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言 医学生

做为一个医生母亲的儿子,在十八九岁那个叛逆的年龄,我曾经信誓旦旦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说过,一不当兵,二不做医生。

后来,来到了羊城广州,感受到了军人的气质,体会到了医生的使命,终于发现,当兵就后悔那几年,但是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学医是条艰苦的路,但是医生却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我无怨无悔。 本科毕业,怀着理想和憧憬却被现实打了一个大大的嘴巴子,面对考研的失败,面对一起实习的兄弟们个个都有了着落,我曾经犹豫过,徘徊过,动摇过,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之后的一个晚上,我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医生,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这条路,不管多么坎坷,只要努力,就有回报。 随后来到了北京,在浓厚的文化、学术范围中,我茁壮成长,经过三年临床实践的磨练,我越来越爱上这个让我纠结过、兴奋过、痛苦过、快乐过的职业,一个救死扶伤、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奉献毕生精力的职业。我,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上了他。 再过一个多月就来武汉一年了,经历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时至今日,我也不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相信有一天,我会为自己现在的努力而自豪,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是一位自己很喜欢的医生。

在人们眼里,医疗行业是一项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崇高事业,医务工作者更是天使的化身,与仁爱、友善、高尚、奉献等等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和对患者

及其家人尽心尽责的理念,我们一直履行着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用真诚、热情和汗水无怨无悔地践行着还患者以健康的人生追求和梦想。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亚心,在这个一切为了患者的家,我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在亚心,在这个时时刻刻无不忙碌的家,我锻炼了,成长了;在亚心,在这个团结和睦充满温暖的家,我被感动了,被同化了。怀着对亚心一颗热爱的心,我会努力学习,奋起工作,刻苦钻研,吃苦耐劳,为自己也为亚心贡献自己珍贵的青春,微薄的一生,我相信,未来属于我们,未来属于亚心。这就是我们的梦,化为青春化生命为医生的梦!

 

第二篇:学医有感

新生课

这几个星期以来,听了这么多教授导师的讲座,虽不说醍醐灌顶,但也对于医生有了些许更为深刻的认识。象以及真的到了医院时的迷茫害怕,对于医生的恐惧感。现在长大了,能更为客观一些地看待医者。救死扶伤不错,说白衣天使也不为过,因为医者确实拯救小时候对于医生大概就两种印象,在学校老师说的医生的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光辉神圣形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医生不是万能的神,也有力有所不逮的时候。自从被湘雅医学院录取之后,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现在的医学界,国内的形势,医患关系等等也更为的关注,虽说仍然是见识浅薄,但比起之前也算好了不少,并且也会一直努力下去,为生命,为医学做一些微薄贡献。

我们医学生以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为主,没有这些,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它是根本的根本,离开了专业素质谈医生的职业道德只是空话。正如课上所说,伟大的科研发现,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有哪个不是以最基础的仪器设备为基石,结合大量的基础知识,再经由科研工作者的思考,实验,实践并总结得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在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见习时的临床的经验,这些要多向有经验的前辈医师请教,这些经验都是宝贵的,是基础知识的实践结果。要打下坚实基础,这些经验不可或缺,不然就会成为只会空谈的医生,这些对病人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这几年中,医疗事故屡见报端,究其原因,很复杂,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医院的原因,甚至还有患者的原因,但是医生本身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平时所见的真正高水平的医师,都是很有耐心,很沉稳老练,踏实有涵养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师级别的教授医生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靠沉稳,而在门诊或者是医院里看到的年轻的实习医生们,大部分都还未真正沉稳下来,给人一种不可靠不可信赖之感。虽说是年龄与经验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真正沉得下来,才可能在医者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大小医院中的主任医师们,无一不是沉稳富于经验之辈,有哪个医院会让一个三十不到的楞头青去当上这么重要的职位,掌握每天那么多患者的性命?当然凡事无绝对,也有可能有一些真正的年轻医师也可当此大任,但这并非普遍现象。一个傲慢轻浮,急躁武断的医生,在他身上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病人在与医生交谈时,对于医生总是有一种信赖以及对自己情况不了解,对未知的恐惧,总是希望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向医生倾诉一番,若是这时医生没有足够耐心,匆匆打断病人的话,甚至没得到足够信息之前就随意下论断,不仅会使病人丧失对你的信心,最终也可能会酿成事故。著名的专家张孝骞教授曾接到过一个病例,60年代中期,一位女病人来协和医院就诊。她有一个奇怪的症状:得了感冒就发生休克,在这之前,她曾到很多医院求诊,经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结果是高度不正常,因而被诊断为肝炎。张孝骞教授为她检查后,怀疑不是肝炎,但一时下不了结论。后来张教授与这位患者耐心交流,并加以引导最后了解到她30年前临产大出血,正是张孝骞教授为她输血救的命。张孝骞把30年前的这段历史与这次的症状联系起来,马上就诊断为希恩氏综合征。30年前临产大出血,引起脑垂体坏死导致脑垂体功能减退,造成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不足和反应激应的缺陷,故病人受到紧急感染时就会发生休克。她的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所表现的不正常,正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血脂质增加的结果,于是,张孝骞教授给了她替代治疗——服用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病情很快好转。若不是张教授耐心地与病人交流,并未因为一个指标不正常就武断地下结论,最后才让这位病人得以康复,不然这位女患者又要遭受病痛之苦,还要不断辗转于各大医院之间,并不是说别的医院的医生技术或者是专业知识不到位,而可能是交流的不足。张教授能耐心地与病人聊天交流,把三十年前的事情都能问得清楚,试问又有哪个接诊过这位患者的医师能有这个耐心与精力去做到呢?

有很多人说,医生不应该有感情,每天见惯生离死别的悲痛,新生命诞生的喜悦,若是总是感同身受,迟早会发疯崩溃。这点虽说夸张,但我认为也算实话。每天都有那么多生命诞

生或消逝,若总因此而敏感,伤感,医生的工作就不用做了。但这并不是说对病人冷漠,对病人还是需要有耐心,热诚,不傲慢不冷漠,尽自己的心力去施救。然而对于死亡,长期在医疗领域工作的医生们肯定都看淡了,这并不是他们漠视生命,而是对于死亡这一过程的深刻理智的认识。有人评论那些说医生冷漠的帖子,说医生怎么可能每死一个病人就和家属嚎啕大哭一场,他们也是人,心也是肉做的,他们不能把悲痛表现在表面上,只能收藏在心底,给病人一个自信的形象,不能因为一个已逝的患者影响接下来的所有患者的治疗。所有病人的死亡,都会让医生心中一阵疼痛,毕竟是一条生命,但他们必须坚强,每天如此多的生命在他们面前来来往往,悲痛只能留于心底发酵。一个合格的医生对患者要积极热情,这样可以有助于考虑病情时的发挥,而冷漠不屑的情感则会妨碍智慧的发挥,考虑病情则会片面武断。

距离我们正式接触医学知识还有一段时间,但我们要提前为以后繁忙的课业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医生这门职业,对于医学生的身份有个大概的概念,不至于以后会迷茫。我想这是学校开设新生课的意义之一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