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

《湘夫人》导学案

三维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有关屈原、《楚辞》的知识。

2.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3.读懂文意,把握故事、情感,体会屈原在文中的寄寓,了解“香草美人”意象。学习屈原执着于理想、忠贞、爱国的品格。

使用时间及说明

1. 用5分钟时间阅读记忆“知识链接”中相关文学常识。

2. 用早自习时间朗读课文,结合注解弄懂文章大意。

3. 用10分钟时间做“自主学习”中题目。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屈原,名平,字 原 ,战国中期 楚 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2.写作背景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3.有关楚辞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 》与《诗经》中的“ 国风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4、屈原精彩语言辑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

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

二、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阅读《湘夫人》。

①将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到文中,疏通字词。

②对照文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③熟记并默写《湘夫人》有关名句

(1)帝子降兮北渚, 。 ,洞庭波兮木叶下。

(2) ,罾何为兮木上。

(3) ,蛟何为兮水裔

(4)捐余袂兮江中, 。

(5) ,思公子兮未敢言

(6) ,夕济兮西澨。

(7) ,将以遗兮远者。

(8) ,聊逍遥兮容与。

课堂探究案

一、品读诗歌,探究主旨及技巧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明确: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讲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着。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第一段: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 2

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2、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分析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感情基调。

(2)“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明确:“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A、知人: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安定边境。屈原一心革新政治,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他为追求理想,虽九死而忧未悔。

B、逆志:《湘夫人》一诗,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和追求之情。文中既表现湘君为追求爱情的矢志不渝的执著与痴情,又表现了他与恋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哀怒与惆怅。

C、探究言志的契合点

诗中写道“闻佳人兮召予”,这里的“佳人”就是“美人”,而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的诗 3

歌意象,常用来比喻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或政治抱负,比如在模块一中学到的《赤壁赋》中的“望美人兮天各一方”,其实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曾多次用“美人”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因屡遭迫害,所以理想化为泡影。因此他在《离骚》一诗里才体现出为理想上下求索的执着和壮志未酬的悲情。而《湘夫人》一诗所表现的是湘君为了爱情坚持不懈的追求,思而不见的愁苦。这样“佳人”一词,就成了诗人“言志”的契合点,抓住它,我们便不难看出在湘君追求美人的哀怨之中无不折射出屈原为理想九死未悔的悲愤情。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解读——供讲课用: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二、比较赏析

回顾《诗经·蒹葭》,简要说明这首诗与《湘夫人》所展示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 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苍苍,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答:《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两首诗都点缀了寥落凄清的秋容,隐寓诗人此时凄寂情怀。

三、总结拓展 :传统诗歌意象歌谣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4

 

第二篇:高一语文(选修)《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 YW---2012---01---001

《湘夫人》导学案

编写人:何雪蛟 审核人:雷华锋 编写时间:20120410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2、掌握《湘夫人》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

1. 内容导读: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湘夫人》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以下是《湘夫人》各段的大意及其内容简析:

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纯属白描,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诗人捕捉到了一些最富于典型性的事物,用轻灵的笔触写了出来,从而深受后人赞赏,成为千古名句。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 1

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表现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湘君在绝望之余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2. 朗读指导:

①《湘夫人》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故朗读时以男女对读效果为佳。②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五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知识链接】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①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 ②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③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④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⑤屈原名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过程】

1、字音字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渚(zhǔ)搴 (qiān ) 罾(zēng) 袂(mèi) 汀(tīng) 荪(sūn) 擗(pǐ) .......

遗(意为赠送。)(wèi)眇眇(miǎo miǎo)潺湲(chán yuán) 薜荔(bì lì)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帝子降兮北渚 渚 :水边的浅滩。 ②与佳期兮夕张 张:张设罗帐。 ..

2

③罾何为兮木上 罾:鱼网。 ④蛟何为兮水裔 裔:边。 ..

⑤朝驰余马兮江皋 皋:边。 ⑥葺(qì)之兮荷盖 葺:编草盖房子。 ..

2、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听到湘夫人在召唤我,我要驾车和她一同前

往。

(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用水菖蒲装饰墙壁,用紫贝壳砌成庭坛,用拌

着椒草的泥土涂墙,满屋都是芳香。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把缠绕在树上的薜荔编结为幔帐,把蕙木剖

开来制成房中的隔扇,这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时机不可多得,姑且逍遥,舒闲自在。

3、《湘夫人》开头“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四句,被后人赞为千古绝唱。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出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环境气氛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清秋候人的画面。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

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渲染出人物难以言说的惆怅、幽

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

4、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

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

提示: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明确:(1)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

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2)幽怨、哀婉的情感。

(3)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

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

5、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

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的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

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6.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起

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

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

不到实现。

【合作探究】 3

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第 7题。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 茂盛的样子。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溯洄:逆流而上。晞(xī):干。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跻(jī):升,高。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依《韩诗》当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yì):割。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mò):喂马。 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7.《楚辞·九歌·湘夫人》与《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汉广》展示了怎样的相似意境?

明确:点缀了寥落凄清的秋容,隐寓诗人此时凄寂情怀。意境亦复相似。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第8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释: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8.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此句点山,是远望。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学习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