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的差异赏析

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的差异赏析

老版《西游记》自88年播出以来可以说是经久不衰,受到观众的好评,可原著与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会有一些差异,导演可能会为了更加吸引观众眼球对原著做一些艺术加工,才能更加的生动,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

对于电视剧首先,它看不到那些大众难懂的诗词描写,而是着重突出了打斗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令观众印象深刻。其次,它可以让人更直观的看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了解这本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电视剧的背景和人物的装束生动形象,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

相比之下,读过《西游记》原著的人就比较少了。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原著中的语言大多数为文言文,而且其中穿插了许多描写人物、环境的诗句,十分难懂,所以,只有凭自己来想像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发展。但是在我阅读了原著之后,我却从中看出了在电视剧中所体会不到的东西。

首先是描写人物和环境的诗句尤为经典、传神,它用十分优美的诗句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把风景描绘的美不胜收。比如,唐僧告别唐王时有一段描写秋天的诗句“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蘋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即让我们看到了美景,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唐僧的依依不舍,这方面是看电视剧所体会不到的,也是电视剧不可比拟的。其次,原著在描写人物上所用的写作手法在电视剧中也是无法体现的.

电视剧中唐僧的三位扮演者由于每个人自身个性的差异,对唐僧的演绎也明显不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位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的“唐僧”。每当这位“唐僧”出现的时候,就给唐僧增添了一层“不近人情”或者说“狠心”的色彩,至少我是这种感觉。我不知道当初导演在安排角色的时候,是不是做了精心的计划,有意让三位演员演绎出唐僧的三个不同侧面抑或是三种不同的唐僧形象。 但实际的观赏效果却是如此。而〈西游记〉原著小说中的唐僧并不会给我这种感觉。说实话,我颇为讨厌原著中的唐僧形象。在小说中,每当上一回里刚刚化险为夷,下一回中有来到某座阴森恐怖的大山跟前的时候,唐僧自己都本能地恐惧,经常会对孙悟空说大概是“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山乌林密布,虎豹之声不绝,怕是有妖怪吧”之类意思的话,而孙悟空每次都要安慰他说“师傅莫怕,一切都有俺老孙在”,唐僧每次也都能“心安”。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语,反复出现在<西游记>的原著小说里。可是每当有妖怪幻化为人形来害他的时候,他又

不相信孙悟空了,经常会说“她(他)一个弱女子(老人家)怎么会是妖怪呢?”由此吃的苦、受的罪非常之多,但是每次又都重蹈覆辙,一点儿教训也不吸取。唐僧坚定地相信取经路上障碍重重,危险处处,妖魔鬼怪众多,可是每当妖怪真的出现的是时候,他又是一个顽固的不相信者。这个在现实中从逻辑上看似矛盾之处,在小说中的“神魔世界“里却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唐僧肉眼凡胎,不象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可以认妖识魔,面对妖怪幻化的活生生的人形,他当然不信那是妖怪啦。

在电视剧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是演绎的最精彩的两个角色。这首先得归功于电视剧中形象设计的成功。在小说中,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可算是半个妖怪,他们的长相确实相当吓人,但是在电视剧中却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孙悟空虽然还是满脸满身的猴毛,猪八戒虽然也还是猪鼻子大耳朵,但是他们本来狰狞的妖怪相已经大大被淡化了,再加上他们俩经常互相调侃、揶揄对方,就更是大大缩短了与凡人之间的距离,美猴王给人以正义、桀骜不驯、机灵之感,猪八戒虽然小毛病一大堆,却令人觉得亲切、可爱。六小灵童和马德华的表演也是十分成功的,孙猴子的灵动、傲气,猪八戒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等性格细节都表演得十分到位。孙悟空和猪八戒在原著小说中的形象也是非常成功的,这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唐僧师徒四人在电视剧和原著小说中的形象,令我感到反差最大的是沙和尚。在原著小说中,从流沙河收服沙和尚开始,小说的主脉才真正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但是看过原著小说的人会发现,在小说的行文过程中,经常只看到孙悟空与唐僧、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对话,沙和尚的台词则很少,他只是在劝解调和其他三人之间的矛盾或是在商量降妖策略的时候才发言。憨厚寡言的沙和尚因为要“悟静”,在小说中也以沉默的方式被刻画。当我们阅读小说的时,虽然经常看不到沙和尚出现,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在场,他只是没有说话而已,而作品中又不能添上一笔“沙和尚未发言”之类的说明性文字。所以我们常常会忘记沙和尚。这是因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是跟着文字进行思维的,看到“唐僧”就想到唐僧,看到“孙悟空”就想到孙悟空,而不会想到其他人。小说中经常可以看见“三藏”、“悟空”、“八戒”等字,所以就常常会联想到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这样反复联想,使他们的形象在脑中得到加强。而“沙和尚”或“悟静”等字不常见到,就很少联想到沙和尚,所以就容易被忘掉。电视剧则不同,它把人物直接以肉眼可见的画面加以呈现,而不需像阅读小说那样要进行抽象思维。在电视剧中,尽管沙和尚还是挑扁担沉默寡言,但是我们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却不会忘记他,因为电视剧要把直观的形象呈现给观众,唐僧师徒四人必须同时在场。当孙悟空和猪八戒互相调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沉默的沙和尚含笑而立,甚至还笑出声来,这些是在原著小说中看不到、也听不到的。这样一来,沙和尚虽然台词不多,却时时出现在屏幕之中,观众们也就能时时想着沙和尚,不会把他忘记了。从电视剧和原著小说中沙和尚形象给人的巨大反差可以看出,这两种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事实上,在文学史上,对沙和尚人物形象的研究就远远不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研究规模。这也说明,〈西游记〉原著小说对沙和尚的人物刻画并不十分成功。

在情节上,电视剧对原著小说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有的将两三个故事合而为一,有的将原本没有联系的故事贯穿了起来,改变之处不少,在此我也不一一道来了,相信同时看过电视剧和原著小说的观众及读者自能了然于胸。

综合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电视剧和原著在人物、环境的展现和故事情节的表现方面各有千秋,互有利弊。但是,无论怎样,我相信,《西游记》的光辉会一代一代的永远传承下去的!

 

第二篇:西游记解析

为什么孙悟空可以大闹天宫,却打不过妖怪?西游记研究之一:天宫的变迁天宫的水深不可测,从取经路上来看,能搞定孙悟空的数不胜数,连太乙真人的坐骑都可以一回合生擒他,那么孙猴子闹的时候,这些牛人都干吗了?全本西游记中没有出现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做什么事情,就在安天大会的时候客串了一把。老君的地位相当于顾问,从后来青牛精的表现来看,老君搞定孙悟空不用什么力气,但是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他也选择不作为,这又是为何?玉帝作为道教的大天尊,遇到事情先想到的是如来,而不是三清。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件事情要追根溯源,从封神时代说起。为什么会有封神?封神演义书上有答案:昊天上帝令仙首十二称臣——封神之前,天宫的机制很不完善,昊天上帝从混沌中生——或者是鸿钧老祖指派,总之,产生了昊天上帝,要天下的神仙臣服于他,并且这个是不可违背的天数。于是阐教截教和人教三方共议封神榜,最终以灵宝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作出巨大牺牲而告终。截教有人归了西方教,大部分人被打死封神,剩下的小部分流落世间自生自灭,其中一部分,成为了西天路上的妖魔,后被孙悟空一行最终剿灭。灵宝天尊自封神一战被打的面皮全失,截教被灭,一直呆在碧游宫里面不问世事——在这里我表明一下我的态度,我坚决的支持灵宝天尊,通天教主的教学理念,就是有教无类,不管对方是人还是动物还是非生物的比如石头,他都愿意授课并给予教材指导,并且手下的弟子也都很成器。象元始天尊这样只收人类,歧视动植物的行为,侵犯了动植物的受教育权,并且直接造成了妖魔和仙佛的两极分化。本来动植物也是可以修成正途的,但是自从截教被灭之后,这条路就断绝了,要想得到神仙界的承认必须苦苦修炼,然后碰巧轮回投胎成人,然后再继续修炼才行,这无疑变相的把草木精怪推向了妖魔的道路——评论完毕,我们继续讨论: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能够逼迫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灵宝天尊让步,虽说是天数,但是其实力也不容小看,封神榜中的南极仙翁去借聚仙旗的时候,专门换了朝服,跪着不敢仰视,可见封神前和封神初期的天宫,是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这个昊天大帝的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在道经中为四御之首。但是请注意,西游记里面的玉皇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高上帝”,这是问题的关键,他们不是同一个玉皇大帝!西游记后来孙悟空在介绍自己大闹天宫的时候,提到:“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看来现任的这个玉皇是姓张

的。张玉皇统治下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妖魔横行,随便一个妖猴就能逼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时候没有人帮忙,必须去请佛祖……当年昊天上帝建立的天庭,只剩下名义的控制权,星宿们想下凡就下凡,完全无视天上的规定。那么,这个玉皇张大帝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考证,张玉皇的名字叫做张百忍,本来是一个山寨的寨主,后来太白金星下凡选皇帝,看到他山寨治理的不错,就拉到天上来当了玉皇,后来众神推举他为终身玉皇,于是这个皇位就定下来了。试想,太白金星有什么权力去选皇帝呢?至此,我们可以勾勒出当时的情形:昊天上帝在商周之战后,觉得万事已经齐备了,神也封了,仙也服了,自己干下去也没有挑战了,不如去三十三天外逍遥享福,于是才命令太白金星下凡选皇帝。于是就选到这个张百忍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玉皇大帝有这么多的亲戚和这么多的女儿——我认为成仙需要牺牲的有两点: 1,生育的权力,2,变老的权力。因为如果成仙之后还可以生育,那么现在全世界都是仙人的后代了,反正仙人是不死的,生了之后的小仙肯定也是不死的,长此以往,天宫必然拥挤不堪,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看到满世界都是仙人,所以仙人是不能生育的。同样,根据我们观察,成仙之后的样子就是由人到仙那一瞬间的快照,就此静止不动了。如果你成仙的时候是个老头,那么基本上你从此以后到天地灭绝都是老头了,如果你运气好,象哪吒那样还是个小孩就成莲花化身了,那从此以后也就那么大了。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仙人不能生育,因为生出来的小仙也是不能长大的,那么天宫必然成为婴儿仙的海洋。所以玉皇张大帝也怪可怜的,满天的星宿推举他为终身玉帝无非是因为他软弱,又没有什么法力,可以便宜行事而已。你看张玉帝下狠手处罚的两个人:天蓬元帅的卷帘大将,都是后进小辈,至于元始天尊和老子的那些嫡系弟子,比如太乙真人之流,根本就懒得理他。就连二郎神这个封神里面的三代弟子,也能“心高不认天家眷”,可见这个玉帝当的是多么的窝囊。这也是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众多高手袖手旁观,都等着看玉皇大帝的洋相的原因,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闻仲闻老太师算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在关键时刻率领雷部众将围困住了孙悟空,没有让玉帝的面皮丢尽。好,这一节,我们考证了天宫的变迁问题,在下一节“如来的疑点”里面我会回答:释迦牟尼如来是谁?他和天宫有什么关系?玉帝为什么会找他等一系列的问题。西游记研究之二: 大闹天宫的理性分析到孙悟空,有人可能质疑大闹天宫

时的他和取经时候的反差,其实我觉得没有反差,孙悟空一直都不强,只是长期以来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把他做强了,其实原著并不矛盾。孙悟空会什么?一个巴掌就可以数出来:筋斗云,七十二变,身外化身,金刚不坏体,三头六臂。筋斗云是用来走路的,金刚不坏是防御的,七十二变是用来侦查的,就身外化身和三头六臂是打架的。拿孙悟空取经之前来说,除了一招险胜哪吒之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彪炳的战绩。到从八卦炉中逃出的大闹天宫的时候,和护法王灵官打的难解难分,后来又被雷部神围住打个平手,然后如来就降服他了。结合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常和妖怪们打成平局,包括黄风怪这样的老鼠精,和喝醉了酒的奎木狼*黄袍怪*等等,就连一个不成人形的蛇精*在稀柿胡同*,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联手打了半天未果,所以孙悟空的武术是值得质疑的,至少不能说很出众。目前形成的孙悟空很强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电视上玉皇大帝的狼狈样子:趴在桌子地下大叫,快去请如来佛祖!其实在书中看的话,所谓大闹天宫,并没有造成什么破坏,无非天宫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很快就被雷神困住了。再来说说天宫的政治格局,这个比较微妙,从取经路上来看,能搞定孙悟空的数不胜数,太乙真人的坐骑都可以一回合生擒他,那么孙猴子闹的时候,这些牛人都干吗了?封神榜里面天堂的主管叫做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而西游记里面变成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这说明封神之后,领导集体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全本西游记中没有出现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做什么事情,就在安天大会的时候客串了一把。并且玉帝遇到事情先想到的是如来,而不是三清。这些都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件事情要从封神时代说起。话说封神之后,昊天上帝将权力移交给张玉皇,然后老君西出函谷关,化胡成佛,是为释迦牟尼如来。封神榜中被老君生擒的多宝道人,正是后来的多宝如来—释迦牟尼的法身。所以多宝道人就是如来佛祖。张玉皇除了修行时间长之外,法力道行均平平,所以昆仑十二仙人——也就是元始天尊的嫡系自然不怎么理他,而太乙救苦天尊正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所以闹天宫的时候,玉皇不来找他,他也乐得逍遥。不光是二代弟子这般,就连二郎神这样的三代弟子,也牛气哄哄的说听调不听宣,玉皇大帝也拿他没有办法。而灵宝天尊自从封神之战别灭教之后,一直不大好意思出来,否则在天宫里面看到自己这么多弟子,脸面也无光,所以他也不会出来。原始和太上虽然灭猴子易如反掌,但是一个没有动作,一个暗地里帮助猴子

练成火眼金睛,这就值得商榷了,玉皇虽然法力平平,但是心眼不差,自然知道这里面必然有蹊跷,自然不好去找太上和原始。那么玉皇还能找谁呢?只有多宝道人是前截教门人,被老君化胡成佛,而自己好歹也是道教的大天尊,虽然内部人都不怎么理他(也就是欺负欺负卷帘大将军,天蓬元帅这样的小辈,怎么没有见他动广成子,赤精子?)但是如来于情于理,还是要客气一下的——虽然如来其实就是表面上客气一下,实际上也不怎么理他,和孙悟空打赌,开口就做主让天宫,所以玉皇大帝这个大天尊当的,实在是窝囊,这也是为什么天宫强者如云,但是大闹天宫的时候都袖手旁观的原因,否则一两个奎木狼那样的就和孙悟空打平了,那28星宿还怕擒不住他?显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的时候,上面有照妖镜,孙悟空无法逃跑,二郎和孙悟空都是八九玄功,善能变化,武功也差不多,他们也确实是不分胜负,所以孙悟空的真正实力,就相当于一个会筋斗云的阐教三代弟子而已。不过考虑到菩提老祖就教了他7年,能达到这个地步也算不错了,菩提的身份有两种说法,有可能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有可能是佛教的二把手准提道人,准提和接引的关系大概是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意会即可。接引后来成了阿弥陀佛,亿万佛土之主,准提有点失意的就在西贺牛州散心,教了孙猴子7年。这样以来,如来佛祖对猴子的惩罚相当于佛家内部的家法,这也可以作为玉皇大帝请如来而不请接引的原因。因为如果三清出手,那等于直接不给准提面子,打狗还要看主人,三清自然也不愿意多事,而如来惩治他,则没有任何问题。PS:听说张纪中要拍摄西游记,整体来说,我对这次翻拍还是报有很大希望的。其实,永远不要认为电影电视能够拍的像书本那样,别说西游记,封神榜这么难度巨大的神仙鬼怪的影片,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又有哪一部能让人完全满意?所以我对新西游记的期望很简单,能表现出来那么一两个很不错的出彩的场景,就知足了。别的不多要求,肯定是有缺憾的。张纪中在yahoo上开了一个论坛,让大家提出最想看的片段,其实好的片段大家都耳熟能详,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不用说,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还有这么几个大的战役:平顶山,金兜洞,狮驼国,小雷音,和玉华国。平顶山:孙悟空VS太上老君的两个小童+太上老君的裤腰带+盛水的瓶子+装丹的葫芦+扇炉子的扇子,这也是孙悟空为数不多的不用外力,靠自己的腾挪变化来取胜的大敌金兜洞:孙悟空VS太上老君的青牛+栓牛的鼻环,这一战显示了太上老君超强的实力,就一个鼻

环,孙悟空上天入地,请来天兵天将,十八罗汉都是无功而返。直到如来点破妖怪的原身,请来老君才收服青牛。狮驼国:这是我最最想看的片段,在这个场景中,孙悟空面对的是整部西游记中身份最高,法力最强的妖怪,如来佛祖的舅舅,金翅大鹏雕。如果说之前的妖怪都是靠宝物才能打败孙悟空的话,这次的大鹏则是无论本身的能力还是法宝等各个方面全面压倒孙悟空。直到如来佛祖亲临,才收服大鹏。这段情节跌宕起伏,独立的拍成电影都无有不可。小雷音:孙悟空VS弥勒佛的童子。人种袋子收尽天下万物。也是等到弥勒佛才降服妖精。玉华国:这是一个被轻视的强人。九灵元圣的实力其实部弱于大鹏,一回合生擒孙悟空的战绩,就是镇元大仙也没有做到。不过这一次事态没有扩大,就请来太乙真人把它降服了,否则我真的怀疑会不会重演金兜洞的一幕。我还是最喜欢狮驼国,引用一个人对张纪中的回答:10、你最喜欢、最期待的情节段落?   我心目中最期待的情节非狮驼国非属  从来看《西游记》最爱看的就是这段,这上面的三个妖魔,真的可以称得上妖魔中的霸主,非一番小妖可比,  狮驼国是由两段场景构成,一是八百里狮驼山,一是山下的狮驼城。光狮驼山就有三万小妖,这是什么气概?  更大的是狮驼国,它是一座完全由妖魔控制的城市,原著中有很真实的描写:“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狼精灵。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  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  楼下苍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声。摇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铺尽山精。  狡兔开门弄买卖,野猪挑担干营生。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这是一个完全的妖魔世界,不必费心编造什么魔界了,原著中就有很真实的描写。就太白金星对这座妖魔之城也是敬而远之,躲藏也唯恐不及。  孙悟空在这里打了真正的败仗,甚至差点死掉,而且自己最拿手的筋斗云也输了,师徒四个被同时下锅蒸的情节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也反衬出了老孙的勇气与忠诚,事实上取经队伍的能力也是在这部分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唐僧落入敌手的情况下,三兄弟与三个妖魔及数万小妖剧战一日,最后还是八戒失了地利才战败了,打开了缺口。而后老孙一夜杀光狮驼岭三万小妖更是证明齐天大圣名下不虚。  取经队伍内藏的各种矛盾与相互的情谊在这部分也有很多出色的表现,八戒的贪财,自私与小聪明,老孙的乐天幽默与忠义也有深刻的体现。  狮驼岭是场恶战,也是场血战,是《西游记》最

艰难的一战,相比之下,老版的所谓狮驼国真的很差劲,到处都是缺陷,白白让我梦想了十来年。  这部改编难度也很大,具体在三个魔王身上就至少有三点。  青狮:原著中,青狮曾经在乌鸡国出现过一次,而这次怎么又出现了呢?这点要修改。另外,千万不要再找只非洲狮来演了,中国古代的狮子与非洲狮其实是同科不同种的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现今的新疆罗布泊一带,又称“西域狮。”现在早已全都灭绝,也只有那里变化无常的寒冷气候才能让它们生就那一身长毛,按照庙门的石狮子进行合理的生物学分析,做一个CG也要比非洲狮来得好。  白象:普贤那只象是有名的六牙大白象啊!更关键的是他的鼻子,要制作一条灵活又有趣的鼻子也只有借助于CG技术了,我看过两个版本的白象鼻子,香港版的松松垮垮,象条烂香肠。大陆版更好,干脆让它变成死的了。  大鹏: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何等的强横,何等的霸道!岂是老版那只黑麻鹰可比?以前有篇古文〈神鹰〉,后来拍了部动画片,里面的大鹏,毛白如雪,落地宛如一座山丘,这才是真正的大鹏鸟,神话中最大的猛禽。  狮驼国需要CG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而且〈西游记〉中其他令人难忘的情节更是数不胜数。建议张导在突破的同时也从老版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情节,毕竟那是被奉为不可逾越的经典的一版,象一些有意思而原著没有的情节,如小白龙的情仇过往,也可以为我所用。将老版的精华与缺点分辨清楚,就成功了一半!西游记研究之三:孙悟空的武力这一节我们重点讨论西游记里面的大主角,孙悟空的方方面面。孙悟空的是天产石猴,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问题在于,这块石头有没有什么来历?西游记书中描写道:“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断定:任何认为贾宝玉和孙悟空有关联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生产孙悟空的这块石头,是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而贾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他们不是一码事情。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在花果山快乐的生活了三百年之后就听了手下两个老猴的话,访高人成仙去了。在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一下孙悟空的运气,他遇到了一个大明师——菩提老祖(有的时候觉得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那些徒弟甲徒弟乙很可怜,跟着全真七子,江南七怪那样的老师混一辈子,武力稀松平常,还不如苦命的小乞丐什么的到山崖上

到处摔,说不定摔到那个高人蹲的山洞里面,一年不到就比原来的师傅牛了),对此我一直感到很后怕,西游记的世界里面小仙无数,并且孙悟空当时又没有什么辨别力,如果它找到了一个小地仙学艺,可能学上几百年也默默无闻——不过,那样也就没有西游记这本书了。幸好,我们的菩提老祖是不世出的大法师,你看他每次讲课:“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道门三百六十行样样都精通,我以前曾经考证出,他就是封神演义里面的准提道人,佛教的总二当家——在封神演义里面一把手是接引道人,二把手就是准提道人,封神之后,接引道人成了亿万佛土之主的阿弥陀佛,准提受到排挤,郁闷之下,在西贺牛洲隐居,开一个小小的山门教教徒弟散心还是情有可原的。释迦牟尼如来在他们面前也只能算后起之秀的小角色。证据如下:如来佛祖在决定要选取取经人的时候说:“……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注意!菩提老祖正是在西贺牛洲!这样的大仙不是“上真”,还有谁能称得上上真?显然是如来不知道罢了。想那如来佛祖号称听察三界十方,能知过去现在未来,却不知道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菩提老祖,谁的法力高,谁的法力低一目了然。孙悟空跟了这样的牛导师,自然进度很快,满打满算学了7年就出师了,菩提老祖就向孙悟空提了一个条件:不要说出武艺法术是跟他学的,否则要将孙悟空贬到阴山背后万劫不得翻身,孙悟空后来也遵守了承诺,闹天宫,斗如来,西天取经,直到后来成佛,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师傅是谁。其实菩提老祖教给孙悟空的法术是很少的,筋斗云,七十二变,身外化身是三大法力(其余定身缩地呼风唤雨那样的小法术只要是一个小神仙都会,没有什么稀奇)。加上后来吃太上老君的丹修成了金刚不坏体和火眼金睛,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和取经路上所依靠的,也就是这五大法术。孙悟空立威成名,靠的是两次和天界战役,第一次花果山之战,独立打败哪吒巨灵神,九曜星官,四大天王,逼封齐天大圣,后被二郎神收伏。巨灵神是小角色,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孙悟空和哪吒其实就武功而言没有分出来高下,哪吒当时有点轻敌,因为在封神战役的时候,哪吒只要使出三头八臂的神通,千万法宝齐发,几乎场场得胜,所以这次打孙悟空也以为如此,殊不知碰到一个比自己还略微强一些的,就被偷袭了一棒,败阵而回。从取经路上哪吒vs牛魔王来分析,哪吒其他方面并不比孙悟空

弱多少,就是抗击打能力稍微差了一些,当然如果孙悟空自己挨了自己的一铁棒,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估计滋味也不大好受。哪吒是元始天尊的徒孙,二郎神也是徒孙,孙悟空险胜哪吒,二郎神险胜孙悟空(可以说平手,因为如果不是老君的那一镯子,擒住孙悟空估计还是很难的,网上很多人详细分析细节证明孙大于杨或者杨大于孙,但是这个差距显然是高阶的,他们大致是一个水平是没有异议的),说明孙悟空的水平,就是相当于三清比较优秀的徒孙的水平,因为菩提老祖自己也就是和三清差不多,教了孙悟空七年能学到这个地步,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第二次大闹天宫之战,这也是是孙悟空的武力被夸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只看取经路上的它,怎么也不会相信它就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齐天大圣。而这种错觉,我认为,西游记的电视剧造成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玉皇大帝躲在桌子底下,大叫:“快去请如来佛祖!”的场面实在是印象深刻。但是看原著里,其实孙悟空闹天宫远远没有那么威风。孙悟空打上南天门的时候,当时天宫处在歌舞升平和平时期,猝不及防之间,诸天星宿不可能都在场,而门外就常驻的四大天王和四大天师而已。四大天师是文官,自然要避开他,四大天王,九曜星官是手下败将,那孙悟空又来势凶猛,自然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拼。注意!这里面有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天宫的神仙如果不出意外都是长生不死的,所以平常也没有岗位腾出来可以升迁,他们犯不着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孙悟空打,如果每一个星宿都和黄袍怪的水平差不多,那么二十八星宿齐心合力,困住孙悟空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谁买这个力气去打呢?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打的过就打,被包围就跑,没有任何顾忌,所以在围剿花果山和天宫的外围,几乎没有什么星官之类愿意和孙悟空较真打。直到通明殿上,碰到了倒霉鬼王灵官。事情发生了变化,他是护架的,如果他也虚与委蛇的话,玉帝就命都不保了,那么他是第一责任人,估计要贬到阴山背后万世不能翻身,激励机制再次完美的发挥作用,王灵官虽然武力明显不如孙悟空,但是也不得不所以舍生忘死和和孙悟空缠斗,就是不让他靠近玉帝。眼看着就支撑不住了,“苦争不让显神通,鞭棒往来无胜败”的时候,佑圣真君调来了雷部将领,幸好闻仲老天尊一生正直,打仗也卖力,是个厚道人,率领三十六雷将团团围住孙悟空,其实这个时候孙悟空已经被控制住了,无非是他三头六臂棍棒凶猛,又金刚不坏,没有人拿得住他而已。所以才请来了西天如来佛祖,诱

使孙悟空上他的收上来,这样如来就能够用须弥介子的神通困住它,从而顺利的生擒。取经之前,孙悟空的武力表演到此为止,表现的水平就是一个优秀的阐教三代弟子水平+超强的移动能力,下一章我们会继续分析取经路上的行为和各个强大的妖魔鬼怪来进行对比,以此证明,孙悟空的武力从头到尾都是统一的。西游记研究之四:孙悟空的武力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表现一般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要保护人,这个和闹天宫是有本质区别的。闹天宫的时候,他可以凭借跟头云来去自如,指东打西的游击,谁都拿他没有办法;但是保护一个肉眼凡胎的唐僧,难度就打很多了,除非能够拥有压倒性的攻击优势,比如对花皮豹子精那样可以硬打死妖怪,只要妖怪能和孙悟空对打不落败的——即便是在下风,比如红孩儿;或者虽然实力比较弱但是在水下的,比如通天河的金鱼精,孙悟空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还是要去请人或者要宝贝来收服。因为“救人”和“大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让孙悟空抓住唐僧,青牛精,六耳猕猴去救也会是同样的困难。取经路上主要经历的大妖怪也不多,按照实力排序大致如下:大鹏怪(狮驼国)九头狮子(玉华国)六耳猕猴 (花果山)青牛精 (金兜洞)牛魔王 (火焰山)九头虫 (祭赛国)这些妖怪,即便是大闹天宫时期的孙悟空碰到,也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尤其是第一个云程万里鹏,孙悟空在狮驼凌打探消息的时候,小钻风是这么形容的:我三大王不是凡间之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这是整部西游记中,唯一一个在法力,速度,武功等各个方面均能够硬吃孙悟空的妖精。大鹏展翅九万里,展两下翅膀显然比翻一个跟头用的速度快很多,所以就连孙屡试不爽的逃命法宝——筋斗云也没有奏效,被它捉住放到阴阳二气瓶中,如果不是观音菩萨赐给他的三个救命毫毛,几乎就断送了性命。其实在狮驼岭一战中,孙悟空有好几个绝无仅有:在阴阳二气瓶中绝无仅有的在因为怕死凄惶而哭,后来又绝无仅有的因为打不过妖怪而在如来佛祖面前委屈的痛哭……大鹏和孔雀是凤凰所生,所以大鹏的实力和孔雀——也就是封神榜中的孔宣实力应该处在一个水平。孔宣只有准提来了之后才皈依,而大鹏是成佛之后的多宝道人才能收服,都不是二郎神和孙悟空这个量级所能对付的,所以大鹏这个参照系水平太高,不能反映孙悟空到底如何。这一段说实话在电视剧里面我感到很失望,即便是最近新版的西游记,里面的大鹏鸟几乎就是一个黑麻老鹰的头,一点都没有先天地而生的大灵兽

的气魄,看他哥哥孔宣在封神演义里面说的话,大鹏也该演出这样的气势才对:混沌初开吾出世,两仪太极任搜求;如今了却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期望张纪中版的西游记能拍的好些,至少是狮驼岭这一段(我一直认为这一段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要武打有武打,要计谋有计谋,要大牌有大牌——如来佛祖亲自下凡,是大牌吧,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其实是可以独立成篇,改编成电影的)。下面是九头狮子,号称九灵元圣。它可能是太乙真人在封神时代万仙阵中收服的,因为两书中均未讲明,所以只能存疑。它的成名之战便是一回合把孙悟空衔了过去生擒住了。不过这场战役我一直认为很有水分,因为狮驼铃的大白象也能把孙悟空卷起来——似乎孙悟空从来不在乎被人生擒,因为他自己是金刚不坏外加七十二变,要逃出来很容易。所以这一战似有放水的嫌疑,并且后来九灵元圣也无法奈何孙悟空,这次战斗不能代表孙的真实水平。六耳猕猴几乎就是孙悟空的影子,按照如来的说法,四种猴子不在十类生灵之中,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其中灵明石猴基本上是指的孙悟空:“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第三是孙悟空在花果山的时候手下的马流二元帅和崩芭二将军,这个也没有啥好说;关键是如来说的下面这段话:“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这段话提供的线索不仅仅是假悟空的来历,其实还包含了六耳猕猴的超强实力怎么来的。善聆音,知前后,说明菩提老祖在教真悟空的时候,六耳猕猴统统都知道并且有样学样,故此才能神通和真孙悟空一模一样。六耳猕猴也是很有机缘的人,在和孙悟空赌斗的时候,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是如意金箍棒,一个是随心铁杆兵”。可见六耳的武器也非同寻常,就算不如金箍棒好,也不是凡间兵器——否则就简单了,称称棒子的重量不就知道真假了?关于六耳猕猴的事情先说到这里,以后在外篇里面会继续的讲述。既然六耳猕猴同样是听的菩提老祖讲道,那么法术能力应该和闹天宫时候的孙悟空没有区别,也就是保存了一个副本,这个副本和原本打个平手,表明孙悟空的武力在前后并没有变化。青牛精,是我在西游记这部书中第二喜欢的妖怪,它是太上老君的坐骑下凡,法宝金刚镯,可收天下万物。孙悟空为了他可谓是上天入地,几乎把金兜洞当作了当年的花果山,请来了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雷

公点母外加水火二星君,直到西天把如来的金刚砂撒下去,统统无效。最终是如来偷偷的告诉降龙伏虎二罗汉,二罗汉又偷偷的告诉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才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对青牛精下凡的动机很表示怀疑,它跟随老君多年,早已经是不死不灭的躯壳,唐僧肉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并且孙悟空每次出来叫阵,他也从来没有不耐烦;孙悟空没有了铁棒要打拳,他也不用枪陪他打拳……就这么把人磨的没有脾气,真想不出如果没有太上老君,孙悟空会不会在金兜洞彻底的抓狂一把。牛魔王是孙悟空五百年前的大哥,在火焰山一战中确实显示出了大哥应有的水平,除了有一件事情很丢面子——每次都是被猪八戒仗着孙悟空在旁边,一顿乱耙给打败的。作者这么些很有用意,因为取经四人组是有属性的,孙悟空是金公,猪八戒则是木母,而老牛属土,木正克土。所以猪八戒每次总能占到老牛的便宜。如果说老牛和孙悟空有差距,那么顶多也就是相当于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差距,因为他们这两对连赌斗的方式都一样,老牛也会七十二变,孙悟空就和它变来变去的互相吃。如同二郎神在围剿孙悟空时做的那样。后来哪吒下凡,用火硬生生的把老牛烧服了,这说明一个道理,没有金刚不坏之身的妖怪,无论怎么貌似强大,总是容易被抓住命门的,如果老牛换成孙悟空的话,别说是三昧真火,就是老君炉中的兜率火,轻易也不能怎么着猴子。按照孙悟空的说法。500年前大家水平差不多,现在500年后,水平依然相当,随着修炼时间的增长,牛魔王显然是只可能进步的,那么孙悟空应该也一样,至少水平是不变的,没有和闹天宫时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九头虫的参考价值在于,它是二郎神和孙悟空携手擒拿的。二郎神是用什么搞定九头虫的呢?是哮天犬,也是当年擒拿孙悟空时的那打破平衡的一着。孙悟空和二郎神是平手,二郎神加上哮天犬险胜孙悟空;孙悟空和九头虫也打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综合上述关系,我们认为九头虫的武功水平和当年的孙悟空也差不多,只不过同样郁闷的是,它也没有金刚不坏之体,所以被哮天犬一咬就咬下来一只头颅……最后再来说说花果山之战的含金量,其实孙悟空一力阻挡十万天兵的花果山之战很值得怀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狮驼岭的老大——狮子精。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当年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有请狮子精(也不想想人家为啥请你,请普贤文殊还差不多,你要是去了,看到自己的主人那不是立刻就要皈依?),狮子精很不满意,于是要争天,玉皇大帝就派十万天兵来降服狮子精,被它现出原身,

唬的天兵不敢交战,关闭了南天门了事。狮子精的水平,公认是略低于孙悟空的,连它都能在十万天兵面前这么威风(就我本人看来,我觉得这个做的比孙悟空还威风,孙悟空好歹是苦战数日,连败九曜星官,哪吒三太子,天兵才退的;狮子精就这么一个法身做到了同样的效果——当然,我们要考虑到学习效应,估计这些天兵天将在花果山之战之后患了严重的恐妖症,根本不敢打了,这可能也是狮子精速胜的原因之一,至于占多大比重,还未知)孙悟空做到同样的事情,又有什么异常的呢?最后我还是要感叹一下玉皇张大帝,他这个玉帝做的真不容易,连一个如来佛祖身边的胁侍文殊菩萨的跨下的坐骑都敢打上天庭,可见天庭的威信已经降到低的不能再低了……不过幸好后来张百忍大帝还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一些改进的,比如凤仙郡求雨,玉皇发狠立下的三事,孙悟空求情也不行,说不下雨就不下雨。每次看到这一段,我都觉得很感动,看来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啊……(可怜,玉皇大帝发的唯一的一次狠,在电视剧里面还被抹杀了,变成孙悟空偷了风婆婆的袋子,把玉皇搞的狼狈不堪,一身面粉,不得不下诏下雨了事,娱乐性是有了,但是……怎么连导演也喜欢欺负老实人呢?)西游记研究之五:巨人的角逐前面的四篇可能回答了西游记和封神榜中的一些起源问题,但是有一个最根本的疑团,之前一直没有触及,那就是:为什么会有西游记?难道真的是如来佛祖说的那么简单,不愿意把经轻易的给予世人,所以一定要取经僧历经磨难来取的么?在小乘佛教的教义中,释迦牟尼是唯一的佛,是最圆满的觉悟者,地位最为崇高。但是在唐僧取经取来的大乘佛教教义中,释迦佛祖则仅仅是“恒河沙数诸佛”中的一员,地位大大降低,他怎么可能自愿的传播大乘教义呢?根源还要从封神榜说起,商周之交的封神之战,是阐教和西方教剿灭截教的战斗,从此定下来天宫,地府和西方极乐世界三大领域。这一战中,灵宝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在人间的派系被消灭殆尽,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妖仙躲在世界各地修炼,其中佼佼者有牛魔王等。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阐教——也就是后来人间的道教,和西方教——也就是后来的佛教开始的政治蜜月期,经过和西方两位教主的协商,老君下凡投胎成李耳,西出函谷关,把多宝道人点化成如来佛祖,开创了佛教在人间的道统,现在称为南传佛教,也就是小乘宗。老君为什么不把阐教的弟子点化成佛,而点化通天教主的大弟子成佛呢?这正是老君的高明之处。如果点化一个道教的天尊,比如太

乙真人成佛,那么西方两位教主必然不同意,因为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嫡系,而这样佛教在人间必然称为道教的附庸。而由老君这么一个相对中立平和的人出头,点化多宝这么一个和道教的总教主元始天尊多少有点芥蒂的人成佛,是老君,元始天尊和西方两位教主都可以接受的折中:对于老君而言,他地位超然,虽然略微偏向道教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不会象他的师弟元始天尊那样明显的护短;对元始天尊而言,虽然多宝和他不和睦,有欺师灭祖之仇,但是首先有老君镇着,多宝也不敢放肆,其次毕竟阐教和截教都是鸿钧老祖传下来的道统,多少也有些香火之情;西方两教主在封神之战中收了很多徒弟,面子上不好直接和元始天尊撕破面皮的抢信徒,所以由多宝来代替他们传教,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就这样,释迦牟尼在三大势力的妥协下,诞生在了印度。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经历了东汉乃至魏晋的佛道合流蜜月期之后,曾经的战友之间终于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裂痕。佛教此时已经今非昔比,天庭的大元帅托塔李天王已经接受了佛教招安,被封为毗沙门天王护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的势力在江南的传播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阿弥陀佛更是点化一只鳝鱼精做了南梁的皇帝,是为梁武帝萧衍。此时的道教却已经人心涣散,七零八落,于是太上老君再次下凡,继张道陵张天师之后,又授予北朝寇谦之天师之位,让他整肃北方道教来平衡南方兴旺的佛教势力。但是,历史在这里被小人物改变了。寇谦之误解了老君的平衡之道,认为老君的本意是兴道灭僧,于是在他的推动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了残酷的灭佛运动,佛道之间的斗争,从暗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无数的和尚尼姑被坑杀,无数的佛经被焚烧,整个北魏成为了佛教徒的大坟场。“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终于拉开了战幕。在这场惨烈的人间道统争夺战中,老君,原始和阿弥陀佛三方较劲,不断的点化自己的属下乃至于山精树怪下凡到帝王家,于是我们在南北朝时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爸爸是灭佛敬道的干将;儿子却是灭道兴僧的先锋;这一朝是敬佛的,下一代就是灭僧的……不一而足。城头变化大王旗,可叹人间的这些信徒们,都成了神坛上的祭品。这场战斗的暂时终结,以老君的再次下凡告终。唐朝是李姓,是老君在人间的同宗,天庭在李唐王朝建立的时期出了大力,像秦琼,就是天蓬元帅下凡,具体请参看《说唐演义》。阿弥陀佛还是要卖给老君一点面子的,但是作为交换,老君和原始也同意阿弥陀佛从此可以直接下凡传

教,而要让阿弥陀佛直接下凡,需要先有理论铺垫,要告诉世人阿弥陀佛才是万佛之主,如来不过是一个小角色而已,而这些理论,就是大乘经典,也是唐僧需要去取的经书。可想而知,多宝道人是多么不情愿宣传所谓大乘经典,这简直等于自己打自己耳光,但是没有办法,在阿弥陀佛和老君双重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允许阿弥陀佛特派专员——观音去东土大唐来寻找取经人。花开两头,各表一枝。再来说说佛教内部的权力斗争。话说阿弥陀佛排挤了准提道人,自己做了万佛之主,准提郁闷的跑到斜月山三星洞开了一个小小的山门,正巧又碰到了孙悟空,西游记书上记载,当菩提老祖知道孙悟空是天产石猴的时候心中暗喜,他究竟在暗喜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契机,能够让他重掌佛教大权,和阿弥陀佛分庭抗礼的契机。于是他耐心的教授孙悟空,并且严格警告他不准说出自己的师傅是谁(因为怕传出去,计划就失败了)。后来的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多宝出手镇压。然后又被观音菩萨选为取经人的大徒弟,只要等孙悟空到了西天成了佛,准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出面干涉佛教的事务,从而渐渐的把人间的佛教教主的权力夺回来。这一切虽然瞒不过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并没有在意,因为一个失意的人开个山门散心也很正常,最好不要把他逼急了撕破脸皮反而不美。对于这件事情,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自然也是了解的,不过老君执掌天人大道,以平衡为第一要务,自然希望佛教不要过于做大,所以不但没有阻止孙悟空,反而在八卦炉里面帮助孙悟空练成了火眼金睛,否则以老君的修为,1000个孙悟空也是死了。并且,老君这么做还有一个用意,就是用外患来促进内部团结: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讲了,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宫是一团散沙,这都因为是长期闲出来的,现在有了闹天宫的事件,可能会促进玉皇大帝适当的强硬一些,对天宫实行某种程度的改革。 于是取经小组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成立了,这个小组的成员非常的复杂,有代表准提的孙悟空,代表阿弥陀佛的唐僧,和代表天宫的猪八戒和沙僧。其实这一个小组也是三十三天外的那些教主们政治角力的结果,否则以观音菩萨怎么可能选这么巧,就选中了这么四位,当然还有白龙马,这个代表地方割据势力——龙王系。但是随着取经活动的开始,孙悟空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阿弥陀佛和多宝如来的注意,孙悟空动不动就到天宫地府去求救兵,人际圈子广,面子又大,如果真的让他取经成了佛,那么多宝的位置还能不能稳固就很是问题了。于是在对付孙悟空这个角

度上,多宝如来和阿弥陀佛结成了统一战线,但是孙悟空是准提的人,不能直接动,怎么办呢?六耳猕猴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六耳猕猴和如来一拍即合,定下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妙计。大家想想真假美猴王的章节,两个孙悟空上天入地,没有人能够辨认,后来找到了如来佛祖,然后其中一个就变成苍蝇,被如来用钵盂盖住,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杀。谁是真的悟空?谁是假的悟空?唯一有辨认能力的就是如来佛祖和阿弥陀佛的特派专员观世音,观世音自然是装糊涂不说,如来就说真的是假的,假的是真的,然后暗地里用法力把孙悟空变成苍蝇……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了。所以最后取经,成为斗战胜佛的,六耳猕猴是也,孙悟空早已经成为棒下亡魂了。在这里提供两个最明显的证据:1,在如来法架面前,“孙悟空”一棍子打杀了“六耳猕猴”,如来连声叫善哉,表示不忍。难道如来真的想阻止孙悟空,还阻止不了么?显然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为什么不为?因为如来想要那个“六耳猕猴”死2,后来“孙悟空”在狮驼岭被大鹏雕抓到阴阳二气瓶里面,居然脚后跟都被烧软了,几乎伤命,这对于真正的孙悟空来说可能吗?真孙悟空是在老君的八卦炉里面练过的,也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交过手,所以别的可以伤,但是火是伤不到孙悟空的,能够被烧软的,恰恰说明这个已经不再是真正的孙悟空的,而是六耳猕猴。准提这个时候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心中的恼火可想而知,而老君和原始继续选择不作为,因为基本上这属于佛教内部的事务,而阿弥陀佛和多宝道人则消除了心腹大患。但是,事情会这么平静下去么? 老君借助孙悟空达到整顿天庭的目的有了一些成效,凤仙郡求雨就是例子,玉帝也知道发狠了;而多宝道人所在的大雷音寺这个巴尔干的火药味却更加的浓烈了。菩提老祖当年在封神之战中,两次作出关键性一击,大败通天教主,实力断然不可小看;现在唯一教出来的高徒却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六耳猕猴手里,岂能善罢甘休?于是菩提老祖彻底的撕破了面皮,亲自出世,化身为准提佛母,传《准提咒》,至今尤有传承。至此各大教主,除了原始和老子的关系依然不错之外,别的互相之间都已经视同仇寇,老子再也弹压不住众人,而唯一能够摄服众人的鸿钧老祖却始终不见踪影,所以人间道统的争斗渐渐不可调和:准提佛母出山之后,立刻颠覆了几千年的男性传承,也颠覆了李唐王朝,建立了以女性武则天为首的周朝,开始兴佛,但是不久之后,经历了唐中宗,唐睿宗之后,孔升真人转世的唐玄宗再次把李唐王朝和道教推向

了高潮,这应该说是玉帝为首的天庭和准提斗法的结果。但是随后的安禄山之乱再次让这短暂的兴盛跌到了谷底……人间的道统争夺终于变的不可收拾,长眉大仙下凡的宋徽宗,在天罡地煞108将的保护下依然没有避免亡国的命运,并且被折磨至死。天庭震怒,而此时如来派出大鹏雕下凡化为岳飞,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说岳全传》。而到了元朝末年,阿弥陀佛指派地藏王菩萨投胎,是为朱元璋,龙兴于凤阳,具体事迹请参看我有可能在将来继续写的《封神后传》……佛道在激烈的斗争中终于渐渐式微,到了清朝,有一个叫做弘历的皇帝,继承了先祖的事业,自己也做了几件不错的功绩,颇有一些自得,当有人建议他干脆废除佛教和道教的时候,他如此回答: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亦可哀。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与诗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