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探讨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探讨

——以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为例

陈 佳 傅惠钧※

(浙江师范大学 初阳学院 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本文以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为例,讨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在明确打断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打断的功能类型和语用技巧,最后简要论及打断的反应。 关键词:访谈节目主持人 打断 冲突性打断 合作性打断

引言

言语打断是口语交际中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近年来,受到了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学者的重点关注。从文献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语言打断的一般规律的探讨上,对不同话语场打断现象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本文以电视访谈这一特定的话语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访谈节目的最大特点是现场性和言语交际双方话语权力的相对不平等性。这档节目多为现场直播或模拟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尽管可以预先有一些策划,但访谈过程是随机的。谈话中,往往会出现嘉宾或偏离谈话主旨,或表达内容不确,或提供信息过量,或言语方式不当等各种不利于节目正常进行的情况,这就需要主持人发挥他的话语权力,对嘉宾适时打断,以使节目顺利进行并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可见,打断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一种十分必要的言语策略与手段。

为了有效地进行讨论,先需明确一下本文关于打断的界定。给打断下定义,一般从话轮出发。把言语打断归结为听话人在当前说话人话轮结束前就开始讲话,阻止或至少暂时阻止当前说话人完成交际目的。但由于话轮界定本身存在着模糊性,在实际判定中就了有了分歧。“正如Sacks所指出的,自选的说话人无法真正辨认正在说话的人是否说完,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好像已经结束的话之后再加上一句甚至更多的话。”(何兆熊1989)因此有学者试图从语言形式给话轮以更严格的界定,如匡小荣(2005)就将打断限定于句子之内,认为句子是话轮的最小单位,一个句子结束就是话轮可能结束之处。这种认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点,但限定过严,把句外的打断现象全都排除,不利于全面揭示打断规律。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话轮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是逐渐的,而非一刀切的,因而话轮存在着典型和非典型之分。据此,打断也可以区分出典型的打断和非典型的打断,匡小荣所说的句内的打断是典型的打断。但言语打断还存在着大量的边缘成员,如在说话人已经把一句话讲完整,但他要表达的意思还不完足,其会话目的尚未达成,且无意放弃继续话轮的情况下,听话人抢夺其话语权力,打断其继续话轮的可能,这类情况尽管不像句内打断那样典型,但也应该归属于打断。

1可认为是非典型性打断。本文对于打断的界定取宽式。

本文以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为例,共从37期“艺术人生”中搜集到409条言语打断的语料,文章以此为基本依据适当引入相关材料着重讨论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打断的功能类型1刘兴兵和廖美珍在《当前说话人继续当前话轮的优先权——对Sacks 等的会话话轮转换系统的修正》一文中指出,在话轮的第一转换关联位置, 当前说话人拥有继续当前话轮的优先权,话轮分配的优先顺序是: 当前说话人主动自我选择→当前说话人他选→非当前说话人自我选择→当前说话人被动自我选择。若以这一顺序为标准,非当前说话人在当前说话人并无放弃话轮选择权之意的情况下抢夺话语权力,事实上也达到了阻止当前说话人构建会话主题的目的,当属打断的范畴。

作者简介:陈佳(1989—),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1

和语用技巧。

一、功能类型

关于会话打断的功能,学界已有一些研究,学者们更多地注意到其入侵性或冲突性。Kennedy和Camden则指出会话中也存在着合作性的打断,即为了配合、补充当前说话者而

2实施的打断行为。后者一般较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专论访谈节目的文章(如郑欢2008)

在这方面也有所忽视。从我们搜集到的“艺术人生”的全部语料看,合作性打断比冲突性打断所占比例要大得多。“艺术人生”属情感性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打断更多地是为了配合帮助嘉宾的表达和观众的理解。考察“对话”一类辩论性谈话节目,虽然嘉宾之间的对话充满着冲突性的打断,就主持人而言,合作性的打断同样占有较大比例。与“法庭审判”或“司法调解”等话语场中多用冲突性打断相比,访谈话语场多用合作性打断,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一)冲突性打断

冲突性打断,也叫侵入性打断。是指:主持人在嘉宾话谈内容不符合当前会话要求或对嘉宾的话语表示不认同时,强行打断嘉宾,阻止他组织当前会话主题,转而提出主持人自己的谈话要求或内容。在访谈中,主持人需要在含量、真假及价值程度等方面对嘉宾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当嘉宾违反了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时,主持人会及时打断嘉宾的讲话。此类打断共见73条,占全部语料的18%。可分为以下两种:

1.截流型打断

截流型打断,是指当嘉宾所说的话不符合谈话主题或虽合乎主题但却过量时,主持人为了保证节目信息的质量和结构的严谨所实施的打断。可分为截流回题和截流转题两种情况。截流回题型打断在嘉宾所说的话不符合谈话主题时使用。以《马兰》一期为例,当谈及自己的丈夫余秋雨时,健谈的马兰想要为丈夫做一些社会舆论的澄清,于是便开始跑题了,主持人朱军立即实施打断策略:

主持人:你参与他的创作吗?

嘉宾:我用我的方式参与,就是他的每一篇文章出来,我是第一个读者,然后我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不带演员腔的,用自然的方式读给他听……完了以后他就回书房去改。他在学术上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人,很讲究,每个标点符号,他都/

主持人:是是,这个因为余老师我也很熟悉。可是就是……

此处,主持人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嘉宾本人提出的,而并不需要嘉宾谈她丈夫的创作情况,出于话题内容的紧凑性考虑,主持人便很礼貌地对此进行解释,“这个因为余老师我也很熟悉”。 其言外之意也就是告诉嘉宾无需对此多作解释,很自然地打断了嘉宾的讲话,成功地回到谈话的主题。此类打断数量极少。“艺术人生”作为一档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一般会给嘉宾设置一个较大的话题,然后再根据嘉宾所谈内容设置小话题逐步深入,因而嘉宾一般都能就话题一步一步地谈,很少有跑题的时候,只有某些嘉宾讲到一些话题特别有感触时,才会不由自主地跑题。

截流转题型打断多在信息过量时使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在几十分钟时间里与嘉宾就多个话题展开讨论,这就需要适时转换话题或板块,以保证节目的完整性。但有时嘉宾会就某个话题打转,大谈特谈,难以收题,此时主持人需要果断截流,及时转题。如《电影<立春>》一期,主持人采访蒋雯丽和顾长卫夫妇:

主持人:你作为丈夫,你看到这些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感受?

嘉宾:嗯……/(沉默了将近5秒) 2 转引自吴鹏、张璘《会话打断研究30年的回顾与展望》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 第3期,20xx年6月

2

主持人:咱们分开讲吧!作为导演,你看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作为丈夫,看到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嘉宾:我觉得我们俩,这个《霸王别姬》的时候一起合作过一次,之后那么多年,双方都有这样的愿望和目的,希望什么时候能有一个片子一起做。我觉得,因为都是圈里混这么长时间的人,我觉得心里都明白,就是这种合作还是得碰机会,得有缘分,得/

主持人:作为丈夫又是什么心态?

嘉宾:丈夫呢,我也高兴,你看……觉得多踏实啊,哈哈哈哈……女性胖点会有很那种温情的东西。

嘉宾顾长卫是一个相对不善言谈的人,而且就某些话题,他并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告诉主持人。此例中,对于主持人的提问,一开始就不愿意回答,但主持人朱军并没有就此让谈话陷入僵局,他先从嘉宾较为愿意谈的角度入手,再转而进入他不愿意谈的内容,然而嘉宾却有意围绕主持人设置的话题打转,见此,主持人便及时地打断,直接提出需要嘉宾回答的中心问题,这才使得嘉宾不得不遵守谈话的合作原则,说出心中所想。再如主持人采访黄磊时:

嘉宾:为什么我从97年到99年(一部戏都没有拍),我说简单就是因为他们……

大家可能说这不可信,但我一说,他们全信,他们全信。我说就是因为你们,

他们就相信他就是因为我们/

朱军:我明白,这样吧/

嘉宾:我就两年没去,我/

朱军:你说了(我也有点不信),但我现在看到,我也信了,我真的信了。为什么

信了?我不是在你的说话上信的,我是从一个你教过的学生的含着的眼泪当

中信的。我们有请这位同学上来行吗?你来给我们讲一下……

节目在这一板块中设置了对黄磊学生的采访,但黄磊在说到当前话题时十分激动,而且语速也很快,完全不给主持人转换板块的机会,朱军第一次抢夺话轮没有成功,第二次巧借嘉宾的话才成功打断,很自然地将对象转向他的学生,同时进入新板块的采访。

截流型打断在语料中共见37例(其中回题型8例,转题型29例),约占冲突性打断的二分之一。截流型打断主要集中在两类嘉宾的访谈中,一是健谈者,一是不善言谈者。他们或滔滔不绝,或胶着复沓,多违反质与量的准则,因而常被主持人截流打断。

2.不认同型打断

不认同型打断是指主持人不认同嘉宾所说的话而进行的言语打断。这种不认同,包括对话语本身的不认同,以及由话所传达的观点或话语所陈述的行为的不认同。如《红楼梦再聚首》中:

嘉宾:……我觉得北京遍地都是星星,恩/

朱军:可是你是当时最耀眼的一颗星星啊!

嘉宾:但是我怕我这颗星星一下就消失了。

不认同型打断虽然属于侵入性打断,但主持人做出这一类打断行为多数却是出于遵守“礼貌原则”的考虑,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认为,会话过程中讲的话需要尽可能地利他,“艺术人生”节目中搜集到的36条不认同型打断多是出于这一考虑,如上例,主持人打断的话语是对嘉宾的激赏。不认同型打断还能起深入话题的作用。主持人对嘉宾的话表示不认同时,总是需要嘉宾对问题或情况作进一步解释,这有助于将话题引向深入。

以上我们探讨了情感类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冲突性打断。为了比较访谈话语场主持人打断现象的差异,我们考察了10期辩论类谈话节目“对话”的语料。 这 3

两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实施冲突性打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辩论类谈话节目主持人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打断现象,那就是在辩论焦点上,帮助持有不同意见的嘉宾或观众抢夺话语权力的打断。“对话”节目追求的是主持人和嘉宾之间、嘉宾和嘉宾之间、嘉宾和观众之间能够展开充分的辩论,所以主持人需要恰当地把握不同角色之间话语权力的分配,尽可能地让不同的声音相互碰撞,特别是能在辩论焦点上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嘉宾或观众发表意见,从而引发激烈的对话。

作为情感类访谈节目的“艺术人生”,不需要嘉宾及观众之间有激烈的辩论,主持人很少在矛盾焦点上帮助嘉宾或观众抢夺话语权力,而“对话”节目追求充分对话,观众、陪同嘉宾是全程参与讨论的,但是在对话过程中,各个角色拥有的话语权力存有很大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为主持人掌握有最高等级的话语权力,其次是节目的中心嘉宾,再次是节目的陪同嘉宾,最后才是观众,话语权力等级的差别决定着打断权力的差别,正如在法庭审判和司法调解中,法官拥最高权威,打断权力也最大。基于这一客观实际,在辩论过程中存在三种需要主持人实施这一类型打断的情况:①等级程度较低的嘉宾或观众反客为主,占有主要话语权力;②同等权力等级的嘉宾存有不同的意见,却难以插话打断;③权力等级较高的嘉宾过分地占有话语权力,权力等级较低的嘉宾或观众没有适当说话机会。以上三种情况,打断在第二种情况中出现的频率尤高。“对话·一个著名的失败者”上下两期中出现了4次帮助抢夺话语权力的打断,占了此类打断数的一半,主要原因是:其他几期“对话”节目都有一个占相对话语权力的中心嘉宾,受话语权力的潜在制约,对话还是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而这两期节目的主人公史玉柱并不是作为谈话的中心嘉宾出现,他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和倾听者,这也就将中心嘉宾的话语权力同时转移到了几位具有同等话语权力的嘉宾身上,嘉宾之间的对话可能性也就比其他几期节目要大得多,所以主持人需要更多地关注各位嘉宾的表现,给予每一个嘉宾表达不同观点的机会,在矛盾焦点上将反对意见引入,使辩论达到最佳效果。其实简单说,“对话”中的这类打断就是主持人利用他在谈话节目中最高话语权力对各话语权力等级进行辩论调节的一个表现,这是“艺术人生”这种情感类访谈节目所没有的。

(二)合作性打断

合作性打断,是主持人为了更好地帮助嘉宾表达和帮助受众理解而实施的一种协助性的打断。主持人在访谈的过程中同时扮演着三种角色,分别是谈话的参与者、现场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大众传播者。就“艺术人生”来说,主持人与嘉宾交谈时需从现实语境考虑,一方面要让嘉宾对自己的现实语境假设获得最恰当的认知;一方面要有很好的认知他人现实语境假设的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也是较为特殊的一方面,就是帮助没有话语权利的观众也获得对现实语境假设最恰当的认知。很多时候,嘉宾所谈内容并没有跳出主持人的会话要求,只是表达得不够明确或不够准确,主持人希望通过打断来协助他更好地表达,出于这种考虑的打断都是合作性的,不同于冲突性打断。

合作性打断在“艺术人生”中使用频率很高,共见336条,占总数的82%。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小类:

1.补救型打断

补救型打断是指出现冷场或者谈话者言语表达出现障碍时, 主持人通过实施言语打断行为及时进行补救,帮助当前发话人共同完成话轮的现象。郑欢(2008)称之为“犹豫/补台型打断”。这类言语打断在语料中共见74次。如《冯小刚》一期:

嘉宾:我要再后悔,我觉得那大伙儿怎么办?我已经觉得是,都叫什么所值,叫/ 朱军:物超所值。

嘉宾:物超所值,我觉得我是,我都值疯了,呵呵……

在嘉宾难于表达的情况下,主持人帮助嘉宾一起完成话轮,让嘉宾可以继续谈话。 4

2.说明型打断

说明型打断是指当嘉宾把话说得过于复杂或揉杂,或者信息量不足时,实施打断行为以使话语更为简明、更为周全的现象。如《电影<立春>》一期:

嘉宾(顾长卫):我觉得发呆是人美好生活的一个境界,就说人有时候成功了,你说成功了干什么呀,成功了就比如说跟那什么,找个地方呆着,然后什么都不干,每天发呆,就是想象成功的时候,那边/

朱军:就海边晒太阳的那老头儿,是吧!

此处,顾长卫就成功以后所要做的事讲了很多,但是表达得相当模糊,而且重复累赘,若是让嘉宾再继续话题,反而会导致观众理解上的困难,所以主持人朱军打断他讲话,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一言以蔽之,结束其对该问题的回答。具有化繁为简型之功效。再如《金庸》一期:

嘉宾:当时的外交部长是周恩来,周总理啊,他/

朱军:当时是周总理兼的外交部长。

嘉宾:对,实际上做外交内部工作是乔冠华做的,后来是私底下的事情,他(周总理)说你这个……

金庸的话,在不清楚周恩来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人听来,是会产生怀疑,主持人及时打断金庸,作了一个必要的补充,使嘉宾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

3.深究型打断

访谈过程中,一个话题的讨论总是由浅入深包括了很多个小话题,有时嘉宾能自己主动地进行由浅入深的阐述并对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但有时候,嘉宾会对观众想要深入了解的信息疏于解释,面对这样的情况,主持人要站在受众的立场,就嘉宾的谈话做一些临时的提问,尽可能地帮助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如《周华健》一期:

嘉宾:然后我准备要去搞唱歌事业,很不务正业的感觉,我跟他讲了,也坦白了。我父母反对我,我哥哥反对我,我的邻居反对我,同学反对,我的以前的女朋友反对我,我以前女朋友的父母反对我,我以前女朋友的父母的邻居反对我,最后/

朱军:为什么反对?

当周华健谈及自己当歌手之初,谁都反对他时,他列举了一大堆的人,但是并没有对为什么大家会反对他做出很好的解释,而这一信息却正是观众想要了解的,因此主持人对他进行了言语打断,希望他对此信息做出深入性的解释。

4.强调型打断

强调型打断是指主持人在嘉宾未将话说完之时,就重复嘉宾的某些词句予以特别强调的现象。“艺术人生”节目中经常会出现这类打断,主持人反复强调嘉宾提出的某些信息点,借以突出嘉宾话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意,以引起观众的特别感受。这类打断在情感类的访谈节目中显得特别重要,不但可以突出了重点信息,还能有效地营造氛围。如《左麟右李》一期:

嘉宾(谭咏麟):特别赶早一班飞机回来看他,然后/

朱军:你是专程赶回来,来赶他的演唱会。

嘉宾(李克勤):对……

5.认同型打断

认同型言语打断与不认同型言语打断是相对的,这类打断是指主持人对嘉宾所说的话或话语所陈述的行为表示赞同,从而拉近自己与嘉宾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无意间的“套近乎”,同样认同型言语打断也是出于“礼貌原则”的考虑。“艺术人生”节目之所以 5

能这么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亲和力和朴实性,主持人和嘉宾谈话多像是拉家常,对嘉宾所谈内容也多抱有肯定态度,故在访谈中,主持人常会暂时性礼貌地打断嘉宾的讲话,以表示自己对嘉宾的理解和认同。如《张艺谋》一期:

嘉宾:……当然这个过程中,大家夸你,谁都说你好,我觉得每个人还是舒服的/ 朱军:那当然愿意听好听的了,谁都愿意听好听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合作性打断的各种类型,它们在语料中的分布,除了强调型与深究型略低以外,其余大体均衡。可见这些打断类型都是常用而有效的。与冲突性打断具有相对强制性相比,合作性打断则具有非强制性特点,打断与否主持人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

二、语用技巧

谈话过程中,交际双方享有同等的地位,虽然主持人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力,他还是不能随便地打断嘉宾,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打断嘉宾讲话总是一件不太礼貌的事情,在听觉上给人以挤压感和紧迫感,但是主持人又不能任嘉宾自由发挥,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准确地把握语境,巧妙地运用各种言语打断技巧,尽量使打断的不礼貌因素减到最低。上文已经从冲突性打断与合作性打断两方面着手对7种不同功能的打断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于不同功能的言语打断,主持人采用的言语技巧也往往各不相同。“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针对不同功能的打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打断的技巧:

1.单刀直入,直指问题

所谓单刀直入就是主持人直接打断嘉宾讲话,这类打断技巧在各种功能类型中都有所见。如上文截流型的第二例,以及说明型、深究型的例子。但在不同类型中使用会有一些差异:在截流型、不认同型、说明型、深究型言语打断中运用这一技巧,主持人讲话语速较快,多用短句,直指问题;在补救型言语打断中运用,则往往使用一般语速;在强调型或认同型言语打断中使用,主持人一般会刻意放慢语速,以重说强调关键信息或认同嘉宾的特别言行,以引起特别注意。如《梁朝伟》一期:

朱军:但是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说你最喜欢的是这个你在《阿飞正传》当中那一个镜头的表演。

嘉宾:对对,因为镜头少嘛,那就/

朱军:那不跟你刚才的说法有矛盾吗?(“艺术人生·梁朝伟”)

本例属于深究型打断,主持人单刀直入地打断嘉宾讲话,语速较快,直指问题。

2.巧借话语,顺势引导

巧借话语,顺势引导就是主持人巧妙地借用嘉宾的话语或接过嘉宾的话头,顺势将其打断,这个需要主持人对嘉宾所说的话有很好的判断并且能立即抓住嘉宾讲话中可以借用的地方,然后因势利导,这种类型的打断较之于单刀直入式打断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紧迫感。这类技巧的运用在上面所谈例子中也有涉及,主持人用“现在我也信了,我是从一个你教过的学生的含着的眼泪当中信的”成功地打断了嘉宾黄磊的讲话,从而得以进入下一个板块的谈话。再如《张艺谋》一期:

嘉宾(张艺谋):他知道我跟我妈会说很多话,我跟他就几乎,就是坐那儿就没话。陕西人啊,你也知道咱们这个家庭,我不知道其他陕西家庭是不是这样,反正/

朱军:好像话不是很多,是这样。那你刚才谈到,你说你小时候,一直是性格比较内向,不苟言笑这样一小孩儿,是不是跟当时的那样一个环境,或者说周边的压力会有关系?

6

例中,嘉宾讲完了主持人所要求的信息之后并没及时打住,而是就家庭氛围开始打转,见此,主持人接过“我不知道其他陕西家庭是不是这样”这一话头顺势地回答“好像话不是很多,是这样”,表面上是对其进行问题回答,实际上却巧妙地进行了言语打断。

3.旁敲侧击,间接提示

旁敲侧击、间接提示式言语打断是最符合“得体”原则的,当然也是最难把握的,“艺术人生”节目中有不少经典的旁敲侧击的成功案例,如上文所引主持人打断嘉宾马兰的例子,主持人眼见马兰所谈的内容由主题转移到了他丈夫,开始为其丈夫说话时,简单地用一句“是是,这个因为余老师我也很熟悉”,委婉地提示马兰不需要再讲了,转而回到原主题的讨论。

旁敲侧击,间接提示式言语打断的技巧有多种。可以用“我们完全明白”“我们理解,我们完全理解”等词委婉地打断嘉宾话题外的讲话,表面上是站在嘉宾的立场,理解嘉宾,同意嘉宾所言,事实上是间接地将话语权力掌握于主持人自己的手上,吕万英(2005)将此法叫做“隐性拒绝型打断”。也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恰当运用一些富有幽默效果的修辞方式,如夸张、易色、双关、曲解等,以引起观众较强的反应,让观众一起帮助打断嘉宾讲话,主持人在笑场之后便可以理所当然地重新掌握话语权力,还可以达到消除隔阂、增添欢乐、调节节目气氛的效果。

访谈节目主持人打断的语用技巧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概括。这里只就其主要方面进行简要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技巧的使用都基于主持人对情境的洞察,特别是对被访嘉宾言语动机与过程的准确把握,能随情应景,灵活自如地运用技巧,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考察成功的打断,无不如此。

三、余论

以上的讨论集中在打断本身的考察,未涉及打断的反应。吴鹏等在《会话打断研究30年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对打断研究未来的展望有一条是对打断反应的研究,指出打断反应包括打断行为发生后会话双方的反应,认为打断反应是打断行为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打断反应可以了解打断发生的原因和会话双方的推理过程。而研究访谈节目中嘉宾对主持人打断自己的反应以及主持人如何应对嘉宾的反应,可以分析出主持人在访谈中所处的语境地位以及他对言语打断的把握能力。

就搜集到语料来看,嘉宾对于主持人的言语打断做出的多为正面回应,即在主持人打断其讲话时,嘉宾多会主动地放弃,至少是暂时性地放弃组织当前会话主题,而对主持人的打断作相应回答。从中不难看出谈话节目不同于自然会话,虽然谈话双方在地位上是绝对平等的,但是作为主持人,他明显是处于语境把握的主动地位,掌握有绝对的语境权力。但是如果当嘉宾对打断做出负面反应时,主持人便失去了至少是暂时失去了语境权利,面对嘉宾这样的反应,主持人应立即设法再次实施打断,巧妙地夺回话语主动权,以保证节目有效进行。如下面《马兰》一期的例子:

朱军:为什么选你呢?是因为漂亮还是因为/

嘉宾:没有,漂亮的一大把嘞。

朱军:那就是/

嘉宾:我不知道,那得,得/

朱军:反正就是被选去了,就/

嘉宾:得问杨洁导演,我我/

朱军:就选去了演了这么一个戏,那个等于就是第一次触电啊!

嘉宾:对对,第一次。(“艺术人生·马兰”)

例中,嘉宾马兰对于主持人的提问并没有表现出合作的意愿,主持人见其反应,开始时想对 7

她实施话题深究型言语打断,希望嘉宾能针对问题给出答案,可是嘉宾却再次对主持人实施打断,并间接拒绝回答,见此反应,主持人立即判断对于这一问题再问下去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打算进入另一个话题的讨论,但是嘉宾又一次打断主持人,在原问题上发表意见,并无放弃话语权力之意,见此,主持人只好回到话题的原始位置“就去演了这么一个戏,那等于第一次触电啊”,并放慢语速,加重语调,再次夺回话语主动权。

可以说,关于打断反应的研究,是目前打断研究的薄弱环节,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高丽娟 2007 《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的打断现象解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5期。

[2]何兆熊 1989 《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何自然 2001 《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4]匡小荣 2005 《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修辞学习第4期。

[5]李悦娥 申智奇 2003 《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当代语言学》第1期。

[6]刘兴兵 廖美珍 2008 《当前说话人继续当前话轮的优先权—— 对Sacks 等的会话话轮转换系统的修正》,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7]骆 峰 1998 《从受话反应看口语表达中的权势差异》,语文建设第6期。

[8]吕万英 2005 《司法调解话语中的冲突性打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

[9]王朝彦 2007 《主持人语言艺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0]王群 曹可凡 2006 《谈话节目主持艺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1]吴鹏 张璘 2007 《会话打断研究30年的回顾与展望》,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3期。

[12]吴 郁 1999 《主持人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杨仕章 1999 《浅论言语反应中的心理因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

[14]应天常 2008 《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5]郑 欢 2008 《“实话实说”中的言语打断现象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第15期。

The Research on Discourse Interruption by Talk Show Host ——taking the program of yishu rensheng for example

CHEN Jia FU Huijun

Chuyang Honors College,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henomena of discourse interruption by talk show host, taking the CCTV program yishu rensheng for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definiting interrup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types and the pragmatic techniques of interruption , and lastly discusses the reactions of interruption briefly.

Key words: talk show host; interruption; conflicting interruption; cooperating interruption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