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高级研修班感悟

清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高级研修班感悟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娄 阳

20xx年x月x日,我怀着期待、激动的心情,走进清华园——参加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4天里,我体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感受了百年清华厚重的文化底蕴,领略了名师大家的智慧风采,汲取了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时间虽然短暂,学习虽然辛苦,但清华文化无所不在,润物无声,让我快乐地品味着、感悟着、收获着。

一、感知清华

1xx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在国家表彰的23位

“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正是怀着对这所世界名校的敬仰、对顶级大师的崇敬、对前沿知识的渴求,学校领导安排我校69位同事走进清华大学参加培训。

走进清华,充满期待。

二、品味清华

清华精神,始于思想大家梁启超先生的一次名为“君子”的演讲,自此,清华人将浓缩于《周易》的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铭记于心。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19xx年,清华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名家梅贻琦临危受命,执掌清华,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办学思想,洋为中用,会古通今,形成了人才四方云集,中外文化大融合的局面。

“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今天我以清华为荣,明天清华以我为傲”的誓言,让每位清华人时刻铭记于心,梅贻琦大师曾说:“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可见他浓郁的清华情,又云:“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二成”,细细品味,沁人心脾!

每次课后倘徉于清华园,二校门、清华学堂,古朴典雅、方正宏伟,充溢着皇家贵气;钟灵毓秀的自清亭、荷塘月色,庄美挺秀的水木清华,让人无尽遐想,真切地感受到清华文化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沧桑的变迁,清华以它低调、内敛、典雅、谦虚、博大、悠远的精神,矗立于世人面前,蕴育着它独特的精神魅力,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

品味清华,钟灵毓秀。

三、感悟清华

清华大学是孕育人,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的知识殿堂。怀揣梦想,走进清华教室,在短短的四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来自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教育考试指导培训中心、北京大学、教育部职教研究所6位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他们知识渊博、理论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激情洋溢的向我们传授当今最前沿的知识,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令听者折服。 最喜欢崔和平老师的授课。崔和平教授是一个用“心”讲课的人,他旁征博引、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把他认为很敏感、很原则的内容,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讲得头头是道,引发共鸣。听了崔教授讲课,我对公共危机管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世界的严肃课题。我国正处在发展“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国家最大的利益是安定,最大的危害是动乱。只有社会和谐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经济繁荣。从古到今,概莫能外。

崔和平教授指出,群体性公共事件是利益诉求与利益博弈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集中对抗,是经济发展与人权进步的历史必然。他从日益频发的群体性公共事件、群体性公共事件的正当判断、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讲解了应急危机管理及其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还阐明了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类危机和诱因,通过播放相关案例新闻视频,举一反三地分析群体性公共事件的演变过程。最后把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相结合,指出政府与公众之间要建立诚信、共识、信任、协调、互让和法制等6大关系,才能将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做得更好。两天的课程,既有理

论的阐述,又有事例的分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现实性和针对性很强。崔和平教授不是用传统的说教,而是用大量为当今世人所闻听的详实案例,阐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要义,如:5.12汶川特大地震、西藏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贵州瓮安“6.28”事件等等。这些已经发生但不该发生的事情,向人们警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共安全,公共危机无处无时不在。公共危机管理,必须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担当,也必须作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此刻,我深感中国的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需要我们各级基层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精神,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对发生危及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早平息”。和谐中国,国泰民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这次研修班很有针对性,课程安排很精彩,学习获取的信息量很大,能够感到本次培训的精心设计,精彩的讲座也让人回味良久,满口余香。能在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学习,能够近距离与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顶层设计者面对面,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机敏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都令我们从中感悟颇多,大家都深感机会难得!

四天的清华学习很快结束了,总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非常留恋清华园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宁静的生活状态,喜欢朱自清先生描述的荷塘月色,静静地体验荷塘的那份安静与祥和。

四天相对漫长的人生旅途太短暂,但在清华度过的十天和所学所感悟到的一切,却是人生中累积到的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学习永无止境,我会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坚定目标:勤学加修为,自信加知性,带着阳光心态,追求充实人生。

 

第二篇: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在巴林左旗政府、巴林左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巴林左旗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师资队伍发展迅速。近年来,政府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以正式聘用的形式为我校解决了部分专业师资急缺的困难,同时还以无编制聘用的形式解决部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奇缺的问题。国家、自治区、赤峰市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我校在积极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训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国外培训机会,教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对我校师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过去的四所高中整合而成)、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校、现在又被定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不断出现新问题。针对发展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们总结汇报如下: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师资总量不足。目前地方政府给我校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学校的编制标准还是很多年前制定的,与普通高中区别不大。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专业种类不断增加、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原有的编制标准已远不适应现阶段职业学校的办学需求。所以,职业学校专业师资紧张,地方财力有限,对学校的发展需要爱莫能助的情况也就随之出现了。

2、专业师资来源渠道不畅。多年来,政府与教育局为我校 1

招聘学历合格的专业课师资,几乎每次都是空手而归,特别是机电类、建筑类、汽车类等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招聘到对口本科师资很难。这也是地处旗县学校的共同困难。

3、教师去企业锻炼机会太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导致教师难以抽身到企业锻炼是主要原因,这种状况导致教学与企业实践不能有机结合。

4、实习指导教师奇缺,目前尚没有明确解决途径。

5、兼职教师制度落不到实处。国家也多次设计,但不知何故,始终没有落实。

二、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在旗县当地政府是办学主体,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专业设置当然越全越好,于是师资奇缺成为不争的现实。而旗县之间进行专业调整又困难重重,所以建议由市级政府进行协调、统筹,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师资成本。否则一个旗县办一所中职学校,就目前地方财政状况,各地都会不堪重负。

2、政府应该制定适合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编制标准,使师资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3、落实兼职教师制度。政府支付合理的聘用兼职教师费用。

4、招聘实习指导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标准,如果招不到本科生,也可招聘专业对口的专科生从事实习指导工作。此项工作学校应有一定的自主权。

5、落实教师培训计划。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职业学 2

校教师培训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把专业教师培训工作放到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