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20xx北大经院考研经验总结

20xx北大经院考研经验总结

首先,先简要介绍一下本人的大致情况。本人绝对不是令人厌恶的商业资料贩子。我是一名20xx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再辞职考研人,20xx年参加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成绩进入前5%,(共913人最后有考研成绩,含单考生)。也许这个成绩还算不得最拔尖的,但我从开始寻找专业课资料到最后参加考试我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能够取得这样一个成绩不得不是一个极其高效复习的结果。真心希望我这次的考试经验能为后来人提供一些经验帮助。

关于考经院

考研是一个心苦的过程。考北大经院是一个辛苦的过程(每年约为1:30的录取率)。如果没有考上,选择调剂或复读更是一个辛苦+心苦的过程。调剂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和愉快的。所以,考试以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1) 建议采用SWOT法分析自己各个科目的优劣势。

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孰强孰弱?政治和英语是需要反复学习和巩固的科目,只要不是裸考,在成绩上拉开的差距不会太大,靠的是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然而,数学是一个非常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不光需要不断的复习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细心的解题习惯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毫不夸张的说,数学没有考好,考上经院的希望就渺茫了。政治和英语加起来145左右,数学135左右就相当保险了。专业课的考试虽然不指定参考书目,但是却有书目可以参考,在后面的介绍中会一一列出。在正确的参考书目和复习方法的指导下,合理分配时间,是非常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我想我就是一个短时间内考出高分的例子。

2)其他需要考虑的还有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决心和毅力、风险承受能里、家人是否支持等非智商因素了。每一个考研的人都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你是否能够坚持到底?曾经有数据显示,如果你能一直坚持到考完全部考试走出考场,你可以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就相当的大了,因为太多的人出于其他原因放弃了坚持。然而,残酷的是,即使你坚持到底,考上经院的概率仍然仅仅只有约为三十分之一而已,这个现实在你付出了那么多以后,你能够甘心接受吗?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抛开北大经院的种种优势不说,它的招考方式是相对公平的,连复试也采用笔试,对校外考生一视同仁,这也许就已经足够为之锲而不舍了吧。

专业课资料

专业课不提供参考书目,但是实际上是可以有的。市面上七七八八的资料非常多,很多都是为了倒手赚钱的凑数的。它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以数目取胜,让人感觉很全很强大。熟不知这样却浪费了考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么看不完让人感觉越看越沮丧,要么看完了的回头一想都只记得个大概却弄不清楚。我推荐的资料是相对精炼的,但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时间允许,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精炼的基础上适当扩充。

1)微观经济学部分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很好的一本微观教材,考题也几本都从 这个里面出。建议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能够看四遍。第一遍是粗略的阅读,读懂读明白,获得一个大致粗略的印象。这个时候说到某章某节有印象就可以了,具体的说不清楚也不用着急。第二遍要试着去记忆,能记多少就记多少。我不是神童,这个时候我能记住的不算少但也不够多,

但比第一遍的时候更加能理解它了。第三遍就要重点去记忆那些第二遍过后又忘记了的东西。每看一遍都会懂得许多,但忘记得更多,没有必要因此焦虑,因为这很正常。而且那些前面忘记过的后来再看反而记得更加深刻。第四遍是考前的查漏补缺。对着历年考试真题来看,看还有哪些题答不上来或答不清楚,立马回答课本或习题中去看,仔仔细细的看并记住。我就是这样后,走进了考场。

微观经济学作业题(张元鹏+刘文忻):老师出的课后习题也需要反复读。在第一遍看过书后,每看一章节就可以配合习题复习。如果不会,要回到课本中再去研究。习题中综合性强的题目更加值得注意,考试中也有稍微改一改就出题的。有一些太偏的东西不必细究,比如海塞矩阵什么的。在考试前,要配合历年真题查漏补缺课本同时查漏补缺习题。

2)宏观经济学部分(暂略)

3)政治经济学部分(暂略)

关于专业课辅导班(暂略)

关于考研调剂(暂略)

关于真题(暂略)

附20xx考题简要分析(暂略)

好了,辛辛苦苦写了整整一下午了,希望我这个“班门弄斧”的人也能对你有所帮助。本着对大家负责任的态度,以上仅是个人经验谈,希望各位根据自身情况斟酌采纳。

深知本不应该“有偿服务”的,但无奈比较拮据,还要面临高额学费,只得厚着脸皮收取10元一套(含资料+经验),希望不要被骂得太惨就好了??

电子版资料目录:(使用方法见《总结》+《总说明》)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综合背诵版》★

刘伟老师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改革特点和趋势录音

本科一年级政治经济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简单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说明

《资本论》选读

▲需要补充纸板教材——逄锦聚主编,高教出版社《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作业习题--张元鹏、刘文忻作业习题及答案★

期末考试题型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课件

微观经济学复习说明

博弈论

▲需要补充纸板教材——张元鹏《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作业及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期末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19xx年至20xx年

复试资料: 复试复习说明

保险

财政学刘宇飞刘怡

国际金融 吕随启

国际贸易 李权

货币银行学 刘宇飞

 

第二篇:20xx厦大会计学考研经验总结

大家来厦大的估计主要还是看专业课的,专门写个专业课的经验帖吧。

一、背景

我是一战厦大会计,410+,辅修会计第二学位,管理学和微观都学过,专业课分没有很高,129,我所知的有几个都是130+,今年感觉专业课给分微水。

厦大管院(会计+财务+企管+旅管+市营)初试专业课相同,均为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案例分析。

二、用书

管理学:格里芬第九版《管理学精要》+ 林志扬《管理学原理》+ 聚英复习全。

微 观: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 尹伯成《微观经济学习题》+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解析与考研笔记》。

三、复习安排

(一)管理学

7月底决定考厦大,然后在思睿厦大考研网买教材买资料。8月看完第一遍。9月10月看第二遍管理学,翻阅聚英全书看上面的笔记,但还是以书为主整理笔记,列条目,作补充。从10月开始背诵。11月换教材,给我整理的满满的管理学笔记本跪了。马上买书从头看,这个时候完全没时间像之前那样整理笔记,只能赶快看书。11月下旬看第二遍管理学,早晨出去背,一章背完就回教室,整理一下框架,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就不整理框架了,全在书上做记号。后来聚英发了新教材的笔记大纲,我就主要以那叠纸来记忆了,然后自己在纸上加内容,在笔记本上整理了些教材里没有但是真题出现过林志扬书里有的东西,一并拿来背了。12月背那叠纸加自己后来的笔记本,一直到考前总共背了3遍。考试之前在考场外面的楼道里又过了一遍,然后考试时一身轻松,管理学部分全会,当然论述题稍微发散,但是也有的扯。12月还抽了点时间,看真题,只看了近几年,没时间写详细的解答,只对着题目把记忆中的几点列了下,心里有数即可。

(二) 微 观

8月看了微观前几章。9月以数学和管理学为主,没看微观。10月看完微观剩余章节,然后从头挑重点章节做了些笔记,做书后习题。11月再看第三遍微观,看一章做一章尹伯成的题,记录不会的题,我当时主要是对涉及到税的题目有点闹不清楚,做多了就懂了。12月想了下名词解释怎么答,除了单说书上的解释外是补充写分类还是特征等;对自己易忘的部分再做推理,画图梳理逻辑,弄懂就好。

微观最后一大题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论述,复习时我忽略了最后这一部分,结果考试时15分的题我没写,不过也确实是没时间写了。大家还是把重点面铺全,别漏下知识点。另外,官方出的微观教材是第四版,所以我找同学借了下第四版的书翻翻,第五版里多出来的知识点我在后期抓重点梳理推导时就撇开不管了,免得浪费时间,主要是博弈部分几个典型的博弈模型。

四、注意事项

专业课主要就是记忆和做题啦,往年真题很重要啊,抓下命题思路。然后答题时尽量写全面,但是3个小时也要注意时间,答题纸是全白,3张A3那样的纸(也许记忆有误),但是总共12页纸,我写了11页,笔一刻没停最后一大题还没写,反正手心全是汗啦。坐我前面的男生貌似提前半小时就搞定了。

五、关于复试

复试只准备了一周,三门课的书只有管理会计看完了,还是买错的很薄的一本,后来主要看了中财的理论和长期股权投资部分以及审计的重点章节(后来情况表明,看的除了长股投其他都没怎么用上,全靠储备和瞎诌)。

今年复试是3月18、19两天。18号上午报到交材料抽签,下午考英语 听力和专业课笔试。听力全是选择,专业课四道大题,同样是初试时用的那种大开张全白答题纸,考的是参考书目的内容,但是感觉上参杂了书外知识,对会计知识有一定要求,当时是和同学感叹这是不是会计专业的都不大好做啊。

19号按抽签顺序进行面试。英语面和专业面分开两个会议室,先面哪个视当时流动情况而定,英语面会计专业的除了自我介绍、简单会话外会问专业问题,非会计专业的有的人问了专业问题,有的人没有。比如我当时就随便聊了聊天。专业面是三个问题,中财、管理会计、审计各一个,选则一个回答就好。感觉问题是书上知识的升华,也要有一定课外积攒。 能说的就是这么多吧,最后祝大家都能有个好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