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舞台课题实验总结

历史舞台课题实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构建生命化课堂,我尝试着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来学习历史。经过一年的实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收获。

一、成功案例

在20xx年x月份 ,我做了一节公开课《和同为一家》,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同时让其他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短剧,文成公主为吐蕃族做出那些贡献?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演赢得班级学生和听课老师的赞誉。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编剧本,我自己也编剧本,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完成剧本创作。学生在编写剧本时,查阅资料,完成了教材的预习和理解,这时要充分相信学生,有时候他们会比想象中做得更好。在练习表演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小难题,就是调节学生的情绪,经历了换角色风波,文成公主选定了 ,韩名扬同学演松赞干布不是很合适,需要调换 ,我就又重新选王者新演松赞干布 ,让演韩名扬同学演回纥使臣,可是我发现韩名扬同学马上情绪低落,站在同学的最后面,一脸的不高兴,最后我只好让他们两个一起演看谁演的最好,经过磨练,孩子们学会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而选角色,这是我觉得非常难得的地方,也使我亲身感受到了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有其喜怒哀乐,我们决不能千篇一律,忽视孩子们内心的世界,他们都是一个个具有思想的小个体,只有给他们以充分的关注和善待,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在练习表演时,孩子们利用大课间练习,由背稿到渐入角色在表演,还学会分析人物心理,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我也给孩子们录像,及时的鼓励。

在课堂上学生自己编自己演的短剧, 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而其他同学观看参与评价,思考讨论问题 ,也得到了锻炼达到双赢的目的。

课后学生们也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下面是节选的几个学生的:

文成公主入土蕃体会

我是这个历史剧的表演人员——松赞干布。从这个历史剧中,我了知道了“和同为一家”是指唐王朝与其他的民族的友好来往。文成公主就是一个促进了唐王朝与吐蕃友好的人,她值得我们尊敬。唐王也是一个爱民如子的明君。松赞干布也是一个善良的部落首领。

哈尔滨49中七年六班 王者鑫

通过表演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土蕃》,我对本课学习也有了深刻的印象,也了解了唐王的“和同为一家”,表演穿插进课堂的这种形式,也带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我们几个表演者的表演能力,真希望以后能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课堂会越来越活跃,我们的历史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哈尔滨市49中七年六班 夏佳凝

此次表演的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吐蕃》使我深有感受。

在老师与我们几名同学的通力合作之下,这个历史短剧已经完美无缺了。在这个历史短剧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吐蕃使臣的聪明机智,也使我感受到: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精彩!

十分感谢老师可以给我这样一个感受历史的机会。

哈尔滨49中七年六班 杨名

表演《文成公主入吐蕃》后感

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中原地区对藏有好往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清明政策贞观之治的带领下是两族的交往带来了很大发展,在松赞干布做赞普时,基本统一了当地的各个民族,社会安定为去趟求婚做了良好基础。松赞干布为表诚意,特配使臣禄东赞带金银无数去唐在禄东赞求婚成功后。吐蕃百姓欢呼雀跃,松赞干布特地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药材,茶叶以及生产技术和各种书籍。大大的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是:为汉藏密切交往奠定了基础。

49中 7年6班 付饶

在我观看学生们一遍遍表演时,我看到学生们成熟的一面,看到学生们才华展示的一面,而此时的我就像一位静待花开的导航者,静待那一树的花开。看到学生的感悟,也加深了我研究利用历史短剧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信心。 这一年是学生们7年级时。

在学生到了8年级,我们在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编演历史短剧《西安事变》,这次编演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处理,跟上次演《文成公主如吐蕃》,学生们显然很成熟了。

20xx年x月,我又做了一节公开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教》,学生们表演历史短剧《万隆会议》,而这次学生的表演完全让我感到吃惊,因为时间比较紧,我没有时间跟学生排演,经过一个周末,周一开始正式上课,学生出色的演出赢得了区科研领导的好评。特备是扮演周恩来的庞浩天同学不仅外貌上形象而且声音模仿的也很像,大段的台词都记下来,课上观看短剧的学生也给出来客观的评价。原本一节枯燥难懂的政治史课,由学生的精彩表演而变成了生动有声有色的富有生命力的一节课。

二、感悟提升

经过这一年的实验,从7年6班到8年6班,学生的变化,课堂的变化,让我充分

认识到利用历史短剧进行历史学习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特色,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个性特征的机会,是践行生命化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改变了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千兴趣,渐渐的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演绎不同的历史人物,充分的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有一个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7年6班学生郜阳同学由于演历史短剧,锻炼能力现在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教材中哪些内容更合适应用历史短剧?

政治经济措施中抽象的比较难懂的内容;思想文化课;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等方面适合演历史短剧。那么同时也中总结出:利用历史短剧注意的几个问题。

评价问题 学生表演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鼓励。

问题意识 每个短剧,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短剧,使短剧为教学服务,不流于形式。 全员参与 熟悉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产生顿悟”。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还在全校组织学生开展历史短剧大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真的把历史学 活了,学生们在研究、理解、体会、感悟历史。历史真的走进他们的生活,在操场上经常能听到“老佛爷”、“哀家”、“小李子”等词,在学生们的口中经常谈论着历史人物。这就是历史短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激情,希望大家也尝试着在教学中运用。

三、问题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实践,也遇到一些问题

1.历史短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增加了学生负担

每个成功的短剧剧,需要学生、老师课前付出大量的心血、精力来准备。一般要经过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推选导演及选拔演员的过程,这个工作量是庞大的。学生在完成各门功课学习任务的同时,再承担如此重的工作,他们的时间、精力允许吗?为了达到老师教案所预设的效果,这样的付出值得吗?如果同时有几门学科都要求学生编排课本剧,那将是怎样的局面?我觉得,这是学生们不愿意承担课本剧任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历史短剧关注了少数学生,却忽视了多数学生新课程强调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但由于历史短剧的特点,每次只能少数同学参与。于是,课本剧往往成了某几个同学的“专利”,多数同学成了观众。于是,教师理想主义的教学目标(如通过课本剧的

编排、演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等),成了针对少数人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教师所关注的,也是这少数人。其实,多数同学由于被忽视,他们会对课堂漠不关心,而少数人由于缺少观众,便想尽办法吸引观众,于是,哗众取宠的行为便油然而生,课本剧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因此降低。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也是学生们不愿意承担课本剧任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历史短剧预设性太强,缺少新的动态生成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课本剧从选题、编排到演出,都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体现出较强的预设性。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真,然后求善、求美。这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课本剧是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的成果,它体现的不是真实的课堂,是预设的、虚假的,不符合动态生成的观点。

历史短剧的局限性决定它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但鉴于它在创设历史情境、实现情感体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决定对它进行改进、调整。首先,我对自己提出了“慎用课本剧”的要求,并制定了优化课本剧的几条对策:

1.优化课本剧使用时机:当课本剧的教学效果,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时,才允许自己使用课本剧。

2.优化课本剧教学目标定位:既然课本剧的主要优势在于创设历史情境,实现情感体验,因此其目标宜着眼于情感价值观方面,不宜于其他(尤其不适合于科学知识的学习)。

3.优化前期准备工作:课本剧的准备应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准备为主,如引领全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等。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背景,学生才有可能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4.优化课本剧的设计:改变以往预设过多的做法,引进课堂动态生成。即将课本剧的编排、演绎,都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编排课本剧的要求,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都参与到编排和演出中,稍做准备后,即兴演出。演出过程中不追求完美,只追求真实。

5.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评价、引导水准。动态生成,对教师的本体知识要求提高了。表演结束后,我一般要做两件事:一是通过老师或同学评价的形式,肯定和感谢参演同学;二是引领同学以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评价课本剧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

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历史短剧和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突出作用一直我们争议的问题,还有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如何在展现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内内容,突出短剧的作用方面还要继续研究。同时还要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用短剧形式来呈现教学效果更优。

在历史剧教学的运用中发现历史剧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当然历史剧教学也需注意以下问题:素材要贴切;表演要有情节;教师需要指导。

总之,历史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一定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地促进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微型课题实验总结

“微型课题”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教师们从自己身边的教育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学期下来,教师都参与到“微型课题”的研究中来,并做到了有问题(微型课题)的确立、实施方案、阶段总结。我们正式开始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实验中我们注重实验的过程,规范科研行为,不断提高科研的“含金量”,使《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作文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没有自身的激情或冲动,就难以有富有创造力的表达。

小学作文要“有兴趣”,要“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写下来”,“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就道破了习作要还给学生一片芳草地,让学生在这片芳草地快乐、自由地描绘多彩的童心世界。所谓 “情动而辞发”,写作从来都源于兴趣和情感的需要。然而有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害怕写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课外读物较少,学习习惯差等因素,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的成功取决于许多条件,其中作文教学的成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

一。针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采取有效地对策,使学生乐于写作文,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提高农村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据资料可查,20xx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作文》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作文,取得了优秀成果。20xx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20xx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作文》的课题研究。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2.国外对作文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作文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的教育对作文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

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所以,美国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作文里面。西方国家作文教学注重“由己而写”到“由己感人”。如英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题目进行写作。”

(三)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调查造成当前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一现状的原因。针对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一现状的原因而采取一定的、有效的办法或策略,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素养;为农村小学学生在语文作文技能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

(四)选题意义和价值

1、我们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写时无话可说,但迫于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写,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农村孩子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其实,农村作文教学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一感觉无内容可写,二感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蹈矩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会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档次,并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

(一)、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

1、学生习作材料的严重短缺。

我校学生都源自农村,许多学生不愿到外面去走走,看一看,也无法从身边的人身上受到熏陶,很少会上网搜索不懂的知识,个别会上网的学生由于对网络的新奇与诱惑,他们上网多是玩游戏,聊天或看电视,更不习惯于阅读书刊,生活内容单一,经历感受单调,阅读面窄,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功底,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2、教师急功近利。

由于“应试”的压力以及我校教学的相对封闭,作文教学单一、枯燥,作文指导机械化。作文教学形成了“两周一次作,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写,教师批改”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押题、猜题、套题;让学生读背范文,忽视了系统、有规律的作文教学,于是,出现了“应试作文教学”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

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造成当前农村小学高生“怕写”作文这一现状的原因。

2、针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这一现状的原因而采取一定的、有效的办法或策略的研究。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为了改变学生作文难的现状,让学生变得乐于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促进、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4).“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文献及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修改后实践,反馈研究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分析。

(4)个案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备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不同阶段,根据研究情况使用适当方法,使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合理应用已达到最佳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效果

1、《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2、论文《造成农村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改变农村学生习作现状的策略》、《改变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有效策略》。 3、案例分析《农村学生习作现状个案分析》。

五、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对某些尚未发现的问题进行挖掘,尤其是对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部分作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最终让该课题的成果服务于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的积极效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