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新说

主办:新城中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赵华

{校园新闻}

1.授课1+1是我 校的成功经验,已得到了教研室的认可并得到推广,现在我校正紧张进行着这一活动

的“摩课”阶段。

2.“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为我校师生的共识,学写规范字,练说普通话在学校已成为一种时尚。 3.3月28日.,我校举行六七年级写字比赛,比赛获奖情况已经宣布下去。

校讯

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的方言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方言区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方言分支。因此,操方言的人在交际中势必遇到障碍,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少数人在学与不学普通话的问题上心存疑虑,他们或多或少地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不从事用语言进行的工作如主持人、播音员、导游等,不说普通话并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可现代的生活日新月异,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加速,人际间的交往也日渐频繁。在现在看来正常的生活方式转瞬间就可能落伍,与其到时被社会抛弃,不如未雨绸缪走在时代的前列。另外学习普通话,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其实讲普通话是一种语言文明,是否讲普通话,就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比如说,越是文化水平低的人,他的方言往往越纯,土字土音往往越多,相反,文化水平高的人,保留的方言成分少,接受普通话影响多一些。因此,能讲一口普通话,对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呢?

我认为学习普通话并不难,按以下几点要求来做就一定能讲一口流 利的普通话。 1.克服心理障碍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许多同学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

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 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 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 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 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

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总之,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格言新说

格言新说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普通话环境。要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主观认识的加强。如果我们有了学好普通话的迫切要求,自然就容易对普通话产生特别的兴趣和高度的自觉性,自觉寻找各种可以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对普通话学习的强烈愿望还可以促使自己自觉地运用普通话进行阅读和思维,这样做会有力的促进普通话口语表达。

3.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能听,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多年对方言的听说习惯,建立一种全新的听说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一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老老实实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地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例如:山东方言的声调大部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但声调跟普通话相比,调之不同。比如:普通话阴平调值是55,而方言是213;阳平调值是35,而方言是42;上声普通话调值是214,而方言是55;去声普通话调值是51,而方言是21。我们泰安地区的方言的调值和普通话的调值就有很大的差别,在普通话中调值55阴平的字在泰安方言调值却是24;

格言新说

普通话中调值为35阳平的字在泰安方言中调值却是42,等等不一而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发音训练,找出普通话对应规律来巧学巧记,使我们的学习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普通话声母j、x拼“ie”韵母的部分字,方言读成了[iai]韵母,比如下列自与普通话同音而方言不同音:界-借、解-接、鞋-斜,这三组字,前一个方言中韵母都错读成了[iai]。

1、 普通话个别读“iao”韵母的字,放眼普遍说成了“ue”,常用字是:脚、角、药。

2、 普通话中读“o、ai”韵母的部分字读成“ei”韵母,如“伯、魄、墨”,“白、拍、麦”。 3、 “雷、油、累、类、擂、肋”等字普通话读“lei”,而方言则读成了“luei”。

总之,学习普通话是一种长期而艰苦的活动,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4玉树地震

图为国家总理温家宝震后在玉树灾区

青海省玉树县20xx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0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64人,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xx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xx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情,自然灾害突如其来,无法阻挡,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与灾区的同胞共度难关,就会赢得抗震救灾的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给玉树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胜利!

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到现场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实在感到很惭愧。看到电视上连其他的国家与人民都来支援灾区,与灾区的人民共度难关,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堂堂的中国人。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出现,尽我们的一份力量,为祖国做一点儿贡献。

如果我们中国能有一台能够测试地震的仪器,让将要受灾的地区人民及时到安全的地方,那样,损失就不会那么惨重了,笑声将驻满全世界!

亲爱的灾区小朋友们: 你们好!

在地震发生之后,我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翻开报纸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关你们灾区的消息。你们知道么?大家都在关心、牵挂着你们啊!

我知道,我的朋友,你们是坚强的。在被黑暗无情笼罩的废墟之下,你们并不绝望,那稚嫩声音给予的生存希望,那稚嫩的童声唱响的生命之歌,那稚嫩的小手行的严肃军礼,是那样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给予了你们无私的帮助,但你们同样给我们的心灵以莫大的震撼啊!我知道,我的朋友,你们是坚强的。在那简陋的帐篷里,你们仍念念不忘学习,我多少次感受到,你们那渴望上学心灵,一直在急切地呼唤啊!终于,一个简陋的帐篷学校建成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椅子,挤满了这原本不大的教室,我的朋友们,你们端坐在椅子上,帐篷里静得出奇,但我知道,你们的心里,怎不是心潮翻滚?我隔着电视冰冷的屏幕,还是嗅到了空气中的丝丝兴奋!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便是“我的理想”,我知道,你们的理想并未因地震而破灭,而是变得更有意义:我要做解放军,去救更多的人;我要做医生,去挽救更多的生命;我要做老师,去教更多不能读书的孩子……一个个理想,无不震撼着我的内心,对于坐在宽敞教室里的我们来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学习中那一点小小的困难呢?

我的朋友,你们稚嫩的翅膀永远不会折断,因为灾难,它只不过有了些小小的破损。当地震的阴影从你们的心中离去,那原本属于你们的阳光、平安和快乐终将会回来,你们也终将会展翅高飞,飞得更高,更远!

你们的哥哥姐姐们在远处为你们加油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这几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关注一个消息,那便是——青海玉树的大地震。这场罕见的地震给灾区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

创伤与痛苦,许多孩子在这一瞬间变成了孤儿,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有的孩子因身体的一部分被压在废墟中,得通过截肢救出来,失去了健康。灾害的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灾区的人都人心惶惶,不敢回家,只好睡在街上,任凭风吹雨打,忍受折磨……

在这一次罕见的大地震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场面:各级亲临现场,也同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却毫不畏惧,进行视察和指挥救灾工作;解放军们翻山越岭,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作为灾区人民的同胞,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激动人心,让人热泪盈眶。

举国悲恸的地震已经过去了7天多,地震灾后救援最最宝贵的“黄金72小时”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党和国家的承诺,也是亿万同胞的信念;“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这是政府的号召,也是亿万同胞的决心。我们众志成城,绝不放弃,用中华民族的名义,向生命的极限挑战。

在这一次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的情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啊,地震无情人有

格言新说

格言新说

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学生优秀习作】

生 命 需 要 顽 强

—— 观电影《隐形的翅膀 》有感 八年级二班 李凯杨

一个双臂完全截肢的残疾人可以游泳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完全有可能夺得冠军。这便是《 隐形的翅膀》 中的公的事

迹。她年少时放风筝不慎遭电击.,双臂截肢,在学业上她灰心丧气,受到教练的启发,刻苦练习游泳,最终在残疾人的游泳比赛中获得冠军。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

生命有时看似十分脆弱。手轻轻一折,花草就凋零枯萎了;脚轻轻一踩,蚂蚁就粉身碎骨;武器随便一挥,人或动物就很快死亡了......生命是如此弱不禁风。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大兴安岭火灾后,火林带剩下一棵棵烤的焦黑的光树干,一些林业专家判了它们死刑。但谁知来年春天,焦黑的树干都绽出新芽。

被折断的花草剩余的部分还可以继续生长,甚至开出更绚丽的花朵;被踩死的蚂蚁的后代仍生息繁衍;战死疆场的英雄,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被继承发扬,生命得到了延续;火灾过后,焦黑的树干又绽出新芽......“你可以毁灭他,但不能消灭其精神和意志。”海鸣威的话诠释了这一切。

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摆脱挫折和痛苦的遭遇,然而若能正确对待挫折和痛苦,信念不倒,往往又可获得“新生”。清朝末年,京剧界有三位名演员命运都十分不幸,一个跛子,一个瞎子,一个哑巴。然而,他们坚忍不拔,勤学苦练,在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当时誉满南北的名伶,被称为梨园“三怪”。盲聋哑人海伦凯勒一出生就患有许多残疾,曾濒临死亡和完全绝望的她在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后,顽强的活下来,并学会几国语言,成为世界著名的女作家。

然而,现在却有人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痛苦,一次失败,一个责难,一度失意......都会令他们胆怯、绝望、悲哀,甚至轻生。电视报道:一个小学生因为被老师留下完成作业而上吊自尽;一些大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自寻短见;一个女孩,就因作弊被老师发现,觉得对不起拿卷子给她抄的同学而服毒自杀......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们这一代如此脆弱,怎么能担当起建设四化的大任?

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悲观脆弱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不经历一番风

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只有笑对人生的挫折,顽强的鼓起勇气生存才能让生命显出光辉!

“每一次,都在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当这首歌再次响起的时候,我理解了什么是坚强,坚强的面对生活,面对挫折,才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篇:格言新说3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作者:百合 阅读:8033 2007-11-27 11:40:57 一只小鸟掉了队,误打误撞跟上一只凤凰,它从未飞得这么高,也从未如此亲近辉煌的日出日落。日复一日,小鸟惊喜地发现,羽毛长了翅膀硬了,终于有一天有人指着它说:“看,凤凰。”你喜欢这故事的结局么?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小鸟发现一群土里刨食的鸡,凭借着它的飞行本领,和在天上的见多识广,小鸟做上了鸡头。每次出去觅食,它总能骄傲的走在第一个,身后是一呼百应的鸡。从此,世间就多了一只鸡头。其实,人人都想做凤凰,可是谁能受得了那炼狱般的浴火重生,谁又肯忍得住“非梧桐不止”的奔波劳苦?相反,鸡的一生碌碌无为,不受风吹雨淋,令人艳羡,于是就有了“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俗话了。然而,俗话毕竟是俗话。只信俗话,也就成了俗人一个。选择与凤凰为伍,哪怕是做凤凰中的跟班,哪怕这跟班永远不会变成领班,终究你也将是凤凰,能力罕有其匹,见识出类拔萃。而选择落地为鸡,即使是鸡头,生活的安逸,井底观天的虚荣自大,也难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一旦大门打开,万物一同竞争,才发现鸡头的“头”含金量如此之少!凤尾的“尾”余威是如此之大!鸡头虽贵,亦不免临去一刀,凤尾本卑,终有出头之日。凤凰最初不过是一只平凡的小鸟,通过不断努力而成为百鸟之王,一只鸟的夙愿是脱胎换骨,重新做“鸟”,还是自甘平庸,沦为盘中美味,全在你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一只鸟,要找准自己的方向,一个人,要选择好你的团队,在鸡群中永远无法跳出栅栏的高度,在凤凰周围则永不满足,随时掉队的危机感会压迫你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只有对自己的不断挑战,你才有可能成为人中之凤!吃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作者:大卫 阅读:8766 2007-11-19 10:02:09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俗语吃苦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好像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小时候,老师一直培养我们要有吃苦精神,从“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到“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虽然参照物的嬗变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但更说明苦这杯酒(哦,苦酒)有了更稠的浓度。 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卧薪尝胆,我们好像一直是过苦日子,这苦,越吃越光荣,不吃苦就成不了大气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房屋中介,不论出租还是求租,都可以包办一切。这哪是教人上进,分明是怂恿你去自虐。其高明之处还在于,像一种安慰剂,是另一种意义的阿Q。其实,细品就会发现,它是一张

开错了的空头支票,用虚拟的成功来鼓动你苦海泛舟并且逼着你乐此不疲。或许,把它说成兴奋剂更合适。并不是所有的砖头都有机会构筑长城,虽然,所有的砖在此前,都经过刻苦的摔打,痛苦的切割,艰苦的烘烤;同样,并不是所有的琉璃瓦都有机会在故宫的屋顶一露尊容。苦,也是一个砂轮,如果你是一块好钢,会被它磨得越来越锋利,如果你是一块铁,或者一块木头,则有可能被它搞得形销体陨。吃苦需要技巧,能吃苦再加上聪明、机遇,是可以成功的。但一味地强调吃苦吃苦再吃苦的人,无异于把一汽车的刹车系统给拆了。苦,像公共楼道的面积,是可以公摊的。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我不反对吃苦,但我反对吃苦至上论者,更反对只要吃苦就能成功论者,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好比水仙与仙人掌,对前者,水多是好事,对后者,却是灭顶之灾。重赏之下,没有勇夫 作者:小卯 阅读:5255 2007-11-12 10:52:32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俗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斩钉截铁抛出这句话的人似乎忘记了被隐去不提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部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何?勇夫要去做什么呢?为了这几千两黄金的诱惑,没有人知道!也许是“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但还有一种可能是“欺凌弱小”“为虎作伥”!赏则勇,不赏则不勇,无赏则无勇,这样的逻辑告诉我们:财富激发勇气,勇气产生行动,“勇夫”渴慕的是财富,悬赏者要求的是行动,假设这样的行动是义行,那么由一个爱慕金钱的“勇夫”来完成,这本身就是对这个义行最无情的讽刺!勇夫出力,赏者出银,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买卖关系!与勇与义又有何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尝不是前人故意设计的陷阱?这“勇”字何尝不带有嘲弄的意味呢?这“勇”不是英勇、义勇,而是匹夫之勇,贪夫之猛。见义勇为是勇,见利勇为还是勇吗?重赏求来的是贪鄙小人垂涎的目光,金钱得到的只是逞一时之勇的莽夫。重赏之下只有贪夫,鄙夫,莽夫,他们怎可与“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真勇夫相提并论?重赏之下,若行不仁不义之事,勇夫不为也。无赏之下,若为大仁大义之事,勇夫必为之。今强以金取人,岂非污勇夫皎皎之心,而快贪夫苟苟之意?如果一个社会言必称利,重赏开路,勇夫必不齿避走,久而久之,贪鄙之徒横行,路上有不平事,先拿钱说话,谁的钱多谁就有理,怎么会有勇夫出现呢?而在一个崇尚道义的社会,才会出

现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奋不顾身!前有故事:两军交战,敌众我寡,将军大吼,冲锋陷阵,赏金百两,应者寥寥,将军又喊,为荣誉战,虽死无憾,军威大振,遂大败敌军。金钱在“勇”这样珍贵的品质面前实在是分文不值。因此——重义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没有勇夫! 弄斧就要到班门 作者:拿云 阅读:5486 2007-10-30 10:42:13班门弄斧——俗语班门弄斧,虽然不免见笑于大方之家,但真正的方家大师,他们的笑,不会是嘲笑、讥笑,而只会是面对那份青涩纯诚的会心的微笑。毕竟,弄斧于班门,的确是需要一份朴实的勇气的,而这份勇气又的确不是任谁都能拥有的,它只属于那些初生的牛犊。这种勇气,是一种无知、一种鲁莽、一种草率;但,无知者无畏!而这世上,你知道,又有多少扇通向青山绿水、通衢宝藏的铁门、石门,就是被这份无知的无畏,一头挑开、撞开的呢。世上的门,多得很;但真正称得上“班门”的,不多!那可不是普通的草门、柴门,那是内行的门,是大家的门,是可遇而难求的门。那门里面,素衣竹杖、端然稳坐的更不是普通的人,那可是一位不知已等待了多久的老者。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他的目光里是自许、是悠然,可分明有些什么别地东西还隐隐地含在那里。那是什么?那是期待。期待什么?期待一个后生,一个可笑却可畏的后生。你不知道,这种后生,同样可遇而难求。青山不改,是因为有绿水长流;长江滚滚,是因为有后浪跟着前浪;江山多娇,是因为代有才人。敢向一流人物挑战,你才有机会与他们并肩前行;甘于平庸,永无大成。人不仅要有“自知之明”的智慧,更要有“自不量力”的胸怀。就是要把那些懦夫的讥讽抛诸脑后,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别人挑剔的放大镜下面展示,就是要让权威认识你这个后生小子,这是对权威的挑战,也是对自己的考验。要相信,只要握紧你手中的那柄斧头,终有一天能开出自己的一片天!三十六计走为下 作者:小卯 阅读:7254 2007-10-27 11:49:53三十六计走为上——《孙子兵法》孙武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孙武说:走为上是我的最后一计。孙武说:如果我的三十六计无效,则此题无解。孙武很聪明,当无计可施,当穷途末路,他给自己留了退路——走。我们要不要和孙武一样——打不过就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绕路要走曲线,曲线则会偏离目标。“走为上”是一种聪明的逃避,你固然躲开了,但难题依然在

原地。假如在21世纪还抱着战国时代的计策来应付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我想三十六计确实远远不够。而你的选择也许只有“走为上”了。你的困难如果前三十五计解决不了,那么不妨跳过三十六计,想一想还有没有第三十七计?居里夫妇历经12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矿物中提取了镭,只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方法有效,他们用的是第三十七计“坚持到底”;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他能做的,只是更加疯狂地创作,他用的是第三十八计“扼住命运”;十五岁的子尤经过无数次穿刺手术的锥心痛苦,仍然写出自己十八年人生感受——《谁的青春有我狂》,他用的是第三十九计“创造奇迹”。孙武发明了三十六计,但并不表明你就不可以去继续创造第三十七、第三十八计……,也许只有你逃到无处可逃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三十六计你只用了一计,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多选择,逃避肯定不是最好的那一个。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作者:路加 阅读:7292 2007-10-26 10:52:23 世界上原本没有旧,有了新之后,旧也就产生了。新在催生旧的同时代替了旧,而从它被称作“旧”的那一刻起,它已经旧去。所以,“新的不来,旧的不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错误的。新机器没有来,不能把旧的先卖掉,至少要维持着。新技术没出现,不能把旧的先忘掉,至少要借鉴着。新鞋子没有买,不能把旧的先扔掉,至少不能光脚。新总是基于旧而生,若先弃旧,再求新,便是抛弃旧母体去寻找新生命。过河前拆桥,如何过河?但是,不先弃旧,并非永远留旧、守旧。优胜劣汰本为客观规律,在我们迎新,求新,创新成功的时候,旧的东西该革则革,该除则除,该弃则弃。旧的偶尔会成为经典,但更多的是陈腐、老套,并且顽固。它就那么存在着,从来不会自行消亡。唯有新,会让旧渐渐远离。或许还会有一些繁复的演变过程,但无论如何,新的来了,旧的就该去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妥协者的口号,他们已经向旧递交了投降书,并且会在等待的同时加入旧的行列。主动立新,旧者才会无处安身。真正的勇者,敢于替代。行而后三思 作者:佚名 阅读:5016 2007-9-7 15:53:52  中国人内敛、谨慎,凡事都讲究“三思而行”。这种思维定势在把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包裹得严严实实、无懈可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困惑:在马路边捡到的这一分钱究竟是应该交给警察叔叔呢,还是交给警察阿姨呢?  但是,时代在变,而且变得很快。这已经不再是那个“男耕、女织,老婆孩子热

炕头”的“慢”中国了,如今讲究的是速度,是果敢,是执行力。若还是一味地在“三思而行”这套知行观上坚持一条道跑到黑的信条,结果就是机会的丧失——别说是把钱交给警察叔叔还是交给警察阿姨,就连捡到一分钱的机会也别想!  所以,我们完全应该“别开天地,另立门户”:行而后三思,如何?  多年以前,当田径教练马俊仁率领王军霞、曲云霞们夺得世界青年女子中长跑冠军之后,有人问他:“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女子中长跑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之前想到这种结果了吗?”  马俊仁听罢哈哈大笑:“就在比赛开始之前,我还告诫我的队员们,什么都不要想,咱能领先对手500米,就说明咱具有500米的优势;咱能领先1000米,就说明咱具有1000米的优势;如果咱只是输了最后100米,这说明咱大部分时间都比她们跑得快,剩下那100米,咱回去接着练!”后来,地球人都知道了,马家军一路领先,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  应当说,马家军的一系列奇迹不是一蹴而就的,前一个奇迹总是后一个奇迹的铺垫:“鹿跑”姿势,特制鳖汤等等都是“行而后三思”的结果,这些结果再去制造一系列硕果。从这个角度讲,“行而后三思”并非是一种不计后果的鲁莽,它推崇的是一种对惰性的突破、对血性的激励以及对灵性的解放。  俗话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可不平等之处在于创造或发现机会的能力。“行而后三思”就是一条机会创造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果敢是铺路石,“三思”是压路机,而机会就在这种先“行”后“思”的人生旅途上得到培育、得到提炼。伟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有果敢地“行”,我们的“思”才会有绽放的舞台,才会让我们的“行”跑得更快、跑得更稳。  “行而后三思”,你准备好了么?20xx年1月下第2期格言新说 “小忍则乱大谋” 作者:旷新年 阅读:4514 2007-7-31 13:20:37 孔夫子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许多人把孔子的这种说法绝对化,普遍化,常识化,变成了一种教条。许多人把"忍"字当作座右铭,变成了一条忍字诀。忍耐成为了一种美德和智慧,成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我曾经在不惑之年,为一个忍字,付出了爱情、幸福以至几乎生命的代价。《大话西游》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不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当一份这样的感情发生在我面前的时候,一位聪明博士让我忍耐,等待时机。他告诫我:"小不忍则乱大谋。"而我也相信我们爱情的期限是"一万年"。然

而,忍耐带来的是溃堤般的悲剧和灾难。结果,我在忍耐中倒下,被迫与女友忍痛分离。女友说:"你知道认识你以来,最让我不耐烦的是什么?我不耐烦你自己老忍耐老让我忍耐,犹豫不决,事情办的都糊涂。"《左传》上说:"大福不再。"诚哉斯言!确实,任何事情不能轻举妄动,应该谋而后动。然而,既然是深谋远虑的决策,就应该以我为主,充分掌握事物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不为外部条件和环境所左右牵制,畏葸不前,而是应该保持一种进攻的态势,乘时乘势,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破釜沉舟。《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利的时机往往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稍纵即逝。我们懂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我们经常自以为在等待时机,却不知道实际上在等待中已经不知不觉地错过了机会。其实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万全之策,等到似乎是万事诸备的时候,实际上已是"大事去矣",成了永远的遗憾。即使痛悔一生,也无可挽回。我们家乡有一句俗话:忍得一时之气。然而,忍得了一时,也许就忍得了一世。忍耐可能意味着放弃生活的主动权和支配权,结果在忍耐中渐渐造成了一种被动挨打的习惯和局面,也可能在忍耐中逐渐忘掉了我们忍耐的初衷,以至于忘掉了我们当初的"大谋"。我们一直等待着奇迹出现,结果却是坐失良机,无所作为,最后成了坐以待毙。消极地忍耐,积小错,成大错,一步错,步步错。当忍耐成为习惯,丧失主动的精神,就只会徒然挫折了自己的锐气,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动摇了自己的军心,瓦解了自己的士气,涣散了自己的人心,沮丧了自己的意志,丧失了自己的勇气,乱了自己的阵脚,使得 "大谋"成为了一个鬼迷心窍的迷魂阵。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此,与其让忍耐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不如倾生命的全部能量大张旗鼓奋力一搏。“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 作者:侯志川 阅读:5373 2007-7-31 10:55:16朋友的敌人是敌人,那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吗?有些是,但多数情况下却未必,甚至还是更为凶残暴虐的敌人。  大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气吞山河,所向披靡,哪晓得随后在剽悍的北方游牧民族面前,却总是挨打受气。于是宋王朝不断割地赔款,不断俯首称臣,最后干脆彻底玩儿完。当初,在一鼓作气搞定了10个小国后,北宋开始了对辽和西夏“收复失地”的战争。战争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到11世纪中叶才暂时停息。在这以前和以后,宋王朝都只能屈辱地靠每年送钱送物勉强维持住彼此间极不可靠的和

平。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国,立即向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北宋政权大喜过望,以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遵循“远交近攻”的祖传秘方,马上派赵良嗣前往联络,随后又于1120年另派人渡海去与金国订立了更具体的“海上盟约”,约定宋、金双方南北夹击混账透顶的辽国。  岂料金军刚刚攻占了辽的首都,俘获了辽的天祚皇帝,气都没有歇一口,随即就乘胜进攻昨天的“朋友”北宋。愚蠢而懦弱的宋徽宗这才大梦惊醒,后悔莫及,急忙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宋钦宗。然而,一切都迟了。仅仅一年以后,金兵就席卷了淮河以北的广袤土地,开进了开封城。可怜的徽、钦二宗做了阶下囚,数年以后便死在了遥远的异国他乡。12世纪20年代中国土地上的这一幕,留给了世人一个极惨痛的教训:敌人的敌人可能还是敌人,甚至可能是更致命的敌人。这一幕还演出了一个“惊人的重复”:公元975年,当赵匡胤势如破竹地灭掉了软弱的南唐,将南唐后主李煜押送到北方的开封城时,他绝对想像不到,一个半世纪以后,他的后辈也要重走这一完全相同的“囚徒之旅”——何其相似的朝廷,何其相似的命运,一个北宋,一个南唐。  无情的历史惩罚的是老犯同样错误的民族,不幸的是“惊人的重复”一再重演。100年来,“金国”的铁骑对宋朝人民的反复掠夺和野蛮屠杀所激起的巨大仇恨,北宋的亡国和徽、钦二帝被掳所带来的奇耻大辱,使南宋的君臣人民都冷静不下来。眼前的敌人又一次掩盖了远方的敌人。于是,南宋与蒙古约定“夹击金国”,却由此拉开了长达40年的“灭宋之战。对狡诈的蒙哥和忽必烈等人而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口号他们只是口头上叫叫,他们心里想的一直都是“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如若不然,南宋断不至于那么快就沦于比金更残暴的蒙元之手!“初生牛犊要怕虎” 作者:于坚 阅读:3517 2007-7-31 10:42:47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牛犊初生,懵懵懂懂,还没弄清老虎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什么是怕。这时候,无论如何警告它老虎会吃人,它都不懂。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不是勇气,而是无知。在一个有着守旧传统的社会里,“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一种新鲜活力,一种激情,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重要,但如果成为一贯的传统,只是依靠这种无知无畏来保持活力,社会就会越来越流于肤浅,丧失根基,以至危及文明的质量。中国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少年中国。问题是,牛犊们因为无知而不怕的老虎,并不是纸老虎,而是历史、经验、权威的象征,是植根于缓慢的经验世

界中的,牛犊也许能在无知中得逞一时,但无法长久,因为其成功是偶然的。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总认为新生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历史证明并不见得,可以看到,当年许多牛犊们创造的新生事物已经消失了,而旧事物岿然不动;曾经的很多口号也已经声名狼籍,和谐社会的理念依然在依靠中国传统。初生牛犊要怕虎。在开始的时候也许无法让牛犊知道虎的厉害,但稍加有知,它就会清楚,必须把老虎认真看待了,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所有牛犊,如果要成为真正的牛,就必须对虎有所敬畏,继而学习、研究、继承,最终使自己成为老虎世界的一部分。古人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故,大人之言,不可不畏,所谓牛比者是什么,就是老虎啊!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作者:彭荆风 阅读:4112 2007-7-31 10:34:01选贤与能一向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历代以来,人们都为贤能的被发现或被埋没而为之喜,为之忧。春秋时代伯乐识千里马于槽枥,更是引发了唐代大作家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深沉感叹!这叹息是这样久远、悠长,一千多年来还不断有人应和着,成了许多人的共识。这种伯乐情结不仅来自韩愈,就连比他更早的大诗人李白,受当时“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说的影响,也一收平日的豪气、傲气,向那位荆州刺史韩朝宗恭敬地表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因为手握大权的韩朝宗是“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这份急切盼望伯乐垂青的心情令人怆然。李白都如此,何况常人,于是寻伯乐之风,比当年伯乐寻千里马还炽烈。伯乐的得名,看上去似乎是他的善于相马,其实更得益于世间的千里马稀少。当时盛产马群的冀北之野,也如韩愈所说“无良马也”。这冀北怎么会无良马?细究原因,却是因为伯乐的一再光临,“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所以说,千里马的日益稀少,伯乐也有相当的责任,如果他不是“遇其良、辄取之”,在找出了千里马之后,不急于牵去向秦王献礼,而是给以时日培养、发展,冀北之野千里马的繁衍,也就指日可待了!古今之人一再叹息“伯乐不常有”而忘了其他,这本身就是观念上的误区。试想:如果当初无千里马于槽枥,伯乐之名从何而起?即便到了今天,如果没有千里马,即便你身揣一打伯乐资格证,也难以树伯乐之名。真正的伯乐决不会指驴为马。没有伯乐,千里马依然是千里马;离开千

里马,伯乐岂能为伯乐?更何况,真正的千里马毋须朝朝暮暮地等待伯乐,天马行空一向是步骤不凡。“抛砖未必引玉” 作者:王小柔 阅读:3114 2007-7-30 17:38:24 抛砖引玉是说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东西。不过,前提是你得知道后面肯定是玉,而且能够确认砖跟玉的关系好到你一招呼它就出来的份上,否则,你脑子一根筋地对着烂泥塘光扔砖头了,玉没引出来,反倒溅自己一身泥。在讲求圈子文化的今天,想抛砖引玉很难了,玉有身份有品位,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被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勾搭出来呢,比砖更美更值钱绝非玉的追求。除非这砖是从古代某个皇家墙头儿上扒下来的,工艺讲究年代久远身价不菲,这样,由它引出的玉才会显得华贵斑斓一掷千金。光指望弄块烂砖头就把好东西糊弄出来,难度有点儿大,人家的口号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另外,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年头儿多了,就算自己是块玉也习惯性地先拿自己当成砖,在人前特谦虚地说上几句“抛砖引玉”的话。这样的开场白说了成百上千年,已经沉淀到中国的集体潜意识中去了,甚至成了口头语。可是当你把自己当成一块砖的时候,别人就有理由忽视你、贬低你、排斥你,于是,玉们一股脑去钻石那儿投怀送抱了。砖还是守本分地盖房子得了,物有所用,充分显现了自身价值。抛砖引砖,抛砖引石头,换个价值对等的东西还差不多,但要引玉,如同蹲树旁边等傻兔子跑过来自尽的农夫,机会太少。搁以前的年代,别说抛砖引玉,就算什么都不扔,别人都主动把最好的拿出来分享。但现在的人懂得什么叫价值体现了,我认为,这是种进步。“成大事者,拘小节” 作者:大卫 阅读:3859 2007-7-30 16:46:01 与人相处,倘不拘小节,或许会给人洒脱、直率、豪迈的印象。但是,一个不拘小节者,有时也可能就是不懂礼貌的人,甚至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不拘小节者,擅长我行我素或者唯我独尊,以至于爽快之梯,有搭在别人墙上的嫌疑。纵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更多的拘小节者干出了更大的事。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不要自己哼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离开;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别人写信时,也不要离得太近……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

是些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做了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假如他不拘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会把美国搞得花团锦簇。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小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春秋时的子罕以“不贪为宝”;清朝廉卿张伯行以“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为铭;林则徐因自己有易发怒的弱点,自书“制怒”条幅挂于中堂;烟瘾特大的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一滴水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小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养使然。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他们注重细枝抹节。相反,那些所谓的气度不凡、不拘“小节”者,一不留神就因小“疵”而掩了大“玉”。   世上无小事,人间无小节。有一首外国民谣: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  可见,不拘小节,无以成大事。“一个巴掌拍不响” 作者:魏峰 阅读:3192 2007-7-30 14:41:32 一个巴掌拍另一个巴掌,我们称之为鼓掌。理论上讲,一个巴掌是不可以拍响的,所谓孤掌难鸣是也。但这也只是说“难鸣”,并不是说“不鸣”。任何时候,世界很难同时为你提供两个巴掌——提供了婚姻,不一定提供爱情;提供了床铺,不一定提供睡眠;提供了药物,不一定提供健康;提供了生存,不一定提供生活……许多时候,我们就是以孤掌的形式生存。安徒生童话《皇帝新衣》里,只有那个孩子敢于说出皇帝没穿衣服——这个说真话的孩子就是一只孤掌,他虽然没在被哪个谎言世界得到认可,但他的诚实无疑是另一种意义的手掌,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久远的回声,甚至造成巨大的轰鸣与震动。谁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真诚是一只手掌,善良是一只手掌,坚韧是一只手掌。信仰与理想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手掌?只要你持续地拍,总会赢得真实的人生。当然,一个巴掌拍得响,也有另一层意思,比如对于武断者而言,他的一意孤行,也会给社会或者他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当权者,其一言堂,其独断与霸道,其刚愎自用,恰是另一种意义的孤掌。这种给别人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孤掌,应该杜绝。一个在真善美之间游走的巴掌,可能会受到不公的待

遇,比如误解、白眼、委屈、伤害之类的。但是,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说:“有何胜利可言?只不过坚持到底而已。”正是这种不折不挠、孤独的一个巴掌,才赢得理解、信任与尊重,而这种理解、信任与尊重,无疑是世界上最嘹亮的掌声。一本书也可以说是最孤独的手掌,它总是不动声色地藏在历史的深处,但谁又能否认,这种伟大而孤独的手掌不会把我们的灵魂拍出灿烂的响声,并推进了科学与文明的进程?同样的,太阳这个巴掌可以拍出光明;月亮这个巴掌可以拍出温馨。而每一颗坚韧的心也是一个巴掌,可以拍出美丽的人生。“八九不是十” 作者:李傻傻 阅读:3338 2007-7-30 13:28:01 “八九不离十”,意思是和实际情况“差不离”“差不多”。其实却只是在扯淡。因为用数学上的类推法,既然有“八九不离十”,那么是否也有“七八不离十”,“六七不离十”……这样下去,恐怕所有的数字都可以写成一种:十。早在七十年前,胡适先生就有名作《差不多先生传》讽刺这类“八九不离十”者——白糖红糖八九不离十,山西陕西八九不离十,人医兽医八九不离十,最后吃错了药,活人和死人,也是八九不离十。真能看到这一步,倒也达观,不过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八九不离十”者的本意了,他们只知道在失意时以“八九不离十”敷衍塞责,哪里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八九不离十”,只是中国古代脑子不怎么发达、思维不怎么清楚的产物,是被清醒的人所唾弃的中庸之道。现代人如果还相信这句话,只能说他脑子有问题。在超市里,几乎再没有商品以“分”记价,因此再不能四舍五入,八角就是八角,一块就是一块;在出书时,8%的版税代表新人,9%的版税代表半红不黑的人,10%的版税基本就代表一流作家,游戏规则就得这么干。不用举太多例子了,八九就是八九,十就是十,它们差那么一段,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永远不能赶上这一段,离真正的“十”,只会越来越远。“八九不离十”作为一句扯淡的话,在人们口头上生存了千年的时间,成为后人对于荆珂、项羽的叹息,对于失败、失意的安慰,说明它很有市场,有点像现在的“网络歌曲”。而“八九不是十”,虽然并不流传,却成为反抗腐朽的武器,成为不甘屈服的生命的动力,追求完美的人们的信条。事到如今,你选择相信什么,我想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