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兰花

?

名人与兰花

古田兰协成立纪念册11----名人与兰花

?

?

? 五、名人与兰花 ●孔子咏兰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为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其时正当“礼崩乐坏”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已的学说说动人们,改革政冶,挽救危亡,但到处碰壁,最后只好返回鲁国,设馆授徒终其一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主要学说集中于孔门弟子编纂成书的《论语》中。 ?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

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 “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

子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

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

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 ?

? ●屈原佩兰 屈原(约前340-前期278),战国时伟大诗人。名平,字原,号灵均,又名正则。楚国人。

? 《史记.屈原列传》称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是他的政治主张遭到旧官僚贵族的激烈反对,而他为之依靠的楚怀王又昏聩无能,忠奸不辩。结果信谗言而怒迁于他。到楚顷襄王时,屈原遭到更大不幸,被长期流放于沅湘一带。屈原遭遇穷困,但其志不变,其行更廉,“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因将愁苦而终穷!”

? 他将这种念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通过多种香花异草加以表达,触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而且将这种比兴手法作了新的发展,这就将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一伴,融铸一炉,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 ? 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因此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他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

? 以上仅是《离骚》中所举到的几个兰的例子,可见屈原是何等爱兰、颂兰,寄情于兰,托兰以讽,兰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

? ●勾践种兰

? 被誉为“一方之志,始于《越绝》”的《越绝书》是战国后期的作品,

经过后汉会稽袁康、吴平编辑增删而成,是“地志祖”。从史料记载,当时《越绝书》至少有十六卷二十五篇,现存十五卷十九篇。关于“越王勾践种兰渚山”之记载属《越绝书》已散佚的六篇之中,但绍兴文史资料中多次引证,如《宝庆续会稽志》( 1225 年)关于“兰”的记载中提到:“兰,《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勾践种兰之地,王、谢诸人修禊兰渚亭。”

? 公元前 492 年越王勾践从吴国被释放回国,立志灭吴争霸,报仇雪

耻,开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卧薪尝胆时期。他首先令荡蠡建筑了山阴小城和山阴大城,把都城从山麓平阳下迁到沼泽平原地带,使越国有了一个坚固的中心。在水土资料丰富的大城东郊筑塘,建立了粮食基地——富中大塘;在大城周围根据地址、矿产资源建造了畜牧基地鸡山、豕山和犬山,水产基地目鱼池,蔬菜基地稷山,冶金基地姑中山、练塘、锡山和六山,铸剑基地赤堇山、称山,造船基地船宫,练兵基地时浦,木材基地木客,编织基地麻林山和葛山,食盐基地朱余等经济、军事基地,共同构成了越国的社会经济,为越灭吴和称霸中原奠定了物质基础。 ? 史载,吴王夫差是不惜人力财力造宫苑之人,“台榭陂池必成,六畜

好玩必从”,仅姑苏城内就有宫苑 30 余处,并广求奇花异草、珍稀禽兽。勾践为了表示对吴王的“忠心”,不惜建立犬山以畜犬,猎南山白鹿,以献吴;建立美女宫,调教美女西施、郑旦,在渚山建立兰花基地,以呈吴王。勾践发愤图强,报仇雪耻,上下协力,君臣一心,苦心积虑,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称霸,逐鹿中原。

? 勾践种兰之地——兰渚山距城二十五里之南面小山,东临古鉴湖,西

背会稽山,确是种兰的好地方。从余姚河姆渡文化层发掘出的陶器可以确定,当时已具备盆载植物之意识及技术, 4000 年以后的越国,可以确信越王勾践在渚山种植兰花。勾践种兰不仅有动机,而且有技术保障。 ? 关于勾践在渚山种兰,历史上多有记载,除《宝庆续会稽志》以外,

如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明人南逢吉注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也说:“兰亭,即兰渚也。《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代徐渭也在

《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载:“兰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践树兰于此。” ? 由于“勾践种兰渚山”,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

? ●羲之幕兰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邪临沂,西晋末年随晋室南迁,永和元年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就定居会稽。绍兴是王羲之第二故乡。 ? 王羲之十分重视书法理论,父亲王旷从小就悉心指导他钻研《笔论》,他善于将笔论中的理论体味于自己的书法实践中。而且转益多师,精研诸体。更重要的是他还创造了流畅的行体。

? 王羲之创造行书、草书受他的爱好有很大关系。王羲之一爱兰、二爱鹅。爱鹅的故事其来由是他曾给一位山阴道士书写了《黄庭经》而“笼鹅而归”,而又拓了“鹅”字而家喻户晓。而更有情趣的爱兰却流传被人疏忽。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鹅,更得益于爱兰。曲颈高歌,红掌拨水的鹅,给王羲之带来启示,从此伸臂运笔,更挥洒自如。而那迎风飘拂、婀娜多姿的兰叶,更启发了他创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 王羲之爱兰的故事,历史上传诵较广。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磁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

? ●徐渭画兰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幼孤,性警敏,天才超逸,九岁能文,二十岁为生员,但以后屡试不中。坎坷多难的生活,铸就了他文学艺术上全方位的大成就。他诗、书、文、画无不精绝。徐渭自渭:“吾

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的画,涉笔潇洒,独得天趣。尤其是花鸟画,用笔纵横,不拘绳墨,淋漓尽致,气势奔放,开创了明代中期水墨画写意花鸟画的新格调。清代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 ? 徐渭画了很多兰与水仙相配的画。《题水仙兰花》诗云:“水仙开苑晚,何事伴兰苕?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题《水仙兰竹》云:“水仙丛竹挟兰英,总是湘中三美人。莫遗嫦娥知此辈,定抛明月下江津。”在《兰竹图》上配诗:“兰与竹相并,非关调本同。氤氲香不远,聊以为清风。”在《画兰》诗中云:“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另外,徐渭还作了很多兰诗,在《兰谷歌》中写道:“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诸乃其处。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吾越兰谱本如此┅┅”,另外还有“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徐渭送画于友人仙华,题诗曰:“仙花与杜诗,其词拙而古。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无媚”与“清苦”写的是兰,也是徐渭自己的写照。 ?

? ●鲁迅采兰 鲁迅家几代人都喜爱兰花。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去春游、采兰。一九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要大家带上。到以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上山的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一九一二年二月出版的《越社丛刊》第一辑上,署名“会稽周建人乔峰”。 ?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晚年还经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起初他想把兰花也一起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

平时很少回家,后来,‘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 二十年代末,鲁迅移居上海,每当惊蛰前后,人们从鲁迅寓所走过,便有兰花幽香扑面而来。在上海他还结识了日本兰友小原荣次郎。小原在东京开有一家名叫“京华堂”的中国玩物经营店,也从事兰花的买卖。抗战前小原荣次郎曾多次到杭州、绍兴、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收集中国春兰。与诸涨富、王叔平等人有旧,并曾想请诸涨富去日本种兰。著有《兰华谱》。一九三一年,国民党镇压左联作家,鲁迅迫避日本开设的花园庄旅店,适逢小原贩兰将归国,触景生情,以友人携兰东归之事,借兰抒情: ?

?

?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朱总爱兰 由著名导演谢晋五十年代在上海拍摄的《女篮五号》影片中,根据剧情,男、女主角的书屋内放了两盆兰花。这两盆兰花一盆叫“宋梅”一盆叫“西神”,是春兰中的名种,由上海张家花园提供。

? 张家花园的主人是上海同丰永金铺和恒孚银楼的老板徐蒲荪先生,徐先生酷爱兰花,张家花园有他的兰圃。他专请绍兴漓渚兰农诸涨富管理。当时绍兴诸涨富、无锡沈渊如、余姚王叔平被兰界誉为江南三大兰将,养兰技术精堪,品兰眼光独特。

? 朱德同志是兰花迷,他出生于四川仪陇、川中大地兰花较多。南昌起义后,朱老总转战粤北、湖南直至足井冈山时,带队伍战转在深山老林中,与兰花为伍。六十年代时,他还能讲出粤北、湖南那座山上有兰。五六十年代,他在成都住处都种过兰花。

? 他把“井冈兰”赠与上海龙华花圃,把“武夷兰”赠给武汉东湖花园,他还把自己种植的名兰“绿云点珠”、“银边大贡”等赠与成都草堂兰圃、广州兰圃、杭州花圃、苏州拙政园花圃。并为杭州花圃的横匾上写下“同赏清芳”四个大字。

?

? ●总理赠兰 一九六二年,周恩来总理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中友好人士松村谦三先生。当时,中日邦交关系未曾恢复,作为社会活动家,松村谦三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多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成为好朋友。松村谦三先生非常喜爱中国的兰花,曾收集过不少品种。周

总理深知松村先生的爱好,趁这次在杭州相会,吩咐随员去杭州苗圃挑一盆自己祖居绍兴选出名兰,送给松村谦三先生。兰圃同志知道周总理的意图后,特地挑选了一盆叫“环球荷鼎”的兰花。此花是四十年前由绍兴兰农在上虞大舌埠山中掘得的,当时被上海兰花爱好者郁孔昭以八百元银元购去,实为兰中极品。当时在杭州花圃中亦只有二、三盆,当松村先生从总理手中接过这盆兰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环球荷鼎”的珍贵,他更知道总理的美好心意。“兰”象征美,“兰”象征着友谊,总理希望日中友谊象“兰”一样常青,象“兰”一样馨香。

? 松村谦三先生捧着“环球荷鼎”回到了日本,晚年一直致力于日中友友好事业。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将儿子们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关照:要继承他的日中友好事业,要养好周总理赠送的兰花。

? 他的儿子松村正直牢记父亲教训,从养兰的门外汉,通过广结兰友,潜心钻研,几年后,兰技大进,成为日本兰界的养兰高手。他把“环球荷鼎”送给兰友,使“环球荷鼎”香飘日本岛。

? 一九八七年,日本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兰花博览会”,当松村正直先生从中国代表团人员中得知周总理的故乡绍兴已在八三年成立了兰花协会,并将兰花定为绍兴市花的消息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表示一定要到绍兴来看一看。

? 当年十一月,松村正直不顾七十九岁的高龄,联络兰友,一行六人,风尘仆仆地到了绍兴,参观了绍兴兰圃,拜访了兰友同行。并向绍兴市兰协赠送当年周总理赠送给他父亲的“环球荷鼎”的后代。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远涉东瀛的绍兴兰花带着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从中国到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开花,又从日本回到了娘家绍兴。今天,中日早已恢复了邦交,中日两国人民都表示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周总理和松村谦三先生若是地下有知,当会含笑九泉。

?

? ●少帅嗜兰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遭软禁。四六年被秘密解往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活。

? 在幽禁期间,张将军除读书外,就是莳养兰花。他曾坦然地表示:“我第一爱夫人,第二爱兰花。”他还说“写诗可以言志,养兰能寄情。”他把热爱祖国之情,溶入于热爱中国兰花之中。

? 张将军在家中莳养了200余盆兰花,五十年来亲自栽种、管理。不仅

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春兰名种,如绿云、宋梅、大富贵等,还栽培广东报岁,福建建兰,四川川剑等多类兰花。

? 九十年代初,被驰禁,他的“自由度”增加了。每年春暖花开时,经

常到台北市区及近郊兰园赏兰、买兰,并经常与台湾世界兰蕙交流会的兰友交流,切磋兰艺,并欣然出任该会荣誉会长。

? 一九九三年四有二十五日,中国第三届花卉博兰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

举行。其中在第三展区第五展馆,在这里举办海峡两岸兰蕙交流会。当晚九时许,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慕华、迟浩田、宋平等走入了兰花展厅,当台湾世界兰蕙交流会会长黄秀球代表张学良把命名为“爱国”的兰花赠送给了国家。

?

? 会前,张学良将军亲笔写了贺信,全文如下: “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品格高超的名花,自春秋时孔子自卫适鲁,

作猗兰之操,誉为‘王者之香。’而后历代文人雅士咏歌不绝,左氏不遗梦兰之征,屈子思君纫兰为佩,周易更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将君子比德于兰,而非以兰比德于君子。 ? 骆宾王上张司马启也说:‘博望侯之兰薰桂馥,’又将兰喻为‘世德

流芳’。兰在国人的心目中,可以说占了极为崇高的地位。

? 花卉的爱好大致说来,与个人的秉性和品德,确有关连,晋陶渊明独

爱花中隐逸的菊,自李唐以来,国人多爱花中富贵的牡丹,而宋周濂溪则独爱花中君子的莲。其实兰之为品,兼三者之德,又各极其长,王者之香,是富贵之极;容古留芳,是隐逸之最,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它的清介坚劲之美,更非莲所能比拟。因此,凡是恫病为怀,而思以亮节高操,风世励俗的人,莫不对于兰花具有深切的爱好。

? 除了文人雅士爱兰之外,历代名将爱兰者,亦不乏人,有清中名将左

宗棠,曾题‘新塍吟花逸史’。许霁楼先生《兰蕙同心录》称:‘质秀气清,王者之草;翰墨留香,我赏而宝。’画梅成痴的彭玉麟,也曾移爱题兰,留有如下绝句:‘平生只解写梅花,索我题兰兴更赊,独怪孤山三百树,幻形九畹吐芳葩。’可见兰的风姿,亦能倾倒叱咤风云的将帅,惟独曹孟德,另出一格,独不爱兰。曾谓:‘芳兰当户,不可不除。’然而自

曹魏氏败,而兰之名益彰,一代之雄,竟不能于兰而行其志,此所以兰之所能为中国文化史中一部分,无人能摇撼其地位了。

? 离却兰品不谈,即以欣赏的角度来论,兰花如在深山幽谷,林彰筛地,皎魄当空时,兰花每飘放一种清冽的幽香,沁人心脾;如在萧斋静室,凭几晤对,则见其缤纷扶疏,争奇斗艳。如亲良友,如饮醇醪,令人万虑俱消,有潇洒出尘之想,是兰之名花,不但足以赏心悦目,更可以陶性怡情,兰之为用,岂仅在于观赏而已。因此,兰艺自中国渡海,传至东瀛,进而又扩及世界园艺之林,国人应如何发扬它的幽光,以为复兴中华文化之一助,当有赖有心人士之共同努力。 此次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界兰友也将前来交流,这对提倡我国兰艺文化,深具意义,吾人致表赞同,爰志数语,以资赞贺,并祝大会成功。”

? 张学良将军曾写《咏兰》诗曰:“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

相关推荐