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总结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素养》

课 题 研 究 结 题 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二)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

综观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孩子们最爱看的是《阿衰全集》、《豌豆妹》等休闲性的书籍,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6)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零散,没有成型的、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和资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理解、认识不够,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便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关键词是“兴趣”“素养”,主要针对本校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效果不佳的情况,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丰富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和内在图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理论依据

1、新课改理论:

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

在课程标准中还是第一次。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我们课题组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使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主体性理论

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到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3、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赫尔巴特在它的教学论中有关于兴趣的论述。所谓“兴趣”,就是指心理上的积极活动,从多方面兴趣出发,赫尔巴特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我们要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变“要我阅读” 为“我要阅读”。

四、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使学生能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写作素养。

2、探索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3、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提供引导。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心理特点,语言、思维特点等的调查;

2、小学生阅读状况(方法、习惯、阅读量)及阅读兴趣的调查。

3、阅读内容选择,方法指导;

4、小学生各年级阶段写作要求及能力调查;

5、研究阅读与写作素养提高的关系;

6、学校及家庭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指导上的配合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阅读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案例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加大课题的介绍和宣传力度,发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实验。

2、组织参加课题培训。

3、讨论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确定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4、了解学生课内外读书情况,统计分析。

实施阶段(20xx年1---20xx年x月)

1、全面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每学年为一个实施阶段。在实验中逐步调整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阶段成果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

3、利用学校网站平台交流研究实验动向。

4、课堂教学成果展示

5、编写《学生习作集》

6、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录象、学生习作展,校本课程读本、学生收集资料、活动照片编辑论文集、展示学生成果等,撰写结题报告,报请验收。

2、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二)在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求每个班级做到四个“一”: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一个好书交换站;继续坚持“每周一诗”活动。

2、制订详尽的读书指导计划。要让读书活动收到实效,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质量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召开语文教研组会议,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制订班级读书方案,商讨如何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带动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读书活动,还力争做到:

(1)上好每周2节的阅读课,请专家评课并作进一步指导。(2)举行年级读书汇报会。童话故事表演会、美文朗诵会、读名著、写书评活动。

4、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求

做到:(1)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等活动。(2)在寒暑假请家长每天填写读书卡,真正做到家校携手育英才。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狠抓了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快速作文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

3、指导落实。我们坚持贯彻三个结合:①、课内外阅读结合。在课内,引导学生学习作考命题、选材、立意、造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但文章无非是例子,课外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课外读物,得法于课内,拓展在课外。②、课外阅读与读书摘录相结合。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将课外学到的好词好句、好结构、好开头、结尾或心得体会写在读书摘录本上。两学年下来,人均摘录在1万字以上,拥有了小型的“资料库”,而且分门别类。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时,经常采纳读书摘录的内容。③家长与老师结合,共同指导读书。

4、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六、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在实验中,学生自编作文1册,结集习作2册,提高了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2、在镇级演讲、县市级征文比赛中有10余人获奖,有一人习作发表于《创新作文》;

3、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如读书交流、诗文诵读、快速作文比赛等,提高了参与意识、表达能力。

4、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积极记录读书笔记,撰写读后感,学会了记录读书笔记的方法,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1、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在阅读与写作关系处理上意识增强,摸索到了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两年来,课题组研究公开课共开阅读指导课2节,作文指导课1节,课题研究讨论会8次。在镇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次,主讲观摩课一次,两位老师先后被评为“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语

文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2、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方法,提高了教科研能力,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有多篇教案、论文在县市级评比中获奖;有三位老师获县市级优秀辅导奖;

(三)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通过课题研究,语文教师善于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善于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使阅读、作文、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

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补充类似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自学运用,大大地增加阅读量。从课文这个出发点,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书,如《麻雀》一文,它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要想体会他的风格,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他的代表作《猎人笔记》。从另一方面,《麻雀》一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也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母爱,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如此引导,足可见围绕课文进行课外阅读,天地是多么广阔。

2、作文教学——读多篇写一篇。

以读带写,读多篇写一篇。即读完在内容上或写作方法上相类似的几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写一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安排学生的习作练习要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每次作文后,让学生把优秀作文誊写出来,装订成册,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特别好的学生习作向外投稿,既鼓励作者,又鞭策读者。

七、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师生文章大胆地向外投稿方面还比较欠缺与保守。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努力,下大力气改善。

2、实验中,我们应该让教师稳定,跟班教学。这样,实验的条理性、层次性、循序渐进性会更强,取得的实验效果也就会更好。

3、要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特色化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科学性。

4、在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阶段性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提和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本学年我校继续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师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

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课题有效研究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各班级在学校制定的阅读方案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校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这与农村家长从小不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有关);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比如,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

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积极参与各项比赛。

我校十分关注的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赛事,每次机会都牢牢抓住,鼓励学生大胆、广泛的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校注重以点带面举行,所有这样的比赛,我们在开展的时候,组织相关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从读书的方法指导,到校内初赛的认真策划举行,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学生读书的质量有很好的展示。同时,对于选拔出来参加复赛以及决赛的同学,学校还成立专门的阅读班,组织这些学生系统地训练,以确保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师生共读形成传统。

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每日三读”,与文学名著对话,与文学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当好学生的“陪读员”。当“陪读员”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

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心得写体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我校校刊《鹿鸣》的出刊,更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

(三)系列活动弥漫书香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之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每个教室建立一个图书银行,为学生提供了课文阅读的保障。为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年x月份是我校的读书月,并在4月x日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了图书跳蚤市场、读书知识小报比赛、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经典故事讲演比赛以及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

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让图书室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校的图书。我校除了把原来经典老书做归类和规范的整理外,还不断更新图书,丰富书籍。比如,购买一些当代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借助读书活动,倡议全校师生共同捐书。

三、拓宽研究面,优化研究效果

为了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效果更好,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以及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和非语文学科老师的科研水平教研水平。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个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平时研究过程中,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为,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较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都进一步增强了。

2.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 通过这些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操作样式,及:提供平台,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平台构建。

学校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情况,建立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规范性、传统性、针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实践活动平台,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

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5.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了。

总之,经过本学年的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好读书的阅读习惯,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