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黑龙江中公教育:

创新与实践篇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10、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罗)

11、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12、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你有这种能力,能够把握生活最佳的时机,缔造伟大的成就。别忘了你是导演、编剧兼演员。

13、创造力是人类最变通的工具,创造机会和创造性问题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能否发现这机会和问题。

14、创造力是可以传递的。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学完一轮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

15、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16、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显神通的技能。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黑龙江中公教育:

17、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18、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21、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就是说,教育道德应该有助于造就一种更佳类型的人,这样,附带地也自然会使他在生活地各个方面更有创造性。

合作与团结篇

1、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苏联高尔基)

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3、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印度 泰戈尔)

4、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5、团结就是力量。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 众人拾柴火焰高。

1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1、人心齐,泰山移。

1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纳谏篇

1、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黑龙江中公教育:

释: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2、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释: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3、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释: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4、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5、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 徐特立 )

审时适变篇

1、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释: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2、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释: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第二篇:名言警句——辞典

6 国 家

(1)治国

6.021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6.023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6.02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6.025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

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6.027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6.17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6.17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6.182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6.21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6.244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7 人 民

(1)民本

7.00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7.006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

7.010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7.016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7.029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民心

7.041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

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7.042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7.046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3)爱民

7.071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7.088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7.092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7.105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

(4)群众

7.112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7.114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8 政 治

(1)为政

8.001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8.033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为w?i:做。○《尹文子》卷上

8.067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8.070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宋史·薛极传》

8.071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宋·周敦颐《拙赋》

(2)纳谏

8.258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诗经·大雅·板》

8.280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谔:直言争论。○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8.289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3)审时适变

8.419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淮南子·氾论训》

8.439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12 意 志

(1)奋进、专一

12.16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运动变化。○《周易·乾》

12.17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骏马。驽nú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功在不舍:功效就在于行动不停。○《荀子·功学》

12.182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

12.189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反听:犹言“自察”。内视:犹言“反省”。自胜:谦虚克己。○《史记·商君列传》 12.190 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

莫:没有。大乎:比??更大。睿ruì:明智,智慧。○汉·徐幹《中论·修木》 12.231 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发:射箭。蹞kuǐ步:同“跬步”,半步。蹞步不至:还差半步没有到达。御:赶车。○《荀子·劝学》

12.232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意谓走了九十里,还只相当于百里路的一半。○《战国策·秦策五》引古语

14 智 力

(1)智慧、见识

14.016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畏小:指要防微杜渐。治大:处理大事。○《慰缭子·十二陵》

14.027 暴至之荣,智者不居

暴:智慧。居:当。○《意林》引《唐子》

(2)体察

14.068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术:方法。澜:壮阔的波澜。○《孟子·尽心上》

14.078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崖:高峻的山边。颠坠:从高处落下。没溺nì:淹没在水中。○《孔子家语·困誓》 14.088 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

心暗:心怀私意。照有不通:看事就不会透彻。至察:过分地审察。物:事物。○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15 人 才

(1)育才

15.085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暴pù:晒。寒:冻之。○《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15.088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树:种植;培养。○《管子·权修》

(2)用才

15.222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求备:要求全美。己长:自己的长处。格物:要求事物。○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15.284 各专其能,各致其力

○宋·苏轼《策略第二》

16 品 德

(1)公私

16.100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唐·杨炯《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

16.101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唐·韩愈《送穷文》

16.108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

○宋·苏洵《审敌》

16.112 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

至:极。恕:体谅。明:明察。○宋·苏轼《谢宣谕札子》

(2)信诚

16.130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

○《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16.161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驱民:管辖百姓。宋·王安石《商鞅》:“~。今天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3)守政

16.217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诱:受引诱。誉:赞扬。恐:害怕。诽:毁谤。○《荀子·非十二子》

16.244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

身:自己。人:别人。○宋·苏轼《私试策问七首之七》

(4)谦谨、骄傲

16.384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与:对于。人:别人。求备:求全责备。检:检查,检点。身:自己。不及:不够。○《尚书·伊训》

16.389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自见:表现自己。自是:自以为是。彰:清楚。○《老子》二十二章

16.396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lǚ:踩踏。○《诗经·小雅·小旻》

16.422 虚己而乐闻

虚己:自己谦虚。乐闻:高兴听到人家的意见。○唐·刘禹锡《魏生兵要述》

(5)勤俭

16.466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日:每天。孜zī孜:努力不怠。逸豫:安闲逸乐。○《尚书·君陈》

16.470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匮kuì:贫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

16.477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饶:富裕。○《荀子·修身》

16.49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恒念:经常想到。维:是。○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16.531 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

食其食:吃东西。功:功绩。服其服:穿衣服。○宋·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

(6)廉洁

16.543 苟利国家,不求宝贵

苟:如果。○《礼记·儒行》

16.556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7)修身

16.61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正派。○《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16.63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自我反省。○《礼记·学记》

16.648 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淡薄:恬淡寡欲。致:达到。兼履:指天普遍地覆盖万物,喻恩泽广大,无所遗漏。怀:安抚。制为:决断。○《淮南子·主术训》

16.678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争得:怎么能够。这两句比喻德行高超,才能苦尽甘来。○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8)改过

16.707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非:批评。当dàng:正确。是:肯定。谄谀chǎn yú:巴结奉承。○《荀子·修身》 16.717 身如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唐·刘禹锡《元日感怀》

16.739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莫大于:没有比??更大。○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18 言 行

18.177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枢shū机:比喻事物运动的关键。○《周易·系辞上》

18.210 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惟恐不速

不及:赶不上。远之:避开它。○《意林》引《物理论》

19 社 交

(1)处世

19.070 陶者能圆而不能方,矢者能直而不能曲

陶者:制陶器的人。矢者:造箭的人。前句比喻行事圆通而不方正,后句比喻行为直率而不俯就。○宋·苏轼《送张道士序》:“~。将为陶乎,将为矢乎?”

19.076 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辉

洁:清高而不与世合。至人:最高尚的人。辉:人的锋芒。○唐·李白《沐浴子》

(2)交友

19.115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谅:诚实。便pián辟:逢迎谄媚。善柔:当面奉承。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论语·季氏》载孔子语

19.177 君子忌茍合,择交如求师

择交:选择朋友。○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19.194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倾:倒。○隋·王通《文中子·礼乐》

(3)待人

19.284 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

○《国语·晋语四》

19.292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罢pí:疲弱无能。知:通“智”。粹:精粹。○《荀子·非相》

20 处 事

(1)预防

20.35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事先有准备。○《礼记·中庸》

20.385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无事:没有事变。深忧:忧虑甚深。有事:发生变故。○宋·苏辙《颖滨遗老传上》:“~。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

(2)始终

20.388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礼记·大学》

20.395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善始:好的开端。繁:多。克终:始终如一。寡:少。○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徵上疏

24 哲 理

(1)崇实

24.138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修学:努力学习。○《汉书·河间献王传》

(2)务本

24.164 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本:根本。务:努力从事。末:指非根本的事情。溺nì:淹没水里的人。锤:垂挂。薪:柴。○《邓析子·无厚篇》

24.179 能究其本根而枝叶自举

究:查究。意谓本根是纲,枝叶是目,纲举目自张。○宋·孙辙《宋子仪大理寺丞》

(3)相对

24.284 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

衡:秤。○《淮南子·说林训》

(4)知行

24.520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知:同“智”。弃疑:不疑虑,即用人不疑之意。无悔:事先计划因而不会后悔。○《荀子·议兵》

24.521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若:不如。○《荀子·儒效》

26 法 律

(1)法治

26.008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奉:尊崇。○《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26.051 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 虚器:没有用处的器物。备位:不重要的位置。○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30 物 性 事 理

(1)事理

30.162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虽远必至;守其数,虽深必得

飞蓬:蓬草遇风飞旋,故曰“飞蓬”。飘风:旋风,暴风。县:同“悬”;县绳,即在绳子一端拴上重物,以测浓度。数:方法。托:凭借。守:掌握。○《商君书·禁使》

(2)效果

30.346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临:面对。渊:深潭。《董仲舒传》作“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礼乐志》引古语

(3)积微

30.396 华衮灿烂,非只色之功;嵩岱之竣,非一篑之积

衮gǔn: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只色:单色。嵩岱:嵩山和泰山。竣jùn:形成。篑kuì:竹筐。○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