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言420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处世篇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讲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4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4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4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讲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哲理篇 48、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4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讲解】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讲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5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讲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第二篇:《论语》名言(分类)

《论语》名言(分类)

卷一 孔子的言论

(甲) 关于道德的

1.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难道仁德距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会到来。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的人,没有迷惑;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恐惧。

3.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道德的人,必有好言语;可是有好言语的人,不一定是有道德的人;有仁德的人,必定是一个勇敢的人,可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5.

6.

7. 当仁,不让于师。对待“仁”这个问题,不必要对老师讲谦让。 克己复礼。 克制自己使语言行动都符合礼。复:践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8.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举:提拔;诸:之于;枉:弯曲; 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工——这里应该是指有手艺的人,或是现代理解为工作的人。

10.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辱,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也。”

①任:任用。 ②有功:有成就,能取得成功。 ③足以:“足以之”的省略。意即能够凭借它。之,指代“惠”。使人:役使人,使唤人。

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讲信用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11. 朝闻道,夕死则矣。

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2.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行的人,不孤单,一定有人和他做伴。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满嘴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样子来讨好别人,这样的人很少具有“仁德”。

(乙) 关于修养的

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虽到夷狄,不可弃也。”

平常在家里庄重严肃,办理事情是严肃认真,对待别人忠心诚恳,即使到了少数民族国家,也不舍弃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恰恰与此相反。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不同性质的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同:指人云亦云,盲目的附和。 君子能相互和谐共处,但不盲目附和,而小人则刚好相反。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安宁;骄:傲慢。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通过修身养性,使自己恭敬谦虚。通过自己修身养性,让亲朋好友安乐;自己修身养性,使所有百姓安乐。

6.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怕. 君子忧虑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足,而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私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意”

思:考虑;色:脸色;温:温和;貌:容貌态度;恭:庄重;言:说话。敬:严肃认真;忿:欲发怒。思义:是否应当得到。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要想到是否应该得。”

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要做到看见财利就考虑道义,遇到危险就献出生命。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罔。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稳重则没有威严,即使学习也不牢固。要把忠实诚恳放在首要的位置,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叫朋友,犯了错误,也不要害怕改正。

10.贫而乐,富而好礼。

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又崇尚礼节。

1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有志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辱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们进行讨论的。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平等;自省: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问,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而喜爱它的人有不如把研究学问当作快乐的人。

14.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向在道上,执守在德上,依据在仁上,游娱在艺上。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1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自己说过的话超过了自所做的为耻辱。

17.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礼节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

佚游,乐宴乐,损矣。”

①节:调节,节制。②善:优点、好处。③贤友:好朋友。④骄:骄傲。⑤佚游:游荡。⑥宴乐:以吃喝为乐。宴:宴会。、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以礼乐节制自己为快乐,以称赞他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傲为快乐,以游荡为快乐,以吃喝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8.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看见善良的人,就好象赶不及似地奋力追赶,看见邪恶的,就好象要把手伸到洪水那样赶紧避开。

19.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孔子说:“道听途说,从道德上讲,这是应该抛弃的”

(丙) 关于处世的

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担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2.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察他怎样去做,还要看他做事的心情。焉:哪里;叟:隐藏

3.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侈显得娇纵,节俭显得固陋,与其娇纵,宁可固陋。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开阔,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这个位置上的事。

7.以德报怨。 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用恩德回报怨恨,拿公正平回报怨恨,拿恩德回报恩德。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期的忧虑。

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破坏道德,小的事情不容忍,就会败坏大事。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孔子说:“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1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提拔;废言:把正确的道理鄙弃不理。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使它散失主帅,但一个人不可以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心志。

(丁)关于教学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说了什么话呢?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常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了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6.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逾,越过;矩,规矩。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们的为人啊,发愤用功得把吃饭忘了,心里高兴时把忧愁忘了,在自己快要衰老的时候也不知道,这样就行了。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不是学习。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欺骗,蒙蔽。殆:疑惑。

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1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孝敬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德行的人,这样做以后,还有精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1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饭不要求饱,居住不讲究舒适, 办事迅速敏捷,说话谨慎,能时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样才是好学。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质:本质;文:文字;野:鄙陋;史:浮华虚夸。

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就陋略。文采胜于质朴就雕琢。文彩质朴兼备,才是君子。” (戊)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激发斗志;观:观察世间万物、人情世故。群:使合群。

怨:抒发心中不满,讽刺不合理的现实。

2.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305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内容纯正。

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没想到《韶》乐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己)关于政治

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国君应按礼节对待臣子,臣子则侍奉国君。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民可以做的,让他们自己做;不能做的,教他们做。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如果名分不正,那么你所说的话就缺乏合理性;你的话缺乏合理性,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不能兴建起来;礼乐制度兴建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都作不好,就是有命令,人民也不肯听.

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6: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君子给老百姓好处,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但不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追求仁义,但不贪婪财货;态度舒泰矜持,但不骄傲;威严庄重,但不凶猛.

7: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不加教育便加杀戳叫做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怠,突然限期叫做贼. 关于批评人事的

(庚) 关于批评人事的。

1: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的四种道德品行:他自己的行为显得谦逊,他侍奉国君谨慎,他养育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不怕财富少却怕不均匀,不怕贫穷怕不安定.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贪.上下能和好共处,就无所谓寡.上下既相安无事,那么国家就没有倾覆之患.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求问而羞耻、

卷二孔子的人格

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所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简陋的呢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假若财富可以求的话,即使做下等的苦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习一些普通的知识,渐渐透彻的领会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符合道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上的浮云似的。

5.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鬼神这四件事。

6.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7.温。良。恭。俭。让。

温和,善良,恭敬庄重,节俭节制,谦逊。

8.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就是那位明知道做不到却硬要做到的人吗?

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不要再说了,未来的还可以追赶的上

10.过犹不及。

过了头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11.不迁怒。不贰过。

不把怒气迁移给别人,不重复同样的过失。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德啊,颜回。???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楚,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事情已经做了就不要再解释了,完成的事就不要在规劝,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责备了。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有没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心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有才能也能向少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也能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很在行却像外行一样;被人冒犯也不计较。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心胸宽广。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1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1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食、月食。他若犯错,人人都看得见;他能改正过错,便人人都尊敬他。”

20.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道德高的人遇到危险献出自己的生命,遇到有所得就考虑是否正当。祭礼时想到是否恭敬虔诚,居丧时想到哀痛悲伤,那就可以了。

22. 朕躬有罪,毋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如果我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百姓。如果天下百姓有罪,那罪过就由我一个人承当。 24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谨慎地审查度量,重新恢复废弃的官职,国家的政令就可以畅通了

25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当权者所重视的是:百姓,粮食,丧礼,祭礼,当权者宽容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诚实信用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