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在<<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一句话来自游子吟这首诗里。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父母往往是那么令人敬佩。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给我们带来的寒冷;父母的爱是一把伞,这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生长。父爱是一棵大树,让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洁身自爱,经常因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想放弃自己的前途。就在这个时候,你又没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个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快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母对孩子总是心软的,对孩子的乞求总是有求必应的。即使一开始铁定了心,但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答应孩子的。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那样的任性、放肆。但是,我们的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我们,而是加倍努力地教导我们。

 

第二篇: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一句话

言语交际学

我最喜欢的一句:“我相信你!”

信任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冉阿让为了救助饥饿的儿童,偷了几块面包,被判了十几年的徒刑。出狱后,一次在某修道院就餐时,偷走了几件银餐具,后被警察抓回修道院。修道院院长对警察说: “这餐具是我送给他

的。 ”冉阿让的心被震撼了,从此冉阿让开始了他行善的后半生。修道院院长的宽容和信任,使冉阿让改过自新,成为善人。信任是最可贵的,它贵在诚恳,贵在尊重。它是架在人心的一座桥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振荡情感之波的琴弦,因为有了信任我们可以生活得更美好更精彩。

“我相信你!”这句话主要符合的是交际原则中的态度原则。

1.配合准则

配合准则的总体要求是,以积极态度投入交际活动,自觉维护交际过程的顺利展开和持续进行,努力实现交际目的。“我相信你!”这句话主要的目的在于表明说话人对受话人的积极态度,起到取消隔膜、安慰他人等目的。

2.诚信准则

这一原则的体现在于其用心良善。就上文冉阿让的例子来看,院长的信任的目的是希望维护一个孩子的弱小心灵,并坚信信任和爱能够感化他。

那么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要有起码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转化,能够进步;相信他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当老师的信任一旦被学生接受,就可以对他们自身产生巨大的动力,催他们自我修正自己的生活轨道,沿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努力,这比老师的苦口婆心、开导、说教、规范、惩罚要有效得多。

3.面子准则

面子准则的要求是,给予交际对象(有时还包括说话人本身)足够的面子,最低限度也要不伤害其面子。这句话的“面子原则”体现在其坚定可信的态度上。受话人在听到这句话时,自然会有一种受到尊重和重视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话人的自尊心。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随便??”或者是“随你??”

1 / 3

“随便”一词是我们常听到的,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它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比如说室友问中午吃什么,你回上一句:“随便。”同学问你去哪玩,你会说:“随便。”??“随便”这个词用得实在是很“随便”!我们不妨看一下《爱情公寓》中的一段对话:

(餐厅里,正约会的关谷和小雪在看点菜单)

关谷:你想吃什么?

小雪:随便……

关谷:那我们吃水煮鱼好不好?

小雪:不行!太辣了。

关谷:那你想吃什么?

小雪:随你……

关谷:那我们先不吃饭了,我们去看电影好不好?

小雪:随便……

关谷:我们打的去吧?

小雪:打的太贵了。

关谷:那我们坐公交去好不好?

小雪:坐公交太挤了!

关谷:那要怎么办?

小雪:随你……

(关谷直接晕倒)

这就是一个让人吐血的对话,“随便”一词让关谷不知如何是好。

纽约马里斯特大学调研所曾经以电话采访方式调查成年公民,票选出最令美国人反感的词汇,“随便”(whatever)一词以47%的得票率位居榜首。无独有偶的是,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随便”一词也很不招人喜欢。说随便,实际上是说话人过度谦虚随口说出的,但真正意义上却把受话人为难到了。很多时候,我们想用“随便”来表示客气和尊重,结果却在无形中加重了对方的心理负担。

1.大多数情况下,“随便”违反了言语交际的语境原则,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随便”常常令人生厌。 “随便”违反适切原则,适切准则要求,交际话语的表达和理解必须与语境的条件、氛围、格调、规约、诉求等相一致。“随便”有时表示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或态度,干什么都可以,没有预先的选择,随

2 / 3

机决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交际中的推诿之词,往往会破坏交际的原有目的。

2. “随便”还会违反信息原则中的质量准则。质量准则要求话语构建符合客观实际或者符合交际主体自己的实际认识。人们之所以反感“随便”,是因为这个社会倡导交流沟通、各抒己见、团队合作,而常说“随便”的人让人觉得不愿意与人合作、工作不努力、没有主见。不愿真心交流的人,与其交际的质量必然不高。

3.“随便”的乱用还会违反态度原则中的配合准则和面子准则。“随便”虽然是一个看似洒脱的通用语,但却透出一种漠然,甚至是忍耐的意味,说活人的态度消极被动,常常还会附带有负面情绪,这不免会伤害受话人,破坏正常的人际交往。

所以,在日常交往中,我们一定要谨慎说话,不能太“随便”。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