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言

教育感言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设施完备,设备齐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为宗旨,致力于“博爱、敬业、奉献、合作”的教风,“乐学、善思、友爱、自强”的学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等方面的建设。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营造了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美术课教育感言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谈美术课上动手参与能力的培养

当前,“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色彩知识——间色》一课时,我就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玻璃杯,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巩固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哇哇!”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学生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趁学生兴趣正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后涂画在纸上的色块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这样,亲身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更主要的是倾注“情”。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最想画什么?最喜欢什么? 例如六年级的《好看的图画书》一课,为了找到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我常常留意观察学生课外读物。学生喜爱卡通画、漫画,说起这些,学生总能兴趣盎然,乐此不倦,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影视作品、传媒和学生生活密不可分,与其让学生画不熟悉的题材,不如让学生表现自己喜爱的内容。学生对耳目能祥的形象、人物要创作出一幅画面、编绘出一组连环画就容易多了,学生爱画,愿意去画就好办了。

2、沟通情感

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我在上课时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来“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适时地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二、指导学法,培养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首先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因此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做到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其次,想象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创造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 1、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 2、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中国古代雕塑》一课,这课属欣赏课,如果仅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内容灌输给学生会很抽象、乏味,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我首先用一幅雕塑的的图片作为课件的序曲,课题的书写也由计算机处理,这样既表达了本课的主题,又使人感到很亲切,新颖。接着我选择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进行浏览,并附上作品名称与简单的介绍,伴随古琴曲的背景音乐,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上述内容前后仅用了几分钟。其后,我就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起源与分布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在设计课件时,我将学生在讨论时可能要提到的作品缩小后放在屏幕的一角,在讨论中学生提到哪件作品,我就用放大程序及时进行全屏显示,形象清晰,人机配合,协调自然;当讲述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时,屏幕及时出现一些特点明显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鉴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难点问题,教师要反复强调,但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经具体形象的鲜明反复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学生就能学得活,领悟快。

三、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好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说”中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说说自己想的内容,这时的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要说“不可能”、“没那回事”等否定的词,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离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这样“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如:在教学《奇怪的梦》时,学生说了许多他们心中的梦。从类

型上说:有让人开心的梦,有感到悲伤失落的梦,有让人害怕恐惧的梦??;从地方上说:有在太空里的,有在海底的,有在云朵上的,有在树林里的??;从内容上说:有和外星人一起玩耍,画画,唱歌,跳舞??;有跟鱼儿嬉戏的;有被大怪兽追赶的??。让学生们这样一说“奇怪的梦”就十分丰富和具有创造性。

因此,我觉得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为老师不光是教孩子们怎样画画,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寓教于乐,你说,这样的美术课,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