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20xx年11月“首届全球华人美术教育交流会”主题演讲

《中国美术教育》20xx年5期,第4-8页发表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王大根1

摘要:

美术教育应该在课程中渗透人文关怀,一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学会人文关怀,即学会关爱他人;二是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即关心学生的心灵和心理健康;三是用“爱”唤醒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最终实现“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人文关怀

20xx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对美术教育性质的重新认定,是美术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但是,美术教育中如何体现人文性质、而不是简单化地“贴标签”,仍为广大教师所困惑。本文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讨论美术课程如何体现人文性质。

一、人文关怀

1.“人文”与“关怀”

“人文”与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等概念同义。在中国传统上,“人文”与“天文”相对;在西方世界,“人文”则与“科学”相对,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观具有首要的意义。”1 自然科学关心的是“物”,人文科学则关心“人”,两者互补,不可替代。人文精神关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主要通过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体现出来。自然科学成果可用于善,也可用于恶,所以,科学技术只有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具有道德与价值倾向。

关怀,在古代,是在意、操心的意思。到了现代,主要是“关心爱护”的意思。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心、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2.“美术”与“人文关怀”

美术从来就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日益丰富多样的视觉形象、美术作品和视觉事件,在全球性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再次成为“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艺术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1王大根(1951-),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课题组核心成员;上海市初中美术教材主编;第一期、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美术名师培养基地导师。

1

描述、界定并且深化着人类的经验,人类总在艺术中探索前人留下的永恒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的宗旨是什么?人类的出路在哪里?艺术传达了人类在不同时代对人性的基本思考。

在台湾课程改革中,原“美劳科”已更名为“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其涵义是:“学习艺术与人文素养,是经由艺术陶冶、涵育人文素养的艺术学习课程。”2

二、学会关心他人

就“人文关怀”的词性而言,往往是

长者对幼者、强者对弱者的关心爱护。然

而从关心、爱护、尊重等词意而言,也可

以是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的关心。

目前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优越

的物质条件中,也沉浸在父母长辈的百般

关爱之中,却不懂得关心他人。往往对长

辈、同学出言不逊,不知道体谅家长,不

懂关心他人,不会表达感恩等。有的老师

就把美术亲情和对长辈的关心等因素融

入美术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

图1 李薇与《感恩的心》

1.李薇:初中《感恩的心》3

当前独生子女们存着严重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设计作业也都是自我中心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自我为主”转移到“为他人设计”的思维模式。

李薇同学把礼品设计、礼品包装设计和贺卡设计三个内容结合起来,以“感恩的心”为题设计了单元教学,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谁是最值得你对他/她说“感谢”的人?为什么?如果要送给他/她一件小礼物以表示感谢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用50字左右的小故事来回答上述提问。以强烈的感恩之情促使学生设计礼品。接着让学生根据要感谢的人的性格和喜好设计并制作“感恩的礼品”的包装盒。提问:想过你礼物的“小家”(包装盒)是什么样吗?你知道他/她喜欢什么颜色及图案吗?如果不知道你会如何去了解呢?用怎样的形式最能体现你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将感恩与礼品、与包装融为一体。然后再设计并制作一枚小小感恩卡,图文并茂地表达感恩之情!最后作业展评时,如图1所示,学生们都以那小故事引出作业的构思和制作心得,并以“谁的作品最让人感动?”等问题进行评价。

上完这一课,实习也结束了。学生们纷纷制作感恩卡送给李薇,让她倍感珍贵,这一单元已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2.周蔚蔚:《高中“篆刻课程”设计方案》4

高中“篆刻课程”是面向普通高中生的美术课程,需要高中生在18个课时内了解中国的篆刻艺术,并刻制出若干篆刻作品。

周蔚蔚老师从中国篆刻艺术中的人文内涵出发,设计了包括四个单元的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4课时):两座令人仰望的高峰——秦汉、明清流派印章欣赏;

第二单元(6课时):方寸天地 金石之悟——篆刻的构成理法之积累与融化;

第三单元(4课时):信与誉的见证——“全家福”和班级格言印谱集创作活动。“全家福”是让学生为父母和自己各刻一枚姓名印,印章的风格要分别符合父母、自己的性格,然后再做一个锦盒珍藏在一起。强调了对父母的敬重、学习型家庭活动、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重建家庭的精神家

2

园等人文理念。“班级格言印谱集”是每人以自己的人生格言或座右铭刻一方闲章,印出后装订成全班人手一册的“班级格言印谱集”,也给班主任一册,约定若干年后再相会,检验是否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或座右铭。融入了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第四单元(4课时):学生学习装裱并展示自己的作业,然后用“苏格拉底研究探讨”的方法评价印章的观念、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结合中国文脉和世界文化情境,写成小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3.“以情带技”的教学方法

这两个案例都能把对长辈或需要感谢的人的关心、尊重、感恩之情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此时,教学重点也许已不是礼品、包装盒、感恩卡和印章的设计或制作技能,而是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一旦奏效,学习兴趣、技能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就是笔者提倡的“以情带技”的教学方法。5

“以情带技”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发掘学生最想表现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或某种想法,激发创造欲望;素材应来自自己的照片、速写或收藏的图片资料等;然后让学生了解并研究现代艺术的观念、美术语言、寻找表达的视角和形式,让他们在迫切希望表达自己想法的心理驱动下,创造性地使用一切手段。甚至为了表达而积极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技法问题,那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非创作的最大障碍。这样产生的作品也许不太成熟,却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感情,这比那些技巧娴熟却毫无真实思想情感的作品更接近艺术本质。

三、关怀学生的心灵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据“2004-20xx年上海学生发展报告编委会”对上海市132所中小学校3510个样本的调查报告显示,有15.0%-21.2%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知心朋友;7.4%-11.5%的学生“长久不能解除”不舒畅的心情;有超过二成的小学生和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学生有“无聊”、“孤独”、“烦恼”或“讨厌”等消极感受;有心里话“对谁都不讲,也不写日记”的男生达16.7%-26.7%,女生为8.6%-16.6%,加剧了心理压抑。6 说明在社会就业竞争加剧、学校升学压力升级和家庭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下,学生内心深处隐藏着各种压抑或心理压力,或多或少地存在孤独、压抑、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微观层面,美术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

笔者的研究证明,美术课能真正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课程,也能成为学生宣泄心理压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课程。7

1.王晓洁:初中《用点来画心情》8

为了研究美术活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王晓洁老师在上《寻找奇妙的点》一课时告诉学生,每个小小的形都可以称之为“点”,不同形状的“点”可以象征或代表某种心情,你能否画一幅用“点”来表达自己心情的画?结果,学生不但很好地用绘画语言画出自己的心情,并在背后用文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见图2~图5。

3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图2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天空的碧蓝是多么美丽,那五彩的气球就

像幸福生活。可现在我正在追赶着他们,找到新的

群体。我离它们越来越近,幸福就在眼前,我可以

抓住!你抓住了吗?

图3 我原来的朋友很多很多,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朋友逐渐少了,到现在我一个朋友也没有??

图4 我的心情开心时,就会像爱心中的颜色一

样变化。还有,我和同学吵完嘴之后,我也会像爱

心中的大到小、小到大的变化一样,过了一天我就

会忘记昨天的事情。 图5 左下角的小蒲公英是我小时候,我高兴地飘来飘去,可是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的心情一落谷底。但是我不能这样伤心下去,我要坚强,蒲公英又飘起来了,中间它很犹豫,左边红色的蒲公英

是妈妈,右边绿色的蒲公英是爸爸,不知道飞到那

边。小小黄色的蒲公英是那些帮助我的人们,他们

托着我一起上去,最后不知去向的一条尾巴,那是

要我自己创造的未来。

教师被学生的画震惊!惊讶在他们幼小的内心深处竟有那么复杂的心情!更惊讶学生能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形象地表达出这些复杂心情!当教师问他们“画画之后心情如何”时,极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开心”、“非常开心”、“好爽”!这说明自由而轻松的绘画能够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刘癸蓉:高中《心境·心镜·新境》9

台湾高雄女中是一所重点高中,学生们穿着傲人的白衣、黑裙,衣服绣着人人羡慕的“高雄女中”四个字,资质优、功课好,宛如天之骄子。但是,刘癸蓉老师却发现了学生繁重的课业,无尽的考试和报告压力,人际关系的竞争、成绩的比较、感情的迷失与彷徨,家人师长高期许的负担与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常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不为人知的挫败、悲伤、无助,常常只得暗自疗伤。

刘老师尝试导入“艺术治疗”的观念,设计了《心境·心镜·新境》单元教学,引领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学习沉淀自己的心,反观内在的声音,在欣赏了不同画家表现情感的作品之后,让学生以蒙克的《呐喊》为模板,在上面用美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悲伤、恐惧、压

4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力或欢乐、愉悦的情感,见图6、图7。

在创作中,学生学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或悲或喜的心,并且能诚挚地面对它,当学生肯面对自己问题,并且能用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他的内心也就被治疗一次。

图6 创作理念:

在应付学校课业的同时,又无法克制对梦想的渴

望??然而一年快过了,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不但没

有消失,反而愈加强烈。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但我却只能继续往反方向走,让这个美丽的梦想化

成长长的叹息,埋藏在每个不眠的夜里。

何浩慈 图7 创作理念: 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加在身上的视线,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心理压力,藉由这幅画表达出来。 ~你有曾为了别人的看法扭曲了自己吗?~ 王俐文

表达作者的情感是美术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价值之一。只有当美术课成为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园地时,才能体现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的美术课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也才会真正喜爱美术教育。

四、用“爱”塑造健康的人格

目前的学生并不缺少关怀,他们得到许多社会的关怀,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高考时学校附近汽车都要绕道或禁止鸣号等;也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物质和生活上的关怀。但是,不幸的是这些关怀反而助长了学生娇生惯养、情感脆弱、依赖成人、缺乏自信等心理弱点。

据《2004-20xx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发展报告综述》对初中生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最关心“学习成绩”的为51.9%,而最关心“品行习惯”的为21.7%、“身体状况”的为16.2%、

10“兴趣特长”的为3.0%、“内心想法”的为3.8%、“情绪变化”的为0.4%。 据《2004-2005

年上海市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综述》对高中生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最关心“学习成绩”的为49.8%,而最关心“身体状况”的为17.8%、“品行习惯”的为17.1%、“内心想法”的为9.1%、“和同学交往”的为3.3%、“情绪变化”的为2.5%、“兴趣特长”的为0.4%。11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这说明社会或家庭对学生的人格问题,或漠不关心,或意识不到,或因缺乏必要的心理

5

知识和指导技能而束手无策。

所以,最根本的关怀并非是物质上、生活上的,或仅仅宣泄一下不良情绪(因为这并不能消除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而应该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积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有的教师在此创造了奇迹!

1.范沙琪:神奇的文绮画室12

由于目前大陆报考高校美术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较底,所以,参加美术班的学生大多是些文化课成绩欠佳的学生,以便能以较低的文化分数考进大学。由于他们成绩差,常受家长的指责和老师的鄙视,从而丧失了自信。在美术班,教师主要关注如何提高绘画水平,不会关心也指导不了学生的文化课,更不会想到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

范沙琪老师则不同,她首先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入手。她说:

在我面前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他们之所以成绩不好,是

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机会挖掘潜能。我经常鼓励学生,“你们真的很棒!

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你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是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才能成功地塑造自己。”他们学习绘画以后文化学习成绩也上去了,大家进步的大小或进度都不一样,

但是每个人都在进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只要相信他们,他们就会成功!

范老师特别注重营造美术班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发动学生把画室布置得像个大家庭,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将学生开心的照片拼成“全家福”(见图8),让画室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乐园。这让那些已考上大学的学生仍经常回画室来感受“团结、进取、其乐融融”的气氛,并充当小老师,同时以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初学的学生,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图8 范沙琪老师把“全家福”照片贴在文绮画室的墙面上

范老师以其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爱、信任和期待,出现了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13唤醒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不仅使学生的绘画技能迅速提高,而且文化课成绩也突飞猛进,同时还改变了学生学习、做事、做人的态度,性格也变得健康开朗了。曾高考落榜的一位同学第二年不仅考取上海理工大学,还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一位以上海市美术专业考试第6000名(共7000位考生)、文化课235分(总分630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分)而落榜的女生,一年后却以美术

6

专业考试312分、文化课457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并以绝对优势竞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总之,每一位学生都在进步,而且是人格品质上的根本性转变!

2.范沙琪:一个后进班的奇迹14

范沙琪老师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地创造出奇迹!

范沙琪老师曾是安徽省优秀美术教师,被引进到上海闵行中学后,发现高中生根本不重视美术欣赏课!也没兴趣!从20xx年起她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大胆地推出“学生自主性教学”新模式。15 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等。旨在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积极性,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而有效(见图9、图10)。

实行“学生自主性教学”之后,课堂教学的内容琳琅满目:从世界名作到流行卡通、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周杰伦演唱会的舞台美术、从服装的起源到电脑游戏中的美术??;教学形式也丰富多样:小品、话剧、抢答、找碴、比赛、展评、朗诵等;电子课件做得比教师更漂亮??而且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学生从一开始光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逐渐变成能抓住美术学科知识和渗透人文内涵;从一开始光顾自己的表现到后来能组织同学们一起参与;他们能自己发现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学会教学,逐渐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同学说:“新的教学方式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总结等每一环节无不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通过这一节课,使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锻炼了口才、胆量,树立了信心,并从中学会了合作和交流。”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10 闵行中学“学生自主性教学”高中美术欣赏课现场 图9、

而在几个班级的教学中发现,相比成绩优秀的直升班、尖子班,一个文化课较差的后进班的教学热情更高,教学方法也更有创意和突破,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出乎意料的惊喜!在范老师频频表扬和鼓励之下,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找到自信,课越上越好,而且整个班风为之一变,文化课成绩也逐步提高,最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级”!

五、结语

闵行中学某学生在博客中写道:“教育,把‘教’放在前,而把‘育’放在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以‘教学’为先还是以‘育人’为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自主学习的,会学习的人。”学生以其自己的理解道出了“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也点明了“美术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美术教育”是一门学科、一种手段,其终极目的则是通过美术活动“育人”。

7

在今天的中小学里,美术学科、美术教师地位不高。但是,并不因此而意味着美术教师人微言轻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要心存爱心,真正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学生的心灵和人格上关怀学生,同样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改变一个班级的命运!这才是最根本的“人文关怀”和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2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第6卷.P761. 吕燕卿.“生活课程”及“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之内涵.黄壬来主编.艺术与人文教育[M].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P373.

李薇,女,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范专业2002级本科生。《感恩的心》是她教育实习最后公开课的教学案例。王大根编著.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P134-137.

周蔚蔚,女,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2003级书法硕士研究生。载王大根主编.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M].第八章,“书法·篆刻”内容系列的实施建议。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P151-153. 王大根主编.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P104-105;王大根.视觉文化时代与高中美术课程[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2005(4):P2-5.

谢诒范.2004-20xx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发展报告总述[C].载编委会.2004-20xx年上海学生发展报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P6-8.

王大根.以绘画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测试工具[C].载钱初熹著.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P84-141.

王晓洁,女,上海市西初级中学美术教师。

刘癸蓉,女,台湾高雄女中美术教师。《心境·心镜·新境》(高中获奖教案),引自台湾艺术教育网:

鲍道成等.2004-20xx年上海市初中生发展报告综述[C].载编委会.2004-20xx年上海学生发展报告编委会.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P17.

刘景旭等.2004-20xx年上海市高中生发展报告综述[C].载编委会.2004-20xx年上海学生发展报告编委会.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P23.

范沙琪,女,上海市闵行中学的美术老师,文绮画室的负责人,参加者既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并借用古希腊神话中人物皮格马利翁命名该现象。皮格马利翁传说为古代塞浦路斯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因他把全部热情与期望倾注于自己创作的美丽少女雕像身上,竟使雕像活起来了,使他梦想成真,以此类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激活学生而产生戏剧性教育效果这种现象。——摘自.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P891.“皮格马利翁效应”条。 34xxxxxxxxxxxx

14

15 内容选自上海闵行中学范沙琪老师的教学总结报告和学生们的学习小结,未发表。 王大根主编.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P50-5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