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报告

《有效地习作教学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报告

洛阳市吉利区冶戌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

《有效地习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教师们教学作文方法得当,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实践水平;转变了学生的习作观念;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综合素养;总结了实用性较强的习作教学经验;建立了新的习作评价方式;师生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习作 阅读 模式 评价 成果

正文:

写好作文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习作教学研究》能促进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通过课题研究,能打破学生习作时出现的考试背范文、苦恼写作文、为写美文而假话、空话、大话连篇的现象。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至爱,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吉利区冶戍小学实验成员们经过一年地探讨,在学生习作教学方面积累了经验,教师们大胆尝试,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们教学作文方法得当,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学模式。我们课题实验组成员在教研活动中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专题探究,抓住课堂契机,课外实践,汇总集体智慧,解决了许多共性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参与活动,开放课堂,孩子

们都能够“我手写我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积累中积淀孩子写作的能力。并利用多个时间和空间练让学生练笔,多种方式激励和评价,培养学生写话的欲望和习惯。此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如今已形成我们教学习作的模式,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1、观察取材、引导构思、口述评改、起草评改

2、引导审题、交流选材、指导构思、口述评改、起草修改

3、出示题目、快速构思、即兴口述、快速成文

4、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口述情境、评议口述、试写情境、导评提高

5、重温目标、例文评改、归纳方法、互评自改、精批评赏、再改成文

我们所确定的各种作文课堂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口语交流,这些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灵活的调整。

二、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实践水平。

全体课题研究者的工作视野进一步开阔,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业务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研尤其是习作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习作教学经验进一步丰富。通过对课题的实施,为学校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

三、转变了学生的习作观念,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综合素养。

1、习作观。学生们已经明白习作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要

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叶圣陶语)①这种习作观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2、需要观。学生认识到习作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他们在习作训练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作文能直接展示他们的才情。学生们知道习作是学习的需要,写好了作文,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作文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作文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3、创新观。作文本身就是创造性劳动,学生知道“我手写我心”,怎么想就怎么写。在学生眼中,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单纯的,他们感到生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心中有无限美丽的憧憬,无比奇妙的幻想,学生的奇思妙想原汁原味地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个性具有新颖性、独特性。

这些观念的树立,使学生们的畏作心理基本消除,习作兴趣日趋浓厚;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明显提高,持续发展后劲十足。学生们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并纷纷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摘金夺银成绩突出。

四、总结了实用性较强的习作教学经验。

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过程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每个月均认真进行了阶段小结,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习作教学研究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为学校全面开展习作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全校学生的习作水平积累了经验。

五、建立了新的习作评价方式。

通过探究我们形成了激励创新的评价方法。改革作文批改的现

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想方设法创设和谐开放的评改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我们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作文评改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的求知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人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校已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有效作文课堂模式;学生把阅读当成自己每天必要的精神食粮,朗朗的书香溢满校园;孩子们懂得把习作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章,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实验班的孩子们写起文章是如鱼得水,他们想写、愿写、能写,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学生在各类杂志、报刊上发表作品不计其数,已收集到的有:

获奖情况

篇数

CN发表 5 报刊发表 8 市级参赛 5 总计 18

课题研究开展一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积累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随笔,撰写了教学案例、反思、以及课改笔记。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学具和教学课件。在各级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比赛中,课题组成员老师积极参与,并且获得了省级论文一篇、国家级优质课一节、市级优质课一节。

七、课题研究中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实施了一年,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调整。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三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同时缺乏科学的阅读习惯。 20xx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明确,但不少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男女生在阅读活动中存在一些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各学段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存在一定差异,20xx年级优于20xx年级,20xx年级学生自觉性好,大部分学生有自觉阅读的习惯。

总之,《有效地习作教学研究》课题在我们实验老师的努力工作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其中仍有许多可探讨、可改进的地方,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留心总结、不断提高。

参考书目:《小学教学研究》、《我爱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日记的重要性》、《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注释①:《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

 

第二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省级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组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发挥效益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农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发展瓶颈和严峻挑战。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大部分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师生心情不爽,教学成绩老师感到郁闷,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0xx年以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从备课到上课,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行为需要我们重新建构。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构建新型了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了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xx年x月x日,我校申报的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有幸被批准立项。近年来,我单位在课题组的引领下,以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以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获得良好学业成绩,驱动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力提高学业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具体阐述如下:

(一)、从学习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品质层面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影响着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形成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

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享受快乐,增强幸福感。

(1)以“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为平台,交流学习感悟。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在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中畅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感悟,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悦纳自我,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以“书香德育”创建为抓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书香文化”是我校的主体文化,由此而生成的“书香教育”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为此,学校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书香德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自发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建构荣辱观。

(二)、从学习方法策略上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1)注意捕捉和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独辟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学生的积极参与,打破了“预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2)不断开辟和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留地”,快乐学习。开辟学生“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充分展示个性心理品质。

(3)借助优秀生的优势作用,让“小老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培优扶差。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及时评价增强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记载和实际表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油,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一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体验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辅导,恰当的肯定性评价。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督促,及时地点拨,耐心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

(4)收集和反馈源自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

“从错误中学习” “从错误中学习”触及心灵主动矫治心理偏差。 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任务生成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从师生关系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

(1)教学设计时,注重立足学生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树立成才意识。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

教师要善于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透彻地理解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和生机,让学生得以信服。

(3)教学总结时,抓住学习资源的延续发展。

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在教学中得以再利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带着这个问题反思,使学生品德潜能得以再开发利用。

(四)课题组编辑出版了《感恩教育》校本教材。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

合作,共同研讨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练习题梯度选择,应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变式练习,有助于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走入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中。

(六)、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虽然该课题已结题,但对有效教学的探索也只是另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优化利用学业成绩推动学生的品德发展,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点面结合,认真探讨和建构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思考,联系实际,及时校正,在实践中不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闫乐林

二0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