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职场箴言,给你大的人生思考

三句职场箴言,给你大的人生思考

我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在我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作出任何重要决策之前,我都会与他交流,听听他的建议。虽然我往往最终和他意见相左,但他的分析和思考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即使我作出了和他期望的不一样的决定,他也会尊重我的意愿,并且继续的支持我,用他的人生阅历和职场经验来帮助我。我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的贵人,而第一位贵人就是他。他就是我的父亲。

至今,我的邮箱中还保存着我刚开始工作时他写给我的邮件,摘录如下:

一默,您好!

每一种工作需要知识,我们把这些知识叫做相关专业知识。而工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所以也需要学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做人(与人相处),如何做事(把事情理明白)的一些通用的规则和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之中,并在应用中用心去感受,把其中最适合最有用的部分保留下来,重复使用,形成良好的待人处事的习惯。这一过程就叫走向成功的训练。

中国人注重纯知识的学习,应用方面的学习少,所以许多人读了很多书没有成功,所以当我们在学习完学校的知识以后,还要学习如何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些方法和途径,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的一些东西,这就是基础职业教育。现在您是需要这些知识并去用心体验的关键时刻,包括:如何沟通,如何建立办公室上下级人事关系等做人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如何理清自己的事务,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及工作计划,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等内容。你可以挑自己最需要的部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训练体验,逐渐往前推进。

刚开始出社会面对工作,实际上你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冲突: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二是专业与岗位的冲突,三是自我与团队的冲突,四是自由与纪律的冲突,处理好这四个冲突,你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浮到沉的转变,沉下心来做细做好每一件具体和事情;二是由虚到实的转变,正视现实,正视现在,把自己的远大目标埋藏在心底,用心于眼前的事情把它做好,从每一件小事情的成功上去获得自信;三是由思到行的转变,想到的事情立即去做,用心于事,从行动中去体验,从体验中提升出经验。当前您说目前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又不能把它做得完美,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你虽然读了很多书,虽然也很聪明,虽然也作了很多努力,但你毕竟是个新人,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切忌急功近利,切忌好大喜功。

爸爸关心你的成长,但爸爸知道成长需要时间,你已经是好样的。只希望你把爸爸当朋友看,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多交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爸爸都是过来人,而且是一个有心人,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和体会能够与你沟通,如果你把爸爸当良师益友,爸爸可能会成为您的良师益友。

礼!

说实话,这封邮件中所包含的信息价值如此珍贵,但当时年轻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现在回过头来看,更能看出其中所包含的拳拳深意:这不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更是一名前辈对新人的最真诚的忠告。幸好,不能完全理解不代表没有帮助,这些忠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作为一个职业人的思维方式,让我的内心更强大。很多道理和感受都是需要有一些经历以后才会明白,但如果事先看到、想过,那么在经历的过程中总是会感受更深刻一些,理解更透彻一些。今天,我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以后,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无非也是希望给迷茫中的新人一点点的提醒。

像这封邮件一样,父亲跟我谈的很多,影响了我,我却未必记得。不过有三句话,他多年来一直用作对自己的要求,我也因此印象较为深刻。如果说让我总结一下我在职场中学到了哪些道理,这三句话至少都可以排进前十名。这三句话中的每一句,包含的道理都值得久久思考回味。

第一句话是“不要急,不要等。”

我自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面对压力、挑战、机会、诱惑、自己的不足,都会不由自主的着急,恨不得一针管鸡血打在自己手臂上,立刻马力全开,然后在自己可预见的短时间内解决面前的问题、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发现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就恨不得马上要把相关的书看完;遇到一个复杂棘手的问题,没找到解决答案就连做梦都想着;看到一个好的机会,几乎就要不顾一切的扑上去。然而事实是真正重要的事情,都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于是内心的急躁很容易转化为焦虑。尽管这种焦虑某些时候可以成为动力之一,但这绝非健康的状态;更不用说在这种急躁的心态下,人难免会关注一些短期和显性的成就,而忽视需要时间沉淀的根基。

这种不可抑制的对迅速成功的渴求,是不成熟的表现,更是内心虚弱的表现。于是我们总是对短期的欲望投入太多,而对长期的梦想投入太少,没有耐心等待时间灌溉的花朵绽放,而只想点燃烟火,当下就要看到辉煌。于是硬币的另一面就出现了,那就是拖延。我们希望自己的愿望马上就能得到满足的同时,就是当一件事的结果遥遥无期,甚至不确定努力会有回报的时候,就缺乏马上开始的足够动机。我不算一个拖延的人,但也未能完全避免“明日复明日”的魔咒。究其根本,无论何种程度的“拖延症”,都是对长回报周期的努力缺乏兴趣的结果。

“不要急,不要等。”从我听过这六个字以后,它就在逐渐的帮助我修正自己的习惯。急躁和拖延的负面影响,并不需要反复强调我也能了解;而这六个字的作用是提醒自己:认清自己的情绪,对一时间急切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焦虑,踏实去准备,对需要时间积淀的工作马上着手,而不是等待一个所谓更好的时机。人总是本能的关注身边的、眼前的事,把精力放在紧急的事务上,却忽略了紧急未必等于重要,而重要的事恰恰需要从现在开始,经过时间一点点推进。这句话对我的作用,难以尽言。

第二句话是“血管里流动着理性的血液,不计较一时的高低,只关注永久的成败。”

如果说第一句话是精短有效的行动指南,第二句则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这句话是我高中毕业,父亲送给我笔记本时写在扉页上的话。在大学时我对这句话感受并不深,因为大学毕业前的我根本稳定的长期目标,也并不计较眼前的高低。走入职场以后,不断的在通过世界的评价来寻找自己的坐标时,时常被眼前的得失所侵扰,才理解这句话有多深的含义。

人都希望自己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不过成长绝非是匀速的,而是会时而加速跨越时而停滞不前;同样,每天面对的实际工作,也是难易不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莫不如是。于是总有一些事能打破我们内心的平静,让人惊喜或者沮丧。如果心性不够成熟,就容易让感性的情绪侵扰自己理性思维的领地,“得意忘形”或者“失意忘形”,而暂时迷失方向——短期的成就感未必会有助于自己长期目标的达成,却具有像麻醉品一样让人沉迷的吸引力;而对于大多数意志不是十分坚强的人,暂时的挫折和失落也很容易影响思维方式。这不是一种错误,却是人性的本能,年轻人尤其如此。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十分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计划力、控制力,那么在毕业的头几年内最好不要经常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人很难不去比较,尤其是和与自己同年龄同起点的同学比。可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不同、道路不同,成长曲线就必然不同——起点高的不一定走得快,走的快的不一定发展空间大,发展空间大的可能起步很辛苦,看起来光鲜的背后付出的代价可能难以想象。这种比较中,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只不过是一种错觉,与自己真正发展得好坏毫无关系。我听说过有人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受了刺激之后愤然跳槽的——跳槽未必不是好事,但这样的决策绝非理性。这样的例子当然比较极端,我们更多犯的错误是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来完成短期的目标而缺乏长期投入。

第一句和第二句话包含着同样的道理:把自己的视线放在更久远的未来。任何人最大的差别是思维模式的差别,而思维模式的差别之一就在于对时间的概念不同。用不同的时间单位来思考自己的努力和回报,对不同时间以后的未来进行投资,往往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三五年、数十年,对应的是不同的社会分工。身边人眼前事离自己最近,也最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可是不能让它们影响自己的判断,不要让短期的得失影响到自己的未来。我们看到那种凡事无论大小都算计都得益,却没什么大成就的人,不能不说他们

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更深一步想,“高低”、“成败”本身也不过是一个人造的概念。生活也好,职场也好,本来没有这样的标准,有的只是对自己的期许和承诺。

第三句话:“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由。”

父亲说这是他十几年前出差路过衡山时学到的一句话,一直记了下来。每次心中默念这句话,念到前两个分句时都会自我警醒,念到第三个分句则心中豁然开朗。这句话同样对我职业习惯的养成有莫大帮助,但它给我的启迪还不仅仅在于如何保持谨慎和自律,又如何让自己有智慧去接纳,而更在于让我明白:生活也好,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眼所见耳所闻的难题都不是真正的难题,在技术上都不难找到解决方案;真正的挑战在于,总有一个时刻我们会发现把所有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以后,一切留下来的反复出现的问题都源于自己的性格。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相处好,才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世界。

父亲给我的这些话,以及其他的一些教诲,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让我感悟到:职场就是人生。职业生涯占据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黄金的时期,对于有些人甚至意味着整个人生。无论新人还是老鸟,在职场上都要继续成熟,而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人性本身的修炼。职场本身并不浪漫,但也不黑暗,它只是世界在自己身上的一个投影。这个世界是什么样,职场就是什么样;更重要的,自己是什么样,自己看到的职场就是什么样。无论是学会做人的道理,还是锻炼做事的技能,最根本的还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哪里。

 

第二篇:人生四句箴言

人生四句箴言,解读处世之道

记得以前曾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讲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年青人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呢?”智者微笑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 仔细研读这四句话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人生的处世之道:

(1)把自己当别人,可以更好的审视自己。其实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如果能把自己当别人,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了解和考察自己,自己往往可以获得快速的发展。同时把自己当别人还可以在心中怀有一个景象,从而忘却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你梦想成为的人物。

(2)把别人当成自己,讲究的是换位思考,爱护别人胜过自己,处处想着别人实际上是为了成就自己,这和帮助别人恒等于帮助自己是一个道理。毕竟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的道理谁都懂,因为人毕竟是个社会的产物,好东西没人分享,取得的成就没人认可,那么内心的喜悦也是有限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相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周围的人你就会得到一个翘动人心灵的杠杆,以一己之心换万片真诚。

(3)把别人当成别人,是要尊重个性,天下没有一摸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一摸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优势和劣势。不要期望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更不让奢望人人都喜欢你、认同你。正

因为个性的不同才有了人类的文明。容许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化,尊重彼此的个性,善于学习和利用他人的优势发挥巨大的整体效应,互补有无,通力协作是塑造完美团队的必要条件。

(4)把自己当成自己,强调的是坚持自己,人们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并坚持自己,细想古今中外,政界商海,任何取得卓越成就的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最终认识了自己并一直坚定自己的声音不动摇,永不放弃的去追逐他们的梦想。相反那些不能够坚定自我的人往往因为没有目标或是朝令夕改、徘徊筹措最终沉沦一生。

读懂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确实不易,有时你花费一生的时间努力打拼,到头来发现你还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更没有真正地认识和赢得他人。

过分注重自我最终会迷失自我,一味提防和利用别人,最后就只剩下你孤家寡人。

自己和别人就短短的四句话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感悟,相信聪明人自有更深的理解。

1. 影响快乐的因素有:

健康状况。包括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个性。一个人的生命好像是一根蜡烛,蜡烛若不流油而是慢慢地耗尽,你可以活到90岁或者100岁;假如蜡烛被伤到了,被风吹到了,它流油了,那么蜡烛可能五六十年就流光了,因此生命本身不受到伤害,他一生快乐的积分也最大。有关调查,大致有10%的人的个性是存在问题的,他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往往是增加别人的痛苦也增加自己的痛苦。国外研究快乐和幸福的专家发现:十年前感觉比较快乐的人十年后仍然感觉很快乐,个性的差异可能对快乐的影响很大。

亲情状况。健康和亲情是影响人们快乐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国外这两个因素可能占影响人们快乐因素的48%。我在浙江的快乐调查里健康和亲情占到51.6%。婚姻的成本很低,但婚姻存在着极大的净收益。婚姻为什么成本很低呢,由于资源的稀缺度,男女的比例差不多;而婚姻的互惠互利性,对男女双方都有利。这两条使得经济学家不能解释这样巨大收益的东西它的成本竟然那样的低。马歇尔讲过:“即使他是穷人也能在亲情、宗教方面找到无上快乐的源泉。”所以亲情状况对人们的快乐影响是巨大的。

经济状况。我们讲快乐不是说收入不重要,收入能够保证我们基本的物质需要,你没有一定的收入,吃不饱饭,没有房子住,快乐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而相对经济地位则反映相对生活水平,对个体的幸福心理感受有重要影响。当然,由于赚钱需要付出生命成本,GDP增长存在环境代价,因此定然有合理的限度,并非钱越多、GDP越高就越快乐。

职业状况。现代成年人的时间三分之一在工作中,生活状况与职业状况密切相关。适度劳动、创造性劳动与和谐的劳动组织有助于快乐的生成,工作压力大、闲暇少,则会导致快乐度降低。

社会状况。公正、民主、安全、平等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快乐具有正相关意义,而压抑、封闭、歧视、禁锢、缺乏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当前的分配不公,对于国民的快乐幸福生活则有显著不利的影响。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得快乐幸福生活的根本条件。一个和谐、幽雅与生气勃勃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身心健康与快乐满足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命健康与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变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