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

1.郁闷

校园里,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对于心情的感慨,“郁闷”则南北通吃,男女通用。 这个词其实好多年前就有了,据传最早始出清华,它表达的并非真是心情很糟糕,说话者可能刚吃了一顿大餐,正在担心长胖。“郁闷情结”是校园群体心理亚健康的曲线反映。

2.走,找校长聊天去

这是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的一句流行语。与校长聊天是对学校工作更为严格的检验手段,沿革于持续热点——校园民主化建设。纵观两年来校规频频触礁和多起大学生状告母校事件,可以这样分析这句流行语: 时代主流话语一方面是生活主题的表述与集中反映,另一方面,特别是在重要的社会转折时期,它往往表达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未来趋势,进而通过重构意识形态达到重构规则的目的。

3.鱼说:你看不到我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感觉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鱼说:我要走了,把我忘了吧,因为我不该用泪水填满你的世界……水说:我会跟随,我是生动的,因为我的世界里已有你的世界存在……

此段语句不知揉进了多少写手的文笔,又哭坏了多少美眉的眼睛。这段话的最早主人当时应该处于热恋,到了20xx年底也适用于热恋之后的分手者了,它的流行像一股势力,在挽救越来越苍白的校园爱情

4.我搜

“百度”和“GOOGLE”在网络上被信息浏览者和需求者发现并认同,几家大型门户网站也开始构筑搜索引擎,例如搜狐,于20xx年中期正式推出“搜狗”。搜索在提供给我们信息高速获知渠道的同时,滋生了一批复制粘贴者,剽窃变得简单,毕业论文难不倒任何人。该欢呼还是该哭泣呢?

5.大跌隐形

“大跌眼镜”已过时,要跌的,至少也是“博士伦”级的隐形眼镜(进了大学,估计10个近视者中至少有四五个会去配上一副隐形眼镜)。其实,两者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但近两年大学生爱美、追求时尚的精神可从中窥见一斑,大学生高消费也成为社会话题。

6.表酱紫

“不要这样子”的“缩读”。这类在发音上“偏南方”的口头语之所以流行起来,就在于它读着嗲。此句正式流行应该是20xx年初,起于许多白领遭遇职业寒冬后嗲来嗲去地互相取暖。20xx年大学里的嗲则是“幼派当道”的结果,面临职场压力的大学生用低龄化心理消极防御。

7.晕

多数时候写为ft,就是faint的缩写。这个词在大学BBS上面实在是太出名了,不论听到何等让人爆笑或痛哭的新闻,还是看到美艳或恶俗的照片,一个ft足可以表达你的一切反应情绪。于是,一个人找了个女朋友,开心得手舞足蹈,要ft;陪女朋友逛街购物,花去大洋若干,要ft;回头被女朋友一脚踢开,又要ft。反正就是见面就ft,天天都ft。看似新锐的大学生们,在行为表达上如此整齐划一,失去了个性。

8.你不是我的冤家派来玩我的吧?

20xx年初,郝雨用《大学自习曲》一战成名,其歌词也多成经典。每每被人“恶搞”、被人冤枉、考试不过关,这句话就被派上用场了,表达的是自嘲。这与两年来的校园文学风格有关,戏谑、调侃、自嘲风行,同类者有《我恋爱我容易吗》、《草样年华》等,借助于传媒的推波助澜,这种风格使少量坚守阵地的精英文人失去了最后的家园,流落成民间的隐士,自嘲文化的喧哗与传统文学的失语相伴而生,将继续高蹈于精神的天空。

9.FB

一般代表吃饭聚聚,但由于这是腐败的拼音字头,所以自诞生起就注定要表达深层意义。物质的发 1

达诱导了人(大学生也难免)的各种欲望,它主要的行为路径是把所有的东西文本化、商品化、艳俗化,大家开始为自身的生理欲望和心理诉求而活着。本刊曾连续两期载文指出校园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的预演,其中的重重黑幕不可小视。可喜的是FFB最新流行,反腐败在校园里积聚民间力量,人心大快。

10.顶

不年轻你是不知道啊,这意为支持,脱胎于论坛,是典型的意象形态话语。 其实,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意象俘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倾听港台流行歌曲,痴迷崔健的摇滚,读琼瑶、金庸、三毛、王朔,看冯小刚的贺岁片,通俗文本以强烈的视听或宣泄重新塑造了大学生的感官,而今,跟贴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众对民众的言论支持宣告了意象形态消解、软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初步胜利。 解密校园十大“网话”

【给我个理由先】

给我个不知道这句话的理由先!

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周星驰大哥的《大话西游》。这是典型的广东话句式,但是被

石板鱼(周星驰的“御用”配音)用在普通话上面,效果一点都不差呢。大学生在网络上面

强词夺理,是不是经常会把这句话抬出来?也难怪,这句话表面上看来的确很理直气壮

啊。虽然仔细想想,其中的底气不是很足,但是只要你用足了语气语调,那么相信对面

的那个人———哦,是网络另一端的那个人———一定会被你的气势压倒的,就算你是一

千一万个没理由。

流行指数:★★★★

【FT(faint的缩写)】

这句“网话”,校园外的人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ft就是faint的缩写,就是晕倒

的意思。但是这个词语同时又具有中文的色彩:晕倒就是昏过去,用上海话讲,就是

“昏

脱”。有两个好事之徒,把“昏脱”故意念成“分特”,听上去自以为可爱很多。于是,

ft也就成了“分特”的拼音开头字母的缩写了。

ft这个词语在大学BBS上面实在是太出名了,不论被告知何等让人爆笑、痛哭的新闻,

总是一句“ft”,足可以表达你的一切反应情绪。于是,一个人找了个女朋友,开心得手

舞足蹈,要ft;陪女朋友逛街购物,花去大洋若干,要ft;回头被女朋友一脚踢开,又要

ft。反正就是见面就ft,天天都ft。

流行指数:★★★★★

【郁闷】

当然,这句“网话”是绝大多数人都认识的,而且可以清楚地说出其含义。但是,放

到大学这个特殊环境中,“郁闷”也就呈现出许多种特殊的意思。这种情绪,在大四的毕

业生中,传染、蔓延得特别快。到了大四,课已经很少很少,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

一边郁闷。找不到工作的,当然郁闷;找到工作的,对薪酬不满意,也会郁闷;考不上

研究生,当然郁闷得要命;考上研究生,面对将近一年的没有压力无所事事,不郁闷又

能干嘛呢?

流行指数:★★★★

【……的说】

这句“网话”也曾经让我“郁闷”了半天,因为始终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后

来朋友跟我说,这个只不过是放在句末的语气词,没有实质性的含义。我这才恍然大

悟,

2

ft一回。后来,经过笔者的亲身体验,多方考证,发现这个“……的说”,其中还是有一 点规律可循的。

“他又被女朋友抛弃的说。”这句话,往往指这件事情还是道听途说,没有实际求证 过,因为对于事件的真实性,保留一份质疑。“她竟然已经跟会计事务所签约的说!”这 句话就表示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震惊,对于“她”能够签约会计事务所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因为“她”平时成绩还没有我好呢。话里透着一丝心酸和不服气。

总之,“……的说”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情绪表达,要仔细区分哦。

流行指数:★★★★

【人品问题】

这句“网话”,就相当于过去人们把一切都归结为“作风问题”一样,现在就归在“

人品问题”上了。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评价是“人品问题”的时候,语气中多少带有一 点不屑。听说某人找工作碰壁、跟女朋友分手,便有些幸灾乐祸地说一声:“他么,人品 问题呀!”一句话就把人家给“定性”了。虽然说者并非有意,但多少有些武断呢。 流行指数:★★★

【我靠】

这可能是一句脏话,但是又不算十分的脏,而且似乎朗朗上口,十分带劲,所以在大 学校园中,这句话的使用频率极高。男生用很激昂的语气说来,多少带有那么一点豪爽 吧!这句“网话”也是适用于各种场合,只要表示惊叹,都可以拿来用用。不过奉劝一声, 女生最好不要学习这句“网话”,因为毕竟男女有别,这句话稍微粗俗了一些。

流行指数:★★★★★

【我晕】

这句话的前身是“倒”。跟“ft”差不多,都是对于某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表示

出最大的惊诧。所以,除了“晕倒”,没有别的表达方式了。这个词常常可以与“竟然” 等连用。“那个一学期根本没来上过课的他竟然考上了研究生,我晕!”由此可见,被

晕”的对象,往往是极其厉害的,总是能够做出出人意表的事情来,才有资格让人家“晕”。 流行指数:★★★★★

【我闪先】

“兄弟我闪先!”多么具有卡通意味的话啊。使用这句话最多的,估计就是班里逃课

逃得最多的那位老兄。上课之前到教室里亮个相,看看老师是不是点名。如果不点名, 那么就在老师转身写黑板的时候,扔给同桌一句“我闪先”,便消失得没有踪影了;如果 点名,那就坐在座位上,老老实实喊一声“到”,然后,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再找机会“闪”。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这个“闪”可不是说他会发光,而是逃课的意思,跟普通话 中“闪开”的意思有点接近。但是这句“网话”具有更深层次的引申含义。他们的“闪”, 还带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人不备(尤其是趁老师不备),便溜之大吉。于是,毕业的 时候,可以深情地朗诵一句:“轻轻的,我闪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岂不是很有诗意? 流行指数:★★★★

【大跌隐形眼镜】

大学里的“网话”,就是要跟别人的有所不同。“大跌眼镜”是过时的说法,在大学

里,要跌的,至少也是“博士伦”级的隐形眼镜。其实,两者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但是 ,大学生爱美、追求时尚的精神却可从中窥见一斑。进了大学,估计10个中有8个会去 配上一副隐形眼镜,在学校圣诞舞会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那个时候,少了一副“架梁” 3

的你,是否感到自信无比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再说一声“大跌眼镜”,可就与实 际情况不符了,为了显示你的优雅,大可说:“真是让我大跌隐形眼镜啊!”这才符合“校 情”呢。其实这么一来,无论你是不是近视,都可以附庸风雅一回,谁知道你是否真的戴 着隐形眼镜呢?

流行指数:★★★

【牛人与歇菜】

首先要声明,校园“网话”中的“牛人”,跟我们以往耳熟能详的“狼孩”“猪孩”

有本质的区别,“牛人”并非是在牛圈中长大,而跟所有学生一样,住在学生宿舍里。但 是说他们是“牛人”,那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学习或者工作中,表现得“牛气冲天”“牛气 逼人”。“牛人”不分男女,有能力者皆有资格当选。比如班上一个女生,年年考试拿一 等奖学金,四年大学的成绩绩点竟然高达3.9(满分为4.0),那么我们大可以扶住自己的 隐形眼镜不让它掉出来,同时赞叹一声“牛人”。

与之恰恰相反的,倘若是一个不甚了了的人,长相、学习、工作都相当的平庸,那么 隐形眼镜不让它掉出来,同时赞叹一声“牛人”。

与之恰恰相反的,倘若是一个不甚了了的人,长相、学习、工作都相当的平庸,那么 也常常会被别人挪揄。明明自己想了个颇不错的点子,却被同学说:“得了吧,你歇菜 吧!”一句话就把刚露头的灵感给打没了。

不过,这些都是同学之间的调侃,“牛人”不一定永远“牛”下去,“歇菜”的人也不一定永 远都“菜”。只要踏实努力,“歇菜”也会变“牛人”哦

4

 

第二篇:校园流行语调查

校园流行语调查

课题研究人 李来宾

课题研究时间2009-7-20

课题研究名称 校园流行语调查

课题研究背景

校园流行语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不仅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些变化,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特点。校园流行语是流行语的一种,特指在校园中广泛盛行和使用的语句。校园流行语多以其新颖性受到青睐,或是构成方式打破常规,或是词语本身带有的文化、时代色彩让人心动,靠语言的创意性占上风。它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简洁性等特点。流行语经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念、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冒出的新事物。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校园流行语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反映了当代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

课题研究方法

1.制定调查计划,分组调查,制定问卷调查表格

2.在校园里收集流行语,分发问卷调查表格

3. 整理问卷调查表格,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列好

4. 反思调查过程,做好总结工作

课题研究意义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当代学生大多是正在接受或已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对于校园外的世界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社会其它阶层的独立观点;同时,他们作为尚在求学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对于一些传统价值抱有疑惑,对于一些新兴的事物和观念抱有好奇心,容易变得激进、叛逆,爱走极端;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尚未成年,体质上虽近乎成人但心智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和管束,在校园这个相对隔离的环境中,他们开始了独立生活,开始追求着自己的自由、理想、幸福和欢乐,同时也得面对众多的挫折、迷惘和艰辛。

课题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表格

二、整理收集到的校园流行语

郁闷、傻逼、去死吧、酷、考G考托、QQ、牛逼、你考研吗、有没有搞错、上网 I服了U、真恶、爽、你变态呀、小强、晕、无语、好棒、帅哥、靓妹、美眉、挂、逃学、新东方、倒、一般般、我操、菌男、霉女、太平公主、电灯泡、酷(cool)、粉丝(fans)、pose(造型)、爽、靓、包装、相当、哇噻、真high、小case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我不是个随便的人 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黑驴;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

不容易啊,不容易??..

你以为我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

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喝水只喝纯净水,牛奶只喝纯牛奶,所以我很单纯……

你的丑和你的脸没有关系??

日出只要在日落前出现就好,上课只要在下课前到达就好

校园流行语调查

偶尔幽生活一默你会觉得很爽,但生活幽你一默就惨了??

三、分析各个流行语的来源、含义及产生原因

(1) 来源于电视媒体

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最典型的莫过于周星驰的电影了,他的无喱头搞笑风格征服了无数青少年,许多人都能对其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倒背如流。当代校园流行语也吸收了不少周星驰式的表达,如【I服了U】(即我服了你,出自《大话西游》)、【小强】(指蟑螂,出自《唐伯虎点秋香》,之后出现引申义比喻像蟑螂一样难缠的人)、【发飚】(指生气)、【我走先】(指我先走)等等。

大陆冯小刚导演的系列贺岁电影对学生流行语也颇具影响。如【打死我也不说】(表明坚持原则,出自《甲方乙方》)、【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讽刺胡乱花钱买贵东西的同学,出自《大腕》)、【做人要厚道】(用来数落不会做人的同学,出自《手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表达自己的不满,出自《天下无贼》)等等。

除此之外,流行语还可能来源于其它的

? 电影作品:如【阿甘】,形容某人呆头呆脑但为人真诚执着,出自美国电影《阿

甘正传》;【我顶你个肺】,原为广东话,表示愤怒,出自《疯狂的石头》

? 电视剧作品:如前面提到过的【太平公主】,出自《大明宫词》;【将??进行到

底】,表示决心,出自《将带情进行到底》;【我拿什么拯救你???】,表示无奈,

出自《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 电视节目:如【海选】,有大量选手参加的初选,出自“超级女声”和“梦想中

国”;【PK】,在英文里全称是player killing,做名词,意为游戏中两个玩家彼

此对打,后由于“超女”的影响,变成动词性的了,意为双方一对一你死我活的

决斗

? 广告作品:如【我们的目标是??】,出自某牙膏广告;【我才刚上路叻】,表谦

虚,出自某男装广告

?

? 流行歌曲:如【有多少??可以重来】,出自《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小品相声:如前文里提到过的【相当】;【忽悠】,出自赵本山的系列小品

(2)来源于数字媒体

现代的数字媒体,如网络、手机、电子产品等,对于校园流行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a. 单就网络而言,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流行语就是来源于网络,如【恐龙】、

【青蛙】等。网络上有很多时尚用语是由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缩写拼合而成,流行语有时就

直接将它们吸收过来,如【TMD】(原是美国开发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英文缩写,被网民借来代替国骂)、【FT】(英文Faint的缩写,指晕倒)、【BT】(变态的拼音缩写)、【BMW】(原是著名的汽车品牌“宝马”,后被网民借来指“别摸我”)、【FB】(【腐败】的拼音缩写)、

【PP】或【PL】(“漂亮”的拼音缩写)等等。

除了字母缩写,还有利用汉语拼音的谐音,用汉字紧缩或扩张构成的流行语。紧缩的,如【酱紫】和【表酱紫】,意思是“这样子”和“不要这样子”。扩张的,如【弓虽】,就是指“强”。这三种类型的流行语原本作为一种新颖的书面表达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后来竟被生搬硬套地拉进了口头表达中了。

(3)来源于外语

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当代学生接触的文化比过去更为多元,他们都学习英语,有些还会其它多门外语。所以,语言间的接触使得部分外语词汇也被吸收进了校园流行语中。

a.英文词汇大多都以它们的本来面目出现,像【Hi】、【Hello】和【Bye-bye】等几乎每天都挂在学生的嘴边,而【cool】(酷)、【happy】(表高兴)、【high】(表兴奋)、【party】(英文聚会)、【date】(英文约会)、【sexy】(英文性感的)这些词也常被用到。学生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很可能是其夹杂在汉语中,比如我们可能听到这种说法“昨天我去参加了一个party,和一个暴cool的男生跳了舞,好happy吔!”这种“语言马赛克”正好能给予说话者一种“言语快感”。

b.真正对大学生流行语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日语。这跟很多大学生小时候或是现在爱看日本漫画和电视剧不无关系,前者的影响尤为深远。【倒】和【晕】就是最典型的,因为日本漫画在表示人物惊讶或错愕时常将人物画成晕倒状。【倒】和【晕】具有震惊和不满的意项也就是这样来的。类似的还有【寒】,日本漫画在表示人物无奈时,常把人物的头部画成青黑色然后再加一滴汗珠,这样【寒】就被引用过来,加上中文里有“寒心”一词,“寒”也就有了无可奈何的意味。其他来自于日语的校园流行语还有【欧吉桑】(日语おじさん的音译,日语里指中老年男子)、【欧巴桑】(日语おばさん的音译,日语里指中老年妇女)、【卡哇伊】(日语かわい的音译,日语里指可爱、漂亮、温柔)、【幼齿】(即日语中的汉字词幼齒,指幼稚不成熟)等等。

c. 来自其他语言的校园流行语能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并使用的数量极少,如【瑜珈】(梵语Yoga,目前流行的一种健身方式)、【香颂】(法语词chanson的音译,在法语里的意思就是“歌曲”)、【香奈儿】(法语chanel的音译,著名服装品牌)、【范思哲】(意大利语versace的音译,著名服装品牌)

(4)来源于方言

像【靓】、【酷】、【爽】、【哇噻】、【正点】这些流行多年的词就来自于港台地区。而近几年随着东北方言小品的兴起,如【忽悠】、【老】、【贼】这样的方言词也为大学生们所喜爱。除了方言词,流行语还以方言化了的语音形式出现,比如说话时全用的是普通话的词语,但语调却是十足的东北味。当然,北京地区各高校内的大学生受北京方言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如【涮夜】(北京方言指在酒吧、KTV等场所玩通宵)、【小二】(北京青年群体对二锅头的昵称)、【纯男人】(对仗义耿直的男性的夸奖)等。

课题研究成果

真正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当代校园流行语中所折射出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诚然,社会的进步使得当代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广阔,这充分体现在它们乐于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流行语上。可是,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现实:从校园流行语的具体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学生一味地追求“言语快感”,却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他们有审美趣味低俗化、拜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等不良倾向。此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生活技能缺乏,最重要的是价值取向出现严重矛盾。这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参考资料

黄涛(2004)《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

程娟(2001)新词新义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陈原(2000)《社会语言学》(陈原文存),商务印书馆

陈原(2003)《语言和人》(陈原文存),商务印书馆 /downinfo/648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