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总结

寻找六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的结合点

北塘实验小学 瞿 欣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是写的前提,是写的准备过程;写是读的深化,是读的结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能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实现读写双赢。小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范文,尤其是一些经典名篇,它们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习作借鉴的典范。如果能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文本的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习作的具体可行的方法、技巧和构思,及时进行有效的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则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握文本读写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练笔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学写自读批注,激活练笔潜能

在阅读文本时,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自己曾经历的事情,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对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将阅读的心得、评语写在文章后正文空白处,有机整合原有知识与文章知识,体会写法,品味和欣赏、积累语言。写自读批注,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钥匙;是加深读者感悟的桥梁;是提升思辨的平台,是由读到写的自然迁移。

写批注可采用“三读三写”法。一读,扫清文字障碍。二读,赏析文本语言。第二遍阅读时,勾画优美或者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必要时写上“注意”,“用心牢记”等提醒语,看似简单的勾勾画画,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淀语汇。三读,记录智慧火花。第三遍读时,要边读边思考,及时记录自己感触较深,或有感而发的瞬间思想火花。“三读三写”法,让各个层面学生的读写潜能都得到了发挥,使读有所获,写有所依,为他们的动态发展提供了空间。

二、巧用课文插图,读想说写交融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的课文插图,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图文并茂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说课文的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教师如果很好的利用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逐步提高观察和想象等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表达和写作的愿望,激发学生写的乐趣。

巧妙运用《楚王好细腰》的课文插图,在插图旁写下感言,是阅读感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将学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读、想、写有机结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大臣们的神态,揣摩大臣的心思,张开想象的翅膀,讨论他们还运用了哪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减肥办法。思维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驰骋,语言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流淌, “要我写”自然变成了“我要写”。

三、品味经典段落,掌握写作技巧

《做一个最好的你》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同恰当的比喻,整齐的排比,深入浅出的向我们传递了作者的想法。读过让人余音绕梁,意犹未尽,是学生仿写的佳品。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片段,适时进行片段的模仿与迁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结尾。掌握句式的表达和段落的构成,以及一些简单修辞方法的运用,继而在仿中创,打通读写结合的思维通道。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并谈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答道:“我喜欢‘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这句话中‘大道’和‘小路’正好相对,让人体会到大道自然美好,但自己达不到时就降低目标,做最好的小路,这也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比喻与比较运用的很准确,也很生动。而且,学生一下就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

四、感悟古诗意境,培养写作品质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古诗教学时,在课上,可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品味令人叫绝的凝练之笔,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课下,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运用对古诗改写等方式,使学生与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改写过程中,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展现,诗与情,情与境,境与言交融,也激发了丰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品质。

《十五从军征》重点讲述战争带给人们的无限创伤。所以我在新授课之后加入了学生的读写训练。先让学生带感情朗读全诗,读后想想现实的悲惨,体会家的破败与凄凉,待情感酝酿好之后,引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启发学生,在老兵东向看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会念道什么?蓄积已久的情感之堤瞬间崩塌,思绪如奔涌的潮水一泻而下。学生们写的非常精彩。

通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我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了明显的三变:变得爱写批注,变得善写读后感,变得乐写作。变化程度不一,但每个学生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把握读写结合点,将读写融会贯通,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写呼之欲出。

 

第二篇:读写竞赛总结

读写竞赛总结

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校利用周三下午的两节校课进行了一次读写竞赛。今天看到结果,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获奖学生名单

一等奖(92分以上)

姚欣妮 王林涛 赵泽伦

二等奖(87—91分)

徐冰娇 文欣怡 姚梦琪 李静阳 王江鹏

三等奖(84—86分)

杨一平 王怡惠 张 震 贺一凡 刘 洋

刘晓婧 李钊毅 董烨梦 申晨洁 许飞鹏

二、考情分析

这次的读写竞赛,我没有让学生做任何准备,目的就想检测一下学生在平时阅读时是否认真,是否真的读有所获。题目所涉及到的《同步课外阅读》中的内容,我只是在平时的校课上让学生自己阅读、批注和摘录,没有做过多的讲解,所以70%的同学对部分题目不能正确作答。针对这次的检测成绩和平时的阅读情况,总结分析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思考的缺失。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边阅读边思考,可是通过试卷我看大大部分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试卷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读过的文章,题目也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识记。可是真正做得好的同学没有几个。我想这跟他们只阅读不思考,有很大关系。他们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了了解故事情节,完成老师布置的积累好词好句上,却对哪些蕴含丰富知识的文章不求甚解。还有部分潜能生读完一篇文章后竟然在脑中什么也没留下。

解决措施:

(1)出一些导读题,促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读完课文后,每位同学给自己所在的小组成员出一个题目,比比看谁的题目更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及时肯定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2、潜能生的比例过大

在这次检测中,有11个同学不及格,因为考试的内容是课外阅读,所以更加肯定了他们平时课外阅读的缺失。他们课外阅读的缺失,就是因为他们基础太差,书上的知识都学不会,哪有时间去看课外书。另外,成绩差还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动脑识字的习惯、阅读思考的习惯、随时积累的习惯等等。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应做好一下几点:

(1)课内学习降低要求,让他们尝试“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从而不再畏惧语文,从而慢慢地喜欢语文,愿意读书。

(2)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学习。

3、习作水平有待提高

习作是现在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无话可说,有时所说的话又索然无味。追根问底就是孩子们不善于留心生活中的事,不善于语言表达。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从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总之,这次读写竞赛让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和指导课外阅读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