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与学校德育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校园暴力和学校德育》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定远县池河中学 李发宝

我从20xx年x月参加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校园暴力和学校德育》课题组的。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我在行动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提高认识,再把认识形成理论,最后,把理论付于德育实践中。二年的研究中,有很多收获。

一、理论学习。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心理学》内容为理论依据,并从《班主任》、《中国德育》等德育报刊上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开展行动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多次的行动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班会活动。

1、寓德育教育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每一个良好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升旗仪式、德育主题教育月、班队会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地使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2、每一阶段都以《德育读本》和学生《成长册》上的内容为主要依据,认真学习读本,指导学生填写《成长册》,并根据重点内容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

3、第二阶段针对《成长册》中“学会健心”的相关教育内容,召开了以《战胜挫折》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的内容丰富多彩:通过讲读海伦凯勒的故事,学生了解了一个盲聋哑人是怎么样战胜挫折,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通过辨析对错,使学生明辨是非,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身边的榜样的现场讲演,使每个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树立了战胜挫折的自信心,使其有决心、有信心迎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的挑战,达到了开展班会的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第三阶段开展以《关爱生命》为主题教育的德育活动课。在德育活动课上,我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总结了已经掌握的安全常识知识;通过课件讲解使学生知道了遇到危险时应该沉着冷静,学会自救自护。通过本次德育活动课,使学生掌握了“自救自护”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本领,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善恶、珍爱生命的品质和意识。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组织学生参社会调查,给学生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的有利条件。通过开展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认真制定每阶段的课题计划,在课题计划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重点活动记录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课题总结。

三、从行动中反思了自己的道德教育方式

在我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中,我也反思了自己以往的道德教育方式,感到了一些不足,要进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艺

术。具体有:

1、德育中要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内心。

在道德教育中,学生思想分歧一般很大,很难真正的信服。因此,教育切记空洞,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选取身边的小事例,通过身边的事例,亲身的体验来深入学生内心,进行有效的教育。

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入手,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灌输,安全知识教育。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中还要层层深入,由表及里,逐步触动到学生的心灵。

2、直面难点,激发学生讨论。

对于道德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都有自己的观点,要加强教育的有效性,就无法回避难点问题,否则教育会走向表面化、形式化。

如在战胜挫折教育活动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自身缺陷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在面对自身缺陷过程中出现迷惑、误区开讨化。通过这些事例,学生很容易共鸣,产生思考的冲动,能积极的参与自我改造的探讨中去。

3、通过正反事例对比,在争辩中获得有效的教育。

道德的理想与理实环境的距离,当代多元的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导致学生有很多对诚信的疑问。因此,运用鲜明正反事例的对比,让学生在争论中,达到教育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针对留守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鲜明的正反事例进行对比教育,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既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德育教育。

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隐形教育。

道德教育单靠一节课是无法达到效果的,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氛围,在生活中,注重隐形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长期、深入的教育。

在每个道德教育的活动中,我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习惯中,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我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理论为指导,以行动研究为主线,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讨教育的有效性。有了很多体验,感到正是课题,才使我对这个领域有了这么多的探讨与思考,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上升了一个层次。但我深知这些只是粗浅的认识,无论课题是否结题,我还将在这个领域,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篇:语文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语文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学年初,我为自己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走进生活”经过一年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有了新的收获与想法。

本课题自实施研究以来,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我首先深入学习了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方面的理论。从古今中外大教育家关于“生活即教育”的论述以及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使我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必须根植于生活”这一理论论断。围绕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和“生活中孕育着语文教学”这一辨证的论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

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好语文无非是两条,一是广泛地阅读,二是经常接触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让语文课堂一定要向广阔的生活开放,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扩展,学生学习语文,不能限于语文课的小课堂,还必须在社会的大课堂学语文,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用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构建具有浓郁生活化的课堂。我还上了生活化课堂教学观摩课,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我还努力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上去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外,更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经历去学习语文。带领我班学生深

入学校、社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既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又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改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改革。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学科整合的方式方法,在听读说写的实践活动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能创造并享受文明生活的新生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大大增强,对知识的建构更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中,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与欲望,热爱语文学科;使学生乐于阅读与表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及一定的独立见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着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意识,使他们能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以期让学生形成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