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名句翻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地加以考察研究。 .

兵者,诡道也。

译:用兵作战,就是诡诈。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译: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译: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自古至今都未曾听说过。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译:不彻底了解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彻底了解用兵的有利之处。

智将务食于敌

译:聪明的将帅要学会从敌人那里获得粮食和装备。

兵贵胜,不贵久

译:用兵贵在速战速决,而不是旷日持久。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译: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的财政出现困难。

因粮于敌

译:粮食饲料在帝国补充。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不经作战。 而能使敌人屈服的,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译: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译:使敌军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破敌人的城堡而不是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

兵不顿而利可全

译: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胜利却能够圆满获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而知彼,每战必殆:

译:既了解敌人有了解自己,百战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可胜

译:首先创造条件,是自己不被敌人打败,然后寻求和等待敌人可能被我们战胜的时机。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译: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自己不被打败,而不能是敌人被我所打败。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译:防御使因为取得胜利的条件不足,进攻是因为取得胜利的条件有余。

乱生于治,治乱,数也

译:在一定条件下,乱可以由治产生,治和乱,是军队组织编制的问题。

弱生于强,强弱,形也

译:在一定条件下,弱可以由强产生,强与弱,是军事力量对比的问题。

 

第二篇:孙子兵法句子翻译

第一篇

1、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译: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分析,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2、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于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3、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译: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

第二 作战篇

1、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翻译: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兵力耗尽、财政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兵进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

2、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

3、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4、故兵贵胜,不贵久。

所以,用兵作战以胜任裕如,举兵必克为贵,不主张力不从心,僵持消耗。

第三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所以,善于用兵打战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用进行交战,夺取敌人的城邑而不用硬攻,灭亡敌人的国家而不需久战务求以全胜的谋略征战于天下。这样,军队就致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获得,这就是谋攻的法则。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败。

第四 形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兵法预测战争的胜败,应当注意以下五种情况:一是度,即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兵力的数量,四是称,即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战争胜负的判断。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资资源的丰富贫瘠,资源的丰富贫瘠决定兵员的多寡,兵员的数目决定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双方兵力的强弱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获胜的军队对于败方就如同以“镒”比“铢”(可理解为“以斤比两”),具有绝对优势;而败方之于胜方就如同以“铢”比“镒”。

第六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我军要出现在敌军必然前来的 地方。却要攻击敌军意想不到的地方。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让敌人充分暴露而自己却深藏不露,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却因防守而分散。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所以,制胜的方法不会重复,不同的战法变换无穷。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战争的胜利,则是避开敌人牢固设防之处而攻击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水受地形的制约而形成不同流向,用兵作战则是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制胜之策。

第七 军争篇

1.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译: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成直路,把不利转化为有利。

2.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译:争夺制胜条件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

3.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译:用兵打战必须依靠诡诈多变而取胜,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根据战场具体情况采用分散或集中兵力的灵活战

法。

4.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译:对敌方的士兵可以挫伤其士气,对敌方的将领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5.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译: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军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竭时再去攻击他。

第八篇 1.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厉害。

因而,聪明的人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2.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方法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3.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掳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将领有五种致命的缺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浮躁易怒,刚忿偏急,可能被敌人凌辱;矜于名节,可能入敌人侮辱的圈套;过于仁慈,可能导致烦忧。

第九篇

1.此兵之利,天之助也。

这些对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

2.客绝水而来, 勿迎之于水内, 令半济而击之, 利。

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中迎击,让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比较有利。 3.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只有那种不深思熟虑而又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俘虏。

第十 地形篇

1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如果敌人先占领,引兵离开,不要去打。

2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以上六种情况,是造成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将帅的重要职责,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3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根据战争规律分析,必然会取胜,即使国君说不打,检查打是可以的;根据战争规律分析,不会取胜,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

第十一篇

1/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翻译: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深入,军心就不会涣散。

2/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翻译:主持军事行动,要沉着镇静而幽深莫测,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

3/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翻译:九种地形的应变处臵,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 4/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翻译:所以,士卒的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式逼迫就会拼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5/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翻译:所以指挥作战,在于谨慎的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朝一个方向进攻,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

第十二篇

1、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上述五种火攻所造成的情况变化,适时地运用兵力加以策应

2、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凡打了胜战,攻取了敌方土地、城池,而不能够巩固胜利,是十分危险的,这叫做徒劳、白费

3、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大打战,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

4、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5、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但亡国了就不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复生。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能干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君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第十三篇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前后方动乱不安,民扶戍卒奔波疲惫,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的有七十万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