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学习感受之一:关于在小学低年级大量阅读提前识字的几点思考

“语言文字运用”学习沙龙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在小学低年级“大量阅读、提前识字”的几点思考

—浅议如何在低年级开展阅读活动

龙山小学凤山校区语文教研组

马传胜

关于在小学低年级“大量阅读、提前识字”的几点思考

—浅议如何在低年级开展阅读活动

马传胜

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材料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语文教师在做什么?“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有很大的震动。我们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语文的“味”究竟在哪里?我们教了这么些年,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语文的味?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仍然有过分地“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做法)。这也是教辅材料卖的这么火的原因。所以,我们应当对语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所教的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量阅读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在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阶段提出“大量阅读、提前识字”的阅读理念,也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读什么的问题,怎样读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入学认识的字很少,我们选取的内容就是浅显的儿歌,易于学生接受,或者比较简单的小故事。当前我们开发的《国学》内容,《经典诵读》内容都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文字带有拼音,字体要在三号字大小,行间距至少是1倍行距。便于学生认知。学生在读

的时候可以教师或家长领读(领读次数不低于5次),当学生认识差不多的时候放给学生自己指读。但老师或家长要跟上指导。避免学生口到手不到“念滑句”的现象。当学生学习完拼音以后,大部分的拼音都认识了,可以在课外阅读童话、短小故事一类的书籍,仍然是要大字(3号字)排版,行距在1倍。每篇内容不超过2页为宜,内容过长学生难以坚持,理解也带来困难。阅读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超过1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一年级下学期,仍然以童话故事为主,带有拼音的读物。在阅读的时候,仍以指读为主,朗读给家长,家长做监督和纠正,每天的阅读量不低于3页内容,阅读时间不低于20分钟。

二年级上学期,学生的阅读仍然以童话为主,内容可稍长一些,以4也内容为主,时间可控制在25分钟为宜。逐渐减少指读,改为看行朗读,但仍然要家长监督。

二年级下学期,选择不带拼音的故事,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学会使用工具书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读书查字典的好习惯。并且查完字典,在自己的书上要注意和注释。初步培养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给家长朗读。

二、如何监督的问题

家长负责在家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负责学生的在

校课外阅读,只有有效的监督,学生才能够在朗读中充分获益。每天布置适量朗读的任务,任务要明确,时间要具体,朗读结束后,家长签条,就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法。

三、朗读的时间问题

学生在校可以利用提前到校的课余时间,也可以与我们的大课间活动相结合,将部分朗读内容与韵律操结合,易于学生接受。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计划的进行阅读。

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断的积累,提前认识大量的汉字,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第二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彭宁宁

( 秦州区平南中心小学 甘肃 天水 741006 )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明确识字与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二者的规律,使二者相得益彰,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371—1351(2006)08-0102-02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我们必须注重低年级识字教学,并且要下力气去研究它。那么,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如何把识字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因此,笔者根据小学教学的特点,结合课程改革,对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问题作一些探究,供同行讨论。

一、根据课标确定两者的教学目标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1]

识字,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这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最基本的元素,就像组成我们身体的各种细胞一样,它不但是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物质基础,它还担任着“造血功能”。汉字所造的血,当然不是我们身体里流淌的红色液体,而是通过大量的读、写而习得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等所有构成人的思想的东西。因此,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让它来“造血”,即阅读。

2.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你中发现我,我中发现

你”的过程,也是“我思”的过程。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基本是以“识字与写字”为主线进行阅读教学。即“识字与写字”为“纲”,朗读能力培养、理解词句、了解内容等为“目”开展教学。

[2]

二、把握两者的教学规律,实现有机地结合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探求识字与阅读规律的交叉部分,实现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1.汉字,汉文具有自己的特点,汉字既能学,又难学,说它难学是汉字本身复杂纷繁;说它不难学,是指在遵循汉字规律,汉文规律和儿童学汉字、汉文的规律进行教学,就会减少难度。

(1)汉字构字规律之一是常用字集中,汉字总量多,但常用字只3000左右,说明汉字中常用字有高度集中性;汉字构字规律之二是分独体字和合体字,二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合体字大多由独体字及偏旁部首组成;汉字构字规律之三是汉字本身形音义之间有本质联系。凡教学效果好的识字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汉字构字规律指导下进行的。如学习常用字3000个左右:一般是先学独体字,后学合体字,都重视了字的音形之间的联系。各种识字方法尽管对音形义的切入点不同,有的侧重字形,有的侧重字音,有的侧重字义,但都重视汉字的形声联系、声义联系、形义联系,以达到形声义的统一。

(2)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一音一义的字多,学汉字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认、读、写、记。识字相当于识词,识字多,掌握的词就多。同时,字能直接表意,有利于理解汉字表达的内容,表意文字的阅读是以掌握的汉字量为前提的,所以阅读前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

(3)遵循儿童学习汉字、汉文的认知规律。低年级孩子的记忆特点就是:善于记忆形象直观的内容,而不善记忆抽象的东西;习惯记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不易记也不乐于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

(4)语言规律的指导更是不可忽视。因为汉字是适应汉文的需要记录汉语的;汉文是用汉字表达的,学好汉字是为了学好汉语言,因此学习汉字必须和汉语言结合起来。

2.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词的定义是“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识字”。除了课本外,有好多适合低龄儿童识字的带拼音的童话、儿歌等,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阅读。学过拼音之后,有些学生就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故事书了。学生阅读之初或许会很慢,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自己所吸纳的话外音、言外意,是老师读,学生听所不能取代的。用自己的眼睛看,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他要认清楚字形,还要思考字词表达的意思,遇到不认识的字,他还会思考如何去解决等。

(2)阅读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敢于独立思考,具有追求真理的精神。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得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并按自己的兴趣、情感选择读物。

(4)“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过程。”[3]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应有较大的“弹性”,不能绝对精确和清晰。

3.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小学生是有阅读需要的,但识字量少了会存在阅读障碍,进而降低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的兴趣。所以识字和阅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玩,具有天真、爱想象等心理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识字教学,尤其是要求会认识的字,不要过注重字形的分析,要适可而止。要求认识,不一定很精确的记忆,以后见到这个字能猜测出来也是可以的,更不要见字就组词,没完没了地拓展,应注意由具体到抽象,先易后难;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斯霞,1958),字、词、句、文一体化。

(2)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所以阅读文本的选取特别重要。新教材大都是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识字方法得当,效果相当不错;课外读物尽量带图片并与学生的识字阶段相配套,学生在已有识字量的基础上通过课外书籍,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有趣知识,认识了部分生字,又巩固学过的字。

因此,我们不能等到学生的识字数量达到固定的标准后才去阅读,这大可不必。一边识字,一边阅读,以阅读促进生字掌握,以生字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识字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操作模式

1.创设情境,以境引字: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趣味、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到“课伊始,趣伊生”。在学生心态良好、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或者板书等方法出示与本课相关的要认的字,尽最大可能使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力,努力使学生建立要认字的表象,形成初步认知。

2.整体感知、自主识字: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并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合作、自主识字的学习氛围,深入学生学习圈子,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品词析句、深入感悟: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课中读、议、练、评。

4.感情诵读、积累语言: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再次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5.拓展资源,反馈巩固:教师要注意筛选拓展的阅读资源,拓展的阅读资源要与文本内容或思想相关联,并且尽可能的用到本课所学的字词。内容要浅显、简练,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找、圈划、汇报。

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在新世纪素质教育下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小学低年级段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性质、目标做了明确的界定。我们要认真研读它,准确把握标准倡导的先进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把握识字与阅读教学的规律,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7.

[2] 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课程研究所,2002,3.

[3] 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1,3(15).

[4] 张卫国.小学语文用字研究[J].教育研究,1983,5

[5] 魏星,悟读: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J].小学语文设计,2005,9(4)

[6] 谢雄龙.识字教学的四大追求[J].小学语文设计,2005,2(7)

[7] 潘仲茗.戴汝潜.现代小学识字教育[J].科学化研究,1994.

[8] 宋时娣. 苏教版第三册《识字5》[J].小学语文设计,2005,(12)

[9] 石中美.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 辛安亭.论语文教学及其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

[11] 葛建华.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J].小心语文教学,2004,(6):1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