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官兵抗战胜利65周年感想

军人不屈的脊梁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10年前,30万人民解放军组成的迷彩大军成为千里江堤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抗击非典,舍我其谁……”6年前,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我们最可爱的人挺起了人民军队铮铮的铁骨和不屈的脊梁。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今天,连续奋战在暴风雨雪,地动山摇,抗灾救灾一线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再一次成为感动中国的英雄群体,铸起了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

什么让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总能在灾害面前挺直脊梁,总能在考验面前挺直脊梁,全力以赴,直至夺取最后胜利——因为军人的脊梁不弯!

军人的脊梁不弯,因为他们有忠诚于党的信念、品质、追求、政治本色。他们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 ,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用生命奉行着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他是一名忠诚的战士!学生们的记忆里,将永远定格这么一幕:教学楼前110级台阶的陡坡,他们的方

教授竭尽全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迈步之前,方永刚整了整军装。远山如黛,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前方6个鲜红的大字上——使命——忠诚——献身。

军人的脊梁不弯,因为他们有热爱人民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他们知道他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血脉相连,靠人民的哺育和支持发展壮大。自穿上军装之日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写在鲜红的战旗上,装在他们的心坎里,作为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 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他把人民装在心里,自然他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军人的脊梁不弯,因为他们视报效国家为天职,为最高行为准则。他们在报效国家的不懈奋斗中,实现着当代革命军人着自身的价值,书写着壮丽的人生。

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

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展现的是当带代军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

军人的脊梁不弯,因为他们有献身使命的意识,有履行使命、忠诚使命、不辱使命的价值观。他们舍生忘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壮歌,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李隆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他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使命,什么叫献身使命,什么叫不辱使命。

军人的脊梁不弯,因为他们崇尚,以牺牲奉献为荣,身系国家民族安危。他们舍生忘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壮歌,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李淑君,在2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历经战火硝烟、“98抗洪”和抗击非典的战斗,经受住了生与死、得与失的严峻考验,以革命军人的牺牲精神和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怀传播着南丁格尔精神,谱写了奉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凯歌。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的支撑,我军官兵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旺盛的斗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

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脊梁,军队的脊梁。

 

第二篇:抗战胜利65周年感慨

华夏儿女的历史上,有一段血与泪的岁月,也是一段抹之不去的屈辱历程。纵然有再多的屈辱,流再多的血和泪,我们也坚强地面对。因为,那依旧是我们中华儿女历史上最为骄傲的篇章。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65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65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68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在中国共 产 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认为,这既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国难当头,英烈辈出。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无论是共 产 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抗战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间在日出日落间慢慢消磨,带走了我们很多东西。抹掉了某些记忆,然而,走过必留下痕迹。有些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因为它经过的是血与泪的洗礼!

首先,十一五规划不再叫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五年计划”,一个字

的更改,标志着我们的政府将把工作重点从以往的发展经济上转移到发挥

现代政府服务职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上来。也就是说,政府对于

经济及产业部门,将不再下达带有强制性的色彩的计划,而是以引导性、

政策性的规划发展社会经济。

前几年,因为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性太强,计划性的表现就在于统计

数字上面,一时间,有个别地方官员为了出政绩,产生了工作中不切实际

,盲目追求GDP、以数字升官等怪现象。

而“十一五”规划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进一步转换职能,树立新的政

绩观。保证社会协调地、均衡地发展。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目前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十一五”规划

里对农村问题有着极其的重视。这次制定规划的一个重点就在于跳出了“

在农村解决农村问题”这个狭隘思路,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

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

调发展;要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正像全会所指出的:建设起在工业社会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针对过去几年国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之间失

衡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原则,并切合实际

情况,作出了继续开发西部,兼顾中部,重点发展长三角、京津冀、成渝

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部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大国,环保问

题也日益突出,在“十一五”规划里,这两个问题也被高度重视,规划要

求: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

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

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十一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也是和每一个中国老百姓息息相关的

一件事,就是如何解决目前中国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以及对老百姓

福利、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制度。

近几年来,经济的增长方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大家只是注重经济增

长的数量,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有问题,具体表现在已经影响到了发展的

自身,使发展难以为继。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域差距的不断扩大,这

些矛盾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些不和谐因素又反过来影响到

经济发展的本身。如果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党中央和政府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正确思想在“十一

五”规划中得到了全面体现: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

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通

过这些措施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在未来五年里,政府将让最广大的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缩小贫富差距,除了通过税收调控等有效手段,国家还会对教育、医疗

、社会福利等事业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构建和谐平等的经济保障制度。

“十一五”规划还对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 的要求。

通过“十一五”规划,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了党中央政府高扬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真正关注人民利益的务实思想。一个规划的实行 ,也许还要受到很多意外因素的干扰。但是,只要这个规划是符合老百姓 的意愿,人民就会全力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这是历史的启示 !

“十一五”规划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改革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我相信:以人为本,这个观念已经被共 产 党人和政府铭记于心,这是中国 走向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发展壮大的明天的根本保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