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的反思

对《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的反思

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这本书中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官僚制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尝试以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某些视角来改变人们思考公共政策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新的话语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了一种新的理论思潮。

具体说来,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解构与建构。第一篇致力于解构,集中分析了各种已有的公共行政理论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理论的困境,指出制度主义或宪政主义不过是在强化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所谓的社群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又是一个不可能的理想,它们都无法带领现代公共行政走出理论的困境。因此在第二篇中,利用后现代的现象学、构成主义、结构理论以及能量场等概念建构了话语理论。在两位作者看来,我们制定和修订公共政策的场所就是一个“公共能量场”, 这个公共能量场中有足够的目标和意图,每个目标和意图就犹如一个太阳黑子,它可以从任何的和所有的点上燃烧起来,燃烧产生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导,进而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到整个领域,也影响到其他潜在的火焰点,社会对话和公共政策的形成就是在不同目标和意图的相互影响、激变与碰撞中形成的,在这个政策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目标或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优势。但由于话语的准入是免费的,任何人都有权进入政策对话的公共能量场。他们认为现代公共行政实际上就是一个话语霸权的体系,充满了“独白式的对话”。基于此,他们认为政策网络中的对话有三种形式:“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的对话”和“一些人的对话”。“少数人的对话”有可能导致强权政治和公众冷漠,“多数人的对话”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而在后现代状况中,真实的话语是民主化行政理论最好的期待,因此唯有“一些人的对话”形式值得推崇,因为只有它才是表达民主的真实话语。

这本书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也被认为是目前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研究中的最高水平。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如此夸赞的书,本书也有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单就本书的第一篇解构部分而言,其分析是相对完善、到位的。作者选取了后现代主义这一全新的视角去寻找民主治理的新途径,并紧紧抓住了后现代主义强调否定性、去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

多样性的特征,以质疑为切入点,批判传统公共行政下的环式民主模式,认为这样的体系是多头政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批判官僚制模式愚蠢的照章办事,认为官僚政府的判断就等于是对民众的主权的剥夺;批评美国公共服务改革以及业绩评估这样的人事实践只不过是在复活传统的治理模式,而并没有试图超越;批判传统理论的两种替代模式,宪政主义和社群主义。但是第二篇话语理论的提出表面上看起来和第一篇的内容逻辑衔接严密,但是它的提出就是对它自己的宣传与倡导,它在主张“真正民主的真实的话语”和强调对话本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否定了其他的对话形式,从而将自己置于一个二元对立的语境中,而这并不是后现代性的特征,这是本书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简而言之,即话语理论所倡导的内容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有相矛盾的地方。

此外,话语理论意识到了权力对话语的影响,但却忽略了“人人平等”这一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现实基础。福克斯和米勒提出了有关话语的四种正当性条件,即真诚;切合情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然而这四个正当性条件都是不可被量化的,只能依靠主观判断他们的实现与否,因此首先在衡量话语正当性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作者在提出以上几点美好设想之后也不得不立即承认,实践中官僚制仍然决定了实现话语平等的困难。所以话语理论的提出在批判社群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是一个不可能的理想时,自身也变成了一个不可能的理想。

其实,话语理论的内容并不令人费解,它与现代民主所提倡的很多观点是一致的,在公民社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公民的话语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公民在公共政策的空间内进行政策对话也是必要而迫切的。而本书将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和趋势置于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借后现代主义之名,急于建构一个新的理论吸引读者的眼球,充满了企图解构一切的鲁莽和冲动,有些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嫌疑,因为其理论基础的论述说服力并不强且确实让人晦涩难懂。

尽管本书存在上述本人认为值得反思的理论缺陷,(也许很大程度上是本人理解上的偏误),尽管两位作者将其阐释的背景置于美国公共管理领域之内,在“依据后现代的状况改变思考公共政策与行政的方向”,进一步说在“通过一系列近似真实的话语来加以改良”以达到公共政策设计的新视角确实唤起了我们(中国)对后现代公共行政诸多价值的关注。

我们可以说中国不是后现代社会,但后现代公共行政之于中国还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的。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之潮流,各国纷纷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升其外向化水平,我国也不例外。文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本土学术与国际学术进行接轨。这在客观要求我们对于业已风行欧美数十年的后现代及后现代公共行政保持前瞻态度,从理论上对之进行梳理。因此,后现代在中国的阐释需要和国际学术接轨。而在实践中,西方国家几乎实现了现代化,在现代化突飞猛进、创造奇迹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表现公共行政方面就是政府运作危机、价值危机、官僚制危机和政府合法性危机等。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处于现代与后现代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完全可以避免现代化的负效应,避免或减少现代公共行政的上述各种危机带来的危害。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对现代性充分反思的基础上,而后现代则可以作为有效的参照系。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拥有复杂社会的国家,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社会,存在大量的后现代成分。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汇聚到一起必然要求一个开放的、允许人们表达利益诉求的公共政策对话的空间。然后当下的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现实中也时常看到一些弱势群体以反抗、暴力、非理性的方式来证明他们的存在感和利益诉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映了中国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增进民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而本书所提出的话语理论的相关论述值得我们借鉴。

总的来说,本书长于批判和拒斥,但在理论建构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无法提出具有实质性、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应该正视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这一事实,也不应该盲目推崇这一理论。而本书对现代性的警示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第二篇:框架话语

框架

“框架”这个词来自NLP(神经语言程序),其基本含义是一个人言行的潜台词。比如保险推销员在说服客户成交的时候会问:“您打算买多少额度呢,有十万、二十万一直到一百万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

假设客户已经决定购买了,只是需要确定一下购买额度。

当一个人的框架够强的时候,周围人都会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并且会跟随他,进入他的框架。所以框架是一种强有力的影响他人的技巧。有时候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两个人相互挤到,强势的一方就会要求对方道歉,弱势的一方会让人觉得他本来就理亏。从极端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的规则都是强势者的框架形成的。在崇尚物质的夜店,有钱人被当做神来尊敬;但到了崇尚精神的寺庙里,金钱被视为身外之物甚至是粪土。所以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就是框架很强的人,金钱、地位、武力这些外界价值观都不能影响他。

本书不是讨论形而上学的哲学读本,回到搭讪。搭讪时候你的框架就是,我来认识你是合理的,这样的方式虽然离经叛道,但其实超越世俗回归人性。这样你带出来的气势就会理直气壮,女孩拒绝你的时候甚至会说对不起。如果你的框架太弱,自己都认为搭讪是下流耍流氓,那么你的声音必然迟疑怯懦,女孩甚至会骂你神经病。女人像狗一样,她能嗅出你的气势,如果你害怕她就咬你,如果你强势她就怕你。 曾经有一个网友给过这样的搭讪建议,如果搭讪的时候女孩拒绝给你电话,你就做出很惊讶的表情,好像在说:“你怎么会拒绝我?”在这样强势的框架下,女孩都会觉得拒绝你是错误的。

我大学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最好地诠释了框架的概念。有一天晚上大家在宿舍听广播的时候,听到有个外语学院的女生宿舍在找工科男生做联谊宿舍。大家就让我打电话过去,打了几次发现占线。又有人想了个歪点子,打相邻的号码,必然也是外语学院的。我一打真打通了,还是一个女生接的电话,我当时很害怕,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被逼的??”然后提出要求相和她们联谊。那个女生毫不犹豫地拒绝我了。我同宿舍另外一个同学很气愤,又打过去,同样一个女孩接了电话,我同学把她骂了一通,他真的振振有词:“我们都是跨世纪的一代,你却这么保守落后。多认识一些朋友有什么不好?我们这里有七个国家重点大学的帅哥,你们能认识真是你们的福气。”没想到他这样骂完,那个女孩就道歉了,我们真的结成了联谊宿舍。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和女孩沟通时候重要的技巧,这个技巧的魔力在于,它能让人放下戒备,袒露内心隐秘的欲望。正因为是在闹着玩,不是真的,像过家家,所以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即使周围有其他的人也都不会在意。女孩都有很强的戏剧意识,在谈话时候你为她设计一个角色,往往她就能很快进入这个角色,和你演戏演下去。对于周围其他的朋友,也享受这种幽默的气氛,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大部分时候我会扮演一个备受女孩骚扰的帅哥角色,把女孩的各种言语行为解释成她想勾引我,把女孩代入主动追求者的角色。比如告诉女孩:“你刚才一直在偷看我。不要又跟我讲我看起来很眼熟这种老套的台词啊!”或者“我们才刚认识你就问我住在哪里,我还没准备好,我们需要更多的相互了解。”

冷读(Cold Reading)

在“2.4.5 如何临场发挥”这一节我们提到过可以根据许多细节推断对方的情况,比如家乡、职业、性格等,这种技巧叫做“冷读”。通过冷读的方式,沟通能迅速地进入到情感、个性等深层次的交流,而不再是工作、学习、天气这种无聊的话题。

常见的冷读包括看手相、看面相、字体识别、算命、星座、心理测试,更广泛的还包括读懂握手、口音、家庭布置等。

想想,刚见面一句“你握手很温柔,说明你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可以马上拉近两个人的距离,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个认识多年的知己。或者刚开始交谈,你就说,“你肯定有一个弟弟或哥哥。”会让她惊呆住的,难道你早就认识我了么?

对于一个陌生人,怎样才能让她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说到她心窝里去呢?

这里边有非常多的技巧。算命大师都知道这些技巧,所以才能在几分钟内把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说得让他掏出钱来。

(1)女人具有很多共同点。尽管每个女人都有很多个性的地方,但共同和相似的地方还是占多数的。看看多少女孩喜欢逛街,喜欢看韩剧,喜欢约会迟到。有意思的是,你对一个女孩说一些共性的东西的时候,她不会意识到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所有女孩都有的,而会当作自己特有的性格。比如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小孩子??”这句话出错的概率实在小之又小吧。还有“你内心有时候很缺乏安全感。”她一定会点头,呀~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2)采用自相矛盾的表达。人都是矛盾的联合体,每个人表面的行为特征和内心的真实欲望往往是相反的。比如,“你表面很冷傲,但我知道你内心是个很狂热的人,很渴望忘我地释放自己。”或者反过来,“你表面上很开放、随意,但我知道其实你内心是个很害羞的人。”

(3)采用模糊的说法。算命的最会这一招。像印象派的油画一样,解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赋予具体的含义。比如你说,“你最近生活或工作中一定遇到了一些挫折,让你感觉有点丧气、难过,但这些事情都会过去的。”女孩会想:WOW~太神了,她连我最近和男朋友吵架的事情也猜到了。

在附录里有许多冷读的惯例,可供参考。

假性失格

“假性失格”和“否定”都是很违背直觉的技巧,但并非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有很多人每天都在不自觉运用这些技巧。这是高价值的男人面对女孩的时候的自然流露,对女孩长期自卑的人从来没有试过这些做法,所以觉得不可思议。和否定类似,假性失格也是表达对女孩不感兴趣,侧重于女孩不够资格。典型的假性失格台词比如:“你太小了,我喜欢成熟气质的女孩。”或者:“你太乖乖女了,和你一起玩肯定很无聊。”

我在搭讪时候经常用的高大威猛男朋友开场白就是一种假性失格:“你在等男朋友吗?他是不是很高大威猛?那我和你说话太危险了,我还是站远一点好。”其他的假性失格例子:“感觉你穿这身衣服好像做保险的啊??不是啊,那就好。”

否定(Neg)

前面提到过在谈话时指出女孩的一些小毛病,比如“你说话的时候总眨眼睛。”或者“你说话的时候鼻子会动。”当你这样描述对方的时候,女孩会有一点小小的紧害羞,这就是国外的把妹达人迷男称之为否定的技巧。否定的目的在于显示你对女孩没有企图,能够绕过女孩和她的朋友对你的戒备,还能够轻微打击对方的自信。大部分男人在美女面前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要恭维对方,你否定对方的做法会让你显得与众不同。

否定的技巧尤其适合自信度高的女孩,通常是高分美女。但也有许多女孩外表很漂亮,内心却自卑缺乏安全感,在现场要灵活把握。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误解了否定的技巧,以为否定就是挑刺、挖苦和贬损(圈内有个词叫“打压”),结果被女孩误以为他很粗鲁。如果你不能用一种玩笑的氛围去调情,就不要挖苦对方。如果你觉得否定的分寸实在难以把握,你不需要有意使用这样的技巧,只需要做一个正常人,同时把对方当普通人看待,不需要刻意的讨好,也不需要刻意的打压。因为有太多人到了美女面前就显得行为古怪,或者马屁连篇,或者装酷装君子,其实都是缺乏自信想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表现。

再议东西方文化差异

再议东西方文化差异

昨晚看了自然道的文章《所谓“中西文化差异”在搭讪中真的存在吗?》 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正反两方说得都对。

说西方约会学不适用中国的人是拆散型人格,他们说话也喜欢抬杠,总看到别人有漏洞的地方。这种人其实有点消极倾向,看问题喜欢看阴暗面。说实话,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学习PUA以后,我改变很多。我很诚恳地建议这些网友,看问题多看正面,PUA首先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说西方约会学适用中国国情的人是配合型人格,能看到相同点。

西方约会学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很多,主要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举个例子来说, 圈内有个经典的问题开场,“你是刷牙前用牙线还是刷牙后用牙线?” 如果把这个开场直接用在中国,大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不过我们也不是这么笨的学习者吧!

这个开场的作用在于引起话题,并且不直接显露对目标的兴趣。

明白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设计适合自己的问题开场,比如“第一次和一个男生一起吃饭,你会买单吗?”

对于西方约会学,我们要“得意忘形”,不要去简单背记各种灌装材料和惯例,而要明白它的原理,并结合自身语言习惯和风格加以运用。

下面总结西方约会学中常见的术语,后面对比中文说法,真是相映成趣,异曲同工。

领会不当的地方也希望英语达人指出。

*蓝色为重点词汇。

框架话语

框架话语

框架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