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大学之道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教育的关键,同样利在大学,利在大学之人格校长,利在传道,利在为学,利在博通,利在独立,利在自由——如“培育现代识见及训练”(蔡元培语),或“助学生走路”(梁漱溟语),或“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冯友兰语)(太行公:“千夫指诺诺,一士之谔谔”:意思是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还不如一个勇士)。又如竺可桢所倡通才教育,“唯有通中国语文,通此随处流衍之人文精神,方可接续烟火,方可拯危难于既颓”。

梁启超: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

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梁启超: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

梁启超说:“吾爱孔子,吾更爱真理。”19xx年,梁启超身体状况渐趋恶化,学生谢国桢和萧龙友劝他停止工作,多多休息。梁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不久不治而逝。19xx年,谢国桢因病住院,犹坚持看书不已,萧龙友的儿子萧璋去看他,劝他养病期间不要看书,注意休息。谢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沈从文:你们睡觉可以,不要打呼噜

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

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

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讲课时,课堂上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启功:在下所讲,全是胡言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辜鸿铭:割心里的小辫子难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

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果然名不虚传。

那时的大师怎样“传道”

马衡: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

马衡在北大讲“金石学”,带学生去故宫看商周青铜器。学生问他:“何以知道是真的?”马衡说:“若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学生又问:“那么,又何以知道什么是假的呢?”马衡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陈寅恪:我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陈寅恪执教于中山大学时,讲课时校内教授旁听者常多于学生,陈因此有“教授之教授”的称谓。

19xx年12月1日上午,在陈寅恪家里,汪钱和自己的老师陈寅恪作了一次长谈。陈寅恪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

陈寅恪说:“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我侪虽事学问,而决不可倚学问以谋生,道德尤不济饥寒。要当于学问道德之外,另谋求生之地,经商最妙。”还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

陈寅恪每次讲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顾颉刚:学问上要小题大做

一次习作,学生引用《资治通鉴》。顾颉刚说:“引用古书资料,要用原始书,《资治通鉴》是二手货,不足取信于人。”又一次,学生粗心大意,写错字,老师骂他:“要细心,一个字都不可轻轻放过。”

再一次,学生出大题目要写作,这次老师骂他更狠:“你的毛病好出大题。要知道大题目费大功夫,不易做得充实;小题目可

以做得充实有力,无懈可击。某些事,可以大题小作,在学问上则要小题大做。”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古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

古直在庐山东林寺设帐收徒,杜宣等人前去听课。古直问他带了什么书,杜说只带了一部《辞源》,古直勃然大怒说:“怎么我的学生用《辞源》?”杜宣说:“我不认识的字,不查《辞源》查什么?”古直更加怒了,大声地说:“怎么,我的学生查《辞源》?”后来古直缓和下来,才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不懂的字,要查《说文》,查《尔雅》,查《水经。要查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这样才可靠。《辞源》这一类书,是二手货。我们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黄侃: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墙,我就执弟子礼

章太炎、刘师培、黄侃三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有一次,刘师培感叹自己生平没有资质优秀的弟子堪当传人,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黄侃即朗声问道:“我来做你的关门弟子如何?”刘师培以为黄侃只是开玩笑,便说:“你自有名师,岂能相屈?”黄侃正色相告:“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墙,我就执弟子礼。”第二天,黄侃果然用红纸封了十块大洋,前往刘家磕头拜师。有人认为黄的学问更胜于刘,不必自轻身份,黄说:“《三礼》为刘氏家学,非如此不能继承绝学,此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黄侃只比刘师培小两岁。

顾随: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叶嘉莹的老师顾随每次步上讲台,常是先拈举一个他当时有所感发的话头,然后就此而引申发挥,有时层层深入,可以接连讲授好几小时甚至好几周而不止。有一次先生来上课,步上讲台后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先生首先阐明的,就是诗歌之主要作用在于使人感动,所以写

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诗之人便首先须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

章太炎: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

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余世存)

 

第二篇:精彩的开场白

精彩的开场白,“忽悠”学生的第一节

初三就是初三,一个不等于初一初二的学段。没有了丝毫的等待和与时间的捉迷藏。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相同的时间里和同学竞争,向时间要质量!

坚持者,可能赢;

执著者,可能成!

针对这种现状,在充满期待与有些神秘的第一节课上,我好好的“忽悠”了这帮孩子一下。其实,很简单,我讲了近年来柳埠一中的几个“名人”的例子,这些名人曾是他们的学长。将“为名誉而战”的种子深植于他们的心田!

以时间为序:

一、04中考的“超人”

所谓“超人”是指杨超。此生轶事有二。其一,某日我给他顶晚自习(我本不教他)该生的头几乎从未抬起,手中的资料从语文换到数学,再换到英语……其二,某日,语文老师将其叫到身边,把其正本打开,还未说话,杨超限说: “我写得不好,撕掉重写……”随后一声“哧拉” ……

二、06中考的“伟人”

所谓“伟人”是指亓昌伟。此生初二下学年的功课因鼻炎几乎未上,直到06年春节后,才在老师的鼓励下来到学校。出人意料,却也在预料之中进入历城一中,这是让柳埠一中永远骄傲的学子。

三、07中考的“全人”

所谓“全人”是指李庆全。此生和亓昌伟原为同级同学,可初三的门槛未踏进半步,就因白血病在家养病。病情控制后,到初三继续学习,每个月都要化疗一次……于20xx年顺利进入历城一中,此刻他在学习中,也在与病魔搏斗中……

四、08中考的“宇人”

所谓“宇人”是指张宇。大家对她并不陌生。08历城考点的第一名。现有其一个事例 :据其初三历史老师讲,直到最后一节课张宇还是谦虚认真,即使最简单的问题也回答。

四个人有名有姓,震撼力极强,顺势问孩子们,在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又顺势一问,人生需要什么?你准备好了吗?

下面又是一阵七嘴八舌地议论……

人生=目标+勤奋+执著+自觉+……

这个公式正是我想要的!终于钻进了我设计的 “套”,算是给他们的见面礼吧!并让他们记在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

这就是我“忽悠”学生的第一节课。所以,良好的开端极其重要,课要生动,要永远知道孩子们想什么?喜欢什么?

柳埠一中 庞立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