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要点总结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类型: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或耕作业

二、(了解)农业区位:一指地理位置,一指区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因地制宜,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三、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气候: 光照:光合作用造就了植物90%以上的干物质

热量:太阳辐射的热量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因素

降水:水分是植物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例如:新疆哈密瓜和葡萄(光照)南稻北麦(热量),东耕西牧(降水),季风气候

区的水稻(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短)

(2)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例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西北的绿洲农业

(3)土壤: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例如: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茶叶

(4)地形: 不同地形适合发展不同农业

例如:山区的立体农业

平原:种植业

坡度25度以下:种植业

坡度25度以上:林牧业或水土保持林

洼地:渔业

2、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终因素

例如: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

(2)交通:联系生产地和市场的距离成本,对商品农业的影响很大

例如: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在城市郊区

(3)科技:保鲜冷藏技术,机械,化肥农药,良种

(4)劳动力:不同农业类型要求有相应的劳动力数量或素质

(5)政策

(6)其它因素:工业基础、历史传统、饮食习惯、耕地数量、地租等

四、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尤其是市场、交通和科技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大。

案例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低地沼泽化。而热量充足的夏季却少雨。 后来,大规模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对水的因素进行季节调节,从而发展起水果、蔬菜、花卉生产。但是因为交通不便,限制了园艺业的规模。

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欧洲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水果、蔬菜、花卉和葡萄酒的市场扩大。

于是,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选择高度商品化、专业化、大规模化生产。

随着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进一步扩大。

但是,遭受低温、洪水、病虫害等灾害严重,且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差异,西班牙纬度低气温高,农产品上市早,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近,交通运输便捷,从而造成了激烈的竞争。

五、农业地域的形成

1、 根本原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1)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以及西南部

(2)生产特点

①生产结构:耕作业和畜牧业,小麦和羊毛

②经营方式:家庭经营

③生产规模:大(大农场和大牧场)

④科技水平:高(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以保持畜草平衡) ⑤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⑥机械化程度:高

(3)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①气候:气温温和(平均20摄氏度),降水适中(300—750mm),适合小麦和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充足(丰富而高矿度化的地下水)

③土壤:肥沃

④地形: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欧洲市场广阔

②交通:靠近海洋,海运便利

③科技水平:高

④政策:政府政策扶持

⑤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但素质高

⑥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机械、化肥、农药应用广)

⑦耕地数量: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1—10人),地租低

(4)限制因素:水源不足,实行东水西调措施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也称水稻种植业。以中国南方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于亚洲季风区(东亚的亚季和温季,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季)

2、 生产特点

(1)生产结构:水稻

(2)经营方式:家庭经营

(3)生产规模:小(小农经济)

(4)科技水平:低(依赖传统经验)

(5)商品率:低(属于自给农业)

(6)机械化水平:低(以手工劳动为主)

(7)单产量:高(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丰富)

(8)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3、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3)土壤:肥沃深厚

(4)地形: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力:丰富

(2)耕地数量:人多地少

(3)历史传统: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

(4)饮食习惯:以稻米为主食

二、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美、加、阿、澳、俄、乌等国,以及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西北)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北)

2、 生产特点

(1)生产结构:小麦和玉米

(2)经营方式:家庭经营(在中国为国营)

(3)生产规模:大

(4)科技水平:高

(5)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

(6)机械化水平:高

(7)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小麦带和玉米带)

3、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和,降水适中

(2)水源: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土壤:黑土肥沃深厚

(4)地形:中央大平原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广阔

(2)交通:河运、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3)科技水平:高

(4)政策:政府实行农业补贴政策

(5)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但素质高

(6)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机械、化肥、农药应用广)

(7)耕地数量:地广人稀,地租低

案例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

国。

1、地理位置:中部平原(小麦带位于阿肯色河上游、密苏里河上游,玉米带位于密苏里下游、密西西比河上游)

2、生产特点

(1)科技水平高:生物技术革命(培育良种)、化学革命(化肥农药)、经营管理革命(提高了效益)。xx年代初,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2)机械化水平高:强大的工业基础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3)商品率高:95%

(4)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形成小麦带、玉米带

(5)辅助措施:兴修水利,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3、区位因素

(1)市场: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粮价上涨,市场广阔

(2)交通:铁路、公路、内河航运便利

(3)科技: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4)耕地数量:地广人稀

(5)工业基础:促进农业机械化经营和产业化经营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如美、阿、澳、南非等国,以及中国的西

北和西南地区

2、 生产特点

(1)生产结构:牛肉(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南非牧羊)

(2)生产规模:大(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3)商品率:高,属于商品畜牧业

(4)科技水平:高

(诸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打机井,海上冷冻船,种植优质牧草,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5)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

(6)集约化程度:高

3、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温暖,降水丰富,草类茂盛

(2)水源:(拉普拉塔河、打机井抽取地下水)水源充足

(3)地形:(拉普拉塔平原)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欧洲)市场广阔

(2)交通:铁路交通和海运便利

(3)科技水平:高

(4)耕地数量:地广人稀,地租低

二、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1、 地理位置:城市郊区,主要分布于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少数大城市的郊区也有分布

2、 生产特点

(1)生产结构:牛奶,及其制品

(2)面向城市市场

(3)高度商品化

(4)高度集约化

(5)机械化程度高

3、 区位因素

(1)饲料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凉多雨,多雾多阴雨天,日照少,且西欧平 原广阔、地势低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市场因素:西欧传统的饮食习惯,加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所 以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交通因素:新鲜牛奶容易变质,且液体不方便长途运输,所以须分布于郊区,靠 近城市市场,还可降低运费成本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要点总结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类型: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或耕作业

二、 (了解)农业区位:一指地理位置,一指区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因

地制宜,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三、 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气候: 光照:光合作用造就了植物90%以上的干物质

热量:太阳辐射的热量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因素

降水:水分是植物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例如:新疆哈密瓜和葡萄(光照)南稻北麦(热量),东耕西牧(降水),季风气候

区的水稻(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短)

(2)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例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西北的绿洲农业

(3)土壤: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例如: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茶叶

(4)地形: 不同地形适合发展不同农业

例如:山区的立体农业

平原:种植业

坡度25度以下:种植业

坡度25度以上:林牧业或水土保持林

洼地:渔业

2、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终因素

例如: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

(2)交通:联系生产地和市场的距离成本,对商品农业的影响很大

例如: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在城市郊区

(3)科技:保鲜冷藏技术,机械,化肥农药,良种

(4)劳动力:不同农业类型要求有相应的劳动力数量或素质

(5)政策

(6)其它因素:工业基础、历史传统、饮食习惯、耕地数量、地租等

四、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尤其是市场、交通和科技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大。

案例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第二节 世界主要农业类型

一、 季风水田农业(也称水稻种植业。以中国南方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于亚洲季风区(东亚的亚季和温季,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季)

2、 主要作物:水稻

3、 生产特点

(1)生产规模小(小农经济)

(2)科技水平低(依赖传统经验)

(3)商品率低(属于自给农业)

(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水平低(以手工劳动为主)

(5)单产高(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丰富)

(6)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4、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3)土壤:肥沃深厚

(4)地形: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力:丰富

(2)耕地数量: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3)历史传统: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

(4)饮食习惯:以稻米为主食

二、 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美、加、阿、澳、俄、乌等国,以及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西北)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北)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生产特点

(3)生产规模大

(4)科技水平高

(5)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

(6)机械化水平高

(7)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小麦带和玉米带)

4、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和,降水适中

(2)水源: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土壤:黑土肥沃深厚

(4)地形:中央大平原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广阔

(2)交通:河运、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3)科技水平:高

(4)政策:政府实行农业补贴政策

(5)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但素质高

(6)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机械、化肥、农药应用广)

(7)耕地数量:地广人稀,地租低

三、 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如美、阿、澳、南非等国,以及中国的西

北和西南地区

2、 生产结构:牛肉(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南非牧羊)

3、 生产特点

(1)生产规模大(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2)商品率高,属于商品畜牧业

(3)科技水平高

(诸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打机井,海上冷冻船,种植优质牧草,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4)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

(5)集约化程度高

4、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温暖,降水丰富,草类茂盛

(2)水源:(拉普拉塔河、打机井抽取地下水)水源充足

(3)地形:(拉普拉塔平原)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欧洲)市场广阔

(2)交通:铁路交通和海运便利

(3)科技水平:高

(4)耕地数量:地广人稀,地租低

四、 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1、 地理位置:城市郊区,主要分布于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少数大城市的郊区也有分布

2、 生产结构:牛奶,及其制品

3、 生产特点

(1)面向城市市场

(2)高度商品化

(3)高度集约化

(4)机械化程度高

4、 区位因素

(1)饲料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凉多雨,多雾多阴雨天,日照少,且西欧平 原广阔、地势低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市场因素:西欧传统的饮食习惯,加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所 以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交通因素:新鲜牛奶容易变质,且液体不方便长途运输,所以须分布于郊区,靠 近城市市场,还可降低运费成本

五、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1)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以及西南部

(2)生产特点

①生产结构:耕作业和畜牧业,小麦和羊毛

②经营方式:家庭经营

③生产规模:大(大农场和大牧场)

④科技水平:高(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以保持畜草平衡) ⑤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最大的

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⑥机械化程度:高

(3)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①气候:气温温和(平均20摄氏度),降水适中(300—750mm),适合小麦和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充足(丰富而高矿度化的地下水)

③土壤:肥沃

④地形: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欧洲市场广阔

②交通:靠近海洋,海运便利

③科技水平:高

④政策:政府政策扶持

⑤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但素质高

⑥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机械、化肥、农药应用广)

⑦耕地数量: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1—10人),地租低

(4)限制因素:水源不足,实行东水西调措施

六、 地中海式农业(以地中海为例)

1牧业并重的混合型农业。

2生产结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橄榄、葡萄、无花果等多年生作物是地中海

农业的标志作物,而水果、蔬菜的生产则是地中海农业的传统特色

3生产特点:集约程度高,园艺栽培投入劳动力是种植业的几倍,表现为精耕细作的“劳

动密集型”农业

4区位因素:(1)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生物体内糖分的积累;热量

丰富,有利于高温作物的生长;

(2)地形:狭窄的滨海平原地带,外围几乎都有高大的山脉为屏障,平

原狭小,山地广布,土地分散,限制了机械化的广泛使用;

(3)劳动力:地中海沿岸地区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人均耕地不多,农业

生产多采用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小农场经营方式,

七、 热带种植园农业

1地理位置: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2生产结构: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

3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八、 热带迁移农业

1地理位置: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

2生产结构: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

3危害:对森林和土地造成危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