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晨会发言稿:对阅读写作的理解

学校晨会发言稿:对阅读写作的理解

学校晨会发言稿:对阅读写作的理解

尊敬的各位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说说自己对阅读写作的理解。

上个礼拜,我很荣幸被批准加入无锡市作家协会,并成为第一个特批的未成年会员。我曾经在北京“叶圣陶杯”现场大赛,被评为第11届“叶圣陶杯”十佳小作家,位居全国第六。在《疯狂作文》、《下一代英才》、《青少年日记》等十多家刊物,发表小小说、散文、童话等多种题材文章50多篇。可我算不上博览群书,也论不着文坛墨生,只是运气做了我爱文学的催化剂,让我与写作的爱情开花结果。

大概不少人会说,作文虐我千百遍,我待作文如初恋。可不用真心实意怎能博得写作的芳心呢?相信各位都读过不少书,也学着大家大师们写过,可要学到精华则是要反复的体会,而不是东施效颦。模仿别人的字词句段是技术,可要加入感情把它变成自己的情话是需要艺术的。满心窝的温暖也别用太多华丽语言做成的墙瓦盖得太严实了,记得留点朴实的窗子,让别人感受得到。

我们还是学生,没必要老态龙钟地学着散文家们感慨世间万物的沧桑,那是他们那个年纪要做的事情。有这个时间还是多看两眼身边的同学们吧,写下你们因为学业压力而暗下决心的酸,记下你们忙里偷闲创造出独特笑点而相视开怀的甜,叙下为理想大学而刻苦奋斗的苦吧。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广于生活,对着作文纸发呆苦恼的时候,想想这个校园吧,一定会有你想要的。

曾经,我因能在这百年老校求学而自豪;今后,希望这百年老校能因我而骄傲。在此与大家共勉。

 

第二篇:学校研讨会发言稿

有关教育之我见

王桂琴

连续几年的高考放榜,我市的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前旗的教育曾经有过辉煌,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激励着旗一中的多少学子。而如今,我们的教育下滑是不争的事实。百姓不看过程,只看结果,高考考不好,我们挨骂是很正常的事。几年前我曾说“这样的教育死定了”,我并非有先见之明,而是我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观察、分析所作的判断。

我们进行常规检查,发现不少学生上课在睡觉,有老师说:睡觉的学生算是好学生,至少不会在班里捣乱了。怪了,学生来学校不是读书而是睡觉,竟然能算是好学生,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可见,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非好好抓不可的地步了。

教育下滑,有其社会的客观因素。“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高考、中考进行的。”这样的观念我想是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这种由国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趋之若鹜的应试教育,深深误导了中国家长的教子观念,误导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观念。应试教育绑架了学生,挟持了老师,误导了家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层层加压,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齐心协力为考分拼命。这种局面愈演愈烈,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

应试教育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是智力严重

缺陷、没有创造能力,做事机械死板、扭曲人人生观,价值观等。还有,应试教育把功利化的作风带进了教学界,让学校变为了一个带有铜臭味的“水潭”,搞得现在学校都有“潜规则” 。连中国的学术界作假都很盛行,这何尝不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治理“三乱”问题等文件的出台,我们不敢轻易越线。对补课、订资料等等,教育管理如履薄冰。社会的客观原因,我们一时半刻解决不了,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内部管理。

通过对好多地方的调研,多地学校存在多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较重、时间紧;在规定课时内完成课程计划,就没有更多的复习时间应对备考的情况。所以已有多个学校不得不自行增加课时,以提前完成教学内容,以待复习备考。这些已成为我们教学中凸现出的问题。

根据巴市中考“本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整体提高的原则。”的指导下,中考实行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基础性、学科性发展目标为基本内容,从学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评价。我们的考题难易比例,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要占到20%,较难题为10%,基础题占70%,而东部区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要占到50%,较难题为20%,基础题占30%。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考试主要注重基础知识,难度偏低。而东部区的考试包含有一部分能力提升和创新的题目,难度稍高。也许我们的考试初衷是增强学生的信心,但实际上很可能适得其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因为他们最终要面对的是全国统一标准的

高考,这种“以学生基础性、学科性发展目标”的考试只会害了他们,让他们的思考、解题能力退化,不能正视自己的学习程度和状态。权重分等地的划分优秀的比例占30%,成绩权重低。

今年开学初,教育局组织进行大调研,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的教育把脉,深挖教育病根。面对百姓的一片骂声,我们没有回避,并请大家“拍砖”,共为教育把脉,这表明了我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信心与勇气!

我们这次召开学校管理研讨会,认真剖析学校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希望大家共同出谋献策。这样的研讨会尚属首次,在此,我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设想,仅供领导们参考。

学校的管理,要靠“理念”与“方法”。“理念”与“方法”合则成就事业。没有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念是空洞的。学校管理者所拥有和掌握的管理理念,无论学校管理者是否明确意识到,都将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具体管理实践中。所以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首先要树立管理理念,才会道法自然,才能达到学校管理的和谐与最佳效益。

所谓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和理想的观念体系。学校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

从市教育局通报20xx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检测情况看,我校均分、满分生比率居全市第二,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的是:明确我们办学的目的。在此,我先说“一”,也就是:

一、围绕一条主线: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由于受社会舆论、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学校管理未能深入研究德育、体育与智育的关系,“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的现象比较突出,学校几乎成了只为少数人开设的读书阵地,忽视了学校的“育人”功能。

在高考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既要对重点高中输送人才负责,也要对自己的“面子”负责,更要对孩子的未来、对社会发展负责。

“对输送人才负责”与“对孩子的未来对社会发展负责”并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近处看,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意志,才会更加刻苦学习。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不断转换脑筋,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有好的身体,才有充足的精力,有好的体育训练,才有更好纪律。“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学生的德育、体育工作,无疑就象磨刀,而现在的我们,希望学生能考取高分,只顾“砍柴”,不顾“磨刀”,有的老师、家长坚决反对好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短期行为,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教育的迟效性,不经常“磨刀”肯定不能砍出很多的“柴”。从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德育、体育抓得好的学校,不但不会影响学生

的学习,反而学生学习成绩更好,从长远看,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只有全民素质的提高,才有可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常常上贴吧或论坛,看了不少有关教育的帖子,对教育滑坡的原因,众说纷纭,我最赞同的一个观点是“老师的心散了”。老师老嫌工资低,评职称难,评上聘不上。从区域看,与呼包二市及鄂尔多斯相比,整个前旗地区的教师工资都不高,为什么偏偏我们的教师队伍,会有那么多的怨言?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一味埋怨老师的职业道德。原因何在?为此,我说“二”:

二、进行两大“打造”,实现两大“转变”

(一)把学校打造成老师专业培训和师德教育的基地,变“要我教”为“我要教”。

学校管理是一个由人、财、物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人。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只靠教育局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对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老师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学校发展教师”、“教师发展学校”的管理理念。

教师是倍受社会关注的公众人。就象赵薇穿有日本旗标志的衣服遭受全社会遣责一样,假如赵薇不是公众人,她穿什么也不会有人遣责她。老师既然是公众人,所以一般人可以做的事,老师并不一定可以做。我们要求老师要“为人师表”,但管理者应当清醒认识到:教

师队伍并不是先进组织,“师德” 需要思想观念的支撑,而观念的形成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把学校打造成师德教育的基地,校长要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带动老师,树立榜样影响老师,让老师在安教乐教中感受职业的崇高。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局限,应当承认,我们的大多数老师因生存的需要,都有着个人的经济要求和物质需要。老师有各自的个性和意志,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对于有志者而言,价值取向比经济需要和社需要更为重要。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工作,对金钱和物质利益比较敏感。

2、学校管理应当为老师撑腰。由于家庭子女的减少,家长对子女变得越来越宠爱,给老师管理学生带来了不少压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老师主观上是想把工作做好而过失犯错,校长应当包容。学校管理要保护好老师,要让老师从患得患失中解脱出来。

4、价值取向是变“要我教”为“我要教”的关键。学校管理应该不断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按教育者熊焰的话说,我们无法用待遇留人,我们只有靠事业留人,每个学校学校都应如此。

(二)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学习、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管理走入误区,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把精力都放在学生学习的“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上,学生长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样,既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也不利学生的学习进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要使学生感到:去学校是一件快乐的事、开心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不是靠说教获得。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必须先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兴趣,学校管理就应该考虑如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急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成年人不一样,学生兴趣较广泛,且各种兴趣相互影响,容易转移。学校管理应该依据学生心理特征,不断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在各种不同兴趣活动中让学生寻找自身价值,寻找自信。通过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比如说,学生在体育方面比较有优势,而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鼓励他,如果文化成绩能赶上,将来考体育学院肯定能成功。美术、音乐也是如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优势激发,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厌学”是“我要学”的天敌。教育大调研的结果表明,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差。除弱智外,造成学生基础差有两大原因:一是提前教育。我旗的提前教育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没有把好学段关。自从义务教育阶段废止任何形式统考后,不少学校已经不抓单元过关考和学段考,学生对学习问题越积越多,以至无法补救。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各小学要严格把好入学年龄关,做好家长的说服工作,非智力超常的儿童,一般不要提前入学、提前上各种辅导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习成绩确实跟不上的学生,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以休学的名义让他留级,但要

严格限制数量。因为休学,得不到财政的学费供给。学校应大胆地抓好单元过关考和学段考,抓月考不是统考,与政策不会有矛盾。

要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学习、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园,探讨学校科学管理的方法,我们既不要墨守成规,也不盲目效仿。我们应该客观、科学地分析,寻找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路子。结合上述管理理念,提出:

三、突出“三抓”

(一)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虽然我们的学校经济条件有限,但我们主观上应该高度重视,在有限的资金中抽出适当经费,一步一步完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

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学校经常组织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班际之间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游戏等活动,不但能改善学校人际关系,而且能更好促进老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基础,也是变“要我教”为“我要教”、“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前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多了,学生感受到老师会带给他开心、快乐,老师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他好,老师在爱护他,这样,老师的话他会更听,老师的批评也容易接受。反过来,当老师与学生一起活动中,感受学生活泼可爱,更能加强老师的敬业精神。

(二)抓文明礼仪教育

高考成绩与幼儿园都有关,学生的坐姿与执笔姿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字写得好不好,而字写得好不好,影响高考成绩。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家齐抓共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

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是学生个人终身受益,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大家都要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育人方法。

(三)抓课堂教学引趣

中学的老师、学生都很辛苦,为什么出不了好的成绩?关系到苦干与巧干、主动与被动问题。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一些名师的课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老师上课,学生都聚精会神。初中生虽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那种控制却是强制性的。如果教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学生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不但学得轻松,且记忆也更牢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课堂教学更需要吸引力。小学生不懂幽默,但喜欢听故事、做游戏,课堂教学如果能结合课文巧妙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或者游戏等,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到走进教室,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不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身心健康成长,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教学不管怎样改革,抓引趣都不会过时,学校应当把课堂教学引趣作为研究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引趣,最基本的是老师的语感,干巴巴的语言只能让人打瞌睡,为此,校本培训首先要从老师的教学语言抓起。

以上说了一、二、三,下面再来道四:

四、完善四大机制

(一)民主决策管理机制

民主决策是调和班子成员关系、让大家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措施。在 “一把手负责制”下,当今的决策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裁式的,一把手说了算,也就是当前人们习惯把一把手称为“老板”的那种。二是带强制式的,一把手先抛出观点让大家讨论,没意见了事。这种决策方式看似民主,实际上一把手说出了观点,一般情况下,副职都不会说“不”。三是让大家先说各自观点,然后集中意见后提出主张,再听取大家意见,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决策。

(二)约束机制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人都存在动物性,都存在惰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有七情六欲,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学校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合学校自身管理的规定,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制订学校管理规定时,要充分考虑教师是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管理不能象工厂车间管理工人一样,只考虑限制时间。

(三)竞争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管理走入误区,由于老师的教学能力有差距,加上我们评价机制,高中看考入重本人数,初中看考入重点高中人数,错误认为学生分尖子班能更好地培养人才。事实是否如此?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是荀子的教育名言。一所学校,一个班,有几个“差生”,多数一带,“不扶而

直”。 一所学校,一个班,集中了“差生”,有几个好学生也“与之俱黑”了。如果把好学生分开进行培养, “差生”分开进行转化,培养和转化结果合起来就是一个大数。如把好生与“差生”分开,教好生的老师没有精力顾及全体,而让一些好生落队。教“差生”的老师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逐一转化,“差生”依然成群。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非尖子班的老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信心,老师因丧失信心而放松管教,学生丧失信心而放任自流,也就有了“睡觉的学生算是好学生”的结果。培养人才并不是分不分“尖子班”的问题。我们如果不转变管理理念,仍然分尖子班、普通班,走实践证明已经走不通的路,我们不但不能多出人才,而且将会为以后带来后遗症。

黄文彬县长要求教师队伍管理要进行末位调整。要进行末位调整,就必须有公平竞争的平台。“勤能补拙”,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师资问题。我们要建立竞争机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变“要我教”为“我要教”。

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显示,以前鄂尔多斯的高考成绩与我们相比,并没有优势,鄂市教育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与它的定位有关。我们旗的高中管理,已经失去了构建象鄂市那样竞争机制的良机,在现有的条件下,就要思考我们的出路。我们应该思考,建立起能激发老师发挥内劲的争,才是最有利的竞争。

教育局应建立“人才库”,其目的就是构建一个竞争激励机制,让有能力、爱岗敬业的老师看到努力的希望。教育局应选招教研员,

选招对象定为小学、初中、高中任职的老师。就是要激励更多的老师要做出成绩,进入人才库,作为后备教研员。作为学校管理,也要构建竞争激励机制,每所学校都要建立“教师英雄榜”,把每一学期教出好成绩,带出好班级的老师上榜,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开展典型的活动,激励老师上进。“英雄不问出处”,学校的“教师英雄榜”不受年龄、学历、职称等限制,只要能出好成绩就可以上榜。然后学校推荐进入教育局“人才库”的人选。

(四)外联内合机制。

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教育性质所决定了必须建立外联内合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潜能。

首先,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学校管理就需要“外联”,不然,“三结合教育”将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求老师家访,只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与社会结合仍是一个空白。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直接向学生家长反映,稍不注意方式方法,往往会引起家庭暴力,因而造成学生仇恨老师、仇恨学校。学校教师编制有限,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于面面俱到,另外,“好话通过第二个人转达更有效”,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肯定,通过第二个人转述给学生,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感激老师。对学生的不足,有时,把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批评,转变为第三者的评价,将会让学生感到更客观,更能让学生接受。因此,发挥退休老教师的余热,让他们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桥梁,是我们最佳的选择。教育系统关工委正是这样由“五老”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

师、老模范)组成的队伍。与他们牵手,我们的“外联”工作一定会做得很响亮。

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阶段之间的教育要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需要系统内的“内合”。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由于在同一学校内,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多,教学语言、方法相互影响,所以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会出现不适应现象。而学生刚上到初中或高中,学生普遍存在不适应现象。在学科内容上,特别是理科,系统性比较强,不少高年级的内容,在低年级就开始渗透,如果没有“内合”的意识,低年级所渗透思想就将会被忽视。因此,高中与初中、初中与小学之间,应该开展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大家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说象象壁,没错!说象象柱子,也没错!但象既不象壁,也不象柱子。世界就象一头大象,因为我们都大渺小,我们都象瞎子,没有能力看清整个世界。教育也象一头大象,只有从方方面面的部分汇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以上“说三道四”,仅属个人站在某一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肯定存在许多片面的东西,希望大家都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我们的教育,中学教育方法的探索和完善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要广大教育者“上下而求索”。

学校管理研讨会书面报告材料

前旗六中

王桂琴

2013-4-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