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培养方案初步总结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培养方案初步总结

在简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发展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着重总结了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特点及优势。以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为例,介绍了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机制,并分析总结上海大学第一届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就业行业以及薪酬待遇水平。通过本文内容分析,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需求,有望进行大力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一、全日制专业学位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xx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政府引导、人口变化和就业趋势等各种因素推动下,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趋势。

作为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出现最早也是发展最好的的国家,美国目前至少有75种专业硕士学位,56种专业博士学位。xx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己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人数的55%以上。据美国20xx~20xx学年高等教育统计,20xx年度美国获得专业学位人数为78730人。美国在20xx年授予的硕士以上学位的有737787人,其中博士学位占7.6%、第一专业学位占11.9%、硕士学位占80.5%,其中在授予的硕士学位中,专业硕士学位所占的比例高达63.7%。美国社会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较高,许多行业把专业学位硕士看成是进入行业、提升个人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的认可度更高。

在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xx年至20xx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 专业研究生学位) 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20 世纪xx年代,西澳洲政府决定把油气开发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并为发展该产业培养一支当地的技能型劳动力。于是,州政府与石油企业和地方高校合作,由当地一家主要的石油公司出资,在西澳大学设立了油气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以学术学位教育为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大,仅占硕士学位总量的10%左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对理工类和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以往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20xx年教育部部署了增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工作,实施了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20xx年教育部又决定将增加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全部用于扩大招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xx年x月,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全国2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指出争取到20xx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整个硕士生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专业型研究生是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创新和改革。以武汉大学为例,该校是我国较早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20 世纪末,学校即已进行全日制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20xx年,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招收13 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近千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不同于以往培养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偏重理论和研究具有原创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学术型研究生;也不同于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等部门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攻读研究生-在职工程研究生;全日制专业硕士以实践为导向,重视运用,培养在某一专业或专门技术领域上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特点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理论与职业的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不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学科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旨在为实践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有别于学术性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有其自身明确的定位,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亦有所不同。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来说,以上标准和要求能够反映出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优势

全国29个专业硕士发双证书与学术硕士等同,与社会接轨的就业优势明显。以往大部分学术性研究生毕业生选择工作就业。经过一段时间接触,而接收单位普遍反映学术硕士专业技能相对较差,学术研究能力比不上博士,工程应用能力和应届本科生相比又差别不大,甚至还存在不如一些专业对口的大专生的状况。

全日制专业研究生就是针对这一现象,旨在为实践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专门人才,以求满足社会对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在教学及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环节的参与,注重案例教学,关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次,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专业硕士采用的是一个校内学术导师和一个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导师负责研究生科研指导,以校外导师为副导师进行专业型研究生在企业或基地实践环节的指导。第三,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的对接融洽, 让学生能够带着理论进入职业实践训练,再从职业实践带回经验反哺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发挥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的高层次优势。

四、上海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方案

面对这一全新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制度,上海大学关于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建议如下方案:1.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3.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5.导师制度。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外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此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五、全日制专业硕士就业情况分析

第一届全日制专业硕士生——20xx年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总人数为20人目前也逐步面向社会,图1和图2是截止至4月x日的学生就业情况以及薪酬待遇情况。总体来看,除1人尚在寻找合适工作岗位之外,其余学生都已经与各个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中,大型国企主要是汽车行业招聘人数占总人数的30%,外企主要是电动工程行业招聘人数占总人数的30%,央企和事业单位各占招聘人数的15%,私营企业主要是华为和三一重工等比较知名的私企占据了招聘人数的15%。总体就业形势非常乐观,专业针对性强,薪酬福利待遇良好,与历年学术型研究生就业情况相比毫不逊色。

另外,根据20xx级学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分析汽车行业招聘人数最多,今后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可以逐步加以调整并设置针对性较强的培养体系,同时积极邀请汽车行业的专家或工程师来我校做讲座,或者直接开设相关课程,聘请该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在职或退休专业人士作为校内兼职老师。

六、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

为了响应教育部的政策,上海大学机械工程系不断健全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陆续与企业签订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合约,目前已建立的基地有: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上海市轴承技术研究所、上海机床厂、聚丰包装有限公司,这些基地为该系学生提供固定的办公地点、实践岗位、企业指导老师等。此

外,该系还设立了一个校内实践基地,提供UG软件培训以及数控机床操作等。

参考文献:

[1]庞雪群.美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创新,20xx,(6):114-116.

[2]刘晓娟,赵永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9,33(5):173-175.

[3]丁笑炯.发达国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挑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10):36-41.

[4]马永红,赵世奎,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2):74-77.

[5]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8):1-4.

 

第二篇: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护理教育

以当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学原理运用到护理教育中,主要研究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并开展中国护理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研究。

2、临床护理

围绕临床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开展内、外、妇、儿科病人的临床护理及专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丰富临床护理理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重点从事内外科护理研究。

3、护理心理学

培养具有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护理心理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临床心理护理的科学方法,开展护理人际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4、重症监护

以危重病医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危重病的发生、发展、转化的规律,研究危重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技术、护理规范,同时开展对患者及家属由于适应伤病所衍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 40学时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 30学时 1.5学分

(3)形势与政策 24学时 1学分

2、英语

(1)英语读写 72学时 3学分

(2)英语听说 72学时 3学分

(3)专业英语 60学时 2学分

3、医学统计学 50学时 2.5学分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 72学时 3学分

5、医学科研设计 20学时 1学分

6、健康教育学 30学时 1学分

7、专业课(依据研究方向选学二门课程)

(1)临床护理学 30学时 1学分

(2)重症护理学 30学时 1学分

(3)护理心理学 30学时 1学分

(4)护理教育学 30学时 1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 20学时 1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 12学时 1学分

3、分子生物学 24学时 1学分

4、康复护理学 20学时 1学分

5、护理伦理学 20学时 1学分

6、护理管理学 20学时 1学分

7、社区护理学 20学时 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1、教学实践:硕士生应参加本教研室指定的教学活动(规定上课时间除外),包括参加教研室备课会、听课、部分教辅工作、临床见习和部分课堂授课及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各项集体活动等工作。

2、临床实践:硕士生应参加本专业的临床护理实践,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基

本诊疗知识及按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管理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培养方向及涉及的课题了解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期间,除必须完成共同必修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外,还需重点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导师指定的必读的最新中、外文版护理学专著中外书籍;学习有关的工具书的利用,文献资料的检索、鉴别、分析;参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关的学术讨论,担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科研工作,对选定的学位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学位论文,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具体安排:

1、第一学年:学校统一安排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

2、第二学年:第三学期进入科室,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学期结束时,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并将考试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同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做预备实验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

3、第三学年:继续参加病房或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科研设计,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学校、系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课题的选题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应立即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广泛邀请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的人员参加,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后,导师组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方可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首先进行预试验。进行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协助及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作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慎密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系统总结研究内容,提出学位论文的见解及价值,完成论文初稿。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护理系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