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关心长辈的话

三伏天关心长辈的话

三伏天要注意防暑哦,为测试预防中暑,特发测暑表一份:夏雨阵阵消暑,多喝清茶降燥,预防虫文子叮咬,心境乐观逍遥,身体力口强锻炼,京尤能度过酷暑。如果您能不停顿阅读并理解,那么恭喜你中暑了!

三伏天的问候是热烈的,送给你炙热的关怀;三伏天的问候是温馨的,送给你温暖的祝福;三伏天的问候是凉爽的,送给你夏日的清凉。祝福你朋友,健康快乐紧相随。

荷香知夏,情谊如酒,愿你一生永无忧;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祝福总依旧;三伏又到,问候久久,清凉不离左右。愿你一生幸福无忧!

编织清凉的草帽,书写清凉的诗歌,收集清凉的溪水,走近清凉的湖泊,带着清凉的微风,享受清凉的叶落,接纳清凉的雨水,驱赶三伏的炎热;三伏天已到,把一条清凉的短信送给你,愿你能感受到一丝凉意!

三伏天来到,酷热难消,清凉祝福送微笑。送一个拥抱,给你最坚实的依靠;送一份快乐,吉祥的福星把你照。朋友即是如此,一生不弃陪伴到老!

三伏长夜漫漫,高温蒸煮思念,辗转反侧难眠,欲发短信畅言,又恐扰君梦魇,外出乘凉池边,听取蛙鸣一片,愿君夜夜安眠,美梦连篇浮现!

三伏天到了,首先送给你一片荷叶,让它亭亭玉立为你遮阳光;再送你一朵荷花,让它微风摇摆给你送清凉;最后送上一盘凉拌藕片,让它凉凉快快伴你度三伏。

三伏天里,送你“三消”:一消停自在、二消暑爽快、三消愁愉快。再送你“三笑”:一笑解百忧、二笑精神抖、三笑青春留。祝福你爽爽爽乐乐乐。

上联:三伏天,伏天伏地,热似火,不伏不行。下联:六清饮,清饮清食,甘若饴,愈清愈明。横批:清凉一夏对仗虽不工整,满含祝福心情,祝三伏有清凉,六神皆安宁。

三伏天,我知你燥热,特采集雨露编辑欢快的文字,采摘鲜花浸入沁人的祝福,收集清风发送清新的短信,祝你三伏天,天天都快乐,日日好心情!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你有问候我有祝福,工作顺利事业坦途,生活轻松悠闲无数,子孝妻贤家庭和睦,清凉永随开心永固,无烦无忧永远幸福。祝:初伏快乐!

三伏养生很关键,进出水分不一般,多喝白开水,少喝酒几杯,身体多出汗,胜过吃大餐,保持盐分足,注意酸碱度,自身体质自己明,针对体质选水瓶。

三伏到,手机闹,谁的祝福呱呱叫,天气燥,把茶倒,碳酸饮料咕咕闹,烈阳照,

温度高,出门要戴遮阳帽,冷水澡,吹空调,温度骤降易感冒,朋友好,祝福妙,转发祝福三伏消。

工作别太疲惫,心情别太郁闷,夏天多喝点水,周末多多聚会,友情最为珍贵,朋友真心相对,生活添点趣味,天天快乐相随!祝你周末愉快!

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养生很重要,防暑是关键。男食竹笋菜,清心似神仙。女饮玫瑰茶,调经驻容颜。早起和午睡,身体康又健。祝您夏日愉快!

三伏天气真够热的,太阳真够大的,气温真够高的,想清凉一会儿真够难的,三伏天气心要保持真够静的,吃的要真够清淡的。三伏天气,注意防暑才是真的。

三伏天到了,首先送给你一片荷叶,让它亭亭玉立为你遮阳光;再送你一朵荷花,让它微风摇摆给你送清凉;最后送上一盘凉拌藕片,让它凉凉快快伴你度三伏。

天气热就多休息,工作时间是有余滴,天气闷看小笑话,心情还是不错滴,三伏天里热炎炎,手机短信不能闲,告诉亲戚和朋友,预防中暑最要。

伏天到啦,可别冒傻,注意休息,安全度夏,吹吹冷气,吃吃西瓜、听听音乐,品品清茶,发发短信,送送牵挂,降温防暑,康乐最佳。

三伏天,烈日炎炎热气翻天,注意防晒记得防暑。白开水,绿豆汤,还有我给你的信息,皆有消三伏暑气之功效,且价格低廉,低碳,键康,有效,望广大伏友广发互转,为消三伏尽自己薄力。

人过招,三伏到,工作紧张又寂寥,烫水到,暑气消,三伏天气很难熬,在家靠空调,出门靠关心你的朋友,发条短信告诉你注意炎热天气防中暑。

 

第二篇:如何关心长辈

怎样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泸县梁才学校 解树伦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可现实恰恰相反,许多年轻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远都超过以前的父母,可孩子非但没有更加孝敬,反而变得自私、狭隘、依赖性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过多以孩子为中心,忽视了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据最近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30%左右的老人过着独居的生活,没有得到子女的赡养,有52%的老人表示,子女们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不闻不问。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的随机调查显示,40%的学生从不跟父母说感激的话,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应该对自己好。

由此可见,传统的孝道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遗失,加强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谈谈培养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的途径与方法。

(一)从细节入手,注重养成是培养小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的前提

播种行为才能收获习惯。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和培养要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要引导他们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早、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等。“孝举”有:就餐让座位、吃菜让佳肴、看电视让频道、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等等。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

范行为需要培养。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入手,教育他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只要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长和教师的指点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就会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

生活中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的细节还有许多方面。例如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自己的父母,对父母做到“十知道”:即知道父母的职业;知道父母的生日;知道父母的最大愿望;知道父母最爱穿什么衣服;知道父母最高兴和最烦恼的事;知道父母的最好朋友是谁;知道父母的爱好是什么;知道父母最爱吃什么;知道父母最爱看哪一类的影视节目和书报;知道父母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在观察了解父母的过程中,才能感受父母生活的艰辛,萌发自己也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的欲望。

(二)萌发孝心,体验爱心,是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的基础

学生要萌发孝心,首先要体验爱心,学会感动。而情感体验是引发学生感动的渠道之一。情感体验强调人的内心感受,它具有主体性、个体性、真实性、情景性的特征,是学习者本人自己的体验,是本人亲历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我们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孝心体验活动,通过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感动、学会孝敬。例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让学生怀里系着约3千克的沙袋在课堂上课或处理生活事务,坚持一天、两天,真实感受妈妈

孕育自己的不容易,感受妈妈的伟大。又如:组织学生观看“我的成长经历”的课件短片,或交流各自家庭保存的自己孩儿时代的照片、录像,让学生从一个生活侧面知道从他们出生到蹒跚学步,从他们会玩耍到会做事,从他们会学习到会做人,每一个人成长的脚印,都刻印着爸爸妈妈无穷无尽的爱。再如,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家庭收支情况,以节俭为出发点,拟出家庭一天的生活开支。通过实践,体验爸爸妈妈持家的不容易,学会体谅和体贴家长,帮助父母料理家务。

组织学生收集、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体验感悟的好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感受普通人、名人、伟人孝敬父母长辈的动人事迹,能够深化和巩固对孝敬父母长辈意义的认识。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好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辞官尽孝的故事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儿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官职,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

刘恒亲偿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

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卧冰求鱼的故事

王祥是晋代有名的孝子,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后母多他非常不好,常常折磨他。在苦难中长大的王祥,不但不记恨后反而非常孝敬她。一天,他的后母生病了。王祥:“妈妈您想吃点什?”后母:“我想吃鱼。”王祥:“您等着,我去买鱼。”王祥挎着篮子去集市上转了好几圈,邻居看见了。邻居:“王祥,你这是要干什么?”王祥:“我要买点鱼给我的母亲吃。”邻居:“别傻了,着天寒地冻的,哪里有鱼。”王祥:“鱼在水里,水结冰了,鱼就在冰的下面,没有人抓鱼,我就自己去抓。”王祥走到河边,北风夹着雪花呼呼地吹着,王祥冷的瑟瑟发抖,这可怎么办呢?王祥:“有了!”王祥脱下自己的衣服,如初身体躺在冰面上,用自己的身体融化了厚厚的冰,终于抓到了两条鱼。王祥高兴地回家。王祥:“妈妈,您等着,我可以给您熬鱼汤了。”后母:“你真是个好孩子。”从此以后,王祥孝顺的事迹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当然也传到了今天。

(三)家校配合,互助互动是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的关键 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首任和终身的教师。应该看到,

许多家长在家教方面存在着爱而不当、养而无边、管而无法、教而无方的问题。

就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而言,一些家长往往忽视了从小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引导,等到孩子长大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养成了自以为是、为所欲为的恶习,才来抱怨孩子不服管教,不懂得关心孝敬父母,后悔莫及。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学校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多渠道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活动,引发和培育孩子的孝心。例如,通过家长学校,通报学校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的计划,请家长配合,并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供家长们学习参考。同时,也请家长注意自己在这方面的言行表现。让家长明白:父母以身作则,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榜样,就会对孩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又如,开展“五个一”活动。即: “承包一项家务劳动,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制作一件礼物,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帮助父母做一顿饭菜”。让学生在特定的日子里(如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妇女节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一片孝心。在学生中倡导“六个心”活动。即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争佳绩,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善沟通,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四)持之以恒,注重实效是培养小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的保证

组织相应的教学观摩课,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料,便于教师参考操作,克服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除了平时坚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外,还可以集中开展一些践孝心比孝敬的活动,并结合平时的相关节日和纪念日,把教育从家校延伸到社会,如组织学生分批到社区的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等。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如将“孝敬父母”纳入周评和期未操行评定内容,班级每月开展一次“孝敬星”评选表彰活动,学期末学校召开学会感恩、尊重长辈教育交流会,等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从细节入手,注重养成,引导学生萌发孝心,体验爱心,家校配合,互助互动,持之以恒,注重实效,就一定能让学会感恩、尊重长辈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关心长辈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长辈为后代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去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这样就自热而然地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

一、父母应为孩子做好榜样,尊敬长辈、关心周围的人。如经常带孩子去看父母、陪老人看病、给老人过生日、帮助老人做家务。。。。

二、当孩子做事时,如给爷爷捶背、给爸爸倒茶、帮妈妈洗碗、扫地、洗衣服。。。。父母要表扬他、鼓励他,让他知道你们喜欢这样的孩子

1.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自己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十分辛苦,有时候晚上我们去睡觉时,若看到爸妈还在做事,就可以主动问候一声“爸爸(妈妈),别太累了!”

2.看到长辈的水杯空了,请主动为他们倒杯水(如果是加开水,请小心避免烫伤),并端给长辈面前——“妈妈,喝水吧!”

3.长辈身体不适或需要休息时,说话或看电视要把音量调低,不要影响长辈休息。平时若爸妈感到身体不舒服,也要主动问候,就像你生病了父母对你的关心一样。

4.如果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同住,我们更是要把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好,不要增加老人的负担。

1、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像,给我爸爸的手做个特写。(因为我家里,基本上没怎么照相留恋,爸爸的手伤痕累累,我应该常看看以警醒自己。)

2、给爸爸妈妈二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按摩,洗脚。(一定说到做到,即便他们不同意,他们可能会找借口推脱,但我们必须坚持必须做到。)

3、给家人做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在外面,这些很小的事情现在却不能做到。)

4、和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聊天。(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其实很想和自己的子女们聊天,而时常怕耽搁时间等避而不谈等,即便谈的是重复了n遍的,也希望我们也能耐心的认真的听完。)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都不了解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俺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俺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

的地儿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励志 .cn)“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季,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品,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市建平中学 ,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盘,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市的街头整整跑6个小时!。

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

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卧冰求鱼

王祥是晋代有名的孝子,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后母多他非常不好,常常折磨他。在苦难中长大的王祥,不但不记恨后反而非常孝敬她。一天,他的后母生病了。王祥:“妈妈您想吃点什?”后母:“我想吃鱼。”王祥:“您等着,我去买鱼。”王祥挎着篮子去集市上转了好几圈,邻居看见了。邻居:“王祥,你这是要干什么?”王祥:“我要买点鱼给我的母亲吃。”邻居:“别傻了,着天寒地冻的,哪里有鱼。”王祥:“鱼在水里,水结冰了,鱼就在冰的下面,没有人抓鱼,我就自己去抓。”王祥走到河边,北风夹着雪花呼呼地吹着,王祥冷的瑟瑟发抖,这可怎么办呢?王祥:“有了!”王祥脱下自己的衣服,如初身体躺在冰面上,用自己的身体融化了厚厚的冰,终于抓到了两条鱼。王祥高兴地回家。王祥:“妈妈,您等着,我可以给您熬鱼汤了。”后母:“你真是个好孩子。”从此以后,王祥孝顺的事迹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正文开始>>

一、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二、孝传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

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匾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三、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十一、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十四、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

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我们一家人平时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他爷爷生病住院,他连问都不问一下,更不用说主动去医院看望了。这些年,爷爷为他忙前忙后,在他身上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时候他却没表现出应有的孝敬之心。我们真觉得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孝敬长辈呢?

主持: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辈懂得孝敬长辈,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家庭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将会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从小具有孝敬长辈的好行为呢?让我们来听听杭州市求是小学部分家长的经验之谈吧。

观点一 正面引导 习惯成自然

我的女儿13岁,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有什么吃的,总忘不了他们,从来不顶撞老人,因此赢得了左邻右舍的一致好评。这是因为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效仿"晨则省,昏则定"的古训,但平时确实比较注重对她进行正面引导的缘故。记得从上幼儿园时,孩子还不太懂事,每次出门时,我们总是提醒她和爷爷奶奶说再见;放学回家,也不忘记提醒她和爷爷奶奶打招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爷爷奶奶的感情不断加深。有一次,姑姑对孩子说:"你奶奶为了节约,每次饭刚好就把插头拔掉,饭都烧成夹生的,好难吃呀。"谁知我女儿一本正经地告诉姑姑说:"姑姑,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奶奶帮我们做家务很辛苦的。"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在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孩子心里有爷爷奶奶,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13岁女孩母亲 蒋国美)

观点二 孝心不分早晚 关键要耐心坚持引导

我有两个孩子,现在分别上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他们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就注意教他们做一个懂得回报、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比如出门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和长辈打招呼,吃饭要等大人都坐下再吃,坐公交车主动给长辈们让座……我们常年坚持这样做,现在,他俩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而且能自觉孝敬、照顾长辈。周末时,他俩总是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儿吧!早饭我们来做。"每年得到的压岁钱,从不随便乱花,当父母和长辈们过生日的时候,就给长辈买一点小礼物表示心意。礼物虽然不贵,但他们的心意却非常可贵。从我们的经验看出,对孩子孝心的培养应该及早入手才能产生效果。(8岁和10岁孩子的母亲 周蓉蓉) 观点三 督促检查 抓好每件小事

我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孩子与奶奶接触较多,我们要求孩子每天早上喝牛奶时都要亲自给奶奶送去一杯。久而久之,孩子喝牛奶时,也要求奶奶和他一起喝一杯,否则就不喝;奶奶洗衣服的时候,我们也有意让他拿凳子给奶奶坐,并帮奶奶洗袜子;当奶奶身体不好时,让孩子去安慰奶奶,给奶奶倒水、送药,而奶奶也经常把自己不舍得吃的好东西给孩子吃。祖孙两辈互敬互爱,我们心里也非常高兴。(8岁男孩父亲 徐 伟)

观点四 肯定好行为 增强正效应

要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是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

记得女儿还只有两三岁时,一次她爸爸下班回家,女儿突然跑到门口,给爸爸摆好拖鞋、帮爸爸拎包,样子可爱极了!原来,她在模仿我平时的样子呢。我及时夸奖了女儿,并告诉她,以后爸爸回来,都由她来迎接,女儿很高兴地答应了。以后,每次她爸爸回家,女儿都主动

跑出来帮她爸爸拿这拿那,每次我都高兴地夸奖她。

周末,我看望母亲时,顺便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并带女儿一起去,把食品交给她,让她亲自交给外公外婆,使孩子从中感受对外公外婆的爱。外公外婆见外孙女这么孝敬,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趁热打铁,回家大大夸奖了女儿一顿。在我们的鼓励下,女儿常记得孝敬外公、外婆,外出旅游,女儿也总要给外公外婆选些纪念品回去。这些,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都在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10岁女孩母亲 徐京红) 观点五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奶奶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起一个榜样作用,我们对母亲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母亲的意见,有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我们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奶奶您吃!奶奶您吃!"虽然祖孙俩你推我让,但每次最后还是奶奶按孙子的要求先吃了。奶奶高兴地逢人便夸自己的孙女孝敬。现在,每到周末,孩子常常说:"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我给大家做蛋炒饭!"看到我们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影响,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