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谈心真诚对话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善于谈心真诚对话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学校教育说到底,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教师在交往中开展教育,学生在交往中接受教育。因此,那些善于谈心、真诚与学生对话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谈心是一门艺术,谈得好让人“笑”,谈不好让人“跳”。方法对头,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信任,消除顾虑,敞开心扉,使教师讲的道理入耳、入心,促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谈心这门艺术,运用好这门艺术。

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是心与心的交谈。因此,谈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所以谈心事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和学生交流,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时,要信任学生。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教师还要关爱学生,要有“妈妈心”、“兄长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工作上指导学生,用温情去沟通感情,用真诚去换取信任,用道理去启发觉悟,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交流不等于说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谈心常常是教师找学生谈,这势必造成一种误解:教师是谈话中的控制者和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聆听者。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常在师生之间构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如果这时教师再摆起“官架”、打起“官腔”,师生之间就更难交流了。

谈心时,教师要转变“我咋说,你咋听”的心理,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教,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师生之间要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不能说个不停,而要做个倾听者,要给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机会。因为,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反而让学生感到教师强词夺理,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方法得当 易于接受

“谈心谈心,攻心为上。”谈心绝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是因人而异法。教师要在掌握学生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区别对象,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谈心,就要多给其思考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要善于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开朗直爽,行动果断,乐于交际,但有时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急躁。与他们谈心时,要开门见山,以耐心对急性,以冷静对浮躁,以说理对争吵。

二是时机优选法。在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性格特点后,选好一个谈心的时机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管理的经验,选择如下时机,效果较好: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心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气”已冷却,心平气和时;生活有喜事,心情舒畅时。

三是法、情、理、利相融法。在与学生谈心时,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面对

个别学生,以法“制”人,往往“制”不了人;以情“感”人,往往“感”不了人;以理“明”人,往往“明”不了人;以利“导”人,往往“导”不了人。而只有坚持法、情、理、利四合一,做到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才能达到成功沟通的目的。

 

第二篇: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你给了我40分,我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已理解了所教的内容,觉得可以通过的。

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40分,而是你自己丢掉的。

老师B:你40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好分数的。

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

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在哪儿。

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为我在惩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 评析:

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40分,而是你自己丢掉的。

评析:属层次一。这位老师表现出惩罚性、防御他自己受到责备;用他自己认为的诚实来伤害学生。

老师B:对你得40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好分数的。

评析:属层次一。老师告诉学生希望帮助他,但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是虚假的。 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因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

评析:属层次二。老师表达了根据规则办事的思想,而没表达出他真正对人的感觉。 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在哪儿。

评析:属层次三。老师有限度地表达出他的感觉。

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为我在惩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 评析:属层次四。老师能适当而真诚地表达出他的感觉。

求助者:其实我很想用功,想要考上大学让我父母有面子。不过我周围的朋友都很爱玩,他们每天都有一些好玩的点子,让我无法自拔。我想过要先回避他们一段时间,考上大学后再跟他们联络。不过现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人家都说最后一个月才是关键时刻,我想,到那个时候再冲刺也不迟。

咨询师1:虽然你想用功,考个大学让父母有面子,不过因为受到朋友的影响,到现在还无法收心。因为你认为最后一个月才是冲刺最重要的时刻,所以计划到那个时候再回避他们,

专心准备联考。

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内容反应技术,非面质技术。

咨询师2:虽然高考将至,你仍然无法收起玩心,专心准备高考,不过因为你已经有了计划,所以对自己信心十足(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只是,在联考的前一个月,你是否有足够的定力,避开你的朋友,专准备联考?再者,如果平时不看书,只靠一个月的,真的就能背熟三年的课程,考上大学?

正确。咨询师面质求助者想法的不切实际。

咨询师3:到那个时候再冲刺也不迟。

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复述技术,非面质技术。

求助者:那一天我看到我后母为了筹足我的学费,不惜四处借钱的情形,让我感动得流下泪来,心中充满对她的感激,我终于相信她是爱我的。我向后母忏悔我以前的无知,请求她的原谅。我们两人抱在一起哭了很久。我真的觉得好幸福。自从我亲妈妈去世后,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咨询师1:化解了对后母的误解与得到后母的原谅应该让你觉得高兴。

咨询师使用的情感反映技术,并非立即性技术。

咨询师2:听到你现在那么幸福,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放心。

正确。咨询师表达他对求助者此时此刻状况的感觉。

咨询师3:看到后母为了你的事情奔波,你终于了解后母对你的爱,你感动地向她坦诚以前的无知,并请求她的原谅。现在你觉得自己好幸福。

求助者:(求助者十三岁,处一学生,男性。求助者因父亲常常对他施暴而求助。求助者的母亲已经去世,如果将他跟父亲隔离,他可能变成孤儿)虽然我知道我爸爸因为心理生病才会这样对我,我也知道要离开我爸爸才能救我自己,可是如果我失去我爸爸,我就会变成孤儿。我担心我会被送进孤儿院,我不想待在那里,我已经没有妈妈,我不想再失去爸爸,我不想变成孤儿。

咨询师1:如果你不离开爸爸,就会继续被爸爸毒打;可是,如果你选择离开爸爸,就会变成孤儿,被送孤儿院。所以你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可是如果你离开爸爸,你也可能不会被送到孤儿院,而是到某个家庭去。这个家庭中的爸爸跟妈妈,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他们希望收养你,让你当他们的独生子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他们希望收养你,让你当他们的儿子,他们成为你的爸爸跟妈妈。他们会照顾你,就像你的爸爸跟妈妈一样,可是不会像原来的爸爸那样打你,只是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不习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适应。

正确。咨询师提供给求助者的相关信息,帮助求助者作正确的决定。

咨询师2:如果你不离开爸爸,就会继续被爸爸毒打。可是如果你选择离开爸爸,就会变成孤儿,被送进孤儿院,所以你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如果你选择继续留在爸爸身旁 ,这样做不但无法救你自己,还可能害了你爸爸,因为将来你有任何不幸,他会内疚一辈子。

咨询员的回应是对求助者的劝告,不但不是信息提供,而且有意引导求助者作某种决定,这种做法违反咨询伦理

咨询师3:如果你不离开爸爸,就会继续被爸爸毒打。可是,如果你选择离开爸爸,就会变成孤儿,被送进孤儿院,所以你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我知道跟自己的亲人世间分离是很痛苦的,不过“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人终究必须面临分离,只是有人比较早,有人比较晚。你算是前者。再说,你离开你爸爸,未必就会变成孤儿,或许你还有一些亲戚长辈会常去看你,怎么算是孤儿呢?

咨询师的回应只是对求助者的安慰与责备,而且没有尊重求助者的感觉与想法,因此对求助者的问题没有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