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总结发言

无为县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总结发言

无为县教育局教研室 石 国 俊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各位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第一次高中数学新课程交流活动即将结束。来自全县各完职中、民办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和高一数学教师5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一天来,大家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实践的原则,共同交流了高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共同探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数学教学规律。无为一中为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无为一中、无为二中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观摩课,两位主讲教师及其所在教研组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我们大家都有一定的启发,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比赛、教学观摩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县的每个学校的教研活动能很好的开展起来,我们希望各校的数学教研组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这次活动无为中学、无为一中和襄安中学介绍了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交流了自己对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观点,探讨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县教研室对大家为本次活动作出的贡献、付出的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本次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对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1.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两位观摩课老师在教学中,还有三所学校的经验介绍,不仅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认真体会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改革重点,并能想

方设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理解课改精神方面,注意了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考虑数学知识的掌握问题,而且考虑到数学在学生终生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教学情景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对于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教材改革的重点: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老师们都有了一定的理解。

2.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由于高中数学教材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只能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因此在处理新课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教材来说,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有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这样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材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树立“用

教材教”的教材观。

? 教辅用书在我们的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它对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学配套资源的建设很重要,但目前情况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成旧的教辅资料充斥课堂,对我们饿新课程教学形成很大干扰。大家反映的《同步训练》有些内容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对同步训练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该取的取,该舍的一定要舍,不能要求学生从头到尾都去做,教师要严格把握住哪些是学生需要训练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当前做的,哪些是以后要训练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爱学生。

3、处理好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海南等4省高考方案虽已基本出台,但试题将以什么样的模式出现,各部分(特别是新增内容)占多大比例,仍不明朗,相当多的教师心有疑虑,我个人的想法是:不论怎么变,高考的依据应是《课程标准》,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因此,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入手,注重“双基”永远是教学的重点。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常常好心地期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讲深讲头透,“深挖洞,广拓展”,无限地扩张内容、拔高要求,从而淡化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这是不符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新的课程标准,在很多知识的要求上都大大的降低了,如果教师一方面原有的内容都要按照原来的大纲来学,新内容又不能马虎,自然课时不够,学生负担过重,势必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新增内容很可能成为高考的重要内容。新增内容之所以新增,就是因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这些部分的教学中,绝不能“轻描淡写”,应按

要求“着力打造”。

与传统立体几何内容体系相比,本次立体几何内容的体系结构有重大改革。传统立体几何基本上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从研究点、直线和平面开始,先讲清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有关公理、定理,再研究由它们组成的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等等。人教A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种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淡化几何论证,降低立体几何学习入门难的门槛,强调几何直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以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希望老师们在备课时深入地研究教材编写体系和结构,以达到领会课程理念,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如“空间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这一专题内容经修改后教学要求大大降低,特别是论证方面,删去了"利用有关概念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的问题"的要求;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掌握"级降为"了解"级要求,淡化了几何论证的要求。强调通过直观感知、动手实践来认知和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能运用定义及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这种体系必然会使学生几何论证能力大大降低,三年后的高考能不能适应?我个人认为一定的数学证明语言的训练是必要的。例如,上午的观摩课中无为二中的在平面和平面的性质定理的教学中,对性质的证明进行认真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

各位老师,愿我们借助数学课程改革的东风,充分利用实施新课程的广阔舞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为我县的数学教育改革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自己在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占据领先位置,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再过两天就是20xx年,祝大家新的一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来年我们再相会。祝大家一路顺风!

 

第二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总结

南安中学理科教研组评优课小结

理科教研组 蔡瑞云 20xx、3、24

根据学校和理科教研组工作安排,我组于20xx年x月x日至3月x日进行了课堂教学评优暨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活动.前来听课的领导及教师每节课达18人之多。共听数学课6节,化学课2节,物理课1节,评出了前4名优胜者,并上报学校参加复评。评出的优胜者为:郭顺年、李生魁、胡建萍、王武文。下面从两方面谈一谈本次教学评优的得失:

成功的方面:

一、教学指导思想明确

从教学内容看,学科的9节课都是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组织学生学习。这些课都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中心,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总体上来看,大部分课都是比较成功的,都充分展示了各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二、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和实践,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思考中、动手中、探索中、交流中主动去获取知识。例如:郭顺年老师的《提公因式法》。

三、教学设计精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这次的9节课,执教者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练习形式进行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李生魁教师的《平方差公式》。

四、教学手段多样

这次评优活动,在教育技术方面体现了技术的现代化和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的方面: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科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会学才能发展。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书本上的知识要学会,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获得认识事物,发展自我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从思想深处来一番转变,改变老师是科学“权威”身份,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数学学科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完全有可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或者联系生活实际主动获取知识。显然,相信学生有足够的认知潜能、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这是能否真正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认识基础。从这样一种基本认识出发,备课时,老师主要考虑的不再是怎样把学生教会,而是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从中逐渐学会学习。

二、教师要在“导”上下工夫

基础学科课程,不管是哪类课程,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更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在“导”上下工夫,也就是说,要在组织、指导、点拨、参与等方面精心设计、

三、教师要刻苦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基本功涉及很多方面,这里只谈一点:语言。教师语言功底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目前听课情况看,仍存在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速过快、语言重复的现象,大多数教师语言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部分教师的口语能力较弱,课堂用语单一、机械、枯燥,有的口误较多,有的随意性较大。这些都是需要努力改进的。

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既是立校之本又是当务之急

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对此高度重视,我们应扎扎实实做好选拔和培养的工作。现有的优胜者,要清醒地找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未入选的新教师,要认真向老教师学习,力争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这9节课充分展示了每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各有特色,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有些教师在放手让学生真正的广泛参与方面,放手不够大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的处理;基础知识训练不够扎实。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总结。特别是对个别新教师,应与老教师及时沟通,建立互帮互助的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