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沟通的教育案例

“打”不是有效的教育

----家园沟通的案例

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与小伙伴之间一言不合,便挥拳相向。有的孩子打架出了名,在同伴中以“小霸王”著称。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字叫赵玉翔,这个孩子聪明活泼,但就有打人的习惯,把小朋友打坏气哭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本班的几位教师对他批评又教育,可是一转身的功夫,他就又忘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上手就打,这真让我们头痛。这一天,在美术课上,他故意用铅笔去扎旁边的小朋友,我发现后赶快制止,并大声训斥了他,他仰着头很不服气,我真生气他影响了正在的教学,我决定这件事告诉他的家长,请求家长来对他进行教育。

离园时,他的爷爷来接他,我不容分说很气愤的向他爷爷说了此事,本想和他一起找出办法,可谁知平时挺和蔼的爷爷突然上前对着孩子就一耳光。我赶紧把孩子拉到一边,看着赵玉翔惊恐的样子,又看到他爷爷的举动,我真后悔向他爷爷“告状”。家长在老师面前大打出手,看着孩子挨打,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责怪自己没把孩子照看好,也想到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方法一致对幼儿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人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很多时候,在遇到调皮的孩子时,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问题和缺点上,习惯于用批评和责备去纠正孩子的过错行为,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我简单地把宇翔的打人行为认定为不守纪律、欺负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没有给予他充分表达的机会,没有给他更耐心地讲明道理。幼儿年龄小,我对宇翔的批评已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不仅对宇翔自己而言,还包

括周围小伙伴们对他的看法。久而久之,在伙伴们的排挤下,宇翔会失去在集体生活中的信心,这对他将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之所以会屡教屡犯,除了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个原因之外,还与他们的认知特点有关。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于发展中。他们的记忆容量小、信息加工效率低、回忆速度慢,而且在不同情境中迁移概念的能力差。如果教师跟幼儿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幼儿可能听不懂,或者记不住。另外,幼儿不一定能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情境中去,他们不知道老师昨天讲过的道理今天也应该继续遵守。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规则不仅指导、规范着幼儿行为,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个依据。一般来说,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宇翔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幼儿。在规则下,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他的种种“问题行为"集中反映了当前许多幼儿所具有的特征。首先,在宇翔调皮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四五岁孩子跳动的童心:活泼好动,不愿安静地呆在室内,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亲自尝试,动手摸摸;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特点在很多幼儿身上被众多的规则所压制和掩盖,而在宇翔身上却肆意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其次,宇翔也有一些独生子女的特点: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合作……此外,、宇翔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好强、攻击性强;敏感,自尊心强;自制力差,易分心……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宇翔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激烈而已。

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有时自己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总想得到家长的帮助,可是,采用的方法不得当,也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还会引起种种误会。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给今后的家长工作带来麻烦。

“惩罚”是有些人常用的教子方法,这些人甚至迷信惩罚,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小孩是打出来的。有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的求胜心切,孩子一不听话,先是勉强压住怒火,呵斥几句,如果孩子再没有反应,便一顿痛打,为让他有个记性而下手很重;更有脾气暴躁或家庭不和睦的父母,两人招架拿孩子当出气筒,劈头盖脸地将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通。像宇翔的爷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用“武力”解决,这种种做法都有失偏颇,经常使用即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又弄得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性格、情绪甚至行为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爱打架”的孩子及怎样争取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要去改变幼儿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幼儿的经历有限,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产生矛盾的几率大,往往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浪费了许多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

教育应建立在“可信”和“可行”的基础上,态度应是诚实、诚恳和尊重他人的,不要轻易对幼儿用否定性话语。没有一个幼儿是有意识地要做错,有意识地要与老师和家长“作对”的。他们之所以做得不合要求,往往是因为还不知道或者没有能力做得更好。很显然,教师的责任不应止于告诉幼儿怎么不对或不好,而

是要教幼儿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要求,要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学习走路时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无数次的摇摇晃晃一样,他们是在不断的错误和问题中学习与成长的。更何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全班幼儿都整齐划一地达到教师的要求。有时候,教师的宽容与耐心更能成为激励幼儿进步的动力。

用真心去感染家长,讲明暴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用暴力解决事情,无形中告诉孩子:打架是很平常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不给孩子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去掉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许多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多优点:性格开朗、礼貌好客、友爱大方、知识面宽、身体素质较好、聪明、有创造力。家长和教师应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和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幼儿的侵犯行为产生。

帮助孩子纠正“好强”的个性。在家中,家长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不要因孩子不愉快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教给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准则及处理冲突的方法。家长要教育孩子珍视伙伴间的友谊,和小朋友团结互助。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家长应与孩子商量解决,告诉孩子动拳头是不文明的行为。

父母自身要注意不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孩子做错了事要坚持说服教育,在游戏时,要避开那些侵犯行为很多的同伴,或设法将他们分开。

尽量让孩子接触具有暴力倾向的传播媒介。这更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

力合作。在家庭中,主要不让孩子看那些渲染武力、残暴的电视节目。有的家长喜欢看,却没有注意到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有了打架的行为,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耐心的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的,让孩子向对方道歉,并相互和解。

总之,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孩子时耐心、细致,用合适的方法“就是论事”对待孩子,一定不要意气用事和情绪激动,而简单粗暴。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冷静而谨慎地进行,为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营造一片蓝天。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家园沟通

浅谈幼儿园家园沟通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到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担负着教育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而幼儿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需要家园相互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就从幼儿园的角度对当前幼儿园将如何做好家园沟通,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大教育观

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认真处理好组织与外界环境和外在系统之间的关系。《规程》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园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改变以往那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与家庭联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把家长工作列入幼儿园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幼儿园管理计划中,把做好家长工作放在与保育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积极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接受家长的监督,使之与幼儿园内部各种资源相互作用,不断调节,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以适应环境和实现自我发展。

二、深入领会精神,及时发现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比较重视家长工作,采取了 “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 “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学校、半日开放等各种方式进行家园沟通,交流科学育儿经验,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总之,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不但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施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家园合作的组织与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改观。

1、家园沟通中,双方地位不均等,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

家园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合作双方要有平等的态度,满足合作双方共同的需求。但是事实上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满,常使合作双方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常以工作忙或不会管教孩子为借口,将孩子推给幼儿园,不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而幼儿园呢,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认为家长不懂,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即使参与了

也会给幼儿园“添乱”,介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在家园合作中它主要表现在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一味地强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交流中,一般都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完全没有家长分辩的余地,这样一来,双方常会因地位的不平等使沟通不顺畅,甚至产生僵局。

2、不善于具体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沟通内容往往只侧重于孩子的不足。

众所周知,孩子的缺点无论多少,在父母的眼中却如同一朵花似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因此,在与幼儿园沟通时,家长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反馈意见,并且希望这些意见是积极的、良好的。

随着《规程》和《纲要》的贯彻和实施,幼儿园对如何搞好家长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尝试,热情相当高,并针对自己园所的实际情况,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园中,90%以上的都是青年教师,她们往往缺乏做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常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何况,现在的家长素质普遍高,都比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他们会经常向老师问及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我们有的老师,由于缺少对孩子的观察和交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为了不伤感情,她们往往回答家长的只是“蛮好的”、“还可以”等很空洞的话,令家长很不满意;而有的老师呢,就全然不顾家长的面子和场合,以居高临下的架势面对家长,统而言之,直而言之地指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常令家长无地自容,好不尴尬。这极大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不利于家园沟通,更不利于幼儿的教育。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平时要多接触幼儿,多观察幼儿,全面具体地了解幼儿在园各方面的情况,同时,针对家长的心态,选择适当时候,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家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与家长达成共识。

三、贯彻《规程》和《纲要》精神,创设沟通环境,实现家园互动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只能是被动地参与。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创设沟通环境,加强与家长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家园互动。

1、尊重和信任家长,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家长

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距,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放下“教育专家”的架子,学会与任何类型的家长交流,对他们一视同仁。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平等的概念,以平等、尊重、虚心的态度对待每位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

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合作的态度。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从而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好幼儿。

2、肯定孩子,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触及到孩子的缺点。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美。哪怕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兴奋不已,对孩子也倍加关爱和奖赏。而当家长听到老师的“告状”时,就不会那么理智了,他们就会对孩子“横眉冷对”,大声训斥,有的甚至粗暴地当众打骂孩子,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园沟通。孩子年龄小,认识能力、自控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犯错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首先应采取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过错,设法使孩子体验由于自己的过错使别人蒙受痛苦的内疚心情,同时,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注意说话的态度、语言的技巧和分寸,尽量积极地、正面地、具体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尊重家长,真诚地帮助他们认识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减少单纯的“告状”,注意先扬后抑,先肯定优点,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也能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

3、创设沟通渠道,开展家园合作的教育活动

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接受教育,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因此,幼儿园必须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创设沟通渠道,利用“教育活动开放日”、“?六一?庆祝”、“成果展览和汇报会”、“家长会和家访”、“主题活动观摩活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接送交谈和预约面谈”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和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各方面的表现,了解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激发自己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4、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家长委员会是联系幼儿园和广大家长的纽带和桥梁,许多重视家长工作的幼儿园都有家长委员会。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真正发挥它的桥梁作用,发动和组织家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各种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活动,参与幼儿园的监督和管理,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促进家园互动。

总之,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家园沟通,才能达到工作的实效,才能更好地做好保教工作,才能更进一步地贯彻落实《规程》和《纲要》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