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姓名

中考文言文《马说》

二、通假字 1、食马者 食通 ,

2、才美不外见 见通, 3、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

三、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

四、一词多义

1、策:(1)策之不以其道 ( ) (2)执策而临之( )

五、重点词语解释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是) B.马之千里者(助词,无义)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D.其真无马耶(其实) 2、世有伯乐:

3、然后有千里马: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 辱: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槽枥:

6、不以千里称也 以: 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尽: 8、才美不外见 才: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 等: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11、策之不以其道 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 通:

14、执策而临之 临: 15、其真不知马也 知:

六、理解性默写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7、全文的主旨句是: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9、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七、重点语句翻译

1、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与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B.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到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八、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伯乐”指; “食马者”指。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12、伯乐和千里马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九、开放性试题

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十、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尚且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第二篇:《马说》前课

4、《马说》前课

姓名: 成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

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

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

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

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

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

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

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

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

就属这一文体。

四、基础知识

1、注音

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一食( )或尽粟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才美不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

2、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知识归纳

六、思考探究:

分析第一段: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2、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那些句子揭示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第二段: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分析第三段;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段哪句话既照应开头,又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七、整体感知: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2、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八、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 ....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

4、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6、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7、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

8、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11、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1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3、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九、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

2、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