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9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省##县##中心学校 ##

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确定了“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从2010年12月正式申请、立项,2011年3月开题,预期一年半结题。目前已经进入中期研究阶段,现将现阶段研究进展摘要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是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的研究。2009年初,我们开始酝酿教育研究课题,2010年12月,我们向安庆市教育局申报了“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并顺利得到立项。

我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我们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策略,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练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

二、研究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练习的效果, 本研究主要从两点入手:

(一)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它包括(1)有效组织练习活动,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上,把握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2)有效开发练习活动素材,要充分发挥教师是数学练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深入研究数学学习内容,灵活利用数学学习材料,探索开发设计有价值的数学练习活动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地学习、研究数学的空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外练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课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练习,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研究方向有(1)探索有效的实践性练习,本课题研究根据学生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来设计实践性练习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索设计适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的课外练习,以实现学、用数学的有效结合。 (2)探索有效的研究性练习,本课题研究通过设计一些数学小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做好分析调查和细致研究。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1- 2011.2)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1.3-20012.3)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3、总结提升阶段(2012.4-2012.6)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四、研究成果

一年多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成果:

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要培养做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练习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我们从教学中的“练习的有效性”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2011年4月和11月我校举办了两次全县教学开放日,课题组老师共有4节优秀数学课例进行了展示与交流。2011年5月课题组老师有1节优秀录像课在全县各校巡回播放学习与交流。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课题组教师先后写了国家级论文1篇,省级论文与课例3篇,市级论文2篇,县级论文与课例2篇。

(二)实践成果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巩固。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 它们是什么形状? 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五、问题与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实验效果明显。但是实验并不能解决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在“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实验中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首先,练习创新性不够显著,教师们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练习环节使出了浑身的解术,并且许多练习活动内容和形式本身就有效。但是“有效课堂练习”实验的创新性不够突出。其次,练习活动量的控制不好把握, 学生人数多也影响实验效果。最后有效练习活动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已有一阶段,其中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等,这方面年青教师通过活动,进步较快,有效练习理念已逐渐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实践活动中,而对有些年龄较长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练习的有效性策略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在后期阶段,我们会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课题研究影响力,让有效练习的理念深入到学校每一位数学教师心中,以实现课题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努力提高我们##中心学校本部(##小学)的教育科研水平。

 

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总 结 报 告

这个课题的研究即将结束,通过全体数学组成员的努力,我们全体组员受益非浅,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了认识。从课题申请提出后,我们本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后再对科研活动进行总结,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于20xx年x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制定申报、立项工作;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文献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研计划、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实方案。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全面进入课题实验,各教师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验,积累数据和案例的阶段;20xx年x月份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阶段。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校力求通过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对典型的课堂教学的实例的探讨,来研究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有效。 我校开展“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体研究确定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很多的,它应当包括:①教师对所任学科是否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②教师能否熟练地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去组织课堂教学;③教师是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一心一意地投入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探索之中,把新教育理论、新技学方法积极地运用于课堂教学;④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校舍条件、教学设备(包括电教设备、实验仪器等)、图书资料等;⑤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是否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提高学校人、财、物的综合利用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只有从多角度去研究问题,才能收到实效。坚持大胆创新的原则,将优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寓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开展本课题意在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最终通过实践验证而形成优化本校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影响,对我校教师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

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有集体形式的、有个人行为的,也有以课题组出现的。还出现了课堂教学环节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例如:关于提问、讲解、合作学习等等。我校的课题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软硬件、以及学区内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符合学生、教师、学校地发展需要。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行为有效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教师的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在加深,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改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校课题《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在教育科学有效性研究中立项。通过课题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学习,通过各种研讨课,以及组织教学设计比赛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的提高。

1、抓住重点,有效制定研究计划

在每学期的期初制订执行课题方案的实施活动计划,体现在学校课题组的教科研计划,并纳入学校总体的教学教研计划中。计划的制订围绕课题方案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来组织人员,安排课题研究活动。确保计划拟定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以学定教,有效丰富理论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每周的周三进行科研专题学习以及每学期课题组还要举行1—2次专题讲座活动,并要求每位成员认真做好记录,深入开展讨论。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的成员归来后除作专题汇报外,还要上一节汇报课。

3、模拟创新,有效开展课例研讨

课例研讨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做法是:首先通过集体备好课,课题实践课的设计要突出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操作要求等,集体备课做到“五落实”,即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发言人的落实。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体现课题研究的精髓,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学法等要素的有效运用。

4、注重过程,有效进行阶段总结

我们每一学期都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书面的形式汇报每阶段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情况,以便能结合实际做出合理的调整,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有利于课题研究者理清研究思路,有利于课题的过程管理,也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态度和研究风气。 “努力+坚持=收获+提高”。只有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才有秋的收获,通过“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许多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专业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逐渐成长起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稳中有升,参加学科竞赛比赛获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2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涌现出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教学案例;参与实验的教师不断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和论文。有2人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获县级级奖励,有16篇教学论文或设计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五、在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在个别同学身上有所显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2、教师过多地进行了知识性的传授,对于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程度不够。

3、教师没有很好落实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很不适应。

改进措施:

1、对《实验课程标准》开展再学习活动,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解读《标准》,以便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要使每位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3、切实处理好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之间的关系,课堂上不搞“一刀切”。将分层教学、分层训练与课程改革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4、今后要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好实验教材,将教材内容与本地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相结合。

5、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得到解决,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单位:##县##镇中心小学 作者:##

联系电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