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兼论汉字难学及其优化改进

张马沙1

摘要:当世人都在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叫好的火热时节,笔者从全新视角冷静分析汉字的重大缺陷,列举实例论证汉字是一种难学、难记、缺乏规律性的文字,指出了汉字需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举例示范了汉字优化的可行性和易行性。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待汉字也应该有全球视野和未来观点,否则就会固步自封而不醒,把玩破旧而得意,错失良机而不知。

关键词:汉字听写大会;汉字难学缺陷;汉字优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xx年x月x日(星期五)晚8点,笔者曾看了一场CCTV1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此写下拙文初稿)。节目主持人不时报道着场外成年人的书写正确率“还不到20%”,“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没有一个人写对!”“肇”事;“巉”岩;“嵯”峨;“醪”糟;“锱”铢必较;“傩”戏??这些词中带引号的字将参赛者一个个拉了下来。玳“瑁”差点让一位憨厚的男生栽了跟头,没有亮灯的女评委认为“瑁”字右上角不应是“曰”,而是不封口的两短横,节目主持人啧啧连声,认为这个字很“玄妙”??笔者也曾问过周围的朋友看这档节目的感受,大都为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感到悲哀,难过,沮丧,汗颜??甚至觉得自己非常接近“半文盲”。

转眼间,一年又过,“汉字听写大会”卷土重来,如“爨、鬣”之类的“休眠字、死字”也有了粉墨登场的机会??“希望这个节目能唤醒更多的汉字”,主办方通过主持人道出了他们的贡献感和自豪感??

但是,笔者斗胆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一个问题:是我们有问题,还是汉字(这种文字体系)本身有问题?由此生发,我们还会想到如下一些问题:这么难记、难学、难写的文字,难道没有进一步改进、优化的必要吗?为什么要拿这样的文字难为我们的孩子,难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五百年后,一千年后,两千年后,汉字就应该这样一成不变吗?中国正在以“孔子学院”的方式向世界推广“博大精深”的汉字,教师们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和尴尬?推广这样一种难记、难学、难写的文字是不是在戕害世界各地的儿童和青少年?汉字有没有可能优化成为一种易学、易记、易写的文字去造福全人类?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前提是,我国的权力主体(政府)和权威主体(学界)对汉字是难学还是易学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的回答。

笔者的观点非常明确,汉字不仅难学,而且非常难学,即便不是世界最难文字,也是世界最难文字之一。而其难学难记之处往往正是其缺陷所在,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汉字的主要缺陷并顺便给出解决方案。

二、汉字主要缺陷之一 ——多音字问题

多音字是外形、结构、笔画都完全相同但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发音(不考虑声调)的汉字。如“长、大、参、调?”等字。据笔者粗略统计,在约6000个当代实用汉字中,多音字(包1作者简介:张马沙(1957-)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九三学社增城支社委员,广东增城市政协委员。

括另读、异读、又读、旧读、俗读等)高达20%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比率。

多音字也是汉字难学难记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给学习者、使用者带来的困惑与痛苦是难言的和巨大的,像上面那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俯拾皆是。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一符多音是落后的、原始的、不科学、不合理的语言文字现象,必须改进。没有这样一种认识,汉字简化、优化,都无从谈起。

应坚持“一符一音”原则,并尽可能做到“一符一音”。否则,混乱不可避免。对多音字的改造,应坚持“分立应多于合并”的原则,分立的汉字越多,说明我们的“文字语言”越来越科学、精确、严谨、丰富。

三、汉字主要缺陷之二 ——形声字中的“声”符混乱问题

语言靠声音传递,由听觉辩识;而文字是一种符号,要靠视觉辩识。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记录发音的符号,常常要将其从符号“翻译”成声音,最后再由大脑辩识。因此,大脑在接收和处理文字信息时的工作量和负担要比处理声音信息时大得多。如果这种文字符号缺乏规律或过分复杂,大脑就会不堪重负,甚至会导致混乱和出错。

让我们先来看两例高中语文试题:

例1. 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唾弃 沉睡 千锤百炼 边陲要塞 ....

B. 憔悴 粉碎 猝不及防 出类拔萃 ....

C. 啜泣 拾掇 缀玉连珠 苦学不辍 ....

D. 悼念 泥淖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

答案见尾注

例2.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不考虑音调)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鹧鸪 辜负 沽名 呱呱坠地 怙恶不悛 ......

B. 甘甜 舔食 蛞蝓 恬不知耻 暴殄天物 .....

C. 飓风 遽然 莴苣 聚众闹事 龙盘虎踞 .....

D. 记忆 法纪 倾圮 肆无忌惮 暨南大学 .....

答案见尾注

看了上面两道题,你有什么感觉?这样的一种文字是科学、合理、规则、好学、易记的文字吗?这样的文字适合向全人类推广吗?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乐意接受并认同这样的文字吗?这些问题的答案,留给读者去琢磨体会。

笔者在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两个例题揭示了汉语汉字难学的最大难点——汉字形声字中大部分表音符号混乱,缺乏规律。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种构字法,笔者将形声字改称为“义音字”,这样的字分别由“义部”和“音根”构成,“义部”与“音根”相比,音根更为重要。

如:“定”音系列:锭,腚,啶,碇??等。可是“绽”却例外(当然,还有淀,靛等dian音,为文章篇幅所限,不扩展论述),按照“正确的”读音,“绽”应该读zhan音。于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笑话:某领导干部在台上做报告,“??同志们,我们的工作要精益求精,数据要相互衔接,否则,就会出现纰(bi)漏,露出破绽(ding)??”

根据笔者粗略统计和计算,汉字中作音根用的字符约1000个左右,平均每个音根符号的发音为4.8种,最多的是“隹”符,发音多达40种以上。让人难以适从,只能结合义部进行整体单字的发音记忆,也就是死记硬背单个汉字的发音和整体书写,“傩”字就是其中一个。这样的字,难度就太大了,因此一个字被读错的概率极大,久而久之,形成了地区性21

误读,成为方言音的成因之一。

笔者之所以要把音根混乱定位为汉语汉字难学的“最大难点”,是因为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占全部汉字的比例高达70%以上,但其中仅有一半具有正确发音引导作用,另一半则会误导学习者发出错误的发音。因此,中国人中有很多所谓的“白字大王”,指那些读错音,用错字的人;另一些人则不敢读自己没把握的字,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认识某个字。无论出现上述哪种情况,都让人非常难堪,非常尴尬。顺便说一句,这在拼音文字国家是极少见的,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基本能正确无误地读出来;再结合大脑语音记忆库中的记录,就可以明白这个单词的含义——除非他的语音记忆库中没有这样的记录。这也就是为什么外国儿童识字速度快,识字学习时间短的“奥秘”所在。读者是否发现,多音字问题和一根多音问题有极为相似之处?只是多音字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纯粹一些;一根多音表现得较为隐蔽一些和更为复杂一些。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一种符号有多种发音”。把这两部分汉字发音问题解决了,汉字难学的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怎样解决形声字中的“声”符混乱问题呢?要说容易也非常容易(优化汉字的易行性),例如,由国家权威部门规定,“定”只能发ding音,不能再发别的音;“绽”怎么办?改写

②为[纟占],问题就解决了!

四、汉字主要缺陷之三 ——构字部件庞杂、繁多、非标准化问题

书写汉字如画图画,已经够难了,而汉字的构字部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标准化的,没有名称的,奇形怪状的,笔画繁多的。如“舞”字及其上部和右下部,如“疆”字及其偏旁,且其构字部件多达六七个;再如“登”与“祭”两字的上部,形状相似而笔画却又完全不同(根据《辞海》,登字的另一种写法是采用“祭”字的上部);又如“霸、爆、鬓、礴、簿、餐、谶、鼎、魑、橱、蠢、蹙、戴、羹、蹬、巅、叠、懂、黩、魔、撮、瀚、礅、繁、臀、暨、藏??”等字并非繁体字,亦非冷僻罕见字,全都是通用字,大部分还是常用字。但它们实在令人感觉笔画太多,给书写和记忆都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特别是对幼年学童和外国学习者来说,更形其难。

有些字不仅笔画繁多,而且没有道理,缺乏逻辑。请看下面这个场景:

在某小学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鼎”字的含义及其写法,“鼎,是古代一种装酒或食物的容器,与大锅的作用差不多,与鼎有关的成语很多,如三足鼎立??”学生们接二连三地提出了问题:“老师,这鼎里面装的怎么是一个‘目’啊?是一只眼睛吗?古人爱吃眼睛吗?好恐怖哟!”“老师,这鼎怎么是漏的啊?漏鼎怎么能装得了酒啊?”“老师,这鼎怎么有四只脚呀?”“是啊,成语不是说三足鼎立吗?是不是搞错了,应该是四足鼎立呀?”“???”老师懵了。

若构字部件能像现代机器或产品那样,其零部件能标准化,简单化,有规可循,则不致太难。爱因斯坦曾说过:“合理的都应是简单的。”意即能用简单的方法代替复杂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或功能,就是合理的。复杂的汉字应该进一步简化,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简化笔画不应是汉字改革的重点;部分汉字笔画太多只是汉字难学的难点之一,但并不是汉字难学的关键所在。像“鼎”这种在一种发音中与音根无关的字,笔者将它们称为“本音独立字”。在笔者选择的六千多个实用汉字经优化整理后,这种本音独立字只有172个,它们是需要学习者单独记忆的。任何语言文字都有“不规则”现象,从另一角度看,没有“不规则”的点缀,反而会显得单调乏味,只要这种现象不是太多太普遍,是不会造成学习者反感的。 ② 方括号内的字符为笔者设计的优化汉字,笔者尽可能采用现有汉字构字部件,每个方括号内的内容构成一个优化汉字单字。

对于“鼎”字,可以改作[日/凵/川],笔画由12画降为9画;“凵”为容器,而且不漏;容器里有酒,太阳映在里面,所以有“日”;鼎有三条腿,所以是“三足鼎立”;字理清晰,逻辑严谨,而且与原来的“鼎”字有紧密的血缘继承关系,中华文化没有断裂。

即便对于冷僻字、休眠字、死字,也能按照“义音字”原理进行优化,如前面提到的“爨”字,可优化为[火串]。(笔者举出此字,意在表现义音字理论原理的强大功能,并呼应汉字听写大会的用字。)

五、汉字主要缺陷之四 ——部分字差别极微,易混难辨问题

前不久,笔者看到某报纸上有一则报道,意思是说某市开展“扫除错别字,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活动。结果发现市汽车站的“候车室”写成了“侯车室”。

鄙以为,这里虽然写错了一个字,但并不影响其社会实用功能,因为某些汉字实在太相似了,差别太细微了,一般人也就将错就错了。如“戍戌戊”,“己已巳”,“侯候”,“拔拨”,“未末”,“暧暖”,“刺剌”,“佘余”,“汆氽”,“佳隹”,“茶荼”,“徒徙”,“母毋”,“咎昝”,“子孑孓”等等。但作为教书的老师,学汉字汉语的儿童或外国学生,是非得弄清它们的差异不可的啊!太可怕了,只怕需要借助显微镜了。

更有“日曰”瘦肥之同异,因此有了“三日没读书,日字长肥了”的笑话:一个胖墩小学生偷懒“请病假”,三天后回校,大家都笑他又长胖了。课堂上,老师让他读一篇古文,他读道:“孔子曰(ri日),吾日三省(sheng)吾身??”引得满堂大笑。“你们笑什么啊?”一位女同学大声告知小胖墩:“前面那个不是日,后面才是日??”“我看着也有点不一样,怎么我三天没读书,这个‘日’字好像也长胖了??”全班都笑翻了。

即便是中国人,对这些字都甚感头痛,设想若要将这种文字推广于世界,岂不难哉? 这个“曰”字如何优化呢?有办法,改成[讠月]不就行了吗?!“讠”为义部,含义是说话,“月”为音根,这是一个标准的义音字。

六、结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据说是好评如潮,但笔者认为,这是一档可怕的节目。是对汉字文化的负面广告,是拿繁难汉字吓唬全世界人民和全世界的孩子!中国人啊,你们在为数千万人中挑选出来的几个优胜者的智力和记忆力欢呼的时候,是否想过文字的真正功能是什么?文字的真正功能是让普通人甚至智商低下的人都能方便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不是让天才表演其过人智商的魔方玩具,不是需要超强记忆力和辨识力的繁琐符号,不是令人困惑甚至让人崩溃的难解密码!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你们不去思考汉字的缺陷和如何优化汉字,而是将散发着朽木腐尸臭气的一些事实上已经死亡的汉字和词汇挖出来“熏陶”那些纯洁的孩子们,实在令人好笑和悲哀。这样做的另一个恶果就是让世人厌憎汉字,逃离汉字及其代表的中华文化,这是在为汉字挖掘坟墓!

以上列举的 [纟占]、 [讠月]、[火串] 、[日/凵/川](绽、曰、爨、鼎)是笔者新创的“优化汉字”。一供竹管窥豹,示范优化汉字的可行性和易行性;二为抛砖引玉,望能引起部分读者的汉改兴趣和汉改灵感;三望感动“上帝”,愿权力主体和权威主体能有所触动。

汉字成了拼音文字!太简单,太好学,太易记了!

但是,一定有人会惊呼:汉字中没这些个字呀!

答曰:没有,就不能造几个新汉字吗?

惊呼:造新汉字?那不就破坏传统,破坏汉字稳定了吗?

答曰:再过一千年,不,只需要一百年,今天的新汉字不就成了传统汉字了吗? 惊呼:那会天下大乱的,台港澳和海外华侨都会反对的! ③ [日/凵/川]:字符间的斜杠表示单字的上下结构关系。

答曰:正是由于我们现行的简化字不够科学合理,他们才难以接受。若我们将汉字改造得易学易记,当全人类都欢迎的时候,台港澳地区是会接受的。我们不是要将汉语推向世界吗?我们不是要将中国今天的儿童和未来所有的儿童从汉字难学的泥潭里解救出来吗?只要有这个善良而崇高的目标,一切艰难险阻都会一一化解。

惊呼:中华文化将因此断裂,我们的后代将无法阅读古籍和碑文??

答曰:过去的中华文明与未来的中华文明比,哪个更重要?人类的过去与人类的未来相比,哪个更重要?何况,古籍和碑文可以转换成优化汉字,正如繁体可以转换成简体一样??笔者完成的六千余实用优化汉字系统中只有约二分之一汉字需要优化改造,部分改造还会彰显中华文化和文明(如[日/凵/川]字),中华文化不会断裂。

惊呼:那所有的典籍、法规、书籍都要成为废纸,重新用优化汉字印刷,多大的浪费呀?! 答曰:请算一笔更大的大账——每个孩子学习汉字的时间将从现在的(平均)5年减少到2.5年,这个社会效益何止千亿万亿!全人类将乐意接受汉语汉字,这个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以及连带的经济效益何止千亿万亿!

自党的十六大起,“创新”理念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语汉字在国际语文的竞争中,必须修正缺陷,创新图强。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惊呼:你太危言耸听了吧,现在全世界不是正在流行汉语热吗?

答曰:那就请认真调查一下吧,看看有多少外国人学汉语汉字学成功了的,又有多少外国人是半途而废放弃了汉语汉字学习的?一旦未来大部分社会上层的中国人能使用英语英文时,对外汉语教学将会全面快速萎缩。你可能对笔者的这个预言嗤之以鼻,但笔者再请你看看中国的13个邻国(日、韩、朝、俄、蒙、巴、印、尼泊尔、不丹、缅、老、越、菲律宾),有几个是使用汉语汉字(为官方和主流传媒第二语言)的?有几个是使用英语英文(为官方和主流传媒第二语言)的?中国的邻国尚如此,何谈其他国家!由此,你应该能看出汉语汉字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只要我国的权力主体(政府)和权威主体(学界)认为汉字是难学的和需要改进的,那么汉字还有成为人类共用文字的一线希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