综艺大片时代,都是用品质要好评,在好评的背后则是背后策划人员和幕后编剧的心血和大制作的成本。

虽说父爱这一主题可谓“男女通吃”但是通过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却发现其中男女粉丝比例达到了2:8,难道是因为星爸太帅?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也不可以忽视微博以及分享这一主流通讯方式的兴起以及话题敏感人群,女性的比例高和他们更爱分享和转评的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

节目主题的创新和对市场的迎合,决定了这档节目的成功。当中国的综艺节目市场被音乐真人秀(《我是歌手》)、相亲真人秀(《非诚勿扰》)、语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娱乐挑战类真人秀(《全运向前冲》)等各类真人秀节目充斥时,一档真正真实以父爱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种主题上的创新是节目本身对市场需求的迎合,是节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从《爸爸去哪儿》之沙漠特辑中,我们简要分析一下爸爸去哪的节目特色以及创新:

1.嘉宾的设置扩大了受众群。节目组在嘉宾的选取上可谓煞费苦心,被邀请的各位父亲虽然身份不同,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公众人物。第一期中的主要重心放到了林志颖身上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纵观这几个父亲的公众形象和影响力以及受众群体和他们各自背后能够发展起的隐性观众。但是从第二期开始,不难发现重心已经开始转移了,渐渐的开始平均的分摊开来。这样以来,受众群体可以的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而为了扩大受众群体,在很多细节上做的十分到位,例如在游戏环节时,屏幕的字幕下方打上了拼音,即体现除了童真和童趣,又能够发展儿童这一受众群体。

2.新颖的Q版画面台词的植入丰富了画面感。虽然《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创意是购买的韩国的版权,但是湖南卫视还是做出了自己招牌的感觉。在节目的后期加工制作是节目成功最大的原因之一。如果仔细观看这个节目,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在画面外加入的那些Q版的语言和背景音乐,这些元素与原影像的合理搭配在充实了画面的同时,反映出来当时人物的心理变化,让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也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郭涛和儿子买梨的时候的那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了人物最底层的思想;Cindy在和田亮说话时,屏幕上的小人物头像和人物语言的在Q版文字凸显,都让人们对孩子的单纯和可爱产生了直观的感受;“石头”在听爸爸介绍肉夹馍时,对肉夹馍做出的评价以及画面

上出现肉夹馍图片;kimi过生日时对奥特蛋的联想……这些都不禁让人们对孩子和父亲的生活产生了一丝羡慕和向往。以及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这些都是这个节目的卖点。

3.纪录片的素材提炼方式增强了节目的说服力。从拍摄这一方面来说,节目策划可谓不计成本只求高质量,仔细观察孩子们游戏和居住的场所,以及吃饭时的画面,会发现一个场景中布置的机位就有近50个之多,这种投资和设备提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电视节目的需求,同样也捕捉到了很多孩子们生活中那些小的细节。同时拍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小角度的仰拍和水平镜头的拍摄,让孩子们的形象与观众更加平等。同时在记录孩子们的活动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地位的跟拍镜头,这样做也是很好的还原的当时的那种运动感以及孩子们的活泼感。同时使用了航拍器这一工具,取景是也不单单是拘泥于地面的拍摄,航拍也记录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看不到的美。摆拍机位的设置也充实了很多素材。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制作一档综艺节目,最终导致了节目的高质量完成和节目真实性的无懈可击。

4.声音真实性的还原加强了节目的真实感。声音方面,大量同期声的使用也还原了最真实的环境,后期剪辑时又在一些特定的片段穿插了对“爸爸”的采访,反映了人物内心想法的同时又缩短了人物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受众容易产生亲近感和共鸣,从而对节目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同样也使得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综上所述,《爸爸去哪儿》通过节目本身策划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将这个节目打造成了一个收视率的“收割者”,但是这并不是成功的全部原因,《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推广同样投资不低,但是却被《爸爸去哪儿》狠压一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节目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爸爸去哪儿》既然选择了要做一个真人秀节目,那么它的中心思想便是真实,所有的一切都是构建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而一切手段也都是为“真实”二字来服务的。不论是同期声的使用、大量镜头以及剪辑手法的使用、拍摄的多方位性,都是为了还原真实,塑造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孩子。

就像郭涛在节目最开始的时候说的:“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爸爸去哪儿》)看做是一个节目或者是秀,对于我和我的儿子来说,这更是一个挑战”。当嘉宾都说出这样的话时,又让我们怎么能不对这群可爱的父亲和孩子产生爱怜和喜欢的情感呢?唯有真实最能打动人,当”爸爸”们褪掉平日里演员和公众人物的铅华时,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的场景最能让观众们产生共鸣并且愿意促使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