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三瘦”

李清照为何又称“李三瘦”

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居士、正宗第一、婉约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三瘦”可以具体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第二篇:论李清照词中_瘦_字的妙用

论李清照词中瘦字的妙用

论李清照词中“瘦”字的妙用

摘要李清照词中的“瘦”字的运用,用法灵活自然,意趣横生,风致嫣然,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本文对李词中出现

的三“瘦”进行赏析,探讨“瘦”字妙用的历史继承及对比,针对李词中“瘦”字进行艺术审美鉴赏,并从个人经历、修养喜好、社会审美趋向和时代心理特征等方面探寻李词中多用“瘦”的原因。

关键词李清照词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长河里,古典文学作品丰富多彩,文人骚客灿若群星。然而,受“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出色的女作家寥寥无几,被誉为“词家一大宗”的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一生创作颇丰,但皆已散佚,留存至今很少,其词现存63首。词中多次用到“憔悴”、“愁”“瘦”、“黄花”、等词,特别是“愁”,使用频率竟高达15次之多,而最引人注目、艺术成就最高的要属“瘦”字了。综观李词,直接用“瘦”字的有8处:(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2)鹤瘦松青,精神与

《新菏叶》);(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秋月争明(

令》);(4)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5)

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6)玉瘦香浓,檀深渐秋阑、

人娇》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7)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

羌管休吹(《临江仙》);(8)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在留存总量不大的李词中出现如此之多方式不同、作用各异的“瘦”字,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象,来暗示相思的愁苦,曲折婉转,含蓄不尽,给读者留下思考和

“瘦”字结束全篇,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回味的余地。用一个

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

3.三瘦———新来瘦。出现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中:(11)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写自丈夫官任外出时,抒写了作者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其凄婉。一句“新来瘦”,不

“悲秋”,也非“病酒”,是什么原因呢?作者没有正面回答,是因为这种“词外有词”的隐曲手法,给读者以广泛的想象空间[1]。词中通过丈夫外出,离别时难舍难分,分手后“终日凝眸”等情景的描绘,以及自己“慵自梳头”,疏于打扮的表现,反衬出对丈夫的思念之一、“三瘦”的审美赏析

上阕中的“新来瘦”与下阕尾“新愁”相呼应,也委婉地道出了“瘦”字入李词如此之多,又取得如此高超的语言艺术,李清深,

的原因,“瘦”用“新来”加以修饰即点明了瘦是因为最近的离照不愧是古今第一人。人们因此送她“李三瘦”的雅号,“三瘦”“瘦”别,点明发生的时间,又突出了“瘦”的速度之快,愁苦之深。即:“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新来瘦”、。

1.一瘦———绿肥红瘦。

二、瘦字妙用的历史继承及对比出现在李清照早期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

1.瘦字妙用的历史继承。(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在李清照之前,古诗词中用“瘦”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李清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成功而巧妙地实现了“瘦”的妙此词一共33字,通俗易懂,短小精干,却写得层次丰富、景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如:真情浓,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的少女惜春怜花,无比惆用,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陆龟蒙《丁隐君歌》)。(12怅的细腻感情。结尾的“绿肥红瘦”四字,历来受人赞赏。词人以

屋“瘦”状红花凋零,以“肥”状绿叶繁茂,(13)江中春雨波浪肥,石上野花枝叶瘦(韩仆《三月二十七拟人手法,独出心裁地以

形神俱现。词人匠心独具地移用于花木,以“瘦”状花,以“肥”状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见拂水蔷薇因有是作》)。叶,显然不合常理,然而这种艺术的变形,破除了习以为常的思李清照不仅吸取了前人“肥”、“瘦”对比连用的经验,而且加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新颖别致,恰到好处。以创造,以绿代叶,以红代花,用肥形容绿叶,用瘦来状花,色泽

可以说,这里“瘦”字的大胆妙用,既增强了感染力和画面鲜艳醒目,情状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并引发情感上感,更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担心“骤风”对“红花”的侵害。这里叶的怜悯。

红绿的颜色,使画面而形神兼备,使形、声、义完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肥花瘦的形象、

美结合。(14)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无名氏《如梦令》)。

2.二瘦———人比黄花瘦。(15)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作者新婚不久,丈夫离家外出后写下《醉花阴·九日》:(16)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10)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这几句词比较起来,却远远不如李清照的一句“人比黄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席卷瘦”来得生动形象,将人与黄花相比,人更显得楚楚可怜,词人用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喻的手法,同时又注意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紧密,切合女词

这首词细致地描摹了深秋的景物,抒发了心中凄苦相思之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2.瘦字用法的对比。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蕴涵了作者自悯之意,“人比黄花

瘦”,当然就见到院中的黄花,由黄花又自然联想到自己。这就是可以说李清照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相

相用黄花经过寒风冷霜煎熬的形象,来比拟人的瘦,用人瘦的形比同时代诗人而言,也是出类拔萃的。与欧阳修的《蝶恋花》

-·5·2009·

论李清照词中瘦字的妙用

(17)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如果说欧阳修词中的“瘦”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愁苦,那么李“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瘦”则委婉曲折地表现了内清照的

心的感受。两者角度不同,这与两者的性别差异有关,委婉曲折的表现方式更符合一个女词人的感受。

李清照的词中,对于“瘦”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瘦花”是作者经常用到的意象,《点绛唇》中的“露浓花瘦”就是典型例子。而古诗词中将露水与花同写的诗句也不少,如: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18

(王建《十五夜望月》)不知秋思落谁家。

(19)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将露珠与花互相映衬,构造出优美的景色,而李清照笔下的露与花却有了新的生机,一反传统的单纯景色的描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李清照早年的作品《点绛唇》:

(20)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

丿

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刻画出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露浓花瘦”,语出新奇。因为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一语写景。正是这一景语,表明了游戏

“浓”一的时间:早春微凉的清晨,地点:香蕊初绽的花园。一

“瘦”,烘托了少女的娇媚柔弱的精神风貌,尽显青春与活力。在娇而瘦的花枝上缀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正是象征少女的“薄汗

的形象吗?这个“瘦”已不单纯是写花,更表现出了少女轻衣透”

娇弱柔媚的情态,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态融合在一起,比喻新颖活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

四、瘦字妙用的形成原因

李清照喜欢用“瘦”,善于用“瘦”,绝非偶然,这种审美取向

形成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1.词人的特殊经历和性格喜好。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对文学耳濡目染,加上作为一名女子敏感多思的特质,对于生活的体味尤为细腻深刻,很容易产生顾影自怜、孤花自赏的情绪,而用“瘦”的作品成为她自我写照的最好诠释。或娇柔妩媚,或憔悴孤寂,或刚直挺拔,虽“愁苦”、“怀

“恨愁”、,却柔弱中透着雄健阳刚。她所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王思”

朝进入最腐朽最黑暗的时代,严酷的现实不断磨损与考验李清照的豪爽、纯真的性格,并不断侵袭与破坏他们夫妻追求的平静与幸福。经历了家仇国亡之痛后的她敢爱,敢恨,了无禁忌,任性

不盲从,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性,一个“瘦”成为而为,不迷信、

她人格的真实写照。

2.作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涵养。

她出身于学术艺术氛围浓厚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李清照显然受到了重振儒学的范、石等人的影响,她关心国家命运,与石介的《中国论》和孙复的“尊王攘夷”的振兴中国、抵御外敌的主张一脉相通的。但是,同时又置身于“东州逸

特有的诗歌环境之中,而“东州逸党”是崇尚放浪诗酒,不拘党”

礼法的。所以在李清照的创作中,既保持了传统的抒情词风,多以白描手法,清浅自然的语言,清新淡雅的意象,真挚细腻的情感为长,又超越了以往的闺情之作,有了更为高雅的艺术追求。

李清照的文学主张从她的《词论》中可以看出,她对于晚唐香软萎靡的艳词采取了否定态度,推崇协律,浑成,铺叙,典重,

[2]

故实,高雅。而她的词也正好体现了她的文学主张,可以说,她的词完全洗刷了以往词中赋予女性的柔态,克服了女性自身的自卑软弱,再现了个性鲜明的女性生活,心理情状的变化过程,三、瘦字的艺术审美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1.内在情感意蕴的吁求。

3.社会审美取向和时代心理特征的影响。李清照词中8处“瘦”字的运用,除祝寿词《新荷叶》中的“鹤

自古以来,对于美的标准不断变化,汉代赵飞燕以体态轻盈瘦”系“贺寿”的谐音外,其余各词中的“瘦”字均是出于情感意蕴

到了隋唐代,逐渐推崇丰盈为美,杨玉环成为美人的代表,“伴为美,吁求,是作者为表达词的内容而苦心寻觅到的与之最匹配的

而到了宋代,步入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程[1]

侣”。如作品《多丽》中:

战乱繁多,这样的(29)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朱理学为代表的理学思想盛行。国势的衰退,

反映到文化层面上,就形成了相对保守,收敛内倾,

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社会大背景,

素淡雅致为特征的文化氛围。苏轼认为:欣贵乎枯淡者,谓其外

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又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

词人极炼一个“瘦”字,用“雪清玉瘦”来形容赞美白菊的气

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苏轼的这些见解,代表了当时普遍的审

“瘦”,质与神韵,而这恰恰正是作者自身人格神韵的艺术比照。[3]

美心理取向。可以看出,宋代不再推崇丰盈之美,而是追求一种

便与俗气的妩媚、丰腴不同,显得挺拔峻峭,刚正不阿。作者在词

古朴、雅健、枯淡。这样一来,李清照追求的高雅素淡之美不难理

中用一个“瘦”字寄托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解,而李清照词中以“瘦”为美,以“瘦”释意正是当时审美取向和的时代,作者“雪清玉瘦”的情操只有通过白菊来展示,而词人正时代心理的一种折射和反映。是通过白菊的特征与自己的人格神韵做比照,达到人物合一、托可以说,“瘦”是李清照所喜用的文字,所爱好的描写对象,物言志的目的。所崇尚的审美境界。它外现于作者创作的篇章之上,又内化于作

2.生活经历审美化的展示。者的品性精神之中。“瘦”的妙用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在李词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李清照的一些生活经历,而在了李清照卓越的独创性,解读李无疑是后人更好地解读李清照、各时期的作品中“瘦”的审美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词的重要参照。

如表现少女时期的作品《点绛唇》,作者用“露浓花瘦”来形容少女,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少女娇柔清瘦、朝气蓬勃的风韵。以参考文献:

[1]罗南超.李清照词中花喻人,表面上写花,实则写人,这里的“瘦”字,突出的是少女清“瘦”字的审美取向[J].孝感职业技术

瘦娇媚的感觉;而《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在重阳节思念在外地学院学报,2002,(2).

[2]杨敏如.李清照词浅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的丈夫而写下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作者

用一个“瘦”字,将深情专注的相思之苦的爱情体验,展示得淋漓版),1979,(5):43.

[3]崔际银.瘦”“:李清照词的美学特征[J].名作欣赏,2001,(3).尽致。这里的“瘦”字是表现憔悴孤寂,蕴涵了孤影自怜的感觉;

在《多丽》中,“瘦”是一种刚直不阿、挺拔峻峭的人格象征。可见,

马双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清照的笔下,“瘦”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这与李清照的

(责编张文娟)生活经历和感情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520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