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农民工子女

东北林业大学

“传递关爱,点亮未来”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志愿者活动

2010共青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团委 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 活动基本内容

第二章 活动背景及相关资料

2.1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1 总体社会现象

2.1.2 教育问题:

2.1.3.1义务教育问题

2.1.3.2家庭教育问题 2.1.3 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安全困境

2.2 哈尔滨通乡小学简介

2. 2.1 基本信息

2. 2.2 面临问题

2. 2.3 学校解决方案及政策

第三章 活动目的及意义

3.1 活动指导思想

3.2 活动目的

3.3 活动意义

第四章 活动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活动组织结构

第六章 活动形式及内容

第七章 活动前期准备

7.1 队员征集

7.2 公共物资准备

7.3 联系工作

7.4 前期宣传工作

第八章 活动日程安排

第九章 活动成果与后期转化

9.1 预期活动成果

9.2 后期宣传工作

第十章 活动注意事项

10.1 安全问题

10.2 服从领导

10.3 自觉维护大学生形象

第十一章 活动经费预算细则

第十二章 策划书回顾及结语

第十三章 相关附录

13.1 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细则 13.2 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成因探析 13.3 如何让农民工子女走出教育的困境 13.4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演变过程 13.5 对农民工的一些保障措施

13.6 相关标语

第一章 活动基本内容

活动名称:“传递关爱,点亮未来”——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志愿者活动 活动申请组织: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团委

活动实施时间: 20xx年7月24日——7月29日(可灵活变动) 活动实施地点:哈尔滨香坊区通乡小学

具体地址:哈尔滨市进乡街79 号

活动参与群体:林学院老师、团委社会实践部、素质拓展中心、指导中心、

勤工中心、通乡小学校领导及学生

经费支持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活动指导老师:王海波

联系方式:132xxxxxxxx

活动总负责人:周艳涛

联系方式:151xxxxxxxx

活动其它负责人:窦元、朱廷沅、张洪

电子邮箱:tt198810@163.com

第二章 活动背景及相关资料

2.1 哈尔滨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2.1.1 、总体社会现象:随着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1.2 、教育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相

关政策,但目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体制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几个方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表现为教育公平的偏差,

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机会分配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以及规则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弱势地位代际间传承的后果。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

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

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

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2.1.2.1、义务教育问题 :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入学、就学

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明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频繁流动打乱了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不同地区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与大量的低成本入学需求成为政府管理上的难题。

2.1.2.2、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关注太少。 2.1.3 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安全困境:健康不仅是生理的,也包括心理和社

会适应能力。

第一、在生理健康上,由于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本身营养就不容乐观,农民工又无法或几乎不能给孩子提供医疗保险,当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也是往往不能上大医院看病。农民工子女的生理健康受到了威胁。

第二、在心理健康上,缺乏关爱、受到歧视、内心自悲:农民工子女多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物资,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社会环境的改变、竞争压力等一些原因使更多的农民工最大时间的在外务工。而随父母进城后,他们普遍感到城里生活的巨大反差。又加上经常变换居住地,生活的不稳定以及缺乏关爱和沟通,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较强。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农民工子女少了父母的陪伴性格发生改变关于人身安全困境,许多农民工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对于大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因为忙于生计,经常让孩子自己玩或托付给不熟悉的人员代管。孩子年幼无知,自身防范意识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给未成年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2.2 哈尔滨通乡小学简介

2.2.1、基本信息

哈尔滨市通乡小学校成立于19xx年,拥有着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精良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占地面积2685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56名教职员工。学校建筑规划合理井然有序。教学楼内配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乐室、保健室、微机室、语音室、心理健康辅导室、多功能室、大队部、空中操场等齐全,(室外的文化娱乐长廊有棋桌、棋凳、乒乓球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发了智力、锻炼了身体。20xx年学校被评为省级一类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安全文明校园等几十项荣誉。20xx年学校又被确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省级教研基地。现在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齐心协力,和谐奋进,努力打造“四园”学校,力争把通乡小学建设成为社会满意的区域名校。)

邮编:150046

电话:82681579

2.2.2、面临问题

学校所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数是流动儿童。针对生源特点,学校提出“教学立校、德育活校、科研兴校、心育强校”的发展方针,并提出了5个不一定的评价要求。

据了解,哈市香坊区通乡小学的700多名在校学生中,有70%的学生都是从农村来哈市打工的农民工的子女。农民工子女刚来到学校时,以为城里的学生和老师瞧不起他们,不愿意跟城里的孩子交朋友。”

2.2.3、学校解决方案及政策

哈市通乡小学成立了专门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辅导团队,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和自卑。哈市香坊区通乡小学校长刘会说,孩子们从农村到城市,的确需要改变很多,从自身的行为到内心的适应也都要经历过程。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辅导团队,并每周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这群孩子逐步摆脱心理上的不安和自卑。

为此,刘会校长呼吁,城里孩子的家长不要过分干预孩子跟农村娃交往,另外对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还要发动家庭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

哈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周龙认为,这些孩子无论是内向消极的行为还是极端对抗的暴力行为,都是一种自卑心理的表现,违背了孩子天真活泼的本性。在未成人期间的这种自卑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章 活动目的及意义

3.1、活动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青年学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为重点,以扎实推进开展“感恩”、“诚信”、“文明修身”、“生命智慧”、“责任担当”、“立志成才”、“生态文明”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突破,以宣传上海世博会和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为契机,暑期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

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项重点内容,走进外来工子女学校或家庭,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

3.2、活动目的

3.2.1、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要,依托乡镇活动场地、农民工

子弟学校、农民工聚居地、留守的农民工子女集中的村镇学校等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重点进行学业辅导、心理辅导、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勤工)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努力实践服务团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3.2.2、一是让农民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二是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

3.2.3、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关爱农民工子女,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 1.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要,依托乡镇活动场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聚居地、留守的农民工子女集中的村镇学校等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重点进行学业辅导、心理辅导、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

2.探索出实践服务团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3.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保证群体的身心健康。

4.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5.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3、活动意义

3.3.1、学校特举办这次“爱心之旅——与农民工子女手牵手”活动。为

了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使

他们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激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3.3.2、同时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动员大学生参与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关怀也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同学们能够真正地担起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锻炼同学们的组织及协调能力等。

3.3.3、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感受更多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到社会带给的温暖,同时还可也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因此“关爱农民子女”行动对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在城市务工、生活的小常识,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证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也大有帮助。对政府推出的鼓励农民工进城的大政方策起积极推进作用。 1.让农民工子女感受更多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到社会带给的温暖;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

长;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使他们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激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2.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动员大学生参与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关怀也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同学们能够真真正正地担起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锻炼同学们的组织及协调能力等。

3.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对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在城市务工、生活的小常识,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证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也大有帮助。对政府推出的鼓励农民工进城的大政方策起积极推进作用。

第四章 活动可行性分析

4.1、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是一项公益活动,通乡小学对我团队地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关爱,并表示届时会全力配合我们开展各种活动。

4.2、我团队人员有足够的信心和活力开展好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并坚守团结、认真负责的原则来参加这次活动,在老师及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会圆满成功。

4.3、经费使用。这次活动地点定在离学校不远处的通乡小学,交通便利,晚上队员可以回校住宿,节省大量开支,且活动中捐助物品是在校内募捐所得,所以总体来看活动没有巨大的经费负担。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此项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章活动组织结构

5.1、策划组:由团委社会实践部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与安排,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与通乡小学的联系协商工作,以及活动的全程宣传工

作。

负责人:周艳涛 张洪

联系方式:151xxxxxxxx

成员:石亚攀 李增慧

5.2、爱心组:由团委勤工中心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捐助物资的募集及管理、搬运及爱心捐赠活动的开展。

负责人:田茗瑜

联系方式:151xxxxxxxx

成员:曹晓飞 李石

5.3、活动组:由素拓中心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各种文体活动及对通乡小学学生进行自护教育,负责部分问卷调查工作。

负责人:李霜雯

联系方式:151xxxxxxxx

成员:徐达 周诚伟

5.4、导教组:由指导中心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业辅导、心理辅导,走访调查及宣传工作。

负责人:张杨

联系方式:151xxxxxxxx

成员:李建新

第六章活动形式与内容

6.1、爱心捐赠: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子女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爱心捐赠、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6.2、自护教育、文体活动:关心他们的安全问题,进行自护教育、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播放电影《向阳院的故事》等。

6.3、教育辅导:在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精神世界。给农民工子女教育辅导,包括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盲区。

6.4、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1、面对面采访农民工子女,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情况。调查农民工子女家庭简单情况、幸福度等。

2、了解学校方面及小区政府对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状况所做的努力及成果,汲取经验。

3、了解在校农民工子女父母对他们教育的重视程度。

6.5、鼓励建议:走访附近的农民工家庭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鼓励农民工父母们要挤出点时间陪孩子去公园、超市、景区逛逛;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好城市现有的社会资源,鼓励孩子多去书店、图书馆等公共教育场所。建议小区负责人把农民工子女组织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譬如开设“第二课堂”、组织一些小型活动,;组织社区内的一些热心居民或青年志愿者成立“义务助学小分队”, 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需求。

6.6、一对一帮扶;以大学班级和小学班级结对子的形式开展,在丰富农民工子女暑期生活的同时,促进城市孩子与农民工子女的交流互动。

6.7、走进大学校园,开阔视野:以林大的校园为依托,带领大家参观林大的校园,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切身的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的文化。

二、活动形式与内容 1.爱心捐赠: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子女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爱心捐赠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现状。

2.生活常识教育:

1)自护教育:关心他们的安全问题,通过视频及实际场景观摩,进行自护教育。

2)健康饮食教育:关心他们的健康饮食问题,通过讲解不同事物的营养及小食品的制作,提高同学们的饮食质量。

3.专项辅导:

1)心理辅导:在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精神世界。通过素质拓展及电影播放给农民工子女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盲区。

2)学业辅导:与小学的宣传主题“环保·低碳”相结合,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并进行一帮一扶持,对他们进行分散针对性的学业辅导。

5.文体活动:

1)节目观摩:通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2)素质拓展: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自强不息的品质。

3)走进林大校园:以林大的校园为依托,带领大家参观林大的校园,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切身的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的文化。

7.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面对面采访农民工子女,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情况。调查农民工子女家庭简单情况、幸福度等。

2)了解学校方面及小区政府对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状况所做的努力及成果,汲取经验。

3)了解在校农民工子女父母对他们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七章 活动前期准备

7.1、队员征集:

活动整体规划由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负责,队员由团委各部门及学生会主席团组成,自行选举决定参与队员,参与队员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真对待此次活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7.1.1、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本次活动,应该抱着对自己,对所在院团委,对农民工子女负责的态度进行本次活动,认真参与、热情服务、为可爱的儿童们送去林大的关爱。

7.1.2、服从各小组组长的安排,全力完成自己的服务任务。

7.1.3、与组内成员要保持好的交流沟通,不要搞个人主义,不许因个人观念排斥其他成员。

7.1.4、遇到事情和问题时,应发挥集体讨论的作用,秉持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谅互让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但必须保证所有人(不管有多大分歧)要有统一的行动;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7.1.5、严禁浪费资金,严禁挪用或私占资金或物品,要爱护学校的设备。

7.1.6、队员要做详实的活动过程记录,回来后要整理上交相关记录。

7.1.7、队员活动总结成果归集体所有,可在不经本人允许的条件下引用(但会注明来处)。

注:队员一旦加入此次考察活动,即默认为同意该条例所有条款。如有违反视情况给予处罚;对此而带来的损失由个人承担。

7.2、公共物资准备:

募捐的书籍及学习用品、横幅4条、宣传单、旗、照相机(2部)、笔记本电脑 、各种电子资料、讲义等其他物品。

自带物品(仅供参考):手机 、纸和笔 、帽子。

7.3、联系工作:

负责人:朱廷沅 李实 徐达

工作内容:积极与通乡小学校长联系,协商活动时间、人员及具体安排,为正式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向其他有关单位进行活动咨询,征集意见, 从而更好的开展活动。

7.4、前期宣传工作

负责人:徐达 李实

工作内容:宣传部把这次活动通知各班负责人,组织人员搞好宣传工作。 宣传形式:

(1)海报宣传:由校会宣传部负责制做4张主题鲜明、具有特色的海报,分别张贴;

(2)班会宣传:动员各班积极召开宣传及动员班会,并将班会召开情况及本次活动参与情况列为各班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参考条件;

(3)短信宣传:以发飞信形式动员同学参加。

第八章 活动日程安排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农民工子女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农民工子女

第九章活动成果与后期转化

9.1、预期成果:

9.1.1、各团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不少于20张照片,附文字说明,并提供电子版)

9.1.2、各团队社会实践成果包括:①能够反映实践过程的音像资料;②实践单位的回执意见或赠送锦旗、感谢信等;③媒体对各实践团队的活动报道(复印件、证明及相关音像资料等)

9.1.3、团队个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每人一份)

9.1.4、团队个人实践日记或个人实践感言(每人一份)

9.1.5、将成果做成电子杂志

9.1.6、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探索报告

9.1.7、建立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成果与后期转化

1.团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将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及见闻整合,并写出总结报告。

2.电子杂志:将整个活动流程,做成电子杂志,并赠与通乡小学校留念。

3.探索报告:整合活动过程中地问卷调查结果,并总结出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及现状改善的探索报告

4.建立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在暑期结束后长期保持与该学校的扶持工作。

9.2、活动宣传:

9.2.1、指导和组织各班负责人宣传此项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积极营造氛围,把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摆上重要日程,列入计划,协调新闻单位,开辟专题、专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一线采访报道,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工作简报,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

9.2.2、宣传部负责敦促各部上交总结报告,搞好活动后的宣传。将于后期在校内举办影展,充分合我校“感恩”、“诚信”、“文明修身”、“生命智慧”、“责任担当”、“立志成才”“生态文明”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东林的特色和风采。

第十章 活动注意事项

10.1、安全问题:

10.1.1、团队在出发前,必须办理保险,集中统计身份证号和具体实践活动时间上报校团委。

10.1.2、不做无谓的危险举动,并且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切实保证各参加活动的农民工子女的安全,如果发生意外则要及时与领队联系。如果队员出现非可控的紧急情况不得不中途退出时,要有人员陪同回校。

10.1.3、并且本次活动要保证安全第一。选择方便安全的交通工具,走安全道路,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交通安全。如果发生了与人争执的情况应冷静理智对待,并寻求领队帮助。

10.1.4、过程中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私自吃东西,不喝不净生水。 10.1.5、返程注意事项:①带好个人物品,防范丢失。

②队员不得擅自离队返乡,要一起回到学校。

10.2、服从领导:

10.2.1、集体活动,禁止单独行动,服从总负责人同一调配。 10.2.2、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离队作其他事情。 10.3、自觉维护大学生形象:

10.3.1、首先本校各同学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形象,时刻牢记自己是当代大学生,做事周到、干练。

10.3.2、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进自己所能帮助农民工子女。

第十一章 活动经费预算细则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农民工子女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农民工子女

第十二章 策划书回顾及结语

本活动策划书本着严谨求是的原则编写,结合本市区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尽量具体细致,时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由于编写人能力有限,也不免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会不断完善,使其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更加务实、创新。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的现状及面临的教育、生活等问题,从而让同学们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弘扬 “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精神;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

我们将竭力提高“三下乡”活动的服务水准,努力把暑期“三下乡”建设成为我院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品牌,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也为生活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及其子女争取更多的关注,把先进的文化和学术以爱心的形式送到城市的建设者手中。

第十三章相关附录

13.1、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细则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逐渐产生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轮“城市移民”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许多人不再是孤身漂泊,而是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拖家带口地迁移。然而,这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始终和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农民工子弟教育问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仍会逐步凸显。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农民工大约有2.3亿至2.4亿人,80后农民工群体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与上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在知识结构、工作需求、生活态度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据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有知识有文化,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发展需求跟上一代不一样,上一代就想挣点钱,盖房子。新生代比较向往学到知识学本事、创业,同时看到大城市的物质文明,“希望能留在城里继续发展,城里机会更多,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一项影响范围广、涉及方面多、解决难度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和齐心协力才能有效的解决。

13.2、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成因探析

13.2.1、深层次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体与二元社会结构、教育结构调整的滞后性。

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上,城乡分割的旧体制弊端充分暴露出来。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反映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体与二元社会结构、教育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已经解体,二元社会结构趋向弱化,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慢慢松动,但尚未有根本性的变革。义务教育还带有明显的二元特征,比如在义务教育投资上,国家的教育经费严重地偏向于城市义务教育,20xx年城市义务教育人均经费4015元,而农村只有900元,19xx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农村为91%,城市为100%。可见,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由于在现行体制中存在着各种以身份为特征的障碍,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出生区域不同而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在师资力量,学校设施等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城乡分割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上学很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工人的工作所得除了货币收入之外,还应该包含各种福利,包括对其子女的义务教育。既然进城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从理论上讲,其子女的义务教育就应该由流入地的政府来提供。如果仍由流出地的农村来提供,等于是落后的流出地补贴发达的流入地,这种补贴方式会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同时,由流出地的政府来负担进城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会减少当地政府从事其他建设和公益事业包括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力,不利于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3.2.2、根本原因——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平性原则体现不足。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进人们的积极合作和行动,实现有限资源的适当配置,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解决机会不均等以及由市场体制所导致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是政府制定政策的根本,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也不例外。如果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追求

的是效率,那么,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群体结构所需要的社会政策,就应当以公平为首要价值定位,通过各种再分配手段,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缓和各群体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出现农民工子女教育新问题本也正常,但为什么这种问题的解决如此之难呢?就是因为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坚持公平原则,没有给公民以起码的国民待遇。目前,困扰我国教育公平的主要就是教育的均衡化问题,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应该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大致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针对弱势人群,国家应遵循将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公共教育资源应向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这是公平观的现实表现。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矫正各种不公平的起点条件,是保证社会机会相对公平的最重要的制度性途径。

13.2.3、直接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基础教育有县(市)财政管理的教育体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而流动儿童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虽然部分大城市如北京、武汉、上海、天津等地,针对流动儿童入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许多城市大幅度降低了流动儿童的借读费,并确定了流动儿童入学以公立学校为主渠道的思路,但由于各省市在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上,无论是学生经费的划拨,师资的配置,还是学校设置及布点等方面,仍然是以户籍人口为基础,所以流动儿童被排除在总体规划之外,除非农民工交一定的赞助费或者政府为农民工子女增拨经费。

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受到城市人的歧视,归根结底是源于农民工的非市民化,这种对农民工的歧视进而转嫁到其子女身上,使得他们被排挤到城市社会的边缘,得不到城市社会认可、最终导致在精神、文化层面

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正是这种边缘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

13.3、如何让农民工子女走出教育的困境

“究其因,则善其行”我们社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大调配中主要力量究竟应该为我们这群农民工子女做些什么呢?有一些建议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

13.3.1、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本身要改革创新,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这种带有身份色彩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这样的户籍制度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在现阶段,我们可以采用像上海那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基本问题。在过渡时期内,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有条件开放公办学校,或者更直接地为民办教育立法,促使民办教育合法化等,并严格监督国家教学计划的执行。

13.3.2、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机制

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例如,在法国16岁以下的适龄儿童,无论国籍是否为法国,都能够享受跟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管这些儿童有没有合法的身份。法国人的观念是,对社会来讲,这些外来人口既然来了以后更有可能在这里,教育是最好的融入渠道,同时现在让他们受教育也避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失业,犯罪问题。美国实现的是教育凭证制度,用来鼓励学校之间的竞争,即由户口所在

地的教育管理机构给学生发放就学凭证,学生可以用它在异地学校上学,学校则要拿到教育凭证向政府兑换教育拨款。这就对移民子女给予了一视同仁的教育机会,坚持了公平性原则,同时也避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3.3.3、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

农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学,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要制订有关行政规章,协调教育,行政,公安,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农民工流出地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和返回原籍就学手续时收取任何费用。

13.3.4、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

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广度,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13.3.5、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根据当前情况应当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

定的优惠措施,同时因势利导,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手办学。从而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为早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13.4、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演变过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镇)、非农产业转移,并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教育也就摆在了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相应地,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态度、政策转变,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农民工的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相应的,国家在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上(我们国家的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流动儿童的政策导向上)也经历了“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的过程。

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受户籍制度的约束向对职业身份的重新认识转变;从强调家长的监护义务向凸显政府的教育责任转变;从规约受教育义务的履行向依法保障受教育权的转变。

13.5、对农民工的一些保障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因而,如何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理论界、实践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综合当前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对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要求政府健全机制,加强领导。

2. 加大宣传,让社会重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3. 完善政策,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资。

13.6、相关标语

留下的是种子,我们用爱心来呵护

春风成就了建国人,仁爱成就了国人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用我们的爱心,换取建设者的放心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献爱心、共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

播撒我们的真爱,让远离家乡的他们不再孤单

关爱每一为花朵,播洒爱心阳光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成长

备注:此策划版本为修改版,策划内容不断论证敲定中,与实际活动可能会有所出入,如遇特殊情况,按实际情况变动操作 。

最终解释权归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团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