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欣赏

名句欣赏

名句欣赏

名句欣赏

喜欢大海的湛蓝,喜欢

大海的深邃,喜欢大海的清新,更喜欢它的浩瀚,宽广。如果每个人的胸襟可以像大海那样地宽广,那该有多好。。。

勇敢的人可用生命冒险,但不以良心冒险。。。

丈夫生有四方志,东欲入海西入秦。安能龌龊守一隅,白头章句浙与闽。

孤寂最能培养人的才能;人世间的惊涛骇浪最能磨练人的品性。。。

雪中送炭贵在送真炭,而不只是语言劝慰,炭不贵,给的人可真是不多。

爱情是一个光明的字,被一只光明的手写在一张光明的册页上。

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受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只有使一个人看清自我,他才能不断进步。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加谦虚谨慎。

正像太阳从乌云中探出头来一样,布衣粗服,可以格外现出一个人的正直。鸟并不因为羽毛的美丽而比云雀更为珍贵;蝮蛇并不因为皮肉的光泽而比鳗鲡更有用处。

欲代上天行惩,先应玉洁冰清;持躬唯谨唯慎,孜孜以德自绳。

尚德行者,必恶凶除之类;务公正者,必天邪佞之朋;廉洁者,必憎贪冒之党;有信义者,必疾苟且之徒。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而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六驳食猛虎,耻从驽马群。一朝长鸣去,矫若龙行云。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

我们活着不能同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作为。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符其实的国土。

竹萌能破坚土,不旬日而等身;荷蕖生水中,一昼夜可长数寸,皆以中虚也。

无垠的天空,是雄鹰一生的行程;苍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旅程;流逝的岁月,是人一生的旅程。日升日落,花开花谢。我们驾驶着人生的船行走在时间的海洋里,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默守一个信念:适时进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画家几米说:“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阿谀是一种伪币,只有在虚荣心的领域里,才能流通。

若生为树木,我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小草,我当萋萋而摇摆。。。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遇。”

在快乐的站台逗留,在忧伤的站台徘徊。迷路了吗?等待什么,你该上车了。下一站,何时何地,谁都不知道。。。

你找到你该上的列车了吗?在这趟未知的旅途。

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味,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使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

也许某天,在喧闹的城市,你我插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望着那个正在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

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记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遮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

生命就是这样,错过了白雪皑皑,便错过了冬季;错过了芳草萋萋,便错过了春日 ;错过了一抹眼神,便错过了一颗灵魂;错过了一个决定,便错过了整个生命。

蓝天上,手指划过的痕迹,暖了阳光,暖了眼眸,却湿润了心。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它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它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逐,但它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

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的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我们需明白:黑暗过后必是黎明,阴霾散尽依然溢流彩虹,狂沙淘尽方得金,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会在蟾宫里折下那满月飘香的桂枝。

我将为实现我的祝福去敲响那太平之钟,让它停住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名句欣赏

 

第二篇:古代名句欣赏

古代名句欣赏

作者:窦以华 发表时间:2004-7-17 阅读次数:1740

【读书、求学篇】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 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 董其昌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道德品行】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格言联璧从政》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1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待人处世】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生活哲理】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2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1.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32.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

第七册《春联资料》(一)(二)(三)(四)(五)

作者:田作兵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615

(一)春联探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通用春联

3

四字联: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 江山如画 大地如春

五字联:人随春意泰 年共晓光春 /山河增秀色 天地播春晖

六字联:千仞峦峰皆秀 万里江河竞流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七字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勤年丰喜事多 /求贤急似渴思饮 治学犹如蝶恋花 八字联:飞雪迎春含梅怒放 和风拂地嫩柳舒芽 /冬去高天万物复苏 春回大地一派生机

九字联:山明水秀处处皆春色 年丰岁余人人尽笑颜 /年年过年年年不虚度 岁岁别岁岁岁勿蹉跎

十字联:含笑腊梅唤醒奇葩千树 溢香春笋挺起翠竹万竿 / 春风染沃野处处一片绿 喜报铺新途年年满堂红

十一字联:年年腾跃一江春水重重浪 岁岁攀登百尺竿头节节高 /瑞雪飘飘点缀寒梅枝上玉 和风荡荡吹开杨柳叶中金

十二字以上联:雪落窗前似杨花点点春正好 霜飘屋后如柳絮片片景更娇 /月转星移又一度桃红柳绿一片新气象 风和日丽遍九州山翠水清四处好春光

(三)对联故事

·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清)某翰林

清代,凡入翰林院者,皆喜欢人称“老先生”。一年,浙江来了个姓乌的巡抚,某翰林前去拜会。巡抚听说他是翰林院下来的,即出上联讽之,那翰林也不客气,顺口反戈一击,对成此联。上下联倒嵌“老鼠”、“乌龟”,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彼此皆出言不逊,实在有失体面。但就对句本身而言,倒也对仗工整,颇具巧思。

4

(四)古今巧对妙联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百年匹配,已酉两属相当 --此为明祝允明(枝山)与唐伯虎为庆朋友得子而作,上联巧拆“孩”字,为“亥”、“子”二时辰;下联巧拆“配”字,为“已”“酉”二生肖。拆字奇妙,切合时事,令人叫绝!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清代大学士纪昀(纪晓岚)应乾隆皇帝上联而作。南通州,指江苏南通,北通州,即通县。南北东西方位自对。“通”、“当”二字,前为名词,后做动记号,变化自然恰当。下联尾部“东西”,摇身一变成为物件,不指方位,可见笔下功夫。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明代蒋焘(文学家)幼时所对。上下二联各拆了“冻”、“洒”及“切”、“分”二字,干净利落!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温州的江心亭) 上联中

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着“生长”之“长”。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仪廉--袁世凯窃权称帝时,有人作此联。后藏一“八”字,乃为“忘八”,又由于“忘”和“王”同音,可转为“王八”,下联后边藏一“耻”字,乃为“无耻”。可见,痛骂袁世凯之情尽藏其中。

(五)谐联大观

●文字游戏

5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各过新年

二人土上坐 ‖ 一月日边明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名胜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北戴河孟姜女庙)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

诗甘称弟子 ‖ 酒不让先生(太白楼)

●格言联

少说空话 多做实事

学知不足 业精于勤

心怀日月 气感山河

书成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宝剑锋从磨励出 梅花香自若寒来

松间明月常如是 身外浮云何足言

勤查生活中的“无字词典”

6

以前,我们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普遍采用的是反复抄写、背诵解释的机械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实现词语和学生精神的同构共生,积累的词语是呆滞性的,不可能真正嵌入学生的思想和语言系统。

当下,我们既要否弃原先机械的边缘学法,否弃教师直接抛出词义的被动学法,又要真正理解词语的含蕴,这的确对我们的词语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新挑战,我所采用的方法是领着学生走进生活,勤查“无字词典”,或称“走词语”。我以为,只要是和当下生活和虚拟生活可直接链接的,均可以在词与境的相似匹配、对应回流中,真正地理解、感悟它的丰富蕴意。

查法一:顺查无字词典(指向词语找生活——有字转无字)。这是词与相似境块的对应。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词语所反映的生活,尽可能地搜索与词语对应的生活主体或替代对象(即相似境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观察中体会词语反映的是怎样的客观事物,并用学过的语言文字现场描述、评论观察过的客观生活。对于一些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实地观察的生活,我们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中,找到替代性的相似境块。通过真实和替代两个途径有效地实现词语与相似生活文本的对话。 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要理解“热闹非凡”这个词语。当时正值丰收在望的金秋季节,于是我就领着学生去顺查无字词典。学生们走进秋天的田野,在我指点下,首先分别从黄澄澄的稻穗、雪白的棉花、金黄的大豆、成熟的高粱上去找“热闹”、查“热闹”,然后环顾四野,体味“非凡”、感悟“非凡”。在遍地金黄的九月,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学生们在丰收的田野里找到了“热闹非凡”,查到了“热闹非凡”这个词:有的说,热闹非凡就藏在沉甸甸的稻穗里,你看,金黄的稻穗在香甜的秋风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有的说,我从雪 7

白的棉花上查到了热闹非凡,你瞧,如雪的棉花笑盈盈地,他们同心协力表演着白云悠悠落九天、瑞雪飘飘降秋野的魔术;有的说,成片的大豆摇动着铜铃,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他们正在大声呼喊,我们这里热闹非凡;有的说,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秋之野热闹非凡》??最后,我建议同学们模拟秋天田野里的庄稼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家园多么热闹!”“春华秋实收获丰,我们欣喜欲狂!”“我们正在开庆功会,在《丰收之歌》的背景音乐中狂欢。”如此,通过体察、体味、体验,完成了顺查无字词典的历程,“热闹非凡” 一词成为学生语言和思想中活的元素,在链接生活中真正感悟了这个词语的丰赡意蕴。

下面是我班的学生在无字词典中查到的部分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太阳像一个大火炉疯狂地炙烤着大地,小河都快干涸了,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如同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不断涌来,猛烈地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令人心惊胆寒;清澈见底——河底的游鱼水藻看得清清楚楚;河水清得像矿泉水,像水晶,像镜子,没有半点杂质。五颜六色——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它们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查法二:逆查无字词典(指向生活找词语——无字转有字)。这是生活情境与对应词语的链接。在观察、体味生活的过程中,密切联系所学的匹配词语,实现境与词的相似匹配对应。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在拥抱绿色生活要时,我总要周密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尽力搜索出记忆中存储的和即时生活对应的好词语,推动生活文本与相似匹配词语的对话。

8

为了理解色彩类的好词语,我和学生在黄昏时分去观看天边的火烧云。学生们仰头凝望天空,我引导他们以画家的眼光去搜寻天空的色彩。学生们不时有惊喜的发现:“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赤橙黄绿青蓝紫”??“纵观绚丽的火烧云的色彩你可以找到哪些好词语?”我抓住时机引领学生们由情境找对应的好词语。同学们观色彩宝库,查色彩词库,一个个与眼前情景对应的好词乘着联想的翅膀飞了出来: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色俱全、绚丽多彩、光怪陆离、五色缤纷。采用逆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词语,词语的积累、理解成为学生的自我生成的人生历程,这样的词语亦才是有效的学习。

下面还有一些逆查无字词典的案例:

创设情境:几个学生交头接耳,轻声地说悄悄话。眼睛异常警惕地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扫视,不让其他人听见,犹如特务或地下工作者在接头那般谨慎。//找对应词语——窃窃私语

播放课件:庐山的云雾忽而变成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忽而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忽而变成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忽而变成悠闲饮水的白象,忽而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忽而变成万顷雪白的棉田??//找对应词语——瞬息万变

亲身体验:让大家在操场上跑800米。观察:满脸汗水,额上沁出黄豆般的汗水;身上,汗水争先恐后地想往外涌,他好像掉进河里刚挣扎着上岸的;汗水大逃亡。感觉:头像小鸡啄食似的点着,腰向日本妇人一般不停地弯着, 9

嘴像被医生照口腔念拼音字母A那样竭力地夸张地开着。体验:双腿像被灌了铅似的,沉重得挪不开半步。//找对应词语——大汗淋漓、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通过顺查无字词典、逆查无字词典,由词语找对应生活实境,也由生活实境找对应词语,使得词语与相似境块的反复地对应链接,便建立起一种快速稳定的互换通道。这种词·境快速通道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会感悟语言,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灵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矫正

一、预防“功利性阅读”,坚持一个“博”字

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到学校搞调研时,我经常问学

生:你们为什么读书?他们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

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即便是学习写作,专读作文法也不能奏效。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习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以作文辅导书为主要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学生 10

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习作技能技巧速成训练,最多也不过像在澡盆里练习游泳,终究写不出什么大气的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

课外阅读的指导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阅读作恰当的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广读博览。

1.给学生讲清道理。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那些学有所成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作家的治学经验,也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身边的例子启发学生,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弄清读书与做学问,写作、生活、做人的关系。

2.教师开列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相结合。开列书目是为了保证学生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定期为学生列出必读书目。这些书籍的内容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有利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除要求他们完成指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外,可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学生就可能读到种类更多的好书,视野也才会更为开阔。

二、控制“休闲性阅读”,实出一个“悟”字

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全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的调动、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 11

当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适度的休整是必要的,休闲性阅读应该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可是,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为目的,也就烙上了“先天不足”的印记。长期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读功”,培养对语言作品的敏锐“悟性”。

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读

小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成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取社会生活的信息。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2.让学生抱着研究的目的读

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着眼于知识的发现、运用、整合甚至创新,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可以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 12

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3.让学生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的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4.让学生自觉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三、改变“一次性阅读”,讲究一个“熟”字

读书方法有精读和略读之分。现在的课外阅读,多数的情形是精读不足,一味略读。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是一些朦胧的印象、飘忽的意念和肤浅的感受,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但长久有效的记忆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温 13

故”和“强化”的过程。

阅读是一种间接认识、体验社会和人生的学习活动。人们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总要打上个体经验的色彩,而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由此可见,关于某一作品的认识也不是一次性阅读就告完结的,需要经历读者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反复磨合、碰撞的过程。读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在“熟”字上下功夫。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为了能够达到“熟”的程度,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学生读过的书中精选一部分,让学生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阅读为孩子开启了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引发高 雅的谈话,并能培养高尚情感及思维的深度;阅读能使孩子们关注生活,

重视生命意义。所以,阅读是协助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方法。如何帮助孩

子成为更好的读者?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问题亟待教师、 14

家长认真对待,共同思考解决。

激发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学生,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1)教师应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我告诉学生: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完全不看书的孩子。在读小学时,来了一位男教师。他用许多的课外知识丰富沉闷的课堂,让我们相信他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老师。他为我们成立了一个读书角。开始,我并不是其中的一名读者,可当有一天,我发现我的玩伴越来越少,而课余同学们对一本本小书爱不释手时,我忍不住借了第一本.从此我也成了一名书迷。通过这种的叙述,引导学生迷上阅读。显然,教师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几代学生的未来。(2)教师还应是经典名著的点拨者与讲解员。在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只有教师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对精典的解说中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推荐阅读的内容。(1)从学生的好奇入手推荐读物。小学时期儿童正处于知识的渴求期,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每天有许许多多的新的“为什么”提出。大人在这个时候也时常因自己知识贫乏而感尴尬,教师可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等书,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这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 15

时常会被自己的新发现所激动。(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现代的孩子对一些“另类”的作品兴趣很浓,有家长焦虑地问:“孩子整天看脑筋急转弯或笑话集,如何是好?”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说明孩子喜欢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放松一下自己。但是,如果我们把更睿智的《伊索寓言》和妙语连珠的《阿凡提的故事》等介绍给他们,不是正合时机吗?(3)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读物。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及时为孩子们指导阅读名著名篇。前一段时期,我发现孩子们在收集《儿童画报》随书附赠的《西游记》卡通画,于是先让他们说说画中的故事,然后引导他们去看《西游记》普及本,结果许多孩子都迷进去了。有些学生还看完了《西游记》原著。可见,将收集与阅读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4)从教师的朗读入手推荐读物,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我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阅读应先易后难,孩子们是幼嫩的读者,别硬塞给他们教师所选定的经典之作,可让他们跳过那些晦涩难啃的书籍。否则,会破坏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学会思考。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仅仅是“阅”了、“读”了,甚至是背下来,但不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谈不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就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阅读之后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16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也是心灵净化的一部分内容。讨论可以使孩子更明晰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深刻地理解生活。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开展阅读之后的讨论。教师一开始导向性过于明确,孩子很快就会选择沉默。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向我们展示新的观念为题展开讨论。学习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3)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我们还应关注他们在阅读生活中的积累。当我发现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作品写下他们有感触的心得,学会将所阅读过的内容剪剪、贴贴,做一份周报时,我总是赞赏他们的成功,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的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教师应重视家校间联系,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孩子有零散、短暂的时间,可要求他们随手拿一张报纸;当他们有完整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端起一本书静静地打发时光。书应该在家中无所不在。父母与其规定孩子每天应花多少时间看书,还不如关心孩子们所看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成就感。不要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该去看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书与电视是个矛盾,也不要奖励看完书的孩子,应让阅读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总之,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将有益于他终生的发展,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摇篮,是人类永远的朋友。

想读 会读 多读——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拓展性阅读

17

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我的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

“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

1. 预习创设悬念:教师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老师可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创设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诸葛亮方面的书(如《三国演义》、《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等),学生在查找课外读物时,发现原来诸葛亮原来比周瑜小,还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 课后小结延续:即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的写法,学法,对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找课外解决,例如教学《葛洲坝工地夜景》,课文对葛洲坝的工程的浩大,施工场面的热火朝天介绍得较具体,而葛洲坝具体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上有何巨大作用,课文并未说明,有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了:国家花那么多钱,建这么大的工程有什么用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我国的巨大工程----葛洲坝》一书,学生通过阅读不仅知道了葛洲坝除了通航和抗洪外, 18

每年还可以发电138亿度,向川东,鄂西,湘西,豫西输送强大的电力,从而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加强第二课堂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该问题将在下面部分做专门论述。 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教是为了不教。”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已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以精读带博读,以课内带课外,凭什么带凭的就是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方法这一纽带。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因文而异,针对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可行:

1. 迁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知识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迁移。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方法,主动把握理解的契机。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及时在课外读物中得到运用,牢固掌握学习的技能。如《会说话的灯》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学习了单元重点——儿童科普文章学习的方法和该课文后,老师可让学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新型玻璃》。

2. 圈点摘录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重点段,也可用于全文,常与其他学法交叉使用(比如常用的“三读三学”、“四读四学”)。“圈”要求符号尽可能同意,这样便于集体交流,对于较典型的课文,教师还要“下水”圈点,划注张贴,让学生观摩。“摘”什么摘好词好句(便于日后写作);摘文中的疑难之处(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

19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培养了兴趣,教给了方法,我们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首先,我们要从教材入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他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之一的,科学的,严谨实用的读物,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以下是几种以课内促课外的阅读欣赏课的参考类型:

1. 增进理解型:《李时珍》一课对李时珍采集写书材料,认真辨别药材等只做了概括性的叙述,学生理解不深,而《破庙过夜》这篇阅读材料记叙了李时珍师徒采访途中,在一座满是蜘蛛网的庙里过夜风餐露宿。并以“月下记录材料”和“亲口品尝鸡肠草”这两件具体事例来说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教学《等飞机遇险的时候》可结合阅读《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革命领袖的故事》、《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讲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让学生读《董存瑞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英雄的热爱。教学《雷锋日记》也可结合课文以外的雷锋日记,加深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

2. 解决疑难型:此类型主要用于解决课本中一些疑难问题,教学了《太阳》一课,有学生问:“太阳的中心温度为什么这么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太阳的热》,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他们尝到解决疑难的乐趣。

3. 开阔视野型:教学《海底世界》之后,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知识还是有限,同时对海底的奇异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借机引导他们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等书,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对科学的探求之心;学习了《纸的故事》可以阅读《我国古代的四大发 20

明》。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使之得到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4. 学法迁移型:《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采取抓中心句“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来进行教学,同样我们也让学生用这种方法阅读《水乡泽国——绍兴》。又如《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与浙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中《青蛙的眼睛》、《会说话的灯》等文章结构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能阅读不需教”。

5. 写法比较型:郑振铎的《燕子》和高尔基的《海燕》两文,都是描写燕子,却各有侧重,前者描写燕子的可爱,后者歌颂海燕的坚强勇敢。侧重点不同,写法就不有所区别。前者笔法细腻,意境优美;后者淋漓豪放,气势磅礴。若将两文放在一起,更能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选择诸如此类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各种发达形式的不同作用,懂得恰当地选择写作方法为写作内容服务。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6. 欣赏品味型:《燕子》这篇文章较大篇幅描写春天的美景,所以我们在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去找一些描写春天的文章,如《春》、《桃花涧》等文章,加以比较鉴赏。又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找些李白的诗,教师不需作过多的讲解,只要对诗人或作者作些简要的介绍,做文章的典故略作过多的解说,然后充分利用佳作语言的音韵美和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 21

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领会文章的精妙,有时还可以配点音乐。学生很快就会被语言文字的内在的韵味所吸引、所陶醉,常常读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致盎然。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高品味的佳作名篇,既让学生积累了规范语言,扩大了视野,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又锻炼了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表达的能力。

其次,必须重视第二课堂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诸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和“三个一”活动等专题活动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还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例如一位老师在设计“牛年说年”的活动课时,其目的是理解积累运用有关“牛”的字词句,扩展有关牛的知识,赞扬象牛一样性格特点的人和事。然后围绕上述目标让学生找相关的资料。活动课围绕目标可如下展开:

1. 认牛字:(1)牛字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共几笔查什么部首(2)用牛做偏傍组字(牡、牧、牵、物……)。(3)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三条大牛叠罗汉(犇)。(4)成语不离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九牛一毛,风马牛不相及……(5)你读过的哪些课文中写到过牛《老牛》、《捞铁牛》……

2. 画牛图:各人画一头自己喜欢的牛,然后标上各部位的名称(眼睛、耳、鼻、角、蹄、腿……)

3. 答牛题:牛有几种属哪类动物什么牛喜欢水什么牛不怕冷什么牛动物园里养什么牛帮人们搞运输什么牛专门产奶牛有几个胃有几个蹄它的尾巴有什么用牛毛可以做什么牛皮呢牛肉做可哪些菜世界上哪些国家流行斗牛哪个国家的牛因为什么原因没人去买

4. 颂牛德:每人写一句或几句赞扬牛的话或即兴说话夸夸象牛那样性格特点的 22

人。

又如学生们订阅的《小学生世界报》、《中国少年报》、《青草地》等读物,我让他们从中找出“三个一”:即一篇你喜爱的文章;一个你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每天抽点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以此开阔学生眼界,培养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使学生想读,教学生会读,让学生多读,最终达到尽可能读好的目的。我想,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这必将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课本+非课本”的课堂机制也一定会建立得更好!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