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条件句

鱼我所欲也 条件句

1、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欲有甚于生者。

3、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 忽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造应开头那句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 条件句

1、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4、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5、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

6、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造应开头那句话?

 

第二篇:隆中对 出师表 唐雎不辱使命 孟子两章 庄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 全文句子字词翻译 初三教师整理

出师表

一.实词、句子翻译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整句: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2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 内:宫廷内 殊遇: 厚遇,优待

但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将此恩报答给陛下啊。

3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整句: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4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zhì):鼓励。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为:做,行 论:判定 昭:显示, 平明:公平严明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徇私,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6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 )陛下。

以:因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给予陛下(使用)。

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自称 阙通“缺”,缺点 所:…的效果 广:扩大 益:益处 裨:弥补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收到更好的效果。

8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接近、亲近 远:疏远 所以:……的原因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

9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论:谈论 于:对 先帝在世时,常常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10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悉: 都 愿:希望 信:信任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指日可待了。

1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姑且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

1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咨:咨询 感激:感动 以:拿 许:应允,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竟降低自己的身份屈驾,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咨询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值:遇到 遭到 际:时期

后来遭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1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托付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5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恐:担心 夙:早上 效:实现 不毛:人烟稀少的地方

领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16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 )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nú)钝: 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铲除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回到旧日的都城。 17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18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1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告:告慰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就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

20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慢:怠慢 彰:表明、显扬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2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谋:谋划 察:明察 纳:采纳 雅言:正言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

22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2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涕:泪 零:落下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小结:1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蕴含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3 出师表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

1 治蜀有方,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

2 知人善任,向刘禅推荐文武贤才;

3 严于律己,主动承担讨贼兴复汉室之任务,不实现则治罪;

4 忠心耿耿,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受命之后,夙夜忧虑,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 4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忠情具体表现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唐雎不辱使命

一。翻译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易:交换 谓:对??说,告诉 许:听从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惠:恩惠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3 虽然,受地于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虽然如此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4 秦王不悦。

秦王不高兴。

5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 使:出使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6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7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置 存:幸存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8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广:扩充 逆:违背 轻:轻视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9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是:这样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10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岂:何况 直:仅仅,只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11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怫然:盛怒的样子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12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13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使??倒下

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14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15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免冠:摘掉帽子 徒:光着,赤着 抢:撞

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6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17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8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19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

20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怀:心里 休:吉祥 祲:不祥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21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是:这样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22挺剑而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23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挠:屈服 谢:道歉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24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谕:明白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二 本文是如何刻画唐雎和秦王的?

1.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

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英雄。

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三.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四.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五.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六.“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决心。

隆中对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躬:亲自 许:承认 同意 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系甚好,说是确实这样 。

2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器:器重 谓:告诉 就:接近 趋向 屈:委屈 致:招致 顾:拜访

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号称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去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 诣:拜访 凡:总共 屏:命人退避 倾颓:崩溃 衰败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盗用皇帝的政令,皇上遭难出奔。

4 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信:通“伸” 伸张 用:因此 猖獗:失败 已:止 计:计策 出:产生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量自己的力量,就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5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天子而.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已:通“以” 抑:而且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跟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薄弱,然而曹操终于能够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是不能同他争强的。

6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a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

附:归附 图:谋取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殆:大概 资:资助 岂:难道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战略要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没能力守住,这大概是老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

7 益州险塞sài,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 ...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暗弱:昏庸懦弱 殷:兴旺富裕 恤:爱惜

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汉高祖凭借着它成就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8 将军既帝室之胄英雄,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胄:后代 揽:招致 岩阻:险阻,形势险要的地方 政理:政治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面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面各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9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jià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

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于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身:亲自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老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10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日:一天天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作罢。

惠子相梁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

日三夜。

相:做动词,做宰相。 国:国都 京城

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

2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醴泉:[lǐ]甘泉,甜美的泉水。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于是:在这时 鸱:猫头鹰 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在这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说:‘吓’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吓’我吧?”

4 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即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濠梁:濠水的桥梁上 是:这 安:疑问代词,怎么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2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全:完全,确定是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3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循:遵循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欲:喜爱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

苟得:苟且偷生 恶:厌恶 患:灾祸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使:假如 假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4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勿丧:不丢掉 不仅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本心,人人都有,不过有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6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蹴:用脚踢 .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万钟: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 奉:侍奉 得:通“德”,感激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乡:通“向”,从前

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

9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已:停止 放弃 本心:天性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10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1 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答: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即本心。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不如地利也。

郭:外城 环:围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

池:护城河 兵革: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 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委:放弃 去:离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4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限制 至:极点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 服从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发:被任用 畎(quǎn)亩:田间 田地 举:被任用,选拔 士:狱官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任:责任 使命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 (空 乱 动 与上用法同,都是使动用法)

拂:违背 乱:扰乱 曾益:增加 曾,通“增”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3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恒:常常 衡:通“横” 梗塞,不顺 作:有所作为 征:表现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入:在国内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通“弼”,辅佐 出:在国外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