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文言文、名句

2012江西中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会当临绝顶,______________。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5)《艳门太守行》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011江西中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①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

②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③⑤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

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⑥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6)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2011—2012江西中考(36分)

 

第二篇:20xx-20xx广东各地模考试题汇总---文言文

2011广东各地模考试题汇总------文言文

佛冈一中 邓日飞

一.(东莞一模)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1作吏部侍郎,侯○2年二十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

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3。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臵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

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1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2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3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余始归赵氏 归:女子出嫁 .

B.冠诸收书家 冠:位居第一 .

C.衣去重采 重采:深色的衣服 ..

D.始负担舍舟 负担:担起行李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以中否角胜负 ..

B.丞相亲旧或在馆阁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 ..

C.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 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

D.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项是....

( )(3分)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 ①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 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3分)

②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3分)

二.(佛山二模)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

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

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

当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

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

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

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 一类人 .

B.比往而酒以酣焉 等到 .

C.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但是 .

D.邕陈辞谢 谢罪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称疾而归 邕莞然而笑曰 ..

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

C.因请而裁为琴 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

D.王公其不长世乎 其能久乎 ..

7.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

B. 伯喈旷世逸才

C. 邕素为邦乡所宗

D. 邕具以告

8.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 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成就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马上同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3分)

②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3分)

三.(广州一模)(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

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

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

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

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

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③之时矣。 .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易箦:指弥留之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旋除删定官 解除 .

B.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 .

C.盖寓微词也 细微 .

D.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显露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B.为论者所斥 ..

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公勉为之出 ..

C.上之除目,自公而止 D.其得上眷如此 ..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韩侂胄固欲其出 ..

7.下列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天资慷慨,喜任侠

B.(韩侂胄)又命公勺青衣泉

C.谢事(于)山阴泽中

D.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人)故作为歌诗

8.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3分)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拟论姚莹功罪状①

(清)鲁一同

守边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强寇。用之则边境安,舍之则.戎心启。故延寿②不赏,汉臣寒心;道济③见杀,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敌人所构..忌,谗间所由横生,徒以纤芥之间,卒絓④吏议,使折冲奇士旋踵及身,为世深戒,诚可痛也!

窃见前台湾道姚莹,忠勤文武,守边数年,横塞夷虏之冲。虏尝三犯之,摧败夺气以去。军兴以来,南接广闽,北连江浙,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台湾地广不过一大郡,卒不过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往者.和议初成,佥谓可恃。厦门旋覆,浙东再躏。准今视昔,和之不可信

可见于.此矣。今信逆虏反复之说,轻折捐.命之臣,摧败士气,为夷复仇。 夷自定海以来,小入覆军,大入夺城,焚杀淫掠,动以万计。就如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亦足以雪数年之深耻,偿士卒之冤痛。

奉命守土,惟敌是求。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诸臣守义,死节于下。以守则.固,以和则久。国体事机,亦无损缺。臣见其功,未见其罪。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莹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来者.,避畏吏议,孰敢击贼?边吏解体,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率相委而去。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进退之义,臣未得其中。谓宜湔雪莹罪,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谨状。

【注】①姚莹,台湾兵备道,曾带兵击败入侵的英军。事后,英政府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姚莹。朝廷迫于压力将姚莹革职。②延寿,是甘延寿,他是西汉末年的将军。③道济,是檀道济,他是南朝名将。④絓:触犯,影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敌人所构.忌 构造

B.轻折捐.命之臣 捐助

C.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停止

D.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劝说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和之不可信可见于.此矣 往者.和议初成

B.

A.

沛大恩于.上 后有来者.,避畏吏议

舍之则.戎心启 敌人所.构忌

D.

C.

以守则.固 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

12.下列句子中,都是表现姚莹“功绩”的一组是 (3分)

①横塞夷虏之冲

②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

③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

④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

⑤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⑥谓宜湔雪莹罪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得力的守边大臣往往会受到敌人的陷害,朝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敌人的离间,轻易惩罚他们。

B.作者认为姚莹凭借台湾的狭小地方、弱小的军事力量,在对抗敌人的侵略中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值得敬佩。

C.从历史上看来,外来侵略者提出的和谈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些和谈不过是为了进行更大侵略的缓兵之计而已。

D.作者在文中替因抗敌被治罪的姚莹进行申诉,指出朝廷赏罚失宜,建议应洗雪功臣的冤屈,激励有功之人。

1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3分)

②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4分) 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四.(惠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

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

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

顾麇惊。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

文本别驾。从击辅公祏,典檄符。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①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

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

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

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

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

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家江陵 调换 .

B.辨对哀畅无所诎 屈服 .

C.文致华赡 简短 .

D.师古练时事 处理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颜师古为侍郎 逾年为令 ..

B.李靖复荐于帝 长于文诰 ..

C.孝恭善之 命罢之 ..

D.延颈以望真主 师古以谴罢 ..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3分)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名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杀掠。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

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4分)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②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五.(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张公洞记

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泊湖。湖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巨万乳皆下垂,玲珑晶荧,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①、盐廪者。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昧,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凡百余级。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②,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询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③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 ?

(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

【注】①丹灶:炼丹的灶。② 张果:即张果老,唐代道士。③左元放:东汉末年方士左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命名 B 追踪

C.诡不可胜纪 怪异 D.仿佛貌之耳 表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低回久之 而润过之 B.鱼贯而下 地欹下而湿

C. D.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湖者,洞所从首径也

B.张生者,故尝游焉

C.即所谓仙人田也

D.张公者,故汉张道陵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湖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

B.作者一行从后洞进入,沿着陡直湿滑的石阶艰难地向下行走,途中看到了晶莹的乳石和前人用过的石床、丹灶、盐廪等遗物。

C.张公洞狭窄险隘,低洼潮湿,洞里的乳石色彩缤纷,形状怪异,这使作者一行能既享探险之趣,又欣赏到奇幻壮丽的景观。

D.作者根据游洞经历和张道陵的事迹,指出“张公”既不是汉代的张道陵,也不是唐代的张果老,澄清了张公洞的有关传言。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4分)

②洞之胜,至是而既矣。(3分)

六.(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子仪,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十四载,安禄山反,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贼陷常山,河北郡县皆没。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

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迎王师。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①。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至彭原。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俄从元帅.

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老幼夹道呼曰:士三日,遂东。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②之,官军却。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

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入朝,帝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 .

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子仪围卫州。庆绪分其众为三军。将战,子仪选善射三千士伏壁内,诫曰:?须吾却,贼必乘垒,若等噪而射。?既战,伪遁。贼薄营,伏发,注射如雨。贼震骇。鱼朝恩素疾其功,谮之,故帝召子仪还,以赵.

王代子仪领朔方兵。子仪虽失军,无少望③。时帝不豫,群臣莫有见者,子仪请曰:?老牙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帝引至卧内,谓曰:?河东事一以委卿。?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行在:指帝王所到之地。②坌:bèn,尘土飞扬。③望:埋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彼恃加兵,必易我 .

B.贼安守忠壁永丰仓 .

易:轻视 壁:修饰墙壁 属:附属 薄:淡薄 C.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 .D.贼薄营,伏发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 B.心不固,战则克矣 C.鼓而南,至彭原

竖子不足与谋 入则无法家拂士 某所,而母立于兹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D.尘且坌,飞矢射贼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郭子仪“忠”或“勇”的一组是 (3分)

①彼恃加兵,必易我

②破贼史思明众数万

③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

④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⑤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

⑥不见陛下,目不瞑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郭子仪,武举出身。安禄山谋反,郭子仪与李光弼军一起击退周万顷、

史思明的数万敌军。他还善于分析贼军的骄傲心理,同时诱使叛军采取疲劳战术。

B.唐军作战失利,玄宗幸蜀,肃宗即位,局势险恶。主将郭子仪也不是一

帆风顺,时而受重用,时而遭冷落,甚至一度失去军权,但他没有一点怨恨。

C.郭子仪智勇双全,转战疆场,屡建奇功。他儿子郭旰也不畏强敌,最后

喋血沙场,为国捐躯。

D.本文重点记叙唐军平定“安史之乱”的英勇事迹,涉及的唐军及同盟军

的代表人物有郭子仪、广平王、哥舒翰、嗣业等,叛军首领有安禄山、史思明、安守忠等。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

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休士三日,遂东。(3分)

②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3分)

七.(深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答友人求序文书

(清)唐绍祖

辱惠书,重赐大集,复蒙崇奖过当,欲仆序而行之。足下高才壮年,负盛名于时。人之所以推奉足下,与足下之所以自待者,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幸何可言!幸何可言!

然仆尝有言,吾之有文,而欲得工于文者序之,非特相引重而已,吾文有瑜焉不可掩,吾文有瑕焉不可护,吾有其从入之处,甘苦曲折得力之所由,不可不知。三者缺其一,皆不足以序。而非甚工于文,则必不能洞首尾,抉要害,旁推交通,以尽其说。尝譬之人身垢痒..

待搔,而欲使异体者言之,其能无左右相错迕乎?又或有人亲见己身所患之处,而此人方病风拘挛,其能运其十指之力,使之快然而无憾乎?今足下视仆,其于文工耶?不工耶?足下

误缘浮誉,深信推引,当不以为不工矣。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仆何敢当!然仆重违足下意,.

便欲竭其驽钝,以万一相为发明,日夜取大集读之,而独茫然不得其端绪,知足下之有百瑜.

而无一瑕明矣。而其所从入者何如,何者为其所得力,仆殆如异体人不得指说。就令吾文诚工,亦不当在作序之列,而况不免于病风拘挛之苦。此所以临纸涩缩,而不敢措意者也。

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凡其朋友故旧出处离合之际,莫不各有赠送之作。观其驰骤..往复,似不难恣意自快。而究竟归于质实,绝无增饰情事,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故久而不可磨灭。于序文也,抑又可知。后之君子,其欲人之序之,与俨然执笔而为之序者,岂复有讲于此者哉!仆文章鄙野,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以足下工于文,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①足下者,故又以硁硁之意为足下献。

(选自吴曾祺编《历代名人书札〈二〉》 西苑出版社出版)

【注释】 ①硁硁(kēnɡ kēnɡ):形容浅薄固执。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则必不能洞首尾 .

洞:洞开 见:表示被动 造:到 高:高兴 B.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 .D.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 .A.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 .B.旁推交通,以尽其说 .D.以足下工于文 . C.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观其驰骤往复 .以足下工于文 .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 .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 .C.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 .

7.黎锦熙先生认为“古文底(的)图解”,“是指示研究古文文法和练习言文互译底一个总方法??实在是很科学的古文研究法”。下列“框式图解”是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或短语的内部层次关系的理解,每个“框”中解释短语结构关系的词语都省略了“关系”或“短语”二字。其中图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边 落 木 下偏正偏正偏正

课文杜甫《登高》例句分析示范: 偏正

主谓

A. 名 偏正介宾A. 动宾

动补B.足B.足下 才 高 壮主主谓主主谓B. 并并列主主谓

C.D. D.绝并并列偏偏偏正偏正并列动并动宾C. D. 动

20xx20xx广东各地模考试题汇总文言文

动宾动动宾动宾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偏...并

并A.文章首先高度赞扬“友人”年轻有为,名气大,接着说“友人”请我作序,感到非动

动常荣幸。 动

动宾B.文中特别强调替他人作序的基本条件,就是作序人必须擅长写作,要对作品公正客

观地评价。

C.作者用“异体者搔痒”、“病风拘挛”这两句话,再次申说“我”不能替“友人”作

序的理由。

D.结尾段作者全从正面着笔,强调序文的真实性,再次表明不能作序的理由,并且宽

慰“友人”。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6分)

①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

②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

(2)用“/”给下面的文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4分)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苏轼《记游松风亭》)

八.(顺德模拟)《李白诗集》后序

曾巩

《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①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

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阳。天.

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宿松, 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

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李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

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②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

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

(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注】①宋敏求:字次道,北宋著名藏书家。②《旧史》:指《旧唐书》,下文《新书》指《新唐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复如浔阳 到……去 .

B.白过之,以病卒 经过 .

C.或遇胜景,终年不移 优美,美好 .

D.遂辟为从事 征召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因留云梦者三年 复之齐、鲁,南浮淮、泗 ..

A. B.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至巫山,以赦得释 则见于白之自叙者 ..

C. D.

不赂者以赂者丧 而君幸于赵王 ..

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以女妻白”中的“妻”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

C.余自齐安舟行至临汝 D.秦王恐其破璧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集》二十卷本来只有七百七十六篇,通过北宋著名藏书家宋敏求的增补变成了一千零一篇、杂著六十篇,宋敏求还亲自撰写了序言。

B.李白因李璘的牵连被拘押,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认为李白罪过很轻,应当赦免,并向皇帝上奏章推荐李白,但皇帝没有答复,李白最终被判流放。

C.李白是蜀郡人,最初隐居在岷山,但《旧唐书》记载李白是山东人。作者认为,《旧唐书》的记载和李白的自述不相吻合,因而大概是错误的。

D.和一般序言不同,这篇后序没有涉及对李白诗歌的评价,而是对李白的生平及踪迹进行考辨,尤其是对李白被李璘征召和流放一事的考证更为详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白 之 诗 连 类 引 义 虽 中 于 法 度 者 寡然 其 辞 闳 肆 隽 伟 殆 骚 人 所 不 及 近 世 所 未 有 也 《旧 史》 称 白 有 逸 才 志 气 宏 放 飘 然 有 超 世 之 心 余 以 为 实 录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3分)

②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3分)

九.(茂名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言:"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蒋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毁淫词小说。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愱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力:耕作

B.明珠、国柱愈恚 恚:怨恨

C.遮道焚香送之 遮:阻拦

D.愆过丛集 愆: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①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①继知无其事,乃散。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1.下列句子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出汤斌关心民生、破除迷信的一组是 ①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②愿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③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毁淫词小说

④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⑤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⑥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宁巡抚空缺,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但皇帝认为汤斌和其他凭借道学出名的人不一样,他有操守,因而让汤斌担任了江宁巡抚。

B.汤斌体察民情,在担任江宁巡抚时,他曾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所属州县赋税,请求拨发救灾银两,并亲自前往州县视察灾情。

C.汤斌关心民生,深得民心,他将要前往京城担任太子的辅导大臣,吴地百姓哭泣挽留,没有成功,于是停市三天,拦路焚香为汤斌送行。

D.汤斌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灵台郎董汉臣指责时事,触及当权,有朝臣主张将董汉臣斩首,汤斌据理力争,终使董汉臣免罪。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4分)

②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3分)

③斌适扶病人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3分)

十.(韶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①萧兀纳,字特免。其先尝为西南面拽剌。兀纳魁伟简重,善骑射。清宁初,其兄以事..

入见,帝问族人可用者,兄以兀纳对,补祗候郎君。

大康初,为北院宣徽使。时乙辛已害太子,因言和鲁斡之子淳可为储嗣。群臣莫敢言,唯兀纳及夷离毕、萧陶隗谏曰:“舍嫡不立,是以国与人也。”帝犹豫不决。五年,帝出猎,乙辛请留皇孙,帝欲从之。兀纳奏曰:“窃闻车驾出游,将留皇孙,苟保护非人,恐有他变。.

果留,臣请侍左右。”帝乃悟,命皇孙从行。由此始疑乙辛。 .

顷之,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出乙辛、淳等。帝嘉其忠,封兰陵郡王,人谓近于古社稷臣。.

上谓王师儒、耶律固等曰:“兀纳忠纯,虽狄仁杰辅唐,无以过也。卿等宜达燕王知之。”自.是令兀纳辅导燕王,益见优宠。大安初,诏尚越国公主,兀纳固辞。改南院枢密使,奏请掾.

史宜以岁月行叙,从之。寿隆元年,拜北府宰相。

初,天祚在潜邸,兀纳数以直言忤旨。及嗣位,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守太傅。以小底王.

华诬兀纳借内府犀角,诏鞫之。兀纳奏曰:“臣在先朝,诏许日取帑钱十万为私费,臣未尝.

妄取一钱,肯借犀角乎!”天祚愈怒,夺太傅官,降宁边州刺史。 .

兀纳上书曰:“自萧海里亡入女真,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不报。章数上,皆不听。及金兵来侵战于宁江州其孙死之兀纳退走入城留官属守御自以三百骑渡江城遂陷后与萧敌里拒金兵于长泺以军败免官。后数日乃与百官入见。 .

天祚以兀纳先朝重臣,有定策勋,每延问以政,兀纳对甚切。上虽优容,终不能用。以.疾卒,年七十。

(选自《辽史?列传二十八》,有删改)

【注】①拽剌:壮士、健儿、走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兀纳固辞 坚决 .

B.出为辽兴军节度使 (京官)外调 .

C.诏鞫之 审讯 .

D.夺太傅官 强取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其先尝为西南面拽剌/帝嘉其忠 ..

B.其兄以事入见/以疾卒,年七十 ..

C.帝欲从之/顷之,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

D.帝乃悟,命皇孙从行/后数日乃与百官入见 ..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兀纳“忠君爱国”一组的是(3分)

①果留,臣请侍左右 ②出乙辛、淳等 ③兀纳数以直言忤旨

④臣未尝妄取一钱 ⑤诏尚越国公主,兀纳固辞 ⑥每延问以政,兀纳对甚切。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兀纳向皇帝暗示了乙辛想借皇帝出猎之机谋害皇孙的阴谋,这引起皇帝的注意,皇帝

因此开始怀疑乙辛。

B.兀纳被人们称赞是很像古时扶持社稷的重臣,皇帝也对他很器重,封他为兰陵郡王,还让他去辅导燕王。

C.兀纳为人耿直,在借犀角这件事上触怒了皇帝,不久被降为宁边州刺史,而且此后没有再被重用。

D.兀纳多次上奏,要让皇帝小心女真族,但负责传递奏折的官员都不听他的,也就没有把奏折报送给皇帝。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及金兵来侵战于宁江州其孙死之兀纳退走入城留官属守御自以三百骑渡江城遂陷后与萧敌里拒金兵于长泺以军败免官。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舍嫡不立,是以国与人也。

译文: ②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

译文:

十一.(中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④毒:怨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访于众僧 访:拜访 .

B.舆者坦步里许 步:步行 .

C.蔓草被径 被:覆盖 .

D.委舆于地 委:丢弃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 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

B.舆者安坐于草间 委舆于地 ..

C.至崖而反者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夫 舆 者 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 怀 怒 蓄 怨 至 此 况 小 人 毒 正 侧 目 于 君 子 之 道 以 为 不 利 于 其 私 者 哉 此 严 光 管 宁 之 俦 所 以 匿 迹 销 声 而 不 敢 以 身 试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3分)

十二.(珠海模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

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

( ) D.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请托无所容 鱼,我所欲也 ..

B.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D.后永以事被考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3分) (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

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

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

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

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3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分)

十三.(韶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

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

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

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思明又曰:?俟克陕州,终斩此贼。?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是夕,悦.

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

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时周.

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

①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驼负...

归洛阳。 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节选自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橐:tuó,通“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卫伯玉逆击 反 .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 到达 .

C.悦等劝朝义执挚 逮捕 .

D.悦等恐众心未壹 统一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无宠于思明 ②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 ..

B.①则以其谋告之 ②以氈裹其尸 ..

C.①皆为陕兵所败 ②立朝清为太子 ..

D.①左右颇泄其谋 ②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3分)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②朝义俯首不应 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 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十四.(湛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_9题

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部辄应,无有遗失,佳甚异之。又尝诣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日:“未有板剌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郞,迁通直散骑侍耶,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八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中,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_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其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压,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韭亦有弟在远,些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赢疾所堪乃敕日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日德子。及丧枢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占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5对F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相钦重 雅:向来

B帝命勒之于馆 勒:收藏

c淡然无营 营:谋求

D当时荣之 荣:认为??是荣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 故不列于后焉

B王以荔有高尚之志 但以文史见知

c荔乃制碑 乃敕宝应求寄

D而居止俭素 文帝哀而谓日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浈泊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①荔辞日:“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 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⑧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B虞荔长大后,博览典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仕后深得梁武帝和文帝的器重。

c虞荔为人至孝,母亲死后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F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

荔团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赢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②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答案:

一.(东莞一模)5.C(指有多种颜色的华丽衣服)

6.D(A.以:连词,来;介词,凭。B.或:有的人;有时。C.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而:连词,表转折。)

7.A(③写夫妻的生活情趣;④⑤写“收书既成”后阅读时如何小心谨慎。)

8.C(“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错,不是故意为之。)

9(1)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4分。错1-2个扣1分,3-4个扣2分,5-6个扣3分,7个以上扣4分。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2)①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3分,“质”“市”各1分,全句大意1分。)

②我们把它留了两夜,但找不到筹钱的办法,又把画还给了他。夫妻俩面对面惋惜惆怅了好几天。(“计”“相向”各1分,全句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当时我死去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二人相对,欣赏玩味,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

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天涯海角,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明诚虽是贵家子弟,但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但找不到筹钱的办法,又把画还给了他。夫妻俩面对面惋惜惆怅了好几天。

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批评上面的毛病。每晚品评,以烧完一枝蜡烛为标准。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 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比赛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真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

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本人揩完涂改,不再像过去那样随便很不在意了。这真是想求得舒心,反遭致了恐慌不安。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采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我们虽然处在穷困之中,可是志趣却不改变。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四顾茫然,只见满箱满笼都是书籍,一边恋恋不舍,一边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东西必将不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奔丧南来。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又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

乙酉年夏五月,到池阳,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臵在池阳,他一人奉旨入朝。六月十三日,开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

二.(佛山二模)5.C.

【解析】(却,后退)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

6.B

【解析】(B.均为介词,用; A.连词,承接/连词,修饰;C.动词,制成/介词,因为。

D.副词,表推测/副词,表反问)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7.A

【解析】(A.为宾语前置句,B. 为判断句,C.为被动句,D.为省略句) 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8.A

【解析】(陈留太守没有举荐,而是专权肆行的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本题考查对相关文意进行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9.(1)断句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4分,错2处扣1分,扣完4分止。“搢绅//诸儒”“兖州//陈留”两处为可断可不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 翻译

①于是仔细研究各家学说,肯定他们正确的说法,纠正他们错误的说法。(“韪”1分,“是”1分,大意1分)

②所犯罪行也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坐”1分,“无乃??乎”1

分,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地人。少年时博学多才,喜欢写文章、研究算术和天文,精于音乐演奏。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他有感于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杨雄、班固等人借反问抒发志意的做法,于是仔细研究各家学说,肯定他们正确的说法,纠正他们错误的说法,写了《释诲》来自戒自励。

蔡邕在吴地时。吴地有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向主人要来并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但琴的尾部还保留着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把这把琴就叫做“焦尾琴”。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爬向一只正在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董卓器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北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三.(广州一模)5、D(A.授官。B.关怀,宠爱。C.隐藏,不显露。)6 B(被,介词 /因,介词。A.均解为“来,用来”,表目的,连词。C.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D.均指代陆游,代词。)7 D(本处省略的内容应为“公”或“游”。)8 A(③体现皇帝对陆游的重视。④表现陆游归隐的生活。⑤韩侂胄邀请陆游为南园写记。

)9 C(“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不当。陆游已归隐,并发誓不再做官;后答应韩侂胄复出为官,对这个选择,他觉得很愧疚。)10 C(A.应为“设计陷害”。B.应为“舍

弃、抛弃”。D.应为“勉励”。)11 B(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助词 /“??的人”,助词。A.在,均为介词。C.解作“就”,表假设,均为副词。D.均是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解为“??的东西”或“??的人”,助词。)12 B(①正面写姚莹战场上的功绩。③从敌人的失败来写姚莹的功绩。⑤是评价姚莹的功绩。②讲其他的地方军队。④讲皇帝。⑥是作者对姚莹一事的意见。)13 C(“和谈不过是为了进行更大的侵略的缓兵之计”,文中没有写。)

14.【断句和翻译】

(1)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3分,错3处扣1分。??莹等/出万死??,本句可断,可不断。扣完3分止。)

(2)①现在恐惧敌人不符合事实的话,将有功之臣说成有罪之臣。

(3分。“怵”1分,“变易”1分,大意1分。)

②如果国家因抛弃城池处罚众将, (却)又因敢于作战而降罪姚莹。

(4分。“委”1分,倒装句每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一)

陆游,字务观,名游,是山阴人。大概是因为他母亲梦见秦少游后生了他,所以用秦少游的名作为陆游的字,而把秦少游的字作为陆游的名。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陆游仰慕秦少游的缘故。绍兴末年,(陆游)才被赐及第。他向茶山曾文清学习诗歌。曾经跟从紫岩张公四处游历,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从商人、道士、和尚到诗人、剑客,没有不广泛结交的。在剑南做官的时候,写作诗词,都寄托着恢复中原的志向。(他的诗词)在书肆广为流传,有人得到了这些诗词并把它们呈送到孝宗皇帝那里。皇上勾画圈点他的诗作并且赞赏他的诗,立即决定授予他删定官的官职。有人疑虑陆游交往过杂,由此他被品评的官员排斥。皇上爱惜他的才华,马上重新任用他。皇帝亲自批准陆游官职,授予陆游礼部郎的职位。孝宗皇帝亲自任命官员,到陆游为止再也没有其他人,陆游得到孝宗皇帝的关爱到了这样的程度。陆游请求提前退隐,在若耶、云门之间往来,接纳宾客亲切融洽,用饮酒做诗来自娱自乐。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韩侂胄坚持想让他出山,陆游因为他而勉强再次做官。韩侂胄很高兴陆游能归附自己,以至请出他最宠爱的四夫人弹奏着阮琴翩翩起舞,求取陆游的词章,故陆游写下了?飞上锦裀红绉?的诗句。又让陆游舀取青衣泉的泉水,青衣泉旁边有唐代开成道士题跋。韩侂胄请求陆游写一篇记,陆游所写的记极尽精美古雅,而且因为满座的宾客都不能尽一瓢,只有陆游尽了一勺,而且他还说自己辞了官又再出来做官,这不但是愧对青衣泉,而且愧对开成道士。此前,慈福皇后把南园赏赐给韩侂胄,韩侂胄向陆游索求一篇记。陆游在记中写道:?天下的人知道您的功劳却不了解您的志向,知道圣上倚重您却不了解您的自我安排。您自己的安排和与圣上对您的倚重,原本不相等。?这是暗含了隐晦的批评。他又说:?我老了,谢绝事务隐居在山阴的湖中。您亲自写信来,说:‘请你替我写《南园记》。’难道是索要那些没有谄媚的语言,没有过分赞美的文章,足够用来启发您的志向吗!?陆游已经获赐丙第,有人说陆游探求孝宗皇帝恢复中原的大志,所以写下诗歌,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期盼。到陆游临终时,还留下了诗来给他的家人看,诗中说:?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那么陆游的理想,在他临死的时候还有显露和表白。

(二)

(善于)守边的将领,都是威严信义传播到千里之外,坐着就能摧毁强寇的。重用他们边境就安定,舍弃他们敌人的侵略野心就会产生。所以甘延寿没有受赏,汉朝的大臣心寒;

檀道济被杀,南朝宋的疆土一天天减少。什么原因呢?因为忠孝勇猛的将领,是敌人忌惮而设计陷害的,诬陷和离间就由此凭空产生了,如果只是因为一些细小的离间之言,最终影响了主管官吏的评判,使克敌制胜的将领灾祸迅速降临到身上,成为世人深以为戒的事情,真是令人痛惜啊!

我看前台湾兵备道姚莹,忠诚勤奋,文武双全,守卫边疆数年,阻挡敌人海军的战舰。敌人曾经三次侵犯台湾,都被打败灰溜溜逃走。自从外国入侵我国以来,南到广东福建,北到江苏浙江,丢失土地丧失军队的肩并肩挨着排满道路。台湾土地幅员不超过一个大郡,士兵不超过千人,他们摧毁陷没敌人的功绩,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了。

以往和议刚刚签订,大家都认为可以依靠。可是厦门很快沦陷,浙东两次遭受蹂躏。比照以前看现在,和谈不可相信可以在这里看出来。现在却相信敌人出尔反尔的说辞,轻易地折损奋不顾身的大臣,摧毁我们的士气,替敌人复仇。

敌人自攻陷定海以来,小的侵略就击败我们的军队,大的侵略就掠夺我们的城池,焚杀淫掠的人,动辄数以万计。至于此次敌人船只因风搁浅被我军剿灭,在东部边境送死,也足以雪几年来的巨大耻辱,偿还士卒的冤痛。

大将奉命守卫国土,只希望尽量歼灭敌人。皇上胸怀宽广,在上普降天恩;诸臣坚守正义,在下面为节而死。凭此防守就能牢固,凭此和议就能长久。对于国家的利益和战争的局势,也没有损害。我看见了他的功劳,没有看见他的罪过。

我料想敌人逞其凶暴,咆哮于中国,深入腹地,攻陷了却不长期占领,不是有余力而不肯使出,而是本领就这样罢了。假如守边将领都像姚莹等一样拿出万死不回头的打算,纵使不全部保全,胜负的道理,也是可以在相互较量中,或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现在恐惧敌人不符合事实的话,将有功之臣说成有罪之臣。姚莹等一离开,海外就孤立危险。以后镇守台湾的人,躲避畏惧主管官吏的评判,谁敢抗击贼寇?守卫边疆的将领人心涣散,打败仗的将领就有掩饰其耻辱的托词,都相互推卸责任离开。东南的灾祸就不会停止了。

如果国家因抛弃城池而处罚众将,(却)又因敢于作战而降罪姚莹。那么应该前进还是后退的道理,我不能得到它的正理。我认为应该洗雪姚莹的罪过,激励有功的人,来勉励后来者。

恭敬地呈上奏状。

四.(惠州二模)5.*B.【A更:迁移C赡:富丽、丰满D熟悉】

6.*A.【动词,担任。(B介词,向/介词,在;C代词,指岑文本/代词,指戒严 令。D连词,表修饰/连词,因为)】

7.*D.【②表现的是颜师古;⑤表现的是太宗信任岑文本,让他管理后勤事宜。 】

8.*B.【文中没有表明岑文本少年时代就博览经史。】

9.【(1)(4分)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

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4分。每错、 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始文本贵”中间不断开亦可。](2)(6分)① 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号善 职”1分,“过”1分,句意1分)②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 中居第一。(“侈”1分,“冠”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他把家迁到了 江陵。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岑文 本十四岁那年,到司隶官处申理冤屈,辩论和答对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所屈服 ,为众人所注目,司隶叫他作《莲华赋》,做成之后,整个官署的人都赞叹不已 ,他父亲的冤屈最终也得以洗雪。

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作文章,见多识广融会贯通。本郡推荐他 为秀才,岑文本没有应召。萧铣越分自称帝号,召他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他部下打算掠夺百姓,岑文本劝说李孝恭道:“自从隋 室无道,海内百姓为了活命都伸长脖子盼望真命君主。萧氏君臣之所以决心归顺 ,是为了远离危亡而寻求安定。大王您如果纵兵剽掠,恐怕江、岭以南,人们的 归顺之心受阻,从而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不如好好安顿荆州,以此来劝勉还未 归附的人,陈说天子的大恩大德,那么谁不愿意成为我朝的百姓呢?”李孝恭认 为他说的对,立即下令制止侵扰掠夺,任用岑文本为别驾。后跟随李孝恭攻打辅 公祏,主管文案印信。升任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

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 丽丰富。李靖又把他推荐给皇上,他被提升为中书舍人。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 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 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 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遗漏的。颜师古 因过错被免职,温彦博替他向皇上求情说:“颜师古熟悉时事,擅长草拟文诰, 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希望能重新任用。”皇上说:“朕亲自举荐一人,您不要担 忧了。”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务,封江陵县子。这时,魏王 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岑文本上疏给皇上,劝勉皇上崇尚 节俭,陈述了嫡与庶的本分,认为应当对魏王有所限制。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 ,赐给他布帛三百段。过了一年岑文本任中书令,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 情全部交付给他,关于粮食运输的目次、兵器甲胄的总目、物资配给的等级都要 办理,岑文本总是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 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走到幽州突然发病 ,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他病死了,终年五十一岁。当天傍晚,皇帝听 见夜间戒严的声音,说:“岑文本去世了,我不忍心再听见这种声音。”于是下 令停止。皇上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起初,岑文本显贵后,常自以为起家书生,因而保持本色,住处简陋,室内也没 有茵褥帏帟一类装饰。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 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礼平等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敬慎,并说:“ 我喜欢和信任他”。

五.(广州二模) 5 实词理解 C (A.说出。B.踩,踏。D.与,,相似。而且,表并列,连词。A. 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助词/它,代词。)

6 虚词理解 C ( B. 表修饰,连词/ 而且,表并列,连词。D. 它的,代词/其中的, 代词。)

7 句式理解 B (非判断句。A、C、D三句均是判断句。 )

8 内容理解 B (“石床、丹灶、盐廪等”是钟乳石的形状,并不是前人用过的遗物。)

9.【理解与翻译】(10分)

(1)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3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为止。“石乳之下垂者”后可断可不断。]

(2)①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 [4分。“所以”1分,“辄”1分,大意2 分。]

②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3分。“胜”1分,“既”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从宜兴向东泛舟而行,在湖停泊。湖是去张公洞首先要经过的地方。半夜过后,忽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滴滴答答从船蓬窗口飘入。我起身在船仓内徘徊了很久。天亮的时候雨才停下来。跟我同行的有我的弟弟敬美,燕地人李生,歙县人程生,以及当地人沈生和张生。大约走了四里多路,到达了张公洞,从洞口看,它隆起的样子像翻倒的土堆。

张生从前曾经游历过张公洞,他告诉我应该从后洞进去,不要从前洞进去。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游兴尽了再走通向后洞的过道,那里危险而狭窄的地方很多,可能中途后悔,而最终不能到达。我于是决定从后洞进去。多举些火把在前面引路,起初,我们弯腰走进洞穴,像鱼群那样一个接着一个向下走。越朝下走,路越滑,而且在陡峭的石级上不能完全站稳双脚。后脚要等前脚挪开后才能迈出,道路狭窄的地方,就用肩膀助力,(帮助脚踩到下一级)。洞穴的上面狭窄,所以朝下走时,肩膀也不能完全用力。像这样走了一百多级,渐渐看到前面行走的人,像烟雾中的鸟儿;又听到他们像在瓮中说话的声音。我们举起火把,惊叫起来,眼前的景物令人叹为观止。巨大的成千上万的石乳都向下垂着,玲珑闪亮,妙不可言。大体上它们的色泽像是渔阳的美玉,而且比它更温润。偏西南有座大盘石,高大的石柱蹲踞在它上面。旁边有所谓的石床和丹灶、盐仓。偏东一点,地面向下倾斜着,而且很潮湿,踩上去就更觉得湿,而且更加低洼,深不见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仙人田了。

回头看看我们走进的洞穴,不知道有几百丈深,洞里微光闪烁,像昏暗的日光,时有时无。走了很久,路也几乎没了。在石阶下穿过不到二尺宽的地方时,我只能匍匐而过,上上下下总共有一百多级台阶。忽然洞里变得大而开阔,可以容纳上万人坐下来。那些下垂的石乳,更加奇特了。它们呈现出五彩的颜色,明亮得刺眼。大的石乳好像玉石柱子,有的向下垂着,离地只有一尺左右;有的像怒发一样向上立着,与洞顶之间的距离也只有一尺左右;有些下垂的石乳和上立的石乳之间还未相接,中间只能容下一根头发。石乳的样子像入海的苍虬,像跃起的巨龙,像奔跑的狮子,像蹲着的大象,像莲花,像钟鼓,像飞舞的神仙,又像异域的僧人,形状怪异,不能全部记下来。我当时很疲惫,双脚越发行走困难,勉强振作精神向上攀登,到了石台,再向下看时,一切都那么清楚。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张公就是从前汉代的张道陵,有人说是(唐代的)张果老,其实是错误的。张道陵的事迹在四川很出名。(而张公洞在江苏)许询给王羲之的信中说:“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长满灵芝草,左慈等汉代末年得道之人多在这里住过。”这难道也是其中的一种说法吗?我说:“我之

前所看见的那些石床、丹灶、盐仓、米仓和棋盘,只是大体上像那些东西罢了,怎么说是神仙的痕迹呢!”

六.(深圳二模)5 A(B.修筑营垒驻军。C.连接。D.迫近,接近) 6 C.意义和用法都不同:前者是连词,表修饰关系;后者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A.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介词,和。 “与谋”省略了“之”字。B.用法和意义都相同,都是连词,表假设。 D.用法相同,都是连词,但意义不同:前者表示递进关系,后者表示并列关系)

7 B(B.句⑥侧重“忠”,句②④侧重“勇”,句③兼写“忠勇”。句①写他分析敌军心理,属于“谋略”范围。句⑤客观叙述皇上召他回京商量讨伐叛军事宜。) 8 A(A. 两处错误:李光弼未参与击退周万顷军队;“他还善于分析贼军的骄傲心理,同时诱使贼军采取疲劳战术”一句,时空错位:这是两次不同的战役,所以不是“同时”发生的事件。“诱使贼军采取疲劳战术”一句,张冠李戴。)

9. 翻译和断句。(10分)

(1)断句答案: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①每错两处扣一分,扣完为止。②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三处得2分,断对五处得3分,断对六处得4分。③后三句中三个“而”字前可断可不断之处不计入评分。)

(2)答案:①广平王命士兵休整三天,接着向东进军。(休:使动用法。东:名词活用为动词。“王”、“休”、“东”各1分。“三日”译成“三天”“多日”均可)

②贼军像鸟张开双翼一样从两边包抄夹击,官军退却。(张两翼:像鸟一样张开两翼,1分;必须译为状语,“张开两翼”等译法不得分。包之:包抄、夹击敌人。1分;译为“包围”也可。“却:退却,1分。)

七.(深圳一模)5 C(A.透彻了解。B.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参见“府吏见丁宁”。D.抬高。) 6 C(C.都是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前者“古人之为序”是全句宾语部分的小主语;后者“足下之有百瑜”作动词“知”的宾语。A.都是代词:前者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作定语;后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作小主语。B.前者是表目的连词,“用来”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凭借”的意思。D.都是介词:前者的意思是“在”;后者的意思是“向”。) 7 C(命题目的:传承前辈文言教学的优秀成果,从节奏(语法)、语感、翻译等角度引导师生共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C项理解原句有三个错误,全句的关系是偏正,不是主谓,其中“为足下献”有两个错误:“为足下献”中的“为”是介词,“为足下”是介宾短语,“为足下献”是偏正短语。正确框式为:

以 硁硁 之 意 为 足下

偏正介宾

介宾

偏正

偏正偏正

8 D(“全从正面着笔”有误,改为“运用先正(古)后反(今)的对比手法”。只是作者议论“后之君子”时,是运用反问句“岂复有讲于此者哉”,没有议论“古人之为序”那么直白。)

9. 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6分)

①难道不因为这些文章是足以使今人信服并且流传后世吗?

(“岂”,“斯编”,“信”,各1分。“读者”译为“天下人”也给分。)

②(绝没有)用虚假言语来博取读者的欢心

(“以”,“取笑”,“天下”,各1分。译为被动句“取笑(于)天下”亦给分。)

(2)用“/”给下面的文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4分)

答案: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断对2个得1分,断对1个得半分。总数断对,但多断两处以上扣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1:

真委屈你了给我写信,并郑重地送来大作,又承蒙你大加赞赏,想要我写序言后再流行于世。你才华横溢年轻力壮,在当今颇有名气。人们推举你相信你,与你本人期待的东西,难道不因为这些文章是足以使今人信服并且流传后世吗?你让我公开地在大作前面写上我的名字,非常荣幸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非常荣幸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然而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如果有文集,一定要请求文章高手来写序言,不只是借重人家的名气罢了,(而是)我的文章优点不会掩盖,我的文章缺点也不会护短,我的作品从何处入手,我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和得力之处,都应该知道。这三种东西缺少一种,都不足以作序。如果不是擅长文章写作,那么必定不能透彻了解文集的首尾,不能摘取重要的东西,并触类旁通,来完善自己的观点。我曾经把它比喻成人身上的痛痒要搔,却想让另外一个人来搔痒,难道能不搔错痛痒的地方吗?或者又说有人亲眼见到自己身上

患病之处,但这个人正好还有抽搐病症,难道他能用自己的十个手指的力量,使自己畅快而没有遗憾呢?现在你看我,在写作方面擅长,还是不擅长呢?你误听他人对我的不实之誉,并确信无疑地推举我,应当是不认为我不工于文章了。这个作为你认可我的意思是可以的,只是我如何担当得起!然则我难以违背你的意愿,于是想竭尽自己的才思,希望能找到一点点感觉,早晚捧着你的大作认真阅读,但仍只是模糊不清抓不住头绪,我明明知道你的文章优点很多而缺点几乎没有。但是你从何处下手,哪个地方是你作品的得力之处,我大概像上文提到的帮人搔痒的那个人一样不能评价你的作品。即使我的文章确实工巧,也不应当在替你作序的人之列,更何况我也难免会有上文提到的犯病抽搐的苦痛。这就是我写起来会文字生硬而不敢表达心意的原因。

我还私下里认为古人写的序很多。凡是朋友故旧进退、聚散离合的时候,大家都有赠答的送别序文。看他们互相往来的序言,好像都不难于尽情发挥欢畅淋漓。但最终都能回归真实本质,绝没有粉饰的溢美之词,绝没有用虚假言语来博取读者的欢心,所以能经久不衰而永不磨灭。对于文章序言,或许可以类推。后来的文人君子,他们想请人家替自己作序,和庄重地提笔为他人写序的人,难道还会很在意这个吗!我的文笔拙劣,不敢借为人家作序一事来抬高自己。凭你在文章方面的功力,社会上会有许多登门请求为你作序的人,所以我不揣浅陋向你提出这个建议。

参考译文二:

东坡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想:怎样才能到得了。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一个人感悟到了这点,即使在战场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战鼓敲得如雷声响,向前进攻可能死于敌手,后退就会受到军法处置,就是在那样危险的时候,也不妨(寻机)多休息一会儿。

八.(顺德模拟)5.B 应解释为“拜访。

6.D (D、介词,在/介词,被。 A、连词,于是,就。 B、动词,到,往。C、介词,因为。)

7.B (B、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形容词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形容词使动用法)

8.D “没有涉及”错,原文最后一段也对李白的诗歌进行了简短的评价。

9.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①我得到这本书,于是考证各篇创作年代的先后,按顺序进行编排。(得分点:乃、考、次第)

②他一生的经历就是这样,这些从李白诗作、文章的自述中可以考证出来。(得分点:更涉、语意连贯)

九.(茂名一模)9、D 10、A 11、D 12、A

13、(1)汤斌派人重新查堪,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上疏奏请废掉先前余国柱的意见。(4分)

(2)常州知府因失察下属而降调,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4分)

(3)正好汤斌带病入朝,于是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3分)

【参考翻译】: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康熙十七年,授汤斌为翰林院侍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员,正值朝廷推举(候选人),皇上说:"现在称为道学的人,有的言行不一。我听说汤斌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对汤斌说:"一向听说苏州阀门为最繁华的地区,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从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你应当使他们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事事都要追求它的根源,以农业为本,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

起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安、扬州二府遭受水灾,余国柱上疏说:"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明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汤斌派人重新查勘,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上疏奏请废掉先前余国柱的意见。二十四年,汤斌上疏说:"苏州、松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而承担相当于大省百余个州县的赋税,百姓的财力一天不如一天。恳请将苏州、松江钱粮照征收规程减少一二成。"

淮安、扬州、徐州三府再次遭水灾,汤斌逐条列举免征及救灾事宜,请求动用国库银五万两,到湖广去购米。不等圣旨颁下,汤斌又奔赴各州县视察救灾的情况。他的上疏到朝廷之后,皇上命令侍郎素赫协助他办理。常州知府因失察下属而降调,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

汤斌命令各州县设立学堂,讲授《孝经》等,禁止妇女游观,胥吏、倡优不能穿裘帛材料的服装,毁掉不健康的作品。苏州城的西上方山有一个五通神祠,接近好几百年,远近的人都纷纷前往。有一个少妇病了,巫婆就说五通将娶她为妻子,往往都死掉了。汤斌没收庙里的神像,木头做成的就烧掉,泥巴做成的就沉入水中,并命令各州县再有这样的就全部毁弃,用这些材料修建学堂。

二十五年,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汤斌要赴京时,苏州百姓哭泣挽留未成,停市三天,满街巷烧香为他送行。二十六年五月,无雨,钦天监灵台郎董汉臣上疏指责这是由于时事所造成的,语言触及当权者。此疏下到延臣议论。明珠很恐慌,要自承罪责,只有大学士王熙一人表示:"市井小人胡言乱语.应立即斩首,事情可以完结。"汤斌后来也到了朝廷,余国柱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汤斌说:"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们不讲而小臣敢讲,我们应该自省。"皇上终于免去董汉臣的罪;明珠、余国柱对汤斌更加怨恨。摘录他的一些言论上报,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话"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作为对朝廷的诽谤。皇上传旨责问.汤斌自己表示"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加处分。正好汤斌带病入朝,于是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江甫人住在京师的,要击登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那么回事,才散去。不久,病发,死去,年龄六十一岁。

十.(韶关二模)5.D夺: 剥夺。

6.C(A兀纳的,代词。B因为,介词。C代乙辛,代词;不译,衬音词。D才,副词。)

7.C①②③⑥都属于主人公忠君爱国表现。④是主人公生活简朴的表现。⑤是主人公对自己的私生活的态度。

8.D“不报”与“不听”是指皇帝没有采纳兀纳的意见。

9.(1)及金兵来侵/战于宁江州/其孙死之/兀纳退走入城/留官属守御/自以三百骑渡江/城遂陷/后与萧敌里拒金兵于长泺/以军败免官。(错、漏两处扣1分,“退走”与“入城”间可断可不断。)

(2)①放弃嫡孙,不让嫡孙即位,这是把国家给予别人。(以,把,1分,与,给予,1分,句意,1分)

②女真有轻视朝廷之心思,(我们)应该增加兵力来防备没有预料到的事情。(益,增加,1分,虞,猜测;预料,1分,句意,1分)

【附1:参考译文】

萧兀纳,字特免。他的先祖曾任西南面拽刺。兀纳身材魁梧,庄严持重,擅长骑射。清宁初,他的兄弟因事入京朝见,皇上问族人中谁人可以任用,他的兄弟回答说是兀纳,皇上补兀纳为祗候郎君。

大康初,任北院宣徽使。当时乙辛已经陷害了太子,趁机称和鲁斡之子耶律淳可以立为太子,群臣无人敢言,只有兀纳及夷离毕、萧陶隗劝谏说:放弃嫡孙,不让嫡孙即位,这(是)把国家给予别人。皇上犹豫不决。五年(1079),皇上出猎,乙辛请求留下皇孙,皇上想听从他的建议。兀纳奏道:我私下听说皇上出游,准备留下皇孙,倘若保护者不称职,恐怕会生变故。果真要留下,我请求侍从皇孙左右。皇上这才领悟,命令皇孙从行。从此,皇上开始怀疑乙辛。

不久,任同知南院枢密使事,贬乙辛、耶律淳等人。皇上嘉奖他的忠心,封为兰陵郡王,人们说他很像古时扶持社稷的重臣。皇上对王师儒、耶律固等人说:兀纳忠诚纯正,狄仁杰虽然辅佐了唐室,但都没法超过兀纳。你们要让燕王去了解他。从这以后,皇上令兀纳辅导燕王,更加受到优待宠信。大安初,诏令让他娶越国公主,兀纳坚决推辞。改任南院枢密使,上奏请求对于掾史应按月对官员的等级次第进行评议,皇上从之。寿隆元年(1095),拜为北府宰相。

当初,天祚尚未即位时,兀纳多次因为直言拂逆了其心意。待到即位,外调兀纳为辽兴军节度使,守太傅。因小底王华诬陷兀纳借用内府犀角,诏令审讯他。兀纳上奏说:我在先朝时,诏令准予每天取用十万钱作为私下费用,我不曾胡乱取用一钱,难道会借用犀角吗?天祚更加恼怒,剥夺其太傅官职,降为宁边州刺史。

兀纳上书说:自从萧海里逃到女真,女真有轻视朝廷之心思,(我们)应该增加兵力来防备没有预料到的事情。皇上没有作答。奏章几度呈上,皇上不听。及至金兵前来进犯,交战于宁江州,兀纳的孙子战死,兀纳退逃入城。留下属吏防守,自己率三百骑渡(混同)江向西行,府城便陷落了。后来与萧敌里在长泺拒战金兵,因兵败免官。此事后数日,兀纳才和百官入朝拜见皇上。

天祚因兀纳为前朝重臣,有定策扶立之大功,每每请他来询问政事,兀纳总是恳切率直作答。皇上尽管待他十分宽容,终究没能重用他。兀纳因病去世,年七十岁。

十一.(中山三模)5、A(访:咨询,询问。)

6、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目的,来。

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却。)

7、B ①说众僧所讲事实;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8、B(这不是作者而是众僧的观点)

9、(10分)

(1)(4分)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也可)

(2)(6分)

①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译对“伤”、“俟”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伤:妨害。俟:等到。)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译对“耀”、“证”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耀:炫耀。证:证实。)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十二.(珠海模底)5.A(谢:谢绝)

6.C(A助词,与后边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B.和、同,介词。C.因为,介词/趁、趁着,介词。D.意义均为“因为”,均用作介词。)

7.D

8.C(“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有误,说反了。 )

9.(1)4分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

(2)(6分)

①译文: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关键字:“为”;“交”)

②译文: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 (关键字:“会”;“数”)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十三.(韶关一模)5.A(逆:迎接)

6.D(代词,他的。A前者:表被动;后者:引出动作或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到”;B前者:把;后者:用;C前者:表被动;后者:动词,做。)

7.B(谦谨,恭顺谨慎,解答时要围绕题干史朝义“谦谨”这一关键性语句从文中选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其中,句①是因为史思明扬言攻破陕州后要斩史朝义,史朝义为此担忧。句⑤的前文交待了是驿站值宿的卫兵惧怕曹将军,不敢动手,与史朝义无关。)

8.C(“左右指示之”,史思明身边的人向骆悦指出了史思明的去向。文中并未提及下属向史

思明报告。)

9.(1)戊戌 / 命朝义筑三隅城 / 欲贮军粮 / 期一日毕 / 朝义筑毕 / 未泥 / 思明至 / 诟怒之 / 令左右立马监泥 /斯须而毕。(每错、漏两个扣1分)

(2)①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小、动)(3分)

②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您也不能保全了。(苟、全)(3分)

[参考译文]

史思明,是宁夷州突厥族人,起初名为窣于,(后来)玄宗赐他名。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为人)非常恭谦谨慎,爱惜士兵,将士们大多都归心于他。史朝义不被史思明宠爱,史思明偏爱小儿子史朝清,派他镇守范阳,时常想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做太子,史思明的随从对他的打算略有泄露。史思明击败李光弼后,想乘胜向西入关,便派遣史朝义率兵作为前锋,从北道袭击陕城,史思明率大军从南道紧随他进攻。三月甲午,史朝义军到达礓子岭,卫伯玉迎击,打败朝义。史朝义数次进攻,均被陕兵打败。史思明退兵驻守永宁,认为史朝义临阵胆怯,史思明说:?史朝义终究不能成就我的大事!?想要按军法斩杀史朝义及诸位将领。戊戌(十三日),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修怒骂史朝义,命令随从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监督抹泥,片刻之间完成。史思明又说:?等攻克陕州,终究要杀掉这个家伙。?史朝义十分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史思明在鹿桥驿,命令心腹曹将军率军值夜守卫。这时史朝义在旅馆住宿,他的部将骆悦、蔡文景劝史朝义说:?我们与您已经死到临头了!自古以来就有废立君王之事,请您召见曹将军,共商大事。?史朝义低着头,没有回答。骆悦等人又说:?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您也不能保全了。?史朝义哭着说:?诸位好好处理这件事,不要惊吓我父亲!?骆悦等人就命令许叔冀的儿子许季常去召见曹将军,他来到后,就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他。曹将军知道诸位将领都心怀怨恨,害怕殃及自已,不敢违抗。当晚,骆悦等人率领史朝义的士兵三百人,全付武装来到驿站,值宿的卫兵觉得奇怪,(但)他们惧怕曹将军,不敢动手。骆悦等人带兵闯入史思明的卧室,正好史思明上厕所了,于是问他身边的人,没等他们回答,骆悦已经杀掉了好几个人,史思明身边的人指出了他的去向。史思明听到情况有变,跳墙来到马厩里,自己准备骑马逃跑,骆悦的侍从周子俊发箭射史思明,射中手臂,史思明坠落马下,于是他们抓住了他。史思明问道:?作乱的是谁??骆悦回答说:?奉怀王史朝义的命令。?史思明说:?早晨我说话失口,应该得到这样的下场。但是这样杀我太早了,为什么不等到我攻克长安呢!如今大业不能完成了。?骆悦等人将史思明押送到柳泉驿,囚禁他,然后回去报告史朝义说:?大事已经完成。?史朝义说:?没有惊吓我父亲吧??骆悦回答说:?没有。?当时周挚、许叔冀率领后军驻扎在福昌,骆悦等人派许季常前去通告此事,周挚惊倒在地。史朝义率领军队回来,周挚,许叔冀出来迎接,骆悦等人劝史朝义拿下周挚,将他杀掉。军队到达柳泉,骆悦等人害怕众心不一,于是勒杀史思明,用毡毯裹尸,用骆驼运回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年号显圣。

十四.(湛江一模)5 (3分)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B(勒:雕刻)

6 (3分)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c乃:于是,副训( A代词,之/句末语气词; B因为,介词/凭着,介词; D但足,连连,表转折/表示修饰关系,连词)

7 (3分j本题考查列文意的理解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A

8 (3分)本题考查对相关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A(“句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不符合文意)

9 (10分)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L1)义以荔蔬食积,^/非赢疾所堪/乃救日/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

事已多/气力稍减/令给卿鱼肉/不得吲从所执也/荔终小从/天嘉二年卒/叫年^十九(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3处扣1分。)

(2)①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垂感到十分惊奇(诧异)。(3分,“异”1分,句意2分)②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卜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3分,“切” 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祖父虞权、在粱朝任延尉卿、水嘉太守。父亲虞拴,任平北始兴王咨议参军。

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捶,陆垂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佳十分惊奇(诧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暂阳王也采访,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没有担任官职,不可拜见。’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极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帚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耶,丹任通直散骑侍耶,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拳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亍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以通晓叉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责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诤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万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压,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万,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五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搬进冒署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使命令他冢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内,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百衔,谥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枢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认为很荣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